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

語云:

道道道,有真竅,窺見其門委實妙。有欲也靈通,無慾更深奧,信手拈來無不肖。難將蠡測海,莫以管窺豹,下士從來只會笑,豈識圓中顛與倒?荒荒唐唐是真傳,遊遊戲戲乃至教。自古真人不露形,所以取人不如豹。何不卮言獵大名?何不卮言收速效?已知富貴不可求,莫若從吾之所好。

卻說小行者偷牽了龍馬,到後洞山岡邊扶唐長老騎上,加上一鞭跳出山岡,又撮了行李到山岡外,叫豬一戒挑着,然後與沙彌縱身跳出,趕上唐長老,護持而行。才走不上一里多路,後面文明天王因尋不着四個和尚,早點了兵將,跨上烏騅,鑼鼓喧天,燈火耀目,飛風一般趕將來。小行者叫豬一戒、沙彌保護着師父前行,自家卻踅回身來,用鐵棒擋住道:“潑妖精,趕人不可趕上。我們昨日讓你贏一陣燥燥皮,今日可知趣,悄悄迴避,你也算是十分體面夠了!怎又不知死活來趕我們做甚?”文明天王趕得氣喘吁吁,大罵道:“我把你這個壓不死的賊猴頭!既被我拿住捆綁,就是我的囚犯;怎敢弄邪術割斷繩索,盜馬逃走?真死有餘辜!快快自縛請罪,還有可原。若恃蠻不伏,我只一筆壓倒,叫你粉骨碎身。”小行者道:“我昨日是試試你的手段,讓你壓一遭遊戲遊戲,怎就認真?你看今日再能壓我麼?”隨舉金箍棒劈頭打來。文明天王以文筆槍急架相還,這一場賭鬥與昨日大不相同:

一個要報壓身捆綁之仇,恨不一棒將頭顱打成稀屎爛;一個要正盜馬逃脫之罪,只願一槍將胸脯穿個透心明。一個怪異端壞教,打點安放玉籠擒綵鳳;一個辨真心拜佛,只思頓開金鎖走蛟龍。去的心忙,棒似飛雷留不住;捉的性急,槍如驟雨撥難開。槍到處焰焰輝輝,疑有文光飛萬丈;棒來時沉沉重重,果然佛力廣無邊。昨日狹路相逢,既難輕放;今朝騰雲起上,豈肯容情。不見輸贏,正是棋逢對手;難分強弱,果然將遇良才。

二人鬥了半日,不分勝負。文明天王暗算道:“這潑猴棒法精純,難以取勝,莫若還是壓他爲妙。”把手中槍虛晃一晃,撤轉身連發幾個金錢-,哄得小行者用棒去隔。他卻把槍仍縮成一枝文筆,望空中擲去,要照小行者當頭壓來。小行者原有心防他,一眼見文筆拋起,也不等他落下來,便先撥開金-,一個筋斗早跳在半空之上,及文筆落下時他已走了。文明天王看見,仍接住文筆大笑道:“好個賊猴子,任你走罷!我且拿住那三個,看你走到哪裡去?”將那烏騅馬一拎,如風一般從後趕來。豬一戒與沙彌雖然保護唐長老前行,卻記掛着小行者,不住回頭觀看,尚走不遠。忽見文明天王一騎馬趕來。那一戒、沙彌昨日被金-打怕,綁縛難捱,先慌了手腳,也顧不得師父,竟自駕雲走了。文明天王趕上唐長老,一手抓住提過馬來,等後面兵將趕到,方摔下馬來道:“綁了!”又分付牽了龍馬,然後回山。到了殿上,就叫押過唐長老來跪下,問道:“我昨日因一時醉了,未曾審問定罪,怎敢擅自脫逃?我且問你,是哪裡妖僧,叫甚名字?那走了的三個又是何人?實實供招,免我動刑。”唐長老道:“貧僧法名大顛,道號半偈,乃南瞻部洲大唐國潮州人氏。奉大唐天子欽差,往西天雷音寺見我佛如來,拜求真解。昨日路過寶山,並無干犯,不知大王有何罪責苦苦見擒?”文明天王道:“你不爲良民,而爲妖僧,一罪也;逞弄幻術,詐騙飲食,二罪也;既被捉來,自應聽審領罪,怎擅自逃走?三罪也!怎說並無干犯?你且說那三個是你甚人?”唐長老道:

“一個叫做孫履真,是我大徒弟;一個叫做豬一戒,是我二徒弟;一個叫做沙致和,是我三徒弟。”文明天王道:“他三個既是你徒弟,爲何不顧你竟自走了?”唐長老道:“此不過暫避大王之鋒耳,豈有不顧之理?況他三人頗能變化,或者此時原變化了暗暗在此保護,也未可知。”文明天王道:“什麼變化?不過是些邪術。我且問你,昨夜捆綁甚牢,卻用什麼妖術得以脫去?”唐長老道:“我那大徒弟乃石中天產,心上家傳,有七十二般神通,要解昨夜那樣捆綁繩索,只消用吹灰之力。此乃佛法無邊,怎說妖僧幻術?”文明天王笑道:“他既有這等本事,爲何昨日被我一枝筆兒幾乎壓死?今日見我文筆影兒又走得無影無蹤!”唐長老道:“道足驅魔,魔亦有時而障道;魔雖害道,道終有力以除魔。大王雖得意於前,未必不失意於後。”文明天王道:“好硬嘴和尚,身已被擒,早晚受戮,還爭口舌之利,此佛法所以亂天下也。我文明正教也不與你鬥口。我昨日只道你四個和尚身心安靜,故但將你束縛在此,誰知你還是一羣野馬,被你弄虛頭走了。我如今也不用繩索捆綁,只用這枝文筆放在你頭上,你師徒若有本事再逃了去,我便信你佛法無邊;若是逃不去,那時領死,再有何辭?”分付鬆綁。衆兵將得令,遂將唐長老扯起來,將繩索解去。唐長老身體既鬆,便不復跪,竟扭轉身盤膝而坐。文明天王恐怕他弄手腳,忙將文筆直豎在他頂上。唐長老雖是和尚,幼年間卻讀過幾本儒書,今又參觀經典,故頂着那枝文筆尚不十分覺重,轉動得以自如。石、黑二將軍看見,忙稟文明天王道:“那和尚頂着文筆不見十分吃力,恐怕他又要弄虛頭!大王,還須捆綁起來。”文明天王道:“捆綁昨既無用,今復何爲?若要過慮,莫若加上一個金錠。”因走下殿來,將文筆拿起,先把自己頭上金錠取下來,放在唐長老頭頂當中,再用文筆壓在金錠之上,就象砌寶塔的一般,唐長老一時便覺轉動繁難。文明天王看了方鼓掌大笑道:“似這等處置,便是活佛亦不能逃矣!”遂發放了衆兵將,自家走入內殿不題。

卻說小行者一時着急,跳在空中,後見師父覆被衆兵將拿去,就是落下來解救,又恐怕被他文筆壓倒,只得忍住。不一時,豬一戒與沙彌也尋將來,會在一處,大家商量道:“師父拿去,定然捆縛,日間料難下手,還是夜間穩便。”小行者道:“下手定要夜間,但今日尚早,待我變化了,下去探聽個消息。打點停當,便好下手,省得臨時那夜裡黑——去摸。”沙彌道:“有理,有理!”小行者收了金箍鐵棒,按落雲頭,搖身一變,變作一個蜜蜂兒飛進宮來。才飛進殿前,早看見唐長老頭頂着文筆,在那裡打坐哩!遂飛到唐長老耳朵邊,低低叫聲:“師父!”唐長老認得聲音,知是小行者,便悄悄答道:“徒弟快來救我,這文筆甚重,我實難頂戴。”小行者道:“日裡人多,須要夜間動手,你須忍耐。”說罷,仍飛了出來,現了原身,到空中報與二人道:“師父倒幸喜未曾捆綁,只是頂着那枝毛錐在頭上,有些吃力。”豬一戒道:“我看他那枝筆兒也不見甚麼利害!怎昨日你就被他壓倒?”小行者道:“不瞞賢弟說:若論我這個頭兒,就是泰山也還頂得一兩座起。不知有甚緣故,那些些竹管幾根根羊毛到了頭上,就壓得骨軟筋酥,莫想支撐得起,連我也不明白。”沙彌道:“師兄,連你昨日也頂不起,如今在師父頭上這一日,不要壓死了?須早些作計較去救他方妙。”小行者躊躇道:“正在思量,沒甚計較。”豬一戒道:“若是金-打來其實難當,我不信那點點筆兒就會壓殺人?等到夜間,我包管替師父拿去就是了。”大家左思右想,不覺天晚入夜。沙彌道:

“此時好去了。”大家弄神通,不從正門入去,就低一低雲頭竟落下殿前。細聽着妖精沒一個,只聽得師父坐在地下,無聊無賴,吟詩見志哩。詩曰:

自存佛性入空門,不向虛無掛一痕,

萬劫皮毛惟認我,大千世界已忘言。

久知未造詩書孽,何得牽纏文字冤?

任爾鐵鋒摩頂踵,此中到底不留根。

小行者聽了,暗暗不勝讚羨道:“好和尚!方做得佛家弟子。”因上前叫一聲道:“師父不須嗟嘆,我三人來也!”唐長老道:“來了固好,只是怎生救我?”豬一戒道:“不打緊,待我移開筆就是了。”唐長老道:“徒弟呀,莫要太看容易了,這文筆想來有些難移。”豬一戒道:

“狠殺不過是管筆,師父怎見得難移?”唐長老道:“若果是董狐之筆,定不加在我大顛頭上;今既無過加我,定是管害人之筆。你想,那害人之筆豈容輕移?”豬一戒道:“雖如此說,畢竟也有個公道,終不成單憑他一人拿起放倒!”因摸到唐長老頭上,摸着了那枝筆,見長不過數寸,圓不過一指,便不放在心上,就隨手要拿他起來。誰想摸着便小,及要拿起他來,就是生根一般,莫想動一動。方大驚道:“這真個作怪了!”小行者道:“呆子,快放了手再商量,不要生扭得師父不自在。”豬一戒因放了手道:“這筆若在地下,便一釘耙打得粉碎!就不打碎,拿把小鋸子,鋸也鋸斷他了;就不鋸斷,點把火燒也燒光了。如今豎在個師父頭上,打又打不得,鋸又鋸不得,燒又燒不得,真教人沒法奈何他。”唐長老聽了愈加煩惱道:“我平生痛掃語言文字,今日卻將一枝文筆頂在頭上,莫說壓死,羞也要羞死了。”沙彌道:“師父莫急,待我也來摸一摸,看這枝筆還是在頭皮內,還是在頭皮外?若在頭皮內,就難處了。倘在頭皮外,只消大家一齊動手將師父推倒,那枝筆便自然一跌開交了。”便用手在唐長老頭皮上一摸,卻未曾摸着文筆,先摸着一個金錠,因吃驚道:“這又是什麼東西?”唐長老道:“那文筆初上頭時,因我幼參經典,略可支持;大王見了,恐怕壓我不倒,又加上這錠金子,故一發轉動不得了。”沙彌道:“這大王真惡!既以文筆壓人,又以財壓人,一個不識字的窮和尚,如何當得起?師父一定是死了,再無別計較,只好細訪他與誰人是至親密友相好,去討一封書來,求他筆下超生救他罷了。”小行者道:“你們不要胡說!好生看守,等我悄悄進去打探個消息來。”遂走入後殿,只見後殿中還有燈火,文明天王正吃得大醉,擁着幾個宮娥在御牀上酣寢。小行者見沒處入頭,就使個幻法揭起睡魔,在他夢中現出三千諸佛菩薩,將他圍住;又使韋馱尊者將降魔杵壓在他頭上道:“你這潑魔!怎將文筆壓我佛家弟子?若不快快取去,送他西行,我只一杵,先斷送你性命。”文明天王夢中恍恍惚惚,未及答應,那韋馱尊者早又提起寶杵劈頭打來,嚇得文明天王魂不附體,不覺大叫一聲:“打殺我也!”忽然驚醒,出了一身冷汗。衆宮娥慌忙抱住道:“大王爲何驚跳?想是夢魘。”文明天王此時驚得酒已醒了,定定神說道:“這都是四個和尚弄的幻術。”宮娥們道:“大王夢魘,怎麼說是和尚弄幻術?”文明天王道:“我方纔睡去,夢見三千諸佛叫韋馱將降魔杵當頭打我,故將我嚇醒。我想,這和尚前日在絃歌村弄韋馱顯靈,騙詐飯吃,也是此種伎倆,故曉得是他。”宮娥道:“這和尚既有這樣手段,也要算做有本事了。大王拿着他,何不就處死了,也完一件事;卻將文筆與金錠壓着他,倘或他弄神通走了,豈不連文筆與金錠都被拐去了!這叫做無樑不成反輸一帖。”文明天王笑道:“你哪裡知道,我拿這四個和尚,原非與他有仇定要害他性命,不過要興我文教,滅他釋教,若輕輕殺了他,誰人得知?何處傳名?故我將文筆壓住他,使他用盡佛法,受盡苦楚,不能脫去,方顯我儒家文筆之妙。”宮娥道:“大王算計雖好,只恐小小一枝文筆有多少斤兩?況他三個徒弟都有蠻力,一時拿動,卻怎個區處?”文明天王道:“這個只管放心,從來文武不同途。他三個徒弟縱有蠻力,只好使槍弄棒。這枝文筆奪天地之秀氣,吐山川之精華,他粗手夯腳怎生拿得動?”宮娥道:

“他雖拿不動,倘或去拜求一個有名的文人來拿,卻將如何?”文明天王道:“文人越有名,越是假的,怎拿得動?”宮娥道:“以天下之大,難道就無一個真正文人?”文明天王道:

“就有,也是孤寒之士,必非富家。我所以又得一個金錠壓着,他就拿得動文筆,也拿不動金錠。”宮娥道:“我聞他佛家中三藏真經,難道就算不得文章?”文明天王道:“佛家經典雖說奧妙,文詞卻夯而且拙,又雷同,又艱澀,只好代宣他的異語,怎算得文章?”宮娥道:

“這等說起來,這枝文筆,除了大王再無人拿了?”文明天王道:“若要拿此筆,除非天上星辰;若在人間去求,除了我,就走遍萬國九洲也不能夠。”宮娥道:“既是這等,大王高枕無憂,請安寢了罷。”文明天王說了一會,依舊安然睡去。

小行者伏在殿外,聽了這些話,滿心歡喜,慌忙走出來對唐長老說道:“師父不消愁煩,有門路了。”唐長老忙說道:“有甚門路?”小行者道:“他自供說,若要拿他文筆,除非天上星辰;我想,天上星辰惟文昌菩薩梓潼帝君是專管文章之事。即去求他,自然有個分曉。”唐長老道:“既有這條門路,須快去快來。”小行者分付豬一戒、沙彌陪伴師父,就縱雲頭直上九霄,來至紫微垣外,北斗高頭,自下臺、中臺,直走到上臺,方尋着文昌帝主的宮闕,只見祥雲縹緲,甚是輝煌。小行者也無心觀景,竟至宮門,高聲叫喚。早有天聾、地啞出來問道:“你是什麼人?在此吆喝!”小行者道:“快去通報,說齊天小聖孫履真來拜。”天聾、地啞將小行者看了又看道:“我帝君乃文章司命,往來出入皆是文章之士,你這人尖嘴縮腮,頭上又禿又稀稀有幾根短毛,不僧不俗,又非儒士,怎敢來拜我帝君?不便傳報。”小行者道:“你這兩個殘疾人,聾的聾,啞的啞,真不曉事。玉帝家裡尚憑我直出直入,何況你家!再不通報,我就直走進去了。”天聾、地啞見他說的話大,沒奈何只得進去見帝君稟道:“外面有一個楂耳朵雷公嘴的和尚,自稱孫小聖,要拜見帝君,不敢不稟。”梓潼帝君道:“孫小聖想是孫大聖的子孫了?但他是釋教,我是儒宗,兩不相干,來拜我做甚?莫非要我替他做疏頭化緣?”心下疑疑惑惑,只得叫請進來。小行者見請,就走到殿上與帝君相見。見畢,分賓主坐下。帝君先問道:“我聞小聖皈依佛教,身心清淨,不事語言文字。今不知有何事垂顧?”小行者道:“不瞞帝君說,學生做和尚果是身心清淨;只是老帝君既爲文章司命,取掌天下文樞,自當片紙隻字不輕易假人,怎麼妄將文筆輕付匪人?以致顛倒是非,壓人致死!老帝君未免也有漏失疏虞之罪了。”帝君聽了驚訝道:“小聖差矣!小星職司筆墨,所有文字,儘可稽查。現今奎壁皆存,璇璣不失,怎說妄將文筆輕付於人?這文筆何在?匪人爲誰?小聖既來說是非,這是非畢竟要個明白。”小行者道:“老帝君不要着忙,若沒有文筆匪人,我也不來了。老帝君可細細思量,曾將文筆與誰便知道了。”帝君道:“小星從不以文筆與人,沒處去想。小聖必須說明。”小行者道:“定要我說,我就說也不妨。玉架山文明天王這枝筆好不利害!若非老星君與他,再有何人?”帝君道:“小聖一發差了!我曉得什麼玉架山?又認得什麼文明天王?我家的朱衣筆、點額筆、研硃筆、生花筆、天山筆、倚馬筆,即相如的題橋筆、張敞的畫眉筆,並蕭何的刀筆,枝枝皆在。我又有什麼筆與人?”小行者道:“老帝君不必着急,既有簿記,可叫人細細再查。”帝君道:“這些筆日日用的,就查也沒有。”小行者道:“有與無,再查查看何妨?”帝君只得又叫天聾、地啞去查。天聾、地啞查了半晌,回來複道:“有,是還有一枝筆失落在外。”帝君大驚道:“還有何筆失落在外?”天聾、地啞道:“還有枝春秋筆,是帝主未管事之先,就被人竊去。因世情反覆,一向用他不着,故因循下來不曾找尋。今日孫小聖所見的,想就是他了。”小行者聽了笑說道:“老帝君斬釘截鐵說沒有,如何又有了?”帝君甚是沒趣,叫天聾、地啞再查,是何人遺下,又是何人竊去。天聾、地啞又去查來,說道:“這枝筆是列國時大聖人孔仲尼著春秋之筆,著到魯昭公十四年西狩時,忽生出一個麒麟來,以爲孔仲尼著書之瑞,不期樵夫不識,認做怪物竟打死了。孔仲尼看見,大哭了一場,知道生不遇時,遂將這著春秋之筆,止寫了‘西狩獲麟’一句,就投在地下不著了,故至今傳以爲孔子春秋之絕筆。不料這麒麟死後,陰魂不散,就託生爲文明天王。這枝春秋筆,因孔子投在地下無人收拾,他就竊取了,在西方玉架山大興文明之教。不知何故得罪孫小聖,今日來查。”帝君就向小行者致謝道:“小星失於檢點,多有得罪,但其事在小星受職之前,尚有可原,乞小聖諒之。”小行者道:“這都罷了,只是他如今將這枝文筆壓在我師父頭上,不能移動;我想,牽牛要牧童,這枝文筆我們粗人與他不對,還請老帝君替我去拿拿。”帝君道:“這不打緊。”遂分付天聾、地啞到斗柄上喚魁星。二人領命,不多時喚了魁星到來。只見那魁星生得:

頭不冠,亂堆着幾撮赤毛;腳不履,直露出兩條精腿。藍面藍身,似從靛缸內染過;黑筋黑骨,如在鐵窯裡燒成。走將來只是跳,全沒些斯文體面;見了人不作揖,何曾有詩禮規模?兩隻空手忽上忽下,好似打拳;一張破鬥踢來踢去,宛如賣米。今僥倖列之天上,假名號威威風風自矜曰星;倘失意降到人間,看皮相醜醜陋陋只好算鬼。

那魁星跳到面前,也不拱手,也不作揖,也不言語,只睜着兩隻銅鈴大的眼睛看着帝君。帝君道:“當時孔聖人有一枝春秋筆,被麒麟妖竊去,在玉架山爲王;今將此筆壓在唐僧頭上,不能轉動,你可去與我取來?那麒麟雖然得罪小聖,但念他是人間瑞獸,曾爲大聖人呈祥,名著春秋,今在玉架山也只興我文明之教,並未失本來,不可傷他性命,只取了文筆叫他隱去,以待聖人之生。”魁星領命,就跳着要去。小行者道:“且慢!那枝文筆既有來歷,必要個有來歷之人方纔拿得。我看此兄嘴臉行狀,也與小孫差不多,不象個文章之士。他若拿得動,我小孫早早拿去了。還是煩老帝君親自走走吧。”帝君笑道:“凡人不可看貌相,海水不可用斗量,他乃天下第一文星,小聖不可輕覷。”小行者道:“我前日打從中國來,看見那些秀才們一個個都是白麪孔,尖尖手,長指甲,頭帶飄飄巾,身穿花花服,走路搖搖擺擺,自然是個文人;若說此兄是第一文星,我小孫也要算做第二了。”帝君道:“小聖有所不知,那些人外面雖文,內中其實沒有。魁星外面雖然奇怪,內實滿腹文章,小聖快同去取了文筆,救你師父西行,不可耽擱誤了程期。”小行者見帝君再三說明,方纔謝了,同魁星駕雲到玉架山來。此時尚未天明,二人落到殿前。殿中原是黑暗,不道魁星一到,滿身精光燦爛,直照得殿中雪亮,早看見唐長老頭上頂着一枝文筆,盤膝而坐,旁邊豬一戒、沙彌守護。魁星想道:“就是這枝筆了。”走近前去,再細細觀看,只見那枝筆:

尖如錐,硬如鐵,柔健齊圓不可說,入手似能言,落紙如有舌。不獨中書盡臣節,小而博得一時名,大而成就千秋業。點處泠泠彩色飛,揮時豔豔霞光掣。一字千鈞不可移,方知大聖春秋絕。

魁星看了又看,點頭再四,知是一枝名筆,便滿心歡喜。他且不拿,先在殿中東邊跳到西邊,西邊又跳到東邊,直舞得文光從鬥中射出,然後趁勢用右手將文筆一把輕輕抓起,忽見文筆下面又有一個金錠,他就順便用左手取起,在殿中跳舞個不住。

唐長老此時頭上就象去了泰山的一般,十分鬆快,忙抖抖衣服,爬起身來,向魁星合掌稱謝。那魁星只是跳舞,全然不睬。豬一戒與沙彌看見,忙走到後洞尋了行李出來,又走入廄中牽出龍馬,對小行者道:“此時不走,更待何時?”小行者道:“爲人行止,必須明白。豈有個來不參去不辭之理?”因取出鐵棒拿在手中,走到後殿門前大叫一聲道:“麒麟兒快起來!我們拿了文筆,取了金錠,要去了。”文明天王在睡夢中聽見有人叫麒麟兒,早嚇得他魂不附體。一骨碌爬起來,穿上衣服,開了門跑到前殿。早看見魁星左手拿着金錠,右手拿着文筆,在殿上跳舞,便捶胸跌腳的指着小行者大罵道:“好賊猴頭!我數百年的辛苦開山,被你一旦毀壞了,真可痛恨!”小行者笑道:“我的兒,且不要恨,若論起律法,作盜竊聖人春秋鐵筆,私立文明,就該死罪。因文昌帝君念你是個瑞獸,不忍加刑,叫你早早隱去,以待聖人之生。故我饒了你,是你的大造化!理該謝我,怎還要罵我?倘再不識好,我就一鐵棒叫你再去投胎。”數語說得文明天王閉口無言,果然退入後殿,收拾歸隱去了。小行者方謝別魁星,扶師父上馬,同豬一戒、沙彌挑行李西行。魁星又跳舞了一回,見唐僧師徒去了,方拿着筆、錠回見帝君繳旨。帝君就將二物賜與魁星,故魁星手中至今常持二物。正是:

非其所有終烏有,雖說虛無安得無。

畢竟不知唐長老西行還有災難否,且聽下回分解。

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08回 大顛僧承恩求解 唐祖師傳咒收心第27回 唐長老真屈真消 野狐精假遭假騙第16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33回 冷雪方能洗慾火 情絲系不住心猿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25回 莽和尚受風流罪過 俏佳人弄花月機關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02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30回 造化弄人 平心脫套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10回 心明清淨法 棒喝野狐禪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30回 造化弄人 平心脫套第20回 黑風吹鬼國 狹路遇冤家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13回  缺陷留連 葛藤掛礙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07回 大顛僧盡心護法 唐三藏顯聖封經第01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09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13回  缺陷留連 葛藤掛礙第06回 匡君失賢臣遭貶 明佛教高僧出山第28回 鑿通二氣無寒暑 陷入陰陽有死生第14回 金有氣填平缺陷 默無言斬斷葛藤第21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10回 心明清淨法 棒喝野狐禪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02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20回 黑風吹鬼國 狹路遇冤家第19回 唐長老坐困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33回 冷雪方能洗慾火 情絲系不住心猿第21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09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21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14回 金有氣填平缺陷 默無言斬斷葛藤第21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第20回 黑風吹鬼國 狹路遇冤家第19回 唐長老坐困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01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16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第03回 力降龍虎 道伏鬼神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16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25回 莽和尚受風流罪過 俏佳人弄花月機關第02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08回 大顛僧承恩求解 唐祖師傳咒收心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33回 冷雪方能洗慾火 情絲系不住心猿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08回 大顛僧承恩求解 唐祖師傳咒收心第06回 匡君失賢臣遭貶 明佛教高僧出山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
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23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第08回 大顛僧承恩求解 唐祖師傳咒收心第27回 唐長老真屈真消 野狐精假遭假騙第16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33回 冷雪方能洗慾火 情絲系不住心猿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25回 莽和尚受風流罪過 俏佳人弄花月機關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02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30回 造化弄人 平心脫套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10回 心明清淨法 棒喝野狐禪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30回 造化弄人 平心脫套第20回 黑風吹鬼國 狹路遇冤家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38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第13回  缺陷留連 葛藤掛礙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07回 大顛僧盡心護法 唐三藏顯聖封經第01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09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13回  缺陷留連 葛藤掛礙第06回 匡君失賢臣遭貶 明佛教高僧出山第28回 鑿通二氣無寒暑 陷入陰陽有死生第14回 金有氣填平缺陷 默無言斬斷葛藤第21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05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第10回 心明清淨法 棒喝野狐禪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36回 蓮化村思食得食 從東寺避魔逢魔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15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02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20回 黑風吹鬼國 狹路遇冤家第19回 唐長老坐困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35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33回 冷雪方能洗慾火 情絲系不住心猿第21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09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21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第18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第14回 金有氣填平缺陷 默無言斬斷葛藤第21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第20回 黑風吹鬼國 狹路遇冤家第19回 唐長老坐困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01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第39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第12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第16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第03回 力降龍虎 道伏鬼神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34回 惡妖精口中設城府 莽和尚腹內動干戈第16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第24回 走漏出無心 收回因有主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22回 唐長老逢迂儒絕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第26回 歸併一心 掃除十惡第25回 莽和尚受風流罪過 俏佳人弄花月機關第02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第37回 笑和尚傳咒卻邪 惡閻羅授方超生第08回 大顛僧承恩求解 唐祖師傳咒收心第31回 掃清六賊 殺盡三尸第04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第33回 冷雪方能洗慾火 情絲系不住心猿第32回 小行者金箍棒聞名 豬一戒玉火鉗被夾第08回 大顛僧承恩求解 唐祖師傳咒收心第06回 匡君失賢臣遭貶 明佛教高僧出山第29回 顛倒陰陽 深窮造化第11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