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千澈的心莫名的鈍痛,但他卻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他一向對柳雅寬容和寵溺,也給她完全的自由,即使知道她現在做的事情也一樣是任性的,滄千澈也不想反對。
柳雅默了一會兒,對滄千澈道:“給我兩年的時間,最多……三年。孩子不需要母親的時候我回去,再也不會離開你和孩子們了。”
本來兩、三歲的孩子還不夠懂事,也離不開母親。
可是和滿月失去孃親的孤兒起來,能夠有一個真心愛護他的姨娘守在身邊,已經是最大的幸福了。
既然麥承錦不能放棄這個孩子,柳雅決定留下來照顧他。
而且柳雅也有幾分的期待,或許麥承錦另有想法,或是做了皇帝之後有了後宮、繼而有了自己的子嗣,她還是可以把這個孩子帶走的。
但如果她此離開,那麼這個孩子的命運和人生絕對會是另一個樣子。
滄千澈的身子站的筆直筆直的,雙拳緊握,最後咬着牙點了點頭。
“孃親,我留下來陪你。”小芷玥突然向前一步,站在了柳雅的身邊。
柳雅愣了一下,搖頭道:“你跟着爹爹回去,你還要幫孃親照顧溯兒弟弟。”
“溯兒那麼聽話,懂得又多,完全不需要我的照顧。反而是我……”小芷玥用手搓了搓褲邊,說道:“我和孃親相處的時間太短,學到的東西也不夠多,正好這幾年孃親好好的教教我。”
柳雅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其實她心裡捨不得任何一個孩子。可是現在另一個小小的寶貝需要她的照顧,她也一樣不能不管。
小芷玥見柳雅不出聲,又朝滄千澈走過去,朝滄千澈招招手,示意他低下頭來。
滄千澈知道女兒和自己有話要說,半蹲着身子,湊着耳朵過去聽。
小芷玥伏在滄千澈的耳邊,小聲道:“爹爹放心吧,我留在這裡可以保護孃親。何況,珞珈爹爹也在。”
滄千澈愣了一下,隨即明白小芷玥的意思了。珞珈對小芷玥視如己出,如果小芷玥陪着柳雅一起留下,珞珈算是看在芷玥的面子,也會盡力的護着柳雅的。
可以說,小芷玥的腦瓜真是好使,她竟然想到了大人都沒有想到的關鍵,也想到了自身的優勢。
滄千澈點點頭,對柳雅道:“雅兒,若是你執意留下,那讓女兒陪你作伴吧。她也能幫你照顧一下弟弟。”
柳雅看看芷玥、又看看滄千澈,最後眼神落在了溯兒的身。
溯兒眼圈有點紅,卻堅強的朝孃親點了點頭。
在此之前,在小芷玥回來之前,柳雅所有的心思和愛都是放在溯兒的身的。
雖然柳雅是個嚴格又認真的母親,但她也是最盡責的母親。她更是能夠教給溯兒許多別人聽都沒有聽過的知識,讓他認識到許多超乎常人的理念。
現在母愛被分享了,溯兒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難過。可是再想想孃親能夠多教導姐姐,還有一個那麼需要孃親的小弟弟,他只能把作爲小小男子漢的堅強擺出來。
這樣,柳雅和小芷玥留下來了。
滄千澈帶着溯兒,在古雪綺下葬之後的第二天離開的。
而麥承錦的繼位大典宣佈,柳雅懷抱的那個小小的嬰兒成了皇太子。
對此,朝大臣不是沒有異議,許多人都奏摺讓麥承錦儘快大婚、立後,然後再考慮立太子的事情。
可是麥承錦把所有的摺子都直接壓了下去,這件事在他看來是完全不做考慮的。
珞珈自然是留下來,他要輔佐麥承錦一段時間,然後打算帶着阿修再去過自由自在的日子。
小芷玥倒是很適應南源國的生活,尤其喜歡和珞珈、阿修還能在一起。
轉眼一年,麥承錦在國慶大典的時候竟然給小芷玥賜封了一個郡主,對外稱爲五親王珞珈的義女。
小芷玥很高興,把那套郡主的朝服穿了又脫、脫了再穿,美了好幾天。
柳雅知道,麥承錦是在顯示他的誠意,也是在感謝自己對皇太子的付出。
小孩子長得飛快,這一年的功夫已經咿呀學語,並且會走路了。他的小名是柳雅取的,叫“阿念”。
珞珈曾經問過柳雅,是不是爲了懷念古雪綺?
柳雅一笑,直接道:“我不想她,她是爲了心愛的人去的,直到最後一刻解脫了,她的心裡都應該是幸福的。我是在思念故鄉,想念我的丈夫和兒子。”
說完,柳雅看着蹣跚學步的阿念,又笑着道:“爲了這個小東西,我把自己的家都拋開了。卻不知道二十年後他還能不能記得我。”
珞珈笑了,勸慰道:“生恩不如養恩大。算是你回去了,你爲他付出的事情他永遠都會念在心裡的,所以你叫他阿念沒有錯。”
柳雅挑着眉毛一笑,對珞珈道:“你這話在理,小芷玥對你和阿修也是一樣的心思。”
說完,兩個人都笑了。
轉眼又一年,柳雅又接到了滄千澈的信,問她歸期。
其實留在南源國的這兩年裡,滄千澈給柳雅寫信的次數不多。算這一封信,一個巴掌都數的過來。
第一封信是告訴柳雅他和溯兒到家了,勿念。簡單又明瞭,不像是滄千澈往日的那般寵溺。
柳雅知道他是心裡不舒服,男人也有撒嬌的時候嘛。柳雅立即回信哄哄他,不乏撒嬌、賣萌的口吻。
第二封信是告訴柳雅遷都的事情完畢,還說古雨綃準備和馮叔盛大婚了。
不過仍舊沒有什麼甜言蜜語,柳雅覺得這封信非常的官方,請柬都正式。
第三封信是告訴柳雅,錦藍和卿墨回來了,天山的事情已經解決。
另外還附了錦藍的一封信,詳細說了羅氏兄弟被找到了,天機球拿回來了,如何如何。
柳雅回信讓錦藍和卿墨都在家裡好好待着,不要到這邊來。
第四封信告訴柳雅說,滄千淵有意讓溯兒十五歲的時候繼位。因爲他和阿闊有了些進展,所以想要放棄皇位,和阿闊去過自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