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談笑江上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調寄《臨江仙》

站在橫江水寨前的大船上,看着滾滾長江在自己面前滔滔而過,王奇很有唱一番這臨江仙的衝動。不過還好,他理智尚存,知道現在長江的正式稱呼是江水,雖然稱她爲長江也說的過去,但解釋起來也是一大麻煩。所以內心激盪,臉上卻毫不動容。

“主公!如今孫堅水軍已經死傷殆盡!我軍隨時可渡江而過,爲何主公還是不高興的樣子?”白龍艦隊統領凌操謹慎的問道。

自從那個神勇的甘寧來了之後,凌操明顯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雖然本着同事之誼,加上對甘寧也確實是佩服,這個心直的漢子並沒有打壓甘寧的打算。但對於王奇是否會撤回自己的艦隊提督一事,還是非常擔心。

“哈哈哈!凌將軍放心,本相併爲對如今的戰局有任何不滿!”王奇笑道,“只是孫堅的水軍盡去這一說法卻不一定,目前僅僅是將他的船隻全都擊沉。實際上,孫堅還有很多水軍兵將在水寨中倖存,只要一有船隻,他們還是隨時可以上場作戰的,所以兩位將軍切莫疏忽大意呀!”

最後一句已經變成對凌操和甘寧共同說的。

兩個人的地位問題,王奇早就想過了,反正遲早要對海上的委奴等國動手,就多建造一支海軍艦隊,而新艦隊的提督,自然就是虎將甘興霸。

“諾!”兩人躬身臨命。

“哈哈哈!主公多慮了!如今江東江南捷報頻傳,那孫堅和劉表已是砧上支肉,無力反抗,不出一年,南方可平呀!”一個清朗的笑聲從岸上傳來。

聽聲音應該是王奇軍的席軍師郭嘉。

王奇和站在船上的衆將一起回身看岸上。

當先的正是郭嘉,身後還跟着田豐徐庶司馬懿等人。看衆人臉上帶笑,就知道又有什麼好的消息傳來。

“奉孝又有什麼好消息嗎?”王奇親自率衆人到船頭來迎接。

“恭喜主公呀!兩天前,周將軍成功招降了麥城的三萬蔡中軍,除了城中的軍師龐統,其他人已經全部投降!”郭嘉作揖後報告道。

“哦!龐統有鳳雛之稱,才能高絕,這次不會是詐降吧?”王奇不敢確定龐統會這麼無能。

雖然大局已定,麥城投降是必然的趨勢。不過他對龐統的能力極爲看重,不認爲他那麼高的才能,會這麼輕易的投降。

“主公識人甚明,龐統的確不準備就這麼投降,不過那主將蔡中,卻在蔡瑁的招降下,派人擒下了龐統,主動開城投降!本來龐統的詐降之計,也就無從施展了!”郭嘉笑道。

“哈哈哈……”王奇和衆人齊聲大笑。

說到底還是劉表的錯誤呀,如果不是過於親信蔡氏家族,不屢次派無能的蔡姓子弟當主將,龐統那裡會有這麼容易被抓。

“那龐統現在在哪裡?公瑾是否準備把他送到這裡來?如果他來了,可一定要想方設法收伏此人呀!”

既然不是龐統無才,那自己得好好重用。如今江南將定,正是極需人才的時候,能招募到他這樣的才能之士,對於短時間內收攏民心至關重要。

“哈哈哈!主公重才,龐士元要是知道了,肯定會立刻投效主公的!”郭嘉笑道。

“主公!周將軍傳書表示,龐士元拒絕效命,不過願意協助收攏荊州民心,條件是我軍不得騷擾侵害荊州百姓!所以短時間內,那龐士元還抽不出時間來見主公!”旁邊的主簿司馬懿補充道。

“哦!原來這樣呀!”王奇點點頭,“這樣也好,真要把他送到我這兒來,我也不知道怎麼說服他投效呢!”

“哈哈哈……”衆人再次大笑。

待衆人笑畢,王奇提議道:

“諸公!今日風急浪高,不利水戰,大家不如坐下來,好好聚聚,如何?”

他是想到了曹操曾經在打赤壁前橫江賦詩,流傳一時,心中也有了仿效之意,纔出這麼一個主意的。

“敢不從命!”衆人齊聲領命。

沒一會兒,宴席已經擺好。

王奇吸取曹操在酒醉後殺死劉馥的故事,並不敢喝酒。乾脆以禁酒令爲藉口,表示今天也不得例外,只准以茶代酒。

文官自然是大力讚賞王奇軍令森嚴,不過也讓武將大大遺憾了一番。他們本來還以爲今天可以解一解饞了呢。

茶過三巡,王奇起來說道:

“諸公!吾自初平年起兵討董、匡扶社稷以來,至今已逾九載。天幸得諸公相助,中原已定,民生得息!無奈江南諸侯不服王化,致使不得不再次興兵征討,如今江北已定,江南指日可下,待平定江南,我當大賞諸公,與諸公共享富貴!”

“我等願追隨主公,平定江南,共享富貴!”衆官一起齊聲響應。

王奇這次的話其實是說的有點不合禮。平定江南,大賞功臣,這可是天子的權力。雖然王奇現在是攝政,但也無權代表天子。只是現在衆人都被王奇描述掃平天下的言辭所鼓動,一時激動,關羽等人並沒有立刻會意過來。就算是察覺的郭嘉等人,也因爲早就有讓王奇更進一步的心思,沒有出來點明。

“主公!如今江東已如危卵,就算不用兵,也能將他們收伏!”底下一人出奏道。

“哦!是子翼呀!你有何高見?”王奇微微一笑。

如今沒有周瑜給你擋道,說不定你的說服計策還有一定的利用價值。孫堅不是孫權,他爲人剛毅,讓他投降是絕不可能的。不過他的底下的羣臣可難說,根據自己佈置在他哪兒一明一暗兩個棋子傳來的消息,孫堅的部下中,已經有不少人動了投降的心思。如果派他過去招降的話,就算不能直接說服,也可以讓那些動搖者更加偏向投降。

“孫堅妄圖以螻蟻之力來撼泰山,蔣幹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孫堅來降,還請主公允許!”蔣幹果然提出了前去說降的要求。

“有蔣子翼出馬,定然能有所斬獲!”衆人紛紛出言。

王奇笑了笑,點頭道:

“子翼此計甚妙,不過子翼可瞭解江東的才能之士?”

蔣幹的才能是不錯,但他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做到知己知彼。如果對對手不瞭解的話,又怎麼可能說服對方。

“這個,江東才能之士不多,無非魯肅二張顧雍等輩!武將不得干政,對說降一事影響應該不大!”蔣幹猶豫道。

他還真不是太瞭解江東的人。剛纔突然出來要求去說降,也僅僅是靈機一動想到的,並沒有認真準備過。此時王奇一問,自然沒法好好回答。

“江東才能之士頗多,可不止魯肅二張以及顧雍呢!而且江東不同於我軍,武將雖然不能幹政,但因爲孫策黃蓋等人與孫堅關係特殊,他們還是能在大政上左右孫堅決定的!”王奇搖頭道。

“主公素有識人之名,今日何不給子翼兄言判一下江東人物,順便也讓我等一漲見識!”司馬懿笑道。

羣臣也紛紛表態,讓王奇評價一下江東的人物。

王奇早就有這個心思,也不推辭,直接就說道:

“諸公就算不要求,今日我也準備給大家說說。如今雖然敵弱我強,但孫堅麾下衆人,仍然不可輕視,其中要者,便是魯肅此人!”

看到衆人關注的目光,繼續說道:

“魯肅此人單就戰略修養而言,堪與奉孝相敵,如非臨機應變稍有不如,定是一大強敵,今後諸公若遇到魯子敬,臨陣不必太擔心,但必須早作防範,細查跡象!”

衆人點頭稱是,雖然王奇並沒有給魯肅多高的評價,但把他的某項才能和郭嘉相提並論,足見王奇對他的重視。

“其餘的二張和顧雍,反倒是不必太擔心。顧雍是蔡公弟子,不會太過爲敵,至於二張,雖有王佐之才,但也僅限內政之道,違抗朝廷之心並不堅決。子翼前去說以厲害,當能有所斬獲!”

“諾!”蔣幹領命。

“堪與二張相比者,還有諸葛孔明之兄諸葛子瑜!此人與步騭,都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不過他們不善謀略,到也不必太在意。還有如陸康、陸駿、虞翻、王朗、周聽等人,才能不高,卻也是一時盛名人物,小有謀略,不可輕視!”

總體來說,說降的時候最大的阻力都不是來自文官。

“真正需要顧忌的,是孫堅的次子孫權,以及孫氏的故舊將領!”王奇沉聲道。

目前孫權還沒具體管事,但因爲孫策出征支援呂布,他現在已經跟在孫堅身邊學習做事了。這樣一來,最能動搖孫堅決心的,就變成了緊跟在孫堅身邊的他了。對於這麼一個不甘人下、又心機深沉的傢伙,王奇實在沒把握蔣幹能鬥得過他。

“孫權年僅十八,不過一黃口小兒罷了,應該不足以參與軍事吧?”蔣幹疑問道。

“子翼!休要小看了孫權!他雖然年少,卻有膽有略。加上常侍孫堅身邊,最易動搖孫堅決心,如果你不能說服他,必然也不可能說服孫堅!”王奇嚴肅道。

蔣幹聽了不語,心中並不以爲然。

王奇知道蔣幹的心思,不過他也不認爲蔣幹放在心上就能說服孫權。反正只是讓他去動搖孫氏羣臣的抵抗之心,這樣已經差不多了。只是補充道:

“江東諸將中,黃蓋,韓當,祖茂三人地位特殊,黃蓋更是有勇有謀,子翼需要小心此人!其他的如朱治朱桓等將,也是文武兼備之人,諸公今後遭遇不可大意!”

最後一句是對在座的將領說的。

又回頭對蔣幹道:

“不過朱氏二人並非孫家老將,雖然得到重用,到也不見得能在存亡大事上進言,子翼不必太擔心他們!”

“諾!”蔣幹恭敬領命。

正事商談完畢,衆人紛紛開始吟詩做賦,或是談論風花雪月起來。王奇自然也不甘落後,最後還用*主席的名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來鼓勵大家對孫堅進行最後一戰。

王奇這邊在想着對孫堅最後一戰,江夏的劉表和舒縣孫策,卻開始動腦筋怎樣偷偷的給王奇來一刀。當然,主謀者自然是他們的軍師諸葛亮和魯肅了。

雙方雖然路途遙遠,但由於周瑜被麥城的三萬龐統軍牽制住,王奇又忙着直攻孫堅,到是讓雙方找到了一點商量的緩衝。

只是由於王奇兩路大軍合在一塊後,兵力鼎盛,又在留下了徐庶的汝南部人馬,繼續防守汝南。加上王奇和周瑜兩隊人馬分置在東西兩邊,已經把劉表和孫策呂布軍圍得嚴嚴實實,根本找不到一點裂縫。

最後商量的結果,也僅僅是諸葛亮他們這邊依靠長江天險阻攔缺少戰艦的周瑜軍,魯肅他們則是看時機,在王奇大軍渡江的時候,偷襲他的後路稍稍牽制一下,減少孫堅部的壓力。

因爲此時再調兵到長江南岸救援孫堅已經來不及了,路上很有可能被王奇軍阻擊,反倒是在後方有更大的靈活性。

反正孫堅軍有的是大後方,真的打不過,退一下也還是可以的。大不了到時候先躲到山裡,等王奇的大軍調走了,再出來爭奪地盤。畢竟,王奇軍就算再富裕,也不可能長時間維持這麼多軍隊的。等大軍一退,江東還不是孫劉兩家的天下。

不管怎麼樣,孫劉是不準備投降的。

王奇軍和孫劉雙方,似乎都把對方估算的簡單了一點。

第22章 謀圖汝南(上)第一百五二章 流血之夜第一百九三章 人造太陽第一百八四章 死戰得勝第30章 長談長嘆(下)第二百二一章 壯哉子義第6章 造紙封侯第46章 兩小無猜第一百廿一章 李儒假死更新通知和答讀者第209章 平分佳人第150章 官拜丞相第一百七二章 金蟬脫殼第56章 草原伏兵第83章 董卓伏誅第6章 造紙封侯第201章 新進國公第一百八八章 錦囊妙計第一百五二章 流血之夜第5章 語驚四座第56章 草原伏兵第一百五五章 要挾糜竺第8章 火燒長社(上)第一百六七章 原因目的王允傳看不看無所謂第53章 再次結義第160章 糧草誘敵第一百六九章 絕影代命第107章 漢帝來使第8章 三戲周瑜第104章 胡氏兄弟第207章 受阻毒箭第90章 臨時約定第5章 語驚四座第一百四四章 民心所向第80章 諸侯內訌第一百四二章 好人劉備第97章 徐晃之斧答讀者第39章 大鍊鋼鐵第26章 初見三英(上)第一百七三章 糜氏風情答讀者第217章 談笑江上第一百四五章 宣傳攻勢第160章 糧草誘敵第108章 天子詔書第41章 有得有失就劉備問題答讀者第一百九三章 人造太陽第96章 聖人王奇第113章 郭嘉之謀第4章 書院衆賢第13章 絕世猛將第10章 近乎完勝第一百卅三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卅五章 大夷三族第77章 黃忠呂布第22章 謀圖汝南(下)第212章 逆水行船第83章 董卓伏誅第213章 臥龍鳳雛第39章 大鍊鋼鐵第160章 糧草誘敵第211章 張飛西征第61章 轉眼三年第26章 初見三英(上)第一百七六章 揮師北歸第28章 離間離間(上)第211章 張飛西征第203章 司馬兄弟第28章 離間離間(下)第10章 近乎完勝發幾句牢騷今日已更新第一百八一章 新得諸將第90章 臨時約定第一百五九章 人情攻勢第一百卅四章 輕取陳留第190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八八章 錦囊妙計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16章 嬌小美人(上)第一百八六章 守城獻城第一百四六章 出乎預料第79章 戰後之謀第32章 金村之行(下)第8章 火燒長社(上)第67章 結盟之前第190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九一章 忠臣審配第5章 語驚四座第211章 張飛西征第37章 書院故事第107章 漢帝來使第一百四九章 異族寇邊第一百七八章 袁紹求王第53章 再次結義第24章 豫州肅清(下)第一百四六章 出乎預料第一百八二章 蔣幹揚名
第22章 謀圖汝南(上)第一百五二章 流血之夜第一百九三章 人造太陽第一百八四章 死戰得勝第30章 長談長嘆(下)第二百二一章 壯哉子義第6章 造紙封侯第46章 兩小無猜第一百廿一章 李儒假死更新通知和答讀者第209章 平分佳人第150章 官拜丞相第一百七二章 金蟬脫殼第56章 草原伏兵第83章 董卓伏誅第6章 造紙封侯第201章 新進國公第一百八八章 錦囊妙計第一百五二章 流血之夜第5章 語驚四座第56章 草原伏兵第一百五五章 要挾糜竺第8章 火燒長社(上)第一百六七章 原因目的王允傳看不看無所謂第53章 再次結義第160章 糧草誘敵第一百六九章 絕影代命第107章 漢帝來使第8章 三戲周瑜第104章 胡氏兄弟第207章 受阻毒箭第90章 臨時約定第5章 語驚四座第一百四四章 民心所向第80章 諸侯內訌第一百四二章 好人劉備第97章 徐晃之斧答讀者第39章 大鍊鋼鐵第26章 初見三英(上)第一百七三章 糜氏風情答讀者第217章 談笑江上第一百四五章 宣傳攻勢第160章 糧草誘敵第108章 天子詔書第41章 有得有失就劉備問題答讀者第一百九三章 人造太陽第96章 聖人王奇第113章 郭嘉之謀第4章 書院衆賢第13章 絕世猛將第10章 近乎完勝第一百卅三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卅五章 大夷三族第77章 黃忠呂布第22章 謀圖汝南(下)第212章 逆水行船第83章 董卓伏誅第213章 臥龍鳳雛第39章 大鍊鋼鐵第160章 糧草誘敵第211章 張飛西征第61章 轉眼三年第26章 初見三英(上)第一百七六章 揮師北歸第28章 離間離間(上)第211章 張飛西征第203章 司馬兄弟第28章 離間離間(下)第10章 近乎完勝發幾句牢騷今日已更新第一百八一章 新得諸將第90章 臨時約定第一百五九章 人情攻勢第一百卅四章 輕取陳留第190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八八章 錦囊妙計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16章 嬌小美人(上)第一百八六章 守城獻城第一百四六章 出乎預料第79章 戰後之謀第32章 金村之行(下)第8章 火燒長社(上)第67章 結盟之前第190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九一章 忠臣審配第5章 語驚四座第211章 張飛西征第37章 書院故事第107章 漢帝來使第一百四九章 異族寇邊第一百七八章 袁紹求王第53章 再次結義第24章 豫州肅清(下)第一百四六章 出乎預料第一百八二章 蔣幹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