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

韓琦提出,作爲駐定海軍的大使,這一個要求,得到仁宗的認可,並且很快的批覆下來了,雖然說,韓琦並沒有如同以前的參知政事那樣,跑道地方州府去養老,去了相對比較重要定海軍大使的位置上,可是對於他們而言,目的達到了,接下來,就是看誰更有能力,能夠登頂首相的位置。

仁宗似乎對於這個,也有疑慮,並沒有在韓琦卸任之後,任命大使,只是讓人兼任了他的職務。

這個不算是最好的決定,卻讓這個人,成爲了最有可能取代韓琦,頓時,朝堂上的暗流,再一次的出現了。

首輔之位,之前,因爲韓琦的能力,加上韓琦的聖眷,其他人沒有辦法下手,下手了也得不到,可是現在,還沒有直接任命,不過是把首輔的管理的這一攤事物,交給人管理,那麼這一個人就會成爲衆矢之的,羣起而攻之。

卸任了首相的職務,韓琦在知道了仁宗後續的做法之後,也是有些瞭然,北宋朝堂會出現什麼動盪,可是這些都跟他,沒有任何的關係了,接下來,他需要前往的定海軍。

北宋的財政危機,現在的體量,可比歷史上的大的多,在幾百萬的前提下,還可以通過某些手段,壓縮一些開支,可是現在,伴隨着北宋的體量增大,居然又出現問題了,那麼找尋定海軍來解決,那是唯一的辦法。

君臣之間,韓琦很對仁宗的胃口,雖然說,當了十幾年的首相,可是一切都做的不錯,財務狀況,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拿下來,避避風頭,他既然要求過來,那就去定海軍看看,說不定,就能夠解決問題。

韓琦在入職的第一步,並不是回去修養,而是前往了樞密院,北宋沒有如同定海軍那樣,開闢出外交部,所有跟外交有關的東西,都是由樞密院控制的,現在樞密使是富弼,他也跟韓琦一樣,韓琦當了多少年的首相,他差不多擔任了多少年的西府首腦,雙方的配合相對比較的密切。

韓琦哪怕是離開了位置,在朝堂之上,能夠無視他的,也很少,10多年的首相位置,不知道提拔了多少人,並且維繫了多少人,這是韓琦的立身之本,作爲西府首腦,富弼不算是韓琦體系的,甚至有些矛盾,可是矛盾只是政務上面的,作爲個人來說,私交還可以的。

在知道韓琦要去擔任定海軍大使,富弼就已經提前做了準備,作爲搭檔和對手,這麼多年了,對於韓琦的心態,還是有很深入瞭解的,他幾乎必然要看定海軍的資料。

韓琦接到了定海軍的所有的信息,對於富弼的幫助,他沒有去說一聲謝謝,只是用了3天的時間,大體上面,翻看了這些內容。

韓琦可以說,對定海軍有些瞭解的,不過基於所在的位置的關係,他所瞭解的,是在北宋層面上面的,對於定海軍的理解,從來沒有考慮,從外交層面上,從別的方面上,去了解這種關係。

北宋跟定海軍的關係密切,這個不僅僅是趙信跟仁宗的關係,還有人口,根源,等一系列的關係,幾乎是千絲萬縷的,說定海軍是在北宋基礎上面孵化,這一點都沒有錯。

可是着眼點的不同,看到的東西也不同,因爲資料太多,信息太多,哪怕是富弼精挑細選出來的,3天的時間也看不完,可是僅僅是看到的,就讓韓琦收穫巨大。

定海軍給北宋之間,關係最爲密切,而且聯繫最爲方便的,無外乎是交通,而這中間,就離不開鐵路了。

十幾年的時間,定海軍已經在北宋興建了大量的鐵路,最初的時候,只是馬拉火車,沒有轉讓蒸汽鐵路,可是伴隨着時間的推移,之前一直都沒有轉讓的蒸汽鐵路,也伴隨着北宋的管理水平的提升,慢慢的過來了,從一定意義上面,這個對於北宋而言,也是一個提升。

單純這些年,在鐵路上面的收益,就足以支撐財政的很大一部分,而且鐵路的便捷運輸,也讓整個商貿活動,工業變得非常的順暢,這也是北宋的提升所在,這纔是北宋財政收入不停上漲的根源。

因爲大量鐵路的出現,傳統的馬幫,還有的商隊的,再也沒有了,甚至連運送都不用,直接訂貨了之後,然後讓人把東西通過鐵路運過來,也不必擔心劫道。

在馬拉火車的時期,還有當蒸汽火車出現之後,特別是定海軍這樣,比較成熟的蒸汽機,可以拉動沉重的火車,在速度60公里以上的速度前進的時候,誰來找死。

安全便捷的運輸,也讓商品的運輸費用,降低到了一個非常低的程度,着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工廠產品的銷售。

再怎麼價格低廉的產品,面對着的銷售,都無法大規模的擴張,在商隊運輸的產品之中,很少有那種,普及面廣,日常生活之中,經常使用的,原因非常的簡單。

這些產品,每一個地方都有,而且銷量非常不錯,可是如果加上運輸的成本,那就不划算了,大部分的商隊,運輸的,都是價格較高,或者是某個地方比較稀缺的,利潤率較高的。

這個實際上,也制約了大型企業的出現,大型企業,生產力非常的可怕,就算是生產處了足夠數量的產品,可是這些產品,加上路費之後,只能夠輻射很小的範圍。

鐵路和火車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切,一天千里,甚至更多的距離,代表着產品,輻射的範圍的加大,同時的,價格的降低,讓這些受衆廣的產品,開始輻射四周。

一個個地方的作坊,變成了知名產品,有的甚至在全國聞名,這中間,必須要提到的,就是最初,興建的200家工廠。

最初定海軍幫助建設的,絕大部分都是棉紡織的企業,後來,這些企業被複制的也就最多,哪怕是沒有定海軍這樣的機械,在原有手工作坊,經過改造,集中起來,讓資金和人力密集的前提下,也會產生更高的效率,還有更好的質量,這些,或許不如工廠的利潤率高,可是對於沒有機器的他們來說,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解決方法了。

同樣的,還有其他的,定海軍做了一個工廠,然後北宋跟上,哪怕是用手工來解決,在運輸費用,大規模的減少的前提下,這些產業成爲了北宋財政收入的關鍵性的支點。

這些都是的之前韓琦知道,可是沒有知道這麼的詳細,沒有這麼的角度來看問題,之前他引以爲傲的那些成果,那些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讓北宋的財政收入不停的提升,甚至經營北宋,讓北宋的收入更高的做法,並不是他的功勞,而是這些工廠的功勞。

拋開了這些工廠,整個北宋的收入非常有限的,這也是讓韓琦沮喪的。

小心的把這些數據記在心中,富弼弄這些東西,從側面的角度,讓韓琦看到,目的如何,他也知道的,在所有工廠和企業之中,能夠強大的,並且全國性質開闢的和產業,幾乎都是定海軍幫助打下的根基。

當時,在選擇解決的辦法的時候,也曾經知會過定海軍,在當時的韓琦看來,如果定海軍再支援幾個,體量跟之前差不多工廠,不用多,一兩百個就可以了,或許無法如同之前那樣的提升,可是讓北宋總收入提升個30%,還是沒有問題的。

開源節流,在節流沒有辦法之下,開源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處理方法,不過,卻被定海軍拒絕了。

韓琦當日沒有多想,可是在這些資料之中,有一個簡單的研判,那就是說,定海軍在限制高端的工業進入北宋,所有傳入進來,最爲高端,也是發展最好的,還是紡織業,而紡織業傳入的原因居然是定海軍本身的限制。

10年的時間,對於北宋來說,或許找不到最終的秘密,卻可以推算出一些。

原來定海軍有多少紡織工廠,現在有多少,幾乎八九成都轉移到了北宋,雖然說,定海軍,還留下那麼一兩成,可是這麼一兩成,全部都是高端的,這些生產的織物,價格高昂,而且比較名貴,中低端的,幾乎都打入到了北宋了。

同樣的,關於女人再加照顧家務,生孩子這一點,定海軍也從來都沒有掩飾過,說的人多了,那就沒有辦法掩蓋的,或許短時間,北宋無法知道,時間長了,猜也可以猜到。

只不過這些猜的東西,無法拿到大庭廣衆之下的,更無法作爲證據,交給東府。

這也是韓琦之前瞭解一些,也聽過一些風言風語,一直都沒有信的根源,現在,韓琦的身份不一樣,他不是首相,而是大使,就必須知道這些或許是真的,或許是假的推斷,只有把這些都知道了,然後藉助着大使的身份,在定海軍求證,爭取找到正確的答案。

類似的東西還有很多,甚至是推斷也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富弼挑選了之後,拿出來的,指向性很強。

在3天的時間,大體上,把這些東西都給看完了之後,韓琦木然了,他有些後悔了,如果他早一點,認真的過來看這些外交資料,應該會收穫更多,最起碼,在一些方面,從定海軍獲得更多的東西。

別人或許做不到,也推斷不出來真正的原因,作爲對趙信比較瞭解,而且交往時間很長,對他的一些心態明白的韓琦,幾乎可以斷定,紡織業就是丁海軍的提供的,他們減少了生產,不知道原因何在,可是肯定是有北宋不知道的原因。

當年他以爲,獲得了200個工廠,是一個大收穫,實際上,也是一個大收穫,可是這個大收穫,被動獲得,跟主動獲得,這中間的價值不一樣啊。

接下來,韓琦並沒有當時就出發,在命令下達,到交接,他最少有一個月的時間,本身這個時間,是在北宋的交通並不發達的時候,防止出現一些交接上面的問題,而設定的,可是在這個時候,卻成爲了韓琦的機會。

韓琦藉助着這個機會,幾乎一天的時間,都泡在樞密院,讓富弼不再提供的篩選過的東西,而是提供原始的。

北宋跟定海軍相交這麼多年,可以不客氣的說,雙方的聯繫緊密,就互拍大使的十多年之中,更是得到了很多的消息,初次挑選之後,有用的送過來,在樞密院積累了很多,如果全部給韓琦看,可能韓琦用一年的時間,都未必能夠看完。

韓琦也知道,這樣有些過分了,好在,他也知道,根據之前看的,還有感興趣的地方,提到了幾個方面,這樣大大減少了工作量,饒是這樣的,韓琦也花費了25天的時間,在樞密院,這纔是囫圇吞棗的看完了。

出發的時間,也到了,現在北宋汴梁跟瀋陽之間,交通比較發達,從原來的兩三個月的時間,減少到了2天左右的時間,可是總不能卡着時間過去。

韓琦輕車簡從,只是帶了很簡單的一些隨員,當然了,挑選重要文件,在樞密院抄錄一份。

雖然說,樞密院的一些絕密文檔,一般不外傳,可是這個一般也有限制,到了韓琦這樣的層次,已經不是這個能夠限制的,甚至富弼也爲了解決矛盾,大開方便之門,這纔是韓琦走的時候,攜帶了大量文件的根源。

包了三節車廂,韓琦和隨員一起,兩側的是護衛,中央的纔是核心的,而韓琦已經進入到了工作狀態,開始把他認爲重要的文件,再一次的審閱一遍,心中目的也逐步的加強,到了定海軍,一些佈置,就要接連開始了。

入神韓琦,並沒有意識到火車緩緩出發,噴射着煙霧的蒸汽火車,在鐵路上面,快速的向前行進的,這是這一條鐵路上面,最快的列車,也是直達列車,從汴梁出來,只在大名府,涿州,山海等寥寥之地停留,平均時速高達125公里的,也就是接近3000公里距離,只要一天多一點就能夠抵達。

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五百零三章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五百零三章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
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五百零三章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五百零三章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