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

真定王家,王德用,趙信很快就把所有有關王德用記載給的回憶起來了,這是一個在史書上,有着記載的龐大家族,最先奠定基礎的是王德用的父親王超,然後是王德用,王德用的子侄一輩沒有多少出色的,可是孫子之中,卻出來了一個王淵,王淵之後,還有一些後人,可以說是貫穿南北宋,在史書上面留下的濃重的記載的。

王德用作爲武將,也是北宋仁宗朝的大將,武將除了宋初,能夠在歷史上面留下名字,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甚至說,連文官在內,整個宋史上,留下名字的,絕大部分都是高官,還有一些在某一個領域之中,做到極致,一些道州縣官,這些可能在當地權傾一方,是大人物的存在,可是除非未來做到宰撫的位置,或者是有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的背景,否則的話,在正史上根本看不到,只能記錄在縣誌,或者就是一些雜化文集,可靠性不高。

立足於歷史之中,纔會發現,這些人結合起來,力量絕對不小,一個普通的縣官,就足以支撐起一個官宦人家,更別說州官和道官,他們相當於後世處廳部級,破家縣令,滅門令伊,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假,對於平民百姓來說,他們真的是父母官,他們的想法,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這些遠高於普通人和商賈的高官,在普通人和當地的州縣來說,絕對算是高官的代表了,可是他們不足以在歷史上留名字,他們都是埋在歷史厚重之下的泡沫。

王德用這個人,肯定是可以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做到參知政事,以太子太師這樣的高位致仕,可以說榮耀一生了,可是他的兒子,還真的沒有幾個出色,似乎最高也就是做到三四品,跟一品大員,二品六部尚書比起來,三四品不高,可是就封建王國的程度上面,三四品已經是貴不可言了,更別說王家根深蒂固,在歷史上,記載王家跟很多的家族的聯姻,是河北貴族,將門代表之一,不過從王德用開始,已經逐步的偏向文臣,他兒子之中,有幾個是科舉出身,做的也是文官,反倒是孫子又出了王淵這樣的武將。

孫吉的話的意思相當的清晰,丹木投奔的是王家,王家就是幕後黑手麼?據趙信所知王德用沒有子女親屬入宮,更不會介入奪嫡之爭,因爲幹掉趙信,對他一點好處都沒有,他應該是投奔了一個有能力奪嫡的,王家不可能是最終的黑手,奪嫡之爭,應該只有宗室,或者是有子嗣的后妃,不說王家沒有人入宮,就說現在的仁宗的兒子之中,就只有趙信這麼一個獨苗,就知道這種可能不大。

最終的黑手,應該只有少數的幾個人,全部都是宗室,不可能是王家,哪怕王德用貴爲宰撫,也沒有這個資格,王家,可能是加入到了某個勢力之中,並且下重注,最終親自登場了。

從穿越開始,趙信就知道,他敵人可能就只有一個,汝南郡王趙允讓和他的兒子趙宗實,當然了,在這個時代,趙宗實不可能做出這個佈置,他才11歲,真正有權勢和下下手的,是汝南郡王趙允讓,本以爲要對付的是依附於汝南郡王的普通官吏,除非是到了王朝更迭的時刻,否則,高官們不會輕易下注的。

仁宗現在正值壯年,在位才20多年,年齡不過是三十多一點,身體非常的健康,哪怕是爲了奪嫡之爭,也不可能這麼早下注,他也沒有想到,趙允讓已經拉攏了一個王家,甚至可能,通過王家的姻親關係,影響一大批將門家族。

宋朝的宗室,過的不太好,一直都是受到壓制,只有繼承大統的時候,纔會想到它,本以爲可能只是一個三四品,甚至是四五品的敵人,可是王德用的出現,讓趙信發現,他有些小看的趙允讓的勢力了,連王德用的王家都給趙允讓站臺,不惜親自出手,別說下面人做,這麼大的事情,牽扯到奪嫡之爭,有可能一着不慎會萬劫不復,王家這麼大的家族,國公家族,還是宰撫之家,不會這麼的短視,沒有王德用的首肯,下面不可能調動的,那就說明,王德用真的很看好趙允讓。

在一個皇帝還活着,還有皇子在前提下,依然下場對付他,該有多麼大的把握,纔會這樣,這是他沒想通的事情。可是想不通歸想不通,事情也要處理,丹木帶來了直接的威脅,丹木這麼一個邊軍都虞候,敢明目張膽的出現在河北,背後沒有支持可能呢,孫吉等人感覺到奇怪的地方,現在,一切都有了解釋了,王家擺平了這一切,王家出身河北,本身的權勢加上姻親,王家在河北勢力相當的大,大名府王家也能夠當一半的家,一時間,趙信發現危機已經顯現了。

對上軍方第一人,而且現在就在相州,雖然不是在河北,卻距離河北不遠,他真的要是對趙信下手的話,別說是孫吉四人,四百個都不行,當然了,王德用肯定不敢這麼明目張膽,他選擇丹木這個西北軍,而不是河北禁軍,就是遠近上面的考慮,可能未來要對付的,只有西北軍的一小部分騎兵,河北禁軍或許不會動用。

這也是趙信能夠想到,唯一亮點的地方,不知道幕後黑手是誰,趙信千方百計,想要得到幕後黑手的消息,現在知道了的,卻糾結無比,鎮定王家這四個字,就如同高山一樣壓在他的心頭,難道,就真的沒有挽回的餘地了麼,不,趙信心中無盡的吶喊道,還有機會,他們有一點點運氣,在丹木之前離開,而且卡牌系統也積累了足夠多的東西,只要能夠綜合利用起來,肯定可以解決。

最後一根稻草,就是卡牌系統,趙信再也沒心思跟如意和綠荷說話了,直接翻身上牀,閉目進入到了卡牌系統之中,他需要儘快的弄清楚,這一次的南樂之行,到底獲得了多少收穫。

船速還在緩慢的加快的,尋常船隻,不可能這麼快,在運河之上的,每天能夠走30裡,就算是合格了,可是這一次,他們儘可能快的趕路,在臨走的時候,招募了最少12個船工,分成兩班,不停歇的前行,以前一天最多30裡,但是現在,從中午午時,出發,到夜幕降臨的時候,已經抵達了大名府了,之前,他們都沒有打算大名府停留,這一次,丹木的出現,更是如此,相對於南樂,大名府纔是王家真正的大本營,王德用知大名府的時間,甚至比他在中樞都要長,停留在大名府,那是找死,沒有在大名府停留,而是直接向北,越過大名府,連夜趕路。

就在他們的船離開南樂碼頭一個時辰之後,大量衙役和廂兵,出現在了碼頭,所有的船隻不允許離港,以追擊水匪的名義一個個的排查,如果不是孫吉和王鬆當機立斷,趙信就真的走不了,因爲李光徹底清查,甚至不管這些船到底來源於什麼地方,趙信船的明面身份,根本就擋不住這樣的搜查,如果他們還在南樂的話,肯定會被逮個正着的。

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
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