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

淮河在京杭大運河上面,處於中段,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淮河的幹流之後,就逐步的轉入到了支流,淮河干流,一直向西南方向,最終到達河南南陽的桐柏山,雖然同屬於河南,可是跟汴梁,可是差十萬八千里。

有運河還有一些支流,在這些支流之中,可以一直行進到應天府,然後轉入到其他的河流之中。

說起來,從宿遷過來,還有另外一條路,那就是從淮河直接走京杭大運河,然後轉入黃河,不過這一條路,實際上,在這個時代,那是不可能,原因非常的簡單,因爲黃河,現在不全是在北宋的手中,北宋掌握的只是到河北附近,然後接下來,就屬於遼國的地盤了。

這一條路,實際上是不通的,應天府也就是在跟淮河的這一條支流的聯通之中,形成了前往江南的一條路,成爲四京之一。

500多裡的距離,以船隊超過了100裡每天的速度,也就是5天的時間,當然了,因爲宿營地等諸多方面的限制,實際上,趙信抵達應天府的時間,超過了5天,達到了7天,可是到達了應天府之後,應天府到汴梁的路,就非常的簡單了。

這是整個北宋水域之中,最重要的一條水域了,這是一條聯通整個北宋的生命線,每年運送到汴梁和京畿的物資,都是從這裡運送過去。

不過上百艘的超級大船,在這個時候,還是相當的引人注目,大船在這一條航道上面,並不是很少見,可是上百艘聚在一起,還是以這麼快的速度行進,就非常少見了。

在應天府,本身,這一個船隊是會遭遇阻攔的,四京設立的目的,就是爲了汴梁多一條屏障,防止被人隨隨便便的進入。

一條如此龐大的船隊,不問問情況,肯定是不行的,可是當他們看到了整個船隊的旗號之後,就收起了心思。

趙信前往汴梁,是按照規則,提出了申請,並且得到同意的。

或許,中間晚了半年的時間,可是對於這些樞密使來說,別說半年的時間了,就算是晚上一兩年的時間,也算是比較正常的,這些樞密使的事務繁多,再加上各種各樣的意外情況,能夠前往汴梁,已經不錯了。

在高層之中,趙信的名聲不小,甚至在頂尖高層之中,趙信的身份,也是一個不是秘密的秘密,或許,因爲趙信的到來,會讓一些人警惕,可是這些人註定不包括應天留守。

北宋的四京之中,最強的當然是東京汴梁,這是一個北宋的首都核心,城市的規模,遠遠大於其他的四京,幾乎是10倍的差距,可是在汴梁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大名府。

大名府是北方的重鎮,是北方抵擋遼國的重鎮,一旦雙方的關係緊張,北宋必然會派出一個重臣到大名府駐紮,同樣的,大名府也是除了汴梁之外,駐紮禁軍最多的一個城市。

相對於汴梁和大名府,其他的兩京,就差了很多,在這個相差之中,河南府又在應天府之上。

河南府,也就是原來的洛陽,雖然經過了時代的變遷,現在的長安和洛陽,已經不是唐朝時候的長安和洛陽了,可是他們的歷史和底蘊,讓他們的重要程度依然不低,這中間的,完全沒有底蘊的應天府,就差了很多。

跟大名府的留守,兼任樞密副使,河南府留守兼任京西西路的轉運使,應天府卻不是京東東路的轉運使,就這一點,就看出來應天府在四京之中的地位。

趙信抵達應天的時候,正好時間在中午,他們預定停船時間,在3個多時辰之後,應天府,雖然是四京之一,趙信卻沒有想要停留,見到了大名府,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大失所望,在這樣的情況下,比起大名府還差一個檔次的應天府,當然引不起他的注意。

應天留守一門心思過來,卻沒想到,連趙信的面都見不到,這種感覺分外的不爽,可是他卻沒有絲毫的辦法,整個船隊,甚至連應天府都沒有停留,直接就出去了,他甚至連拜訪的機會都沒有。

趙信當然不會把心思放在這裡,他關注的,是接下來的道路。

從應天府到汴梁,差不多要300裡的,這雖然說是一條比較出色的水道,可是這裡是隆冬,哪怕他們已經提前預見到了問題,變化依然有。

在4天之前,因爲冷空氣的入侵,京畿地區,下了3天的大雪,伴隨着冷空氣和大雪,氣溫急劇下降,目前,運河已經有了凍結的跡象了。

好在,這一場雪不算很大,三天的時間,也積累的不多,天放晴了之後,氣溫迅速的提高,在這樣的氣溫之下,冰層並沒有進一步的加厚,在汴河之上,只是淺淺的薄冰。

趙信的龐大船隊,當然不會是單純的船隊本身,必須要有前導和後衛的,這個前導,主要負責打前站,爲他們清理宿營地帶的問題,防止有人阻擋,能夠容納100艘1200石大船的宿營地,這不是簡單的找的,整個行程之中,才勉強的找到這幾個。

其中,最近的一個只有70裡的距離,爲了遷就這個宿營,趙信的船隊,甚至纔開了六七個小時,就停下來了,駐紮下來。

過了應天府之後,因爲這一條航道,是北宋最爲重要的航道,類似應天府這樣的港口,也很多,到時不用選擇,直接找到城市周圍進行宿營就好了。

定海軍的旗號,還有東府的同意,這都是較爲正常得,再加上定海侯的身份,在每個地方,都可以得到禮遇。

如果說,在淮河的流域,還有淮河的支流上面,趙信的動作,沒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伴隨着過了應天府之後,這裡已經是整個北宋的精華區域,從這裡算下來,已經可以被稱之爲京畿了。

在任何封建社會,京畿都是最重要的地方,不說京兆,就算是,京城周邊普通的縣,都是比一般縣要高配,最少高出一品或者是半品。

這些人比較的精明,或許不可能如同應天府留守那樣,可以知道趙信的根腳在哪裡,可是他們也知道,趙信這麼一個定海軍的,代表着什麼,這是一個巨大的利益,只要有稍稍傾向,對於他們而言,就是一筆難以想象的資本。

這幾年之中,定海軍的發展非常的迅速,已經佔據了整個北宋商業的各個領域,哪怕爲了獲得一些便宜的物資,他們也想要獲得更多的份額,這對於他們當地的發展非常的關鍵。

雖然說,這些官員,還沒有意識到,商業的發達,對他們的好處,可是直覺告訴他們,不能放過這個機會,難得定海軍的老大來到了他們附近,哪怕是按照普通的官員之間的迎來送往,他們都應該發出邀請。

有時候,有一個聰明任就夠了,官場是錯綜複雜的,特別是這樣擺在明面上的事情,更是無法瞞住別人,有一個人邀請,就有另外一個人邀請,然後,整個京畿,只要是在港口和河道周圍的,幾乎都發出了邀請。

接二連三的邀請傳來,可是連應天留守,趙信都沒有去理會,其他人,當然也是如此了,一些知縣,知府,知州之類,根本就入不了趙信的眼。

趙信當然是一一的拒絕,任何人都不會去理會,作爲一個節度使,他有這個底氣。

不過趙信沒有這個功夫管這到這些,直接上路,甚至沒有在每一個地方停留,就算是在城市的港口附近進行宿營,也沒有選擇按照官面的身份,而是用普通的商業的身份,在港口購買了足夠補給之後,這才離開。

這在很多人看來,是有些過於嚴格了,類似官員們在運河之上的行進,是有固定的標準的,雖然那些官員,他們攜帶的人員和物資,沒有定海軍這麼多,可是平均每一個官員,都會擠佔一些公共資源。

趙信卻一個都沒有佔據,這也是他必須要表現出來的態度,他是穿越者,還擁有了卡牌系統,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他掌握着一張可怕的王牌,甚至現在,定海軍纔剛剛發展的時候,就擁有了超過百萬的勞力,還有大量的資金。

這些是趙信最大的底蘊,毫不客氣的說,在大名府的時候,趙信已經成爲無可爭議北宋首富,整個北宋財富廣大,人口衆多,甚至一些鹽商,一擲千金都面不改色的,可是這些人,他們的全部的資金,從固定產到浮動產,這些加在一起,都沒有趙信的錢多。

工業化所展現出來的力量,那是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工業完成了比較廉價的生產,然後就是佔據市場的過程。

北宋的富庶,是遍佈在每一個角落的,一個城門官,就比同時代,甚至是之後一兩百年,歐洲的國王過得好,這一點都不誇張。

看起來城門官,非常的不起眼,在普通的禁軍士兵眼裡,這恐怕是他們最佳的將來了。

城門官聽起來簡單,可是他已經算是官了,以北宋龐大官僚體系,他不能算是高的,是最底層之中的最底層,可是再怎麼說,也有了官身,如果放在汴梁這種地方,八九品的,還是可以承受。

可是這些八九品的官,進入到了官職體系,也就享受到了北宋養士的好處,再加上北宋龐大產出,讓一些有錢的官員,可以過的非常好,哪怕是八九品的小官,也比這個時代,甚至是之後幾百年的那些王國的過往更高。

龐大的人口,帶來了龐大的市場,定海軍就依託着這些潛移默化的資金,慢慢的聚沙成塔,一些覆蓋面比較廣的產品,在普通人哪裡,收穫了不菲的資金,這些資金結合到一起,就成了可怕總數。

除了各種的商品的銷售,定海幣的流通,纔是真正影響到整個北宋的金融市場。

最開始的時候,趙信小心,不讓定海幣向外流通,可是伴隨着大名府的商業,還有定海軍的商業,再加上定海錢莊的遍佈各地,這個流通的過程,已經不單單是定海軍了。

定海軍100萬人,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同時,定海軍的絕大部分的商品,都是非常珍惜的,絕對是買方市場,人人都需要的。

在有足夠的支撐的前提下,定海幣的發行就非常的順利的,一些東西,只能夠用定海幣來購買,特別是當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的了之後,定海軍,海州,還有大名府,這麼多的使用之後,定海幣也開始大規模流行。

實際上,定海幣出現之後,民衆的接受度非常的高,一方面,它幾乎可以說是永不磨損的,在這個時代的各種物質之中,很少有能夠在他的上面留下痕跡的。

硬度6.2以上不鏽鋼,天然的,除了剛玉,金剛石這樣天然的寶石,比他的硬度更高之外,其他的,都比他低的多。

平民百姓,日常接觸到的東西,根本就硬度比他小的多。

如果不易磨損是一個好處之外,賣相就是另外一個好處,畫面清晰,那種高手匠人精心雕琢出來的圖案,惟妙惟肖,單純這個,就不可複製,還有本身的質量,只要找到防僞的東西,用這個還方便很多。

定海幣的精雕細琢,不說上面的圖案,就說周圍呈現出整齊的鋸齒,都是一個巨大的防僞點,鋸齒是爲了防止有人切削下部分的質量,然後造假,雖然說,不鏽鋼的硬度和耐磨性,遠比白銀和黃金更高,不容易被磨下來,可是趙信是從後世而來,硬幣旁邊鋸齒,就是一個習慣。

這一個也算是無心插柳,這一點就隔絕了絕大部分人,就算沒有圖畫,單純這些鋸齒,耗費的工費,一枚硬幣,可能就超過本身的價值了,更別說上面美輪美奐的圖案。

這些只要見過一次,就不會忘記,那些鋸齒,浮起來,感覺有非常好手感的圖案,這些就是定海幣最大的防僞,只要稍稍解釋一下,讓普通民衆們明白,幾乎是一目瞭然的,這就從側面刺激了定海幣的流通範圍。

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
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