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

在抵達了賀蘭山的附近的時候,經過了周密的調查,元昊發現,他沒有什麼機會。

足足有20天的時間,元昊都沒有動手,元昊對於遼國也算了解,他當然不會動遼國的大部隊,甚至沒有選擇運輸戰利品的那些部隊,他很清楚,遼國一直都沒有放鬆對他的追查,

他的一萬多人,有戰鬥力的,也就是他攜帶1000人,只要有3000以上,精銳的遼軍護衛的,就不可能攻破。

本身,他想等着,遼國大規模的向國內運送牲口的時候,再進行動手,西夏龐大的牲口羣,足以讓遼軍的力量攤薄。

他沒有想到,遼國居然無動於衷,這到底是爲什麼?難道是的準備最後一起帶回去。

這樣下來,有些效率低下,保護力度也會下降,可是安全性大增,牲口本身就是移動的軍糧,驅趕着大規模的牲口作戰的,也是遊牧民族慣用的方法。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困難的多了,偶爾過去的幾個隊伍,都是最少有5000軍隊護衛,全部都是遼國的精銳部隊,又沒有攜帶多少的物資,速度極快,往往,元昊正在考慮的時候,就已經錯過了。

連續的潛伏,眼睜睜的看着機會從他的眼前溜走,似乎從遼國入侵開始,一切都不遵照他的意思來,甚至元昊的心中,都有一絲的害怕,到底是怎麼了,之前的漏算無疑,到現在,變得如此的困難。

這個跟漏算無疑無關,是因爲元昊喪失了最基本情報來源。元昊失去了興慶府,和最核心的5個州,已經基本上喪失了對於情報和時局的判斷,他不可能知道,遼興宗已經跟韓琦達成了一項合約,以1000萬的牲口,換取一些必要的物資,這中間主要是兵器和鎧甲。

相對於1000萬的牲口,幾十萬的鎧甲,可以直接穿在身上,增加戰鬥力,還有軍糧什麼的,遼國帶回去的東西,不會太多。

1000萬頭的牲口,這對於西夏來說,是全部,對於遼國而言,也是一個極爲龐大的數量,其中的大多數要送回遼國的話,會相當的麻煩。

必須要分批,每一個批次都不會超過50萬,這樣下來,可能要20批。

遼國對於牲口,總不能像財物一樣,派遣大量人來護衛,也不可能送完一批,再來一批,必須要多次的運送,這就會給元昊機會,只要劫奪一批,他就徹底的翻身了。

可惜元昊的注意打錯了,1000萬的牲口,全部都被遼興宗拿來跟北宋交易,當然不會運送了。

至於交易的東西,哪怕是30萬套步人甲,在疊加着堆放的時候,也遠比1000萬牲口小的多,可能幾千上萬的大車,就能夠裝的下,雖然數量還是很大,可是在十萬大軍之中,一點都不起眼。

這種情況之下,遼國根本不可能攜帶大量的牲口回去,只是提前送了一些戰利品過去。

這些戰利品,都是從興慶府,還有西夏搶奪的,雖然西夏也沒有什麼好東西,可是這麼多年累積下來,也有不少。

有一些金銀,還有一些藝術品,女人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價格高,數量少,每一次,都會派遣5000人以上的兵力護送,不給元昊任何的機會。

元昊情報支持不足,可是他卻是一個天才的軍事家,戰場的嗅覺相當的明顯,哪怕現在感覺非常的不好,也對自己的判斷力產生了懷疑,他還是在短短的時間之中,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向遼國境內進軍。

1萬多人,哪怕是整合起來的,訓練的話,需要的資源也非常多,他幾乎是帶着1000騎兵逃出了興慶府,當然不會攜帶很多的資源。

本身西夏偏遠地區,資源就不夠,依靠着屠殺的搶掠,最終獲得的資源,比較的有限,這些不足以支持他的發展。

作爲一個有野心的西夏國君,元昊同遼國之間的矛盾,也是從西夏開始進入的党項部族的叛亂開始的,對於遼國,他是敬畏之中,帶着進攻性,所以,之前對於遼國境內的研究,非常的到位。

遼國目前的四京,一直到第五京建立起來之後,才加強了對於西部的管理,整個西部,跟西夏接壤的大草原上,那是絕對的遊牧部落,甚至更北部的蒙古部族,連遼國的控制也不是特別的到位,這就給了元昊機會。

有什麼比搶劫來的更快的東西,更別說是針對遼國,這是一個報仇的機會,深深明白遊牧民族的特性的他,非常清楚,只要不攻擊一些遼國的大城市,泄漏消息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不過,跟伏擊不同的是,這種深入到遼國境內的作戰,就不能攜帶那麼多的累贅,最少說,一些實力弱一點,就不能攜帶了,他們就放在西夏的境內就可以了。

很快,在一萬多人之中,精心挑選出來4000人,攜帶雙馬,並且配備好了各種的武器,雖然說,只有1000人的手中,是較爲精良,可是這已經是一股很強的力量了。

有1000的親衛作爲箭頭,再加上元昊的指揮,應該是可以擁有相當的戰鬥力,剩餘的4000多人,也都是有過一些戰場經驗,肉體實力較爲強大的那種。

這一次,可以說是一場豪賭,在賀蘭山這邊的時候,再怎麼,還有逃跑的機會,一旦在遼國境內,被發現了之後,只要遼國派遣幾萬大軍追逐,甚至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包抄,他就很難回來。

可是元昊依然義無反顧的前往,元昊從來都是賭性很重的,立國三戰,哪一個不是在極爲危險的情況下,冒險爲之,可以說從少年時代,第一次上戰場開始,元昊都是在一次次的賭博之中,走到了今天。

在興慶府被佔,五洲之地,只剩下一個最爲偏遠的肅州的前提下,如果再不冒險的話,西夏就會成爲一個微不足道的勢力,被慢慢的淘汰掉,到時候,別說是遼興宗的御駕親征了,就算是一個遼國的偏遠小官,說不定,就會讓他頭疼。

從一個國家的締造者,變成一個流寇,這是元昊不願意看到的,他必須來賭了,而且要賭的很大。

同樣走的是賀蘭山,不過這一次走的是賀蘭山的西部,賀蘭山是南北山脈,東西並不算太寬,可是差別有近200裡的兩邊,遼國不可能防禦到位,西部這邊,還是一片荒蕪。

草原就是如此,根本無法如同北宋那樣,用密集的城市,組成一道道的防線,讓無從下手,大草原上,到處都是路,無外乎熟悉和不熟悉。

熟悉的話,就到處都是路,到處都是通道,不熟悉的話,就會被草原所吞噬,而生在這裡的元昊,很熟悉這裡的道路。

遼國出兵的三個城市,元昊不會去碰,他很清楚,自己的勢力是何等的低,可是繞過之後,進攻在草原上面的部族,是他最好的選擇,同樣的,還有那些党項族。

或許,他們已經知道,興慶府的貢獻,可是在刀子面前,草原上服從於強者的慣例,還是會讓他們聽從命令,這是元昊的自信。

党項族,之所以反叛,就是因爲遼國的壓制太過了,甚至如果不是西夏在背後支撐,他們也不敢反叛,畢竟他們勢力較弱。

可是經過了遼國的鎮壓之後,党項可以說是元氣大傷,被迫表面上臣服,各種的軍事力量,被洗劫一空。

這種仇恨和力量減少,就成爲了元昊的基礎,同宗同族,有同樣的目標,而且沒有足夠的保護力量。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對於元昊而言,什麼仁義道德,什麼手段和交情,都比不上實打實的實力,爲了實力,他一切都做的出來。

草原上四通八達的通道,甚至當遼國征討党項族的時候,都被他秘密的侵入,現在,遼國已經取勝,大部分的力量都在西夏境內的時候,更不可能想到,元昊還冒險進來。

4000多人,遠比之前更加的容易,甚至元昊還小心的晝伏夜行,終於,用了10天的時間,深入到了遼國的境內。

此時,距離遼國的邊境,最少有500裡,最近的城市,也超過了400裡,這是一片大草原的內部,較爲貧瘠的地方。

党項族本身,是在靠近邊境的地方,距離最近的城市不超過150裡。

可惜反叛,讓他們元氣大傷,同時,遼國怕境內的党項族,跟西夏勾連,專門的把他們遷徙了150裡,這下子更加的深入到的草原的內部,跟西夏的聯絡困難了許多。

這在遼國看來,控制力大增,誰知道,卻也給元昊創造了機會,差不多有幾十萬,分成了最少1000個大小不一的部落,廣泛的分佈在方圓500裡之內,周圍又沒有其他的部族,甚至沒有遼國城市。

這種情況下,一頭餓狼進來,會有什麼結果,戰火從元昊進入的第一天開始燃起。

元昊從來都不是什麼仁義道德的,瘋狂和殺戮纔是他的第一個選擇,在進入到党項人區域的第一次接觸,是一個不足5000人的部落,因爲抵抗和立威的關係,被元昊殺的雞犬不寧,然後,血腥的殺戮開始蔓延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歸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
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歸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場建設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選擇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格的待遇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