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

北宋的各種密探,連續20天的時間,沒有任何的消息傳來,這已經證明了遼國有大事發生了,只不過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是內亂,遼興宗死亡,還是奪嫡之爭,這都說不清楚,可是現在,最壞的事情發生了,遼國被滅了,這個代表着,不是遼國本來的勢力,取代了遼國,而是從外來的勢力。

這中間的差別極大,對於北宋來說,可能要面對一個可以滅掉遼國,更加可怕的對手的。

在遼國周圍有這樣的勢力麼,仁宗在看到這一點之後,直接回想了起來,以目前北宋無孔不入的諜報能力,遼國周邊有實力的勢力,都知道,可是沒有一個有這個能力做到這一點。

韓琦既然給了奏摺,那麼,肯定是有些確定性的信息,這個會在奏摺之中有反應,果然,向下看下去,就在下面的一段話之中,就有關於滅遼的勢力是什麼描述,仁宗也跟韓琦最初想的一樣,是不是女真,或者是蒙古那邊冒出來的遊牧民族。

可是看了奏摺,下面明白無誤的寫着三個字,定海軍。

仁宗還以爲自己看錯了,再看了一遍之後,在韓琦工整的字跡之下,明白無誤的寫着三個字定海軍。

這代表着,滅亡遼國的不是別人,正是定海軍。

定海軍的名字,仁宗知道,那是他兒子的領地,本來不過是權宜之計,讓趙信脫離苦海,順帶着,有一定的榮華富貴,這已經是仁宗在權限的範圍之中,最大範圍的滿足了趙信的需求。

之後的發展,卻出乎了仁宗的期望,趙信在定海軍發展的非常不錯,不但沒有從身份上,從北宋的政壇吸血,反而反哺,對於北宋來說,他就如同百寶囊一樣,什麼東西都可以做出來,正因爲這樣一步步的努力,定海軍可以說是富可敵國的。

可是什麼時候,他的軍力也這麼的強大了,去年,定海軍在廣州的那一次亮相,從一定程度上面,隱隱的引起了仁宗的重視當時,只是怕趙信走了彎路,有了不必要的想法,北宋的朝堂,好不容易向好了,各方面的發展,也非常的好的,北宋的各種的隱憂,也得到了解決,只要再持續個五到十年,就可以爲下一朝,帶來巨大的根基。

不過北宋發展的勢頭很好,可是經不起一場奪嫡之戰,北宋的穩定,是在於固定的一些規則,有些規則,可以破,有些規則不可以破,哪怕是仁宗貴爲皇帝都是如此。

趙信在定海軍,貴爲定海侯,如果只是富貴的話,那沒有問題,只要仁宗在,可以保住一世富貴,就算是不在了,北宋可沒有歷史上俺麼多的抄家滅族的,只要趙信不起非分之心,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可是如果他有什麼非分之想,依靠一個定海軍,哪怕富可敵國,卻也不能起多少的波瀾,反而會把命給送了。

在知道了定海軍可能擁有戰鬥力的前提下,他跟韓琦兩個人,對定海軍進行了解和調查,這並不是爲了處理定海軍,否則的話,直接在朝堂上公開就可以了,那樣以北宋的力量,可以直接壓倒定海軍。

這才過了多長時間,對於定海軍的調查,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回覆,可是定海軍已經把遼國給滅亡了。

有趙信親筆信的關係,韓琦並沒有在奏摺之中多說,只是簡單的提到,20天的時間,遼國已經滅了,滅亡遼國的就是定海軍,而詳細的過程,在後面趙信的親筆信之中有。

還有趙信的親筆信,仁宗一驚之下,顧不上再看韓琦的奏摺,直接翻出了趙信的信。

因爲沒辦法跟兒子見面,仁宗跟趙信唯一的聯繫就在於信件上面了,雖然說,去了定海軍,千頭萬緒的,趙信的工作非常繁忙,可是偶爾練字,還是在進行之中。

卡牌系統對於身體的改變,不但讓趙信在七八歲的時候,就擁有了成年人的戰鬥力,也讓身體相當的受控制。

練字本身就是一個控制和重複的過程,身體的出色,讓趙信事半功倍,漸漸的書寫功底大大的增加了。

跟仁宗的聯繫,多是在這些信件之中,仁宗幾乎每個月,都會收到趙信的信,不但對趙信的字跡很熟悉,也對趙信一直以來,在字跡上面的進步,瞭如指掌的。

熟悉的筆跡這是趙信寫的,同樣的,完全定海軍式的行文規則,這一點,最初的時候,仁宗很不習慣,後來,慢慢的,就熟悉了,這種行文的習慣,有了這個行文習慣,仁宗在處理奏摺上面的事情的時候,就減少了許多的麻煩,甚至連這方面的用度都少了很多。

根據定海軍的行文方式,他很快就看到了主要的內容,整個滅遼之戰,進行的非常的快捷,從出兵到結束,一共就用了20天,這也是北宋發現遼國沒有消息傳回來的20天的時間。

遼國的數十萬大軍,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城市,對定海軍的攻擊,沒有絲毫的阻擋作用,最極端的,3天突破30城,這樣的速度,極爲的驚人。

當時,把趙信分封到定海軍,是沒辦法的選擇,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定海軍在四五年之後,已經強大到了這種程度,連遼國都會滅掉。

在這個時候,遼國也滅亡了,仁宗想的並不是感同身受,害怕定海軍威脅到北宋,定海軍發展到能夠滅掉遼國的勢力,肯定不是一蹴而就,那麼一兩年前,說不定,就有攻擊北宋的能力。

可是兩三年前,定海軍在做什麼呢?他在幫助北宋,當時定海軍如果不把先進的裝備,還有武器供給北宋,甚至在幽雲之戰之中,稍稍的使壞,讓北宋跟遼國兩敗俱傷,不是更加容易一點。

趙信沒有選擇攻擊北宋,而只是攻擊遼國,代表着趙信心中有着北宋,最終,爲了地位選擇了遼國。

仁宗的想法不能說不對,可是仁宗無法明白,熱武器的強大,不是冷兵器時代,能夠想想的,如果說能力,早在定海軍用以後40萬熱武器軍隊的時候,就實際上,有了滅亡北宋的能力了。

不攻擊北宋,並不是顧忌仁宗的想法,當然,不能說沒有,最關鍵的,還是在人力。

當工業革命開啓的時候,人力成爲了最爲珍貴的資源,沒有足夠的人力,根本無法支撐的工業爆炸性的發展,後世網上所說的,工業提升一級二級三級,說的就是人口膨脹而引起的,可能一級只需要一兩千萬就可以了,到了二級就最少需要5000萬以上,三級就是一億到三億,到了四級就是6億以上。

這個理論,沒有人驗證過,但是工業化帶來的人口紅利,是確定存在的,北宋好容易累積下來的人口,再加上一定的受教育程度,這是讓定海軍徹底騰飛的開始,如果沒有必要,他並不想要直接對北宋進行攻擊。

工業化的社會,並不是只有戰爭這麼一條路的,人都是趨向於更好的生活,一邊是發達的富裕生活,一邊卻是窮困的,恐怕連飯都吃不飽的狀態,在沒有遮擋的和平前提下,會如何的選擇。

如果說,定海軍,還是原來那麼狹小的土地,能夠容納的人口有限,戰爭或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可是現在,在佔據了遼國,地廣人稀,只要不跟北宋直接起衝突,和平的狀態下,只要把原來遼國的土地,發展到一定程度,不用20年,北宋也就沒有多少人了。

就趙信這個身體而言,或許,北宋是一個執念,但是從後世的眼光來看,幾百萬平方公里,已經足夠上億人的開發了,當北宋的人口大部分都被吸引到了定海軍的話,北宋也就只剩下資源上面的價值了的。

這種超前的眼光,就算是在後世,也是到了20世紀後期,之後,才逐步認識到的,在此之前,一戰二戰,無不是爲了生存空間和勢力範圍。

在目前,北宋,也只有趙信這麼一個人,有現在的這個眼光,這也是一路走來,其他人會看錯趙信的根本原因,他追求的,不是一招一式的得失,可是最終的目的,是一樣的。

從最初的時候放棄皇子的身份,假死脫身,獲得一塊可以自己控制的土地,然後到支持北宋,他是一步步的向着目標邁進的,可是其他人卻不是這麼的認爲的。

仁宗不但不升起,反倒是有些高興,孩子的成績,也是仁宗的成績得,如果之前是非分之想的話,現在,連遼國都已經滅掉了,最起碼也是一個遼國皇帝,那麼遼國跟北宋,那就真正的成爲父子之國了。

一直以來的擔心,不但沒有演變成讓北宋恐懼的事情,反而對兒子是好事,在佔據了遼國的前提下,有沒有這個野心也就無所謂了。

不確定,或者是不能達到的結果,那是非分之想,已經拿到的之高全力,那就不是,這種用實打實的力量拿到的,還是遼國的皇帝,這個誰也拿不走,在仁宗額心中,甚至有一種想法,如果真的,趙信過來求援的話,他會盡一切的能力幫助。

看到了定海軍戰鬥力,攻擊下遼國的整個過程,仁宗的心態反倒是放下來了,兒子哪怕不能成爲北宋的皇帝,最起碼,也成爲了遼國的皇帝,這似乎更好一點的。

接下來,心態平穩的仁宗,並沒有漏掉定海軍的發展,饒有興趣的看着定海軍的發展,這才認識到,之前對定海軍的看待,多麼的膚淺。

財政收入很高,這一點是估計到的,可能要比北宋的財政收入高,卻沒有想到,會高到這種程度,超過接近5倍,這就有些可怕了,真不知道,這麼多的錢,趙信是如何的賺到。

更可怕的是定海軍的擴張速度,海上也有利益,這一點是北宋沒有想到的,歷史發展以來,中國都是標標準準的陸地國家,海上只有沒辦法突破的時候,纔會考慮,是末節,可是在定海軍,因爲靠海的關係,大力發展之下,居然達到了這樣的程度。

輸送百萬軍民,越過數千裡的海路,從遼國背後登陸,一下子瓦解了遼國的背後,這纔是速勝遼國的根源。

遼國再怎麼的發展,他的根基也是遊牧民族,北宋不攻擊,一方面,是因爲沒有足夠的能力打敗遼國,而另外一方面,就是怕遼國跑到了草原之上,真的無所顧忌的話,那就更加的可怕。

從北方釜底抽薪,阻斷了遼國逃走的路,那麼收拾只是時間的問題,北宋的實力都可以做到,不過,這個時間上,會拖長很久,或許是一年兩年三年,可是比之前估計的快多了。

移民,這對於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大型工程的,充實邊地,這都需要移民,把人口稠密地方的人口,疏散到人口稀疏的地方的,一定程度上面,是增加效率的做法,也能夠平復一些社會矛盾。

明明這麼多的好處,可是除非發生一些極端性的災害,或者不得已,否則的話,統治者等閒不會選擇移民,原因就在於,移民時候的耗費。

完全用政府來承擔,那是不可能的,可是讓老百姓自己承擔的話,那就是一個血淚史,每一次遷徙,那就是無數的人命,用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的死亡,換取最終的抵達,這個代價不是一般的大。

同樣的,這樣的遷徙,需要的時間衆多,少則一年,多則幾年,那更是累累白骨。

可是定海軍的海運,開闢了一個新的途徑,從定海軍到海參崴,數千裡的航程,也相當的遙遠,可是,在幾十天時間,就越過了幾千裡的距離,運送到了比北宋幅員更加遙遠的地方,這給了仁宗新的靈感的。

或許這種海運,限制極大,可是對於北宋來說,現在有兩個地方地廣人稀,一個位於南方,廣南的開發,一個位於北方,幽州的開發,把中原人口稠密的地方,移民相當數量過去,促進了當地的發展,也同樣的減弱了這邊的矛盾。

總之,看完了奏摺和趙信的信之後,仁宗的心情很好,看完就給了硃批,交給了大臣的,這是大事,關係到兩國的得將來的發展,肯定是要拿給參知政事們看了,不過由此會誕生什麼樣的後果,仁宗就不會去考慮了,忙了這麼久了,好容易有了一個好消息,他直接就停下了政務的處理,提前的下班了。

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丟了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
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八百一十八章 孔府私房菜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丟了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