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

一兩百息的時間,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非常的快的,可是這個時間之中,對於車站而言,卻如同打仗一樣。

半個時辰一換馬,這是最初制定的標準,良馬在連續高速奔行的時候,未必半個時辰就喪失了所有的體力,可是繼續下去,容易出問題,而60-70裡左右,一個站臺的設置,會讓火車聯通更多的城市。

換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對於現在來說,卻並不難,特製的鞍具,不但可以讓馬在奔跑的時候不散開,同樣的,也讓更換變的容易。

40批馬,會分成8個部分,每一部分5匹馬一起,會由專人引導出去,而早已經被套上鞍具的馬,會在火車的前方組合起來,整個過程,最快的話,不超過60息,就算是慢的,也不會超過120息。

這也是停留時間的來源,未來,真的要開啓客貨運的時候,會根據火車站的情況,進行協調,以保證上下客人,或者是運輸貨物,到時候就不會這麼少了。

似乎有了前面的經驗,再一次的開行之後,官員們不再喧譁了,而是把注意力,徹底的注意到了外面情況。

他們或許對於速度什麼瞭解不多,可是大體上感覺上,是知道速度很快的,這麼已經是馬車用最快的速度開行了,在尋常馬車之中,如果以這個速度的話,恐怕人要顛簸壞了,可是在火車上,卻異常的平穩。

不明白原理,就感覺到非常的神奇,衆人看火車,有些不一樣了,一部分的官員是在看熱鬧,另外一部分,卻想到了別的東西的。

葉清臣主要想到的,是貨運,汴河的狹小,已經制約了京杭大運河,有人提出過,拓展汴河,可是在這個時代,要想拓寬一條河流,真的非常困難,北宋或許現在,有一定的餘錢,可是這個錢,不能夠投入到這個上面。

葉清臣沒有估算出來,這麼一條鐵路的整體運力到底是多少,可是按照他們六七百人,4節車廂來評價,不會比一個1000料的船少多少,如果這樣的火車多一些,會不會徹底的解決交通的問題。

屁股決定腦袋,這句話一點沒有錯,葉清臣站在三司使的高度,當然會考慮全局運輸的問題,可是樞密院的官員,更多的考慮是軍事上面的作用。

車,曾經是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由車構成的車營,曾經也是可攻可守的強大力量,特別是針對騎兵來說。

只不過,在重騎兵的大量出現,在騎兵的戰鬥力越來越強大的前提下,車的很多的問題顯現。

不能太重,太重就緩慢,就沒辦法移動,可是沒有足夠的重量,也就沒有辦法的擁有強大的防禦,這就成爲了兩難的問題。

同樣的,北宋缺馬,就算是有了馬車,也不可能全速的運轉,因爲高速開行引發的顛簸,會讓人和貨物散架,軍隊後勤使用的馬車,更多的是利用馬的力量,還有相對較快的速度,拉動更多的東西。

火車不但比馬車的運輸量更大,速度還快,最關鍵的是,在高速運轉的時候,一點都不顛簸。

這種情況下,運輸的東西不會有損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還可以運兵。

這一次4個車廂,大概可以運送500-600士兵,這差不多是一個營,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的話,一天幾百裡,士兵還不勞累,這種情況下,對於軍隊的調動,是有巨大的好處的。

接下來,官員們多了一個心眼,他計算着時間,果然,半個時辰到一個時辰之間,有長一點的,有短一點的,列車都會稍稍的停留,120息到200息不等的時間,然後就又一次的行進了,中間一共停靠了4次。

時間的推移,雖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數字,他們到底離開了汴梁多遠,可是每一個人都認爲,他們距離汴梁已經很遠了,具體3個時辰,能不能抵達應天府不知道,可是這個火車的速度,非常的快。

葉清臣知道的更明確一點,因爲5個車站的站點,他是知道的,相對之間的距離,也是一清二楚的,如果按照3個時辰來算的話,平均一個時辰的時速,應該是100裡左右。

可是按照目前的數據來計算的話,一小時的速度,應該是超過了120裡。

趙信比葉清臣更加清楚,在丁海軍,火車的速度,已經從最初的20公里每小時,增加到了37公里左右,那是受限於馬的質量。

對於北宋而言,或許整體上是缺馬的,可是爲一條鐵路,確切的說,爲某一個實驗性的列車,準備幾百匹馬,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就算不從西北調動,單純樞密院的就夠了。

一條鐵路,最重要的不是鐵路本身,而是機車,在沒有蒸汽動力的時候,需要的就是馬,很多的馬。

就如同這一次出行一樣,從汴梁到應天府,一共6個車站,需要換4次馬,按照一次40匹,要保證這一個列車,能夠順利的抵達,需要160匹馬。

北宋的這一條鐵路是實驗性質,未來整體鐵路的密度也不會很高,可是在丁海軍運用的環線鐵路,平均一個4節車廂的火車,平均需要10匹馬。

那是按照60裡來算的,到了300裡,應該是乘以五倍,也就是說50匹,這中間有一個複雜的計算過程,每一匹馬,每天需要跑多長時間,休息多長時間,然後繼續,這都需要協調。

趙信對於北宋,沒有什麼隱瞞,只要是他能夠傳授的,都已經傳授過來了,這一條300里長的鐵路,未來會對開20列火車,也就是說,一共40列,那麼需要3000匹以上的馬。

馬的問題早已經解決了,從樞密院,軍方,湊到了1500匹好馬,這個好馬,不是戰場意義上面的好馬,是單純鐵路意義上面的好馬。

力量大,速度快,聽指揮,這纔是這個好馬的標準,這個標準跟軍方的戰馬微微有些出入,這也是樞密院願意抽調的原因。

同樣的,從西北,也獲得了2500匹馬,一共是4000匹,這些足以支撐整個鐵路的需要,而葉清臣也得到了一個數據,鐵路的總運量。

一天時間,一列火車,會有一個來回,一節車廂可以載重300石,一列就是1200石,40列來回的運力,是接近的10萬石。

10萬石,這是一個龐大的運力,最少相當於上百條千石大船,同樣的,鐵路的速度,遠不是船能夠比的,船需要一週的時間,可是這個就是一天,這從某種意義上面,效率提升了很多。

一條鐵路,相當於700條千石大船,這個比起汴河,不知道提升多少,制約汴河和京杭大運河之間的運力瓶頸,將會不復存在。

出發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吃過早飯很久了,差不多在第三個停靠點的時候,已經過了正午了,負責這一次實驗的官員,早有準備,在換馬的同時,帶上來了大量的食盒。

這些都是在旁邊的酒家做的,對於馬車而言,在馬車上面吃飯,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爲顛簸,正在吃的時候,萬一遇到一個坑,飯灑了或許只是小事,出個什麼差錯,人受傷了,那就劃不着了。

故而,有在馬車上面吃的,都不會使用餐具,大部分都是饅頭,炊餅這樣的乾糧,怎麼吃,也不會有什麼危險,想要弄幾個小菜吃吃小酒,那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在火車上面不一樣,平穩,之前他們甚至可以飲茶,兩排作爲之中的小桌子,可以伸縮摺疊,一旦拉起來,就是一個小小的卡座,這也是參考了後世的一些設計。

在吃飯上面,當然是沒問題了,當火車逐步的加快到了高速,逐步平穩之後,熱騰騰的飯菜端上來了。

這時候火車上面的官員,才感覺到了肚子餓了。

上車都2個時辰了,加上之前在車站,抵達的時間,差不多就快3個時辰了,早就前心貼後心了,只不過火車上面的見聞,讓他們忘卻了,現在熱騰騰的飯菜上來,當然是大剁快剁了。

一餐簡單的飯食,因爲餓的關係,吃的分外的香甜,在吃的同時,看着兩側的田地快速的後退,這種感覺,也分外不同。

能夠上車的官員,紛紛感覺不虛此行,而他們不知道,在最後一個車站過去之後,整個旅程即將要結束了的。

第四個車站,跟終點站應天府之間,距離並不遠,而顯然,在第四個車站沒有過多的停留,因爲沒有換馬,只是檢查了一些列車,並且讓馬補充一下而已。

本身半個時辰換馬,都留有餘量,一個時辰,應該是比較合適的,不過爲了保證一匹馬,一天能夠3次,甚至是4次工作,這才選擇了半個時辰。

差不多在距離應天府五六裡的地方,列車員再一次的進入到了車廂之中,他一邊告知的官員們,整個旅程結束,應天府近在眼前。

車廂的官員一片譁然,雖然,之前途經幾個站點的時候,他們已經估摸到了,可能今天真的能夠到應天府,可是這麼說到就到了的,還真的是沒想到。

滿打滿算,也就是兩個時辰多一點,從早晨到午後,這就到了應天府了,這可是平常好幾天的路程。

本就對鐵路高看一籌的官員們,看鐵路的想法,就分外的不同了。

這時候,火車的速度,明顯的慢下來了,而外面,也出現了大堆大堆的房子。

應天府的車站,當然不可能設在應天府內,作爲四京之一,也是非常強悍的城池,鐵路會破壞城牆的完整性的。

對於這個城牆,趙信是不置可否,未來幾乎必然會淘汰,棱堡的戰鬥力,纔是一流的,不同於軍民兩用的城牆,棱堡完全是軍事化的用途,不存在內部影響的可能,同樣的防禦力超羣。

未來,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他們的作用將逐步的從軍事作用,轉爲的民事的作用,以大城市爲核心,影響周邊,而不是起軍事作用。

軍隊將會駐守在城市之外,藉助棱堡這樣獨特的防禦,用最少量的軍隊,做到最大的事情,這纔是正確的選擇。現在,改造這個,就太早了點。

火車停了下來,門也打開了,衆多的官員,按照品級,在列車員的引導之下,陸續下車,跟汴梁的火車站,徹底的在汴梁城郊不一樣,應天府這邊,雖然在城外,可是距離城牆相對較近。

這一點,葉清臣鬧不明白,趙信也不過多的解釋,這是根據位置決定的,汴梁是什麼地方,是北宋的京城,未來,只要鐵路能夠大規模的鋪開,基本上,關鍵性的鐵路,都是聯絡京城的。

幾乎不用考慮,未來汴梁附近,最少是4條,甚至是8條鐵路交匯的地方,火車站真的距離城牆太近了,很不方便,沒有那麼大的地盤,擺得下那麼多的編組站。

到是應天府不用這樣,雖然它現在的地位非常的高,可是未來,有近在咫尺的汴梁這麼一個交通樞紐在,四京之中,除了大名府稍稍遠一點,也更加核心一點,可以作爲次樞紐,應天府和河南府的地位都會削弱。

應天府的火車站,只能夠算是鐵路線上面的重要節點,而不是樞紐。

應天府作爲四京之一,本身城市範圍太小,因爲靠近京杭大運河的節點,商業和運輸活動非常的發達,故而,在城牆之外,也非常的繁華,除了城牆近處,不允許興建房屋之外,沿着汴河和京杭大運河的兩側,大量的房舍,集中了龐大的人口。

如果說,陳留只有少數來過的,或者是記憶力比較高的,知道這裡的話,那麼應天府,幾乎每一個官員都來過,其中最少有相當的一部分,還有過在這裡任職的經歷,應天府根本不會認錯。

可是就算是踏足地下,看着高大的城牆,還有明顯的標誌性建築,這些官員依然有一種在夢中的感覺,他們抵達了應天府,這可是300裡開外的,這樣一天下來,甚至比八百里加急還要快,而且快的多。

一天12個時辰,就算是隻能夠開行10個時辰,那也就是一天1200裡,再折扣點,這可是一日千里啊,千里名駒才能夠達到的速度,他們一羣人,就這麼輕而易舉的達到了的,這怎麼讓人相信。

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業的威力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
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業的威力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