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

趙信轉到了苗遠那裡,直接開門見山的提出了要求,以一個長弓部隊而言,人數少了根本沒有效果,真的十來個,還不如使用短弓呢,對後勤壓力小一點,攜帶比較方便。

20個精銳家丁爲核心,這些都受過專業的訓練家丁,力量等基本屬性,已經達到了禁軍的入選標準,不如精銳的戰士,屬性上面也相差不大,他們經過了運河上的這一次戰火,不能稱爲的訓練有素的戰士,也不是沒上過戰場的初丁。

說實話,運河那一戰,死傷的數字不大,跌宕起伏,血腥無比,每一個存活下來的家丁,都等於是一場高強度的戰爭,最少說的,未來再上戰場的時候,面臨着血腥,面臨着死亡,就不會那麼容易慌亂。

死的都是亂的,戰場上面,看似殺機四伏,可是實際上,是有一般規律的,說白了,有體系,背後有強大支撐的,就能夠活下來,反倒是這些害怕的,慌亂的四處逃走的,容易死掉。

趙信的目標不小,準備在苗家莊招募100青壯,這對於擁有最少500人以上的青壯的苗家莊,這不是什麼大的數字的,要求略微有些高的,要求身高都在五尺五寸以上的,相當於公制的1.74米以上,這在的2400人的大村落,挑選出來不是問題,這裡是北方,不但人比較高,就連條件也不錯,苗家莊對於這些依附過來的,還是不錯的,這也是苗家莊能夠擴大的原因之一。

這個任務交給了苗遠,聽到了趙信的要求,苗遠有些爲難,100個人不多,護莊隊就有50多個人,加上一些青壯,抽調起來沒問題,這些情況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一旦他們抽調了,對於農活的影響就會非常的大的。

趙信的目的非常明確,是爲了訓練一批常備弓手,這就需要脫產,還要長期訓練,這對於人家是一個巨大的影響,可是這些跟誰說呢?老管家不在,少爺又是一個小孩子,看今天的表現,那是說一不二的。

王鬆不在,最熟知庶務的,就變成了趙信了,看到苗遠爲難的表情,就知道怎麼回事了,隨口的說道:“我們會按照禁軍的標準給予俸祿,順便……”說到這裡,趙信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你們附近有沒有牛馬市場!”

“牛馬市場?”苗遠不知道趙信爲什麼問這個,說道:“保州城內就有,很大一個一個!”

“對,既然抽調了青壯,會影響家庭,我們會給予補償,凡是被選到的家庭,會獲得一頭牛的使用權,可以用來耕地,其他的家庭,要5個家庭合用一頭牛!”

“什麼,真的?”苗遠驚喜的,有些不敢置信的說道。

他們苗家莊,算是遠近聞名的富庶村莊,大型牲口卻只有12只,都是屬於苗家的,其中還有8匹馬,是用來拉車的,牛隻有2頭,還有2頭驢,這些共同構成了沒錢苗家莊的狀態,到了農忙的世界,12頭牲畜,都會幹活,可是相對於苗家莊數萬畝的總數,有些捉襟見肘,可就算如此,周圍那個村子,都沒有苗家莊這麼多的牲口,一兩頭,或者是三四頭就夠多了,苗府有能力買起這麼大型的牲口。

牛的價格不貴,就是十來貫的樣子,可是這十來貫,對於普通的平民百姓來說,甚至說,農村土地主來說,也是一筆難以拿出的資金。

現在,趙信出錢來買,100個人,起碼代表一百個家庭,一個家庭出兩三個的機率不會太多,再說了,也捨不得讓他們當兵。

加上五家合用一頭,這就是180頭以上,在聽完苗遠計算的數字之後,趙信乾脆大手一揮,就200頭好了,順帶再買上50頭豬和100頭羊,牛可以用來耕地,替代壯年勞力,牛在這個方面的效果,比起壯年勞力要高的多,不是給一頭牛,給他們也不敢要,價值太高了。

按照禁軍的水準給予報酬,這可是天大的好事情。至於豬和羊,當然是用來當伙食的,這是趙信要掌握的第一個力量,需要按照北宋的訓練方法,這一方面,有孫吉來決定,也要加入近代軍隊的一些方法。

紀律性,信念,甚至是勇於犧牲的精神,特別是紀律性的,在軍隊之中,無論出身如何,無論實力如何,要求的鐵一般的機率,這也是近代軍隊跟封建軍隊最明顯的不同,事實上,歷史上,有極強戰鬥力的軍隊,大部分都是鐵一般的機率,無論從李世民的玄甲軍,到岳家軍,戚家軍,甚至是起步時期的蒙古和滿清八旗,紀律都是關鍵的要素。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滅亡漢人中央政權蒙古和滿清,蒙古還好說一點,控制的地盤夠大,各種人種也非常的龐大,他們只是依靠蒙古騎兵,就已經可以橫掃天下了,可是在攻擊南宋的時候,更多的是用的歸附的漢軍和南軍,滿清更是如此,總數也不到80萬的滿清,根本沒有能力統一中國,他們依靠的是大量的投降明軍。

可是有一個很奇怪的共同點,那些軟腳蝦,戰鬥力不強的宋軍和明軍,在投降之後,展現出了強悍的戰鬥力,一定程度上,清初的那些漢軍八旗,他們的戰鬥力,甚至不弱於精銳的滿洲八旗,可是在之前,滿洲八旗可以以一當百,幾百人,追着幾萬明軍攻擊。

這中間,給錢只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紀律,嚴苛到極點的紀律,在錢和死亡的威脅下,最終滿清拿下了江山。

滿清之所以能夠崛起,跟八旗改制有巨大的關係,形成嚴格的從上到下的紀律,剛剛投誠的明軍,就處於這個食物鏈的最底層,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他們沒有安全感的,血腥的殺戮,讓他們不得不服從嚴苛的機率,也因此,造就了漢軍的強大。

趙信,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建立一支封建軍隊,封建軍隊,更多的是依靠皇室的聲威和武將的個人魅力,每一個軍隊都極具特色。

在漢武帝時代,追亡逐北,打匈奴抱頭鼠竄,到了漢武帝之後,一個個皇帝的威信不夠,整個漢代軍隊戰鬥力大減,明軍也是如此,兩代雄主,朱元璋和朱棣,打的蒙古不知道往哪跑,就算到了明朝中葉,也多了一個戚家軍,在軍隊上面中興,可是這些都不持久,只是幾年十幾年,就迅速的退化。

只有近代,甚至是現代意義的軍隊,講究傳統,而不是一個武將和皇帝的特色,用嚴苛的紀律要求每一個人,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無論你什麼高低,無論你實力如何,都只能夠按照一套政策,慢慢的一步步來,或許會培養起一些軍方勢力,可是長弓和未來熱武器,他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兵變誕生的可能性大大的降低。

長弓也好,熱武器也好,對於後勤,對於生產力的要求就要高的多,只有國家才能夠興建規模化的軍工企業,爲他們提供足夠的武器彈藥,少了武器彈藥,拿着也是一個燒火棍,這就最大限度減少了兵變的可能性。

而且近代軍隊最大的特點就是,抹殺天賦,把差異性和不同性,降低到最低,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是一個普通螺絲釘,一個小小單位就是完全一樣的,這就讓特色型的兵種徹底消失,這也讓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局面大大減少,因爲每一個軍隊的基本單位,都是完全一樣的,你在汴梁帶過的兵,跟隴西的兵,完全沒有兩樣,甚至連人員,各種兵種差別,甚至是後勤都一樣。

不給大將長期帶兵的機會,出征的時候,領了軍隊出征,迴歸的時候,各自回去,還怎麼造反,這就從根本上杜絕了宋朝的悲劇,會最大限度的保護這些名將,不說後期的王韶,就說這個時代,狄青就是最大的悲劇,要想挽救北宋的命運,這一點必須解決。

既然從一開始,就把目標定的更高,那就從最初,就不能鬆懈,一直以來,趙信的第一個軍隊,要是一個準現代軍隊,最起碼也是近代軍隊。

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鐵器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
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鐵器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