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

5個月的時間,對於裝備了大量的馬匹和馬車的定海軍來說,可以縱橫的區域相當的龐大,擺在他的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個方面,是向南,攻擊遼國的腹地,甚至拿下東京和中京,徹底的覆滅遼國

別看定海軍在東北只有50萬大軍,可是這50萬大軍,可是絕對的精銳力量,裝備了接近5000門火炮,還有的大量的火槍,反倒是冷兵器,是少數,可是這些裝備了冷兵器部隊,全部都是優中選優的精銳。

北方遊牧民族,在中國的歷史之中記載,一直都是個體比較強大的,雖然愚昧,可是一旦掌握了鐵質,或者是稍稍先進一點的武器,立刻能夠成爲中央王朝的心腹大患。

這一點上面,學歷史的趙信非常有發言權,這中間有一個分界線,那就是唐朝。

唐朝之前,北方遊牧民族是肌膚之癬,最多是爲亂一方,除非是中原陷入到了分裂,或者是極爲不利的前提下,否則,遊牧民族不成氣候。

可是唐朝的時候,號稱是萬國來朝,對於遊牧民族的政策放鬆到了極點,甚至幾次和親,把中原優勢的東西都給放出去,教給他們耕種,冶煉,甚至是打鐵,在某種程度上,處於青藏高原的遊牧民族,在一個文成公主嫁過去之後,冶煉和種植水準,立刻上升了,這也就直接威脅到了中原。

這直接造成了後面的一系列的影響的,五代十國是最爲慘烈的,北宋之後,無論是遼國,金國,還是蒙古,能夠壓制北宋和南宋,關鍵就在幽雲。

有了這一批漢人技術水準和種植技術,遊牧民族纔有了建立國家的基礎,纔有了持續作戰的實力,當的鐵器跟個體結合之後,誕生了這個時代,最爲強大的陸上兵種的,重騎兵。

這種在冷兵器時代,可以跟坦克來比美的兵種,在歐洲,都是一小隊或者是軍官出現的,在東方,卻是集羣出現。

無論是靜塞軍,鐵林軍,還是鐵鷂子,這些重騎兵都是以萬人,甚至是十萬人爲單位的,當戰場上面,一隻超過萬人,甚至更多的重騎兵,出現在了戰場之上的時候,這是一隻可以決定戰場平衡的力量。

定海軍,在科技的發展之下,冷兵器這種最容易提升的東西,當然是第一時間,提升到極致,無論是輕量化的鎧甲,還是衝壓完成結構,再或者是高硬度,鋒利無比的冰刃,這些都可以佔據上風。

最關鍵的是人,在普及了熱武器之後,整個軍隊,大概有5%左右冷兵器戰士,這些多是以重騎兵和重步兵的形式存在,不說武器裝備,單說個體的素質,那也是驚人的。

3年的時間,是定海軍快速發展的3年,如果說,最早一批上島的人,他們在經過了三年的鍛鍊,特別是定海軍可怕的物質供給,保質保量的肉食攝入,蛋白質和各種營養的保證,讓定海軍的整體身體素質上升,甚至出現了一系列的胖子的。

在後世,胖子是貶義詞,是形象或者個人條件不好,可是在封建社會,胖子是褒義詞,只有足夠好的條件,才能夠養出來胖子。

食物的充沛供給,在加上在定海軍之中,這些冷兵器士兵,都是優中選優的。

在沒有機槍,火槍的質量,還沒有達到極限的前提下,必要的保證部隊,必須要有的,這個部隊,要能夠扛得住五倍,甚至是10倍敵人的衝擊,對於身體素質要求很高。

在整體素質達到標準的前提下,在整個3500萬人的挑選幅度之下,最終出來的全部都是精銳,他們都是身材高大,力量強悍,甚至連各種弓馬都熟練的,他們在關鍵時刻,是整個定海軍的保護神。

有了這些,哪怕在後勤不怎麼足夠的情況下,用步兵和騎兵守住戰線,火槍迅速的收割,同樣數量,甚至是兩三倍數量的敵人,也可以輕鬆的幹掉,再加上火炮和炸藥,攻破遼國根本就沒有問題。

可是這不是最佳的選擇,在之前的計劃之中,就有人提過,不用繞道到海參崴,直接從遼東半島登陸,然後攻擊整個遼國,半個月之內,拿下東京,一個多月之後,可以直搗中京,滅亡遼國。

這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對於想要立功的這些人而言,絕對稱之爲難以拒絕的誘惑,可是最終,經過了幾輪的討論,他們否決了這個提議。

遼國現在非常的困難,可是他的存在,還是有他的積極意義的。

之前是威脅北宋的對象,在定海軍登陸之後,就變成了雙方的緩衝,雖然說,皇城司,在遼國滲透的相當的厲害,可是遼國對於北方的遊牧民族都掌握的不怎麼夠,皇城司就更是如此了,趙信也沒有想過,徹底的瞞過去,可是有了一個緩衝帶,就算是泄露了,也沒有直接的對上,這樣迴旋的餘地就更大了。

相對於勢力,時間纔是最關鍵的東西,定海軍的發展,現在已經逐步的開始擺脫北宋,可是故土和人心,是最難把握,只有時間能夠磨平一切,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面,當5年,或者是10年之後,伴隨着定海軍新生兒和新一代的少年的長大,甚至15年後,20年後,這些出生在定海軍,成長與定海軍的人的長大,到時候,定海軍纔是徹底的脫離北宋的時刻。

這種情況下,貿然的攻擊遼國,覆滅遼國,跟北宋接壤,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反而不利於發展。

向南這一條路實際上面,是被封鎖的,那麼,就只有向北或者向西了。

北方,是更爲廣闊的西伯利亞,土地龐大,自然資源豐富,可是太寒冷了,如果說,在海參崴,在哈爾濱,差不多5個月的寒冬,已經讓人無法承受了,可是在北緯六十度,七十度,甚至會長達的半年,甚至到了極地,幾乎一致都是在寒冷的狀態下,這就可怕了。

北方在目前趙信看來,資源豐富,卻難以開採,中國的科技水準是,甚至是機械的水準,沒有達到某一種程度之前,開發北方的可能性幾乎爲零,最多建設一些林場,這些根本安置不了多少人。

相對於更加嚴苛的北方,向西就適合多了。

從東北向西,也就是進入到了後世中國的內外蒙古的地方的,這裡是目前蒙古人的地盤。

對於蒙古,趙信一直都非常牴觸,雖然說,蒙古後來,就是被明朝朱元璋的火槍兵,給趕出中原的,熱武器是蒙古騎兵的剋星,可是那個時代的蒙古,那是在已經腐化墮落之後的蒙古。

別說是朱元璋,歐洲的那些小國,匍匐在金帳汗國之下的那些國家,不是也一樣打敗了他們。

能夠在巔峰時期,打下了幾乎整個亞洲,並且遠征到多瑙河畔,這樣的民族,在整個世界歷史上面,也只有蒙古一個,雖然現在,還蒙古草原還沒有統一,還沒有一個成吉思汗的誕生,可是上升之中的蒙古,趙信一直都很警惕。

打殘了女真人,等於說,特別是白山黑水附近的這幾十萬女真族,等於說,金國崛起的希望已經沒有了,現在,是時候解決掉蒙古了。

遊牧民族,在沒有掌握先進的鐵器和一些軍事戰法之前,他們的戰鬥力很有限,後世的金國,是在承接了遼國的遺產,並且拿下了幽雲十六州之後,這才逐步的強大起來的,最終滅了的北宋。

至於蒙古,他們更多的是獲得了大食,還有其他的一些中央王朝的東西,比如說回回炮,如果沒有回回炮的話,蒙古就算是在怎麼的強大,也拿南宋沒有太多的辦法。

實際上,前往蒙古,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內外蒙古,雖然地理氣候條件不怎麼樣,可是這兩個地方,卻是兩個龐大的,同樣的,各方面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的。

內蒙有大量的黃金,煤礦,還有鐵礦,特別是白雲鄂博的鐵礦,不但是品味較高,並且伴生了很多其他的礦藏,一些珍貴的有色金屬,還有其他的一些東西,都在這裡可以找到。

最關鍵的是外蒙,在21世紀之中,陸地上的最大發現之一,3000多萬噸的銅,1200噸黃金,世界上第三大金銅礦,就在蒙古,就在中國跟蒙古國境線向北,不足200公里的地方,可以說是近在咫尺。

這個時代,北宋也好,定海軍也好,他們是否有開鑿這個金銅礦的能力,可是隻要這個銅礦開採出一部分,對於未來,逐步發展的熱武器,還有電力時代,都是一個巨大的促進。

後世無數的例子證明,銅是子彈最好彈殼材料,至於電線,銅線在各方面的能力上面,都要比鋁線出色的多。

在確定了方向,在實際上佔據了原來屬於黑龍江的大片領土之後,定海軍迅速的向西,進入到了草原。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的草原,一覽無遺,非常的龐大,一些不熟悉草原上面的地形的人,很容易,就會在草原上面迷失了方向,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如果不是有嚮導的帶領,也別想找到匈奴的王廷。

這一點,對於定海軍來說,同樣困難,可是定海軍有一些解決的方法,比如說,在相當的地區,建設一個高塔,只要把一些鐵件組合起來,保證有一百米高就可以了。

獨特的佈置,還有夜光等諸多的功效,會讓它在白天夜裡指引方向,不同的光芒或者標識,證明了他的地理位置,草原上面一覽無遺,就算是普通人,用肉眼都可以看到很遠,更別說裝備瞭望遠鏡的定海軍。

如果不要求特別的清晰的話,大概在50公里之外,藉助着望遠鏡可以看到這些高塔,這就保證了不迷失。

一個高塔籠罩周圍50公里,也就是說,差不多就是1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區域。

整個內外蒙古,加起來,也不過是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是說,如果平均分佈,大概300個。

實際上,密度沒有那麼稀疏,定海軍後來統計,一共建設了550個,這還是在蒙古的大部分部落都被幹掉了,一些貧窮,或者是人煙稀少的地方,這些地方,不用去,實際上,基本上相對的位置,覆蓋的大概在30公里左右,這就基本上把整個草原分成了區塊。

對於這些,擁有了機動性,並且擁有攻擊力的定海軍,對付的還是那些沒有成氣候蒙古部落,這個時候的蒙古部落,遠沒有女真強大。

女真已經出現了帶甲4000,總人數超過3萬的大型部落,可是在蒙古,最多的部落,也不過是七八千人帶甲更是少,這種情況下,只要不結合起來,怎麼可能對定海軍產生影響。

軍事行爲,永遠要服從於目的性,定海軍不是過來打一槍就走的,他是爲了永遠的佔據這一片地盤的,從東北,海參崴到黑龍江,外興安嶺一線,差不多就是7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加上內外蒙古,就超過400萬了,這麼龐大的領土,比起現在的北宋都不少,雖然地廣人稀,自然條件惡劣,可是他畢竟是土地啊。

要想徹底的佔據住,並且穩定的佔據,需要的是全線的佈局,軍事佔領只是第一步,然後,就是佈置大量的城市,並且用交通把這些城市給鏈接起來。

現在,東北的氣候條件,暫時不適合鐵路,中原地區,可以用馬拉火車,東北怎麼啦,一旦到了冬天,氣候條件惡劣,馬能力也會大幅度的下降,不但運輸能力不高的,甚至還容易引起危險。

在這個基礎上面,整個在東北的策略,就是修建公路,最少說,在佔據的地盤的前體下,要有一條公路,把這個地方跟後面鏈接起來,而已經佔據和鞏固的地區,開始如同蜘蛛網一樣的興建公路網,爭取讓每一個地方到另外的地方,都比較的便捷。

在定海軍的軍隊,高歌猛進的同時,定海軍的這些築路大軍,也跟着軍隊的腳步,一部分機動性強的,只是修建一些簡單的變道,保證後勤支持需要就可以了,剩下,就是逐步完善,把大型公路還有各種支線的公路給修建完成,定海軍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在東北奠定了自己的根基,越來越牢固了起來。

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二百零六章 高層的麻煩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
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七百四十五章 演習開始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二百零六章 高層的麻煩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