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

邁進這個曾經東亞的中心,曾幾何時,中京作爲遼國的中心,它的任何決定,可能只是隨意的一個決定,就可以讓整個東亞都震動,過去的100年之中,遼國就如同一個盟主一般,控制着整個東亞,不過現在,已經是過去式了。

定海軍的攻城,烈度不可謂不大,超過20萬人,數千門的火炮,都一一的對準中京,毫不客氣的說,傾斜了整個定海軍開始向北攻擊以來,最大烈度的炮火,甚至空氣之中,都瀰漫着硝煙的痕跡。

在這種前提之下,趙信進城了,對於這個決定,手下的衆多將官,是持反對的態度,敵人的京城,剛剛經過了慘烈無比攻勢,這個時候進城太危險了。

不過,趙信執意如此,以趙信對於整個定海軍的權威,還沒有人敢於反駁他的命令,只能夠是加強警戒。

剛剛平靜下來的中京,再一次的亂了起來。

遼國也在一定意義上面,受到了北宋的影響,中京的人口,哪怕沒有汴梁那麼多,卻也有接近20萬的人口,加上十幾萬的軍隊,在破城之前,中京是擁有35萬左右的人口的。

不過在戰爭之中消耗,死亡,甚至是先知先覺的逃走,在戰後,只剩下20萬左右。

在11世紀這個時代,哪怕是20萬,也是一個相當龐大的人口,這個城市剛剛被佔領,硝煙還沒有散盡,哪怕定海軍宣佈了安民告示,也表現出了井水不犯的態度,可是被佔領着心中的恐懼,還是佔據了上風,他們不知道,在中京陷落之後,這些佔領者要對他們做什麼。

現在,又加強了警戒,宣佈任何人都不準出門,這在一定程度上面加劇了危機感,無法反抗,他們只能夠惶惶不可終日的躲在屋裡,不敢放出大氣。

這就是戰亂,趙信進城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麼一番場景,經過了儀仗的粉飾,再加上一些部隊的維持,甚至還弄出來一些所謂迎接者,對於此,趙信不置可否。

到了他現在的層次,有些虛榮的東西,已經不能夠動搖他了,可是他要讓手下的有成就感,在他本身而言,就算是不警戒,又能夠如何。

到了慶曆九年,趙信已經接近9歲了,可是實際上,他的身高體態來說,跟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沒有任何的區別。

身高已經達到的175,體重也超過了85公斤,聽起來是很胖,可是實際上,趙信的身體還是那麼的纖瘦。

原因很簡單,卡牌系統潛移默化的改變,那種不知道是基因,還是別的改變,讓趙信的身體,越來越向超人轉變。

早在5歲的時候,他就能夠跟禁軍士兵一樣,開1.5石的弓,在經過了孫吉的檢測,知道他的身體可以承受之後,又接受了孫吉一些功法的。

這些更多的是呼吸,動作,協調等方面的方法,按照孫吉所說,也就出現他這麼一個大成的,但是要訓練到極致,開6石弓,弓馬嫺熟是沒問題的。

來自未來的基因技術,加上了孫吉的功法,居然創造了一個不可能的奇蹟,從1.5石到7石,只用了半年的時間,進展的速度之快,也超乎了孫吉的想象。

趙信隱隱覺得,這恐怕也是古代的一種特性,早秦漢,三國時期,曾經有猛將的記載,不說那些野史,就算是在正史之中,也有力拔千斤猛將的存在,並且在哪個時代是普遍的現象。

後來,到了唐朝之後,逐步的減少,到了宋朝,更是鳳毛麟角,類似孫吉這樣的,已經算強的了,可是孫吉這樣的,真的跟三國時期的猛將相比,恐怕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歷史上,對此,沒有多少研究,歷史講究的關鍵的節點和關鍵的人物,類似的猛將,最多能夠改變局部的戰爭,而無法影響大勢,不是歷史學家研究的重點。

到是在網上,有衆說紛紜的解釋,比如說,有的認爲,在漢唐,或者更早的時間,有一些出色的藥物,這些神奇的,可以產生基因方面改變的藥物,加上一些秘法和功法的存在,讓這些猛將遠超過常人。

也有一些說法,是古代有某種靈氣,這個靈氣,可以讓人蛻變,讓功法修煉事半功倍。

具體是哪一種,趙信不用知道,可是經過了孫吉功法的修煉,增長速度居然比未來的卡牌系統來的更強,這就不得不重視了。

趙信皇子的身份,雖然說對於繼承沒有多少用,可是他想要看皇宮的秘傳,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在修煉有效果之後,直接找到了皇宮秘傳,找尋一些功法。

要知道,太祖趙匡胤,他的武力可不是一般的高,一把虯龍棍,打遍天下無敵手,孫吉的功法,給他比起來,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更強的功法果然有,而且不止一個,趙信通過選擇,嘗試,還真的就練了四五個。

無一例外,似乎經過了未來卡牌系統的調整,整個身體,更加的適合這些功法,進度非常的快,早在7歲的時候,個人的實力已經全面的超過了孫吉,除了經驗上面差一點,其他的全面超出。

到了9歲,力量上幾乎是孫吉的一倍,抗擊打能力,恢復能力,甚至是精神感官的敏銳嗅覺,都是出色的。

一倍的力量,各方面的整體素質,這個代表着實力可不止是孫吉的一倍,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面,來上十個八個孫吉,就算是以組成軍陣的方法,圍攻趙信,都不帶勝利的,常規武器的偷襲,幾乎沒有效果,甚至因爲速度夠快,尋常子彈都難以打中。

在火槍還掌握在趙信的手中,而且身上還穿着從皇宮裡面得到的神奇軟甲,這個世界上,能夠對付趙信的人不多,除非是大量火炮的覆蓋攻擊,最少要覆蓋100米以上的方圓,否則的話,以現在超人的速度,百米不超過3秒的速度,跑也跑掉了。

不過,趙信除了在孫吉等絕對的親信和武將的面前,很少暴露出自己超人的實力。

畢竟,孫吉這樣的人,還能夠稱之爲正常的,到了趙信這樣,才9歲,就擁有着難以想象的實力,這超過了一般人的想象。

同樣的,在發動力量,大力發展熱武器開始,個人的武勇,已經沒有太多的作用,類似孫吉這樣的,以前的他,在距離和戰術選擇正確的前提下,可以對付100人以上的隊伍。

可是現在,使用熱武器的前提下,在正面戰場,恐怕10個以上都相當吃力了。

這就是熱武器帶來的去個人化的作用,未來的戰爭,需要的是武器裝備的不斷的提升,需要的紀律和訓練方法的不停提升,個體的那些個性,要被軍營所磨平,反倒是會成爲負累了。

整個進城,並沒有持續多長的時間,簡單的看了一下城內的情況,中京並不大,遼國雖然向北宋學習,讓中京相對比較龐大,可是固有的一些習性,還有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感覺,讓整個城內,都相對比較單一,沒有繁華的市集和坊市,只是堆砌了一些建築物。

很快,趙信被引到了皇宮的位置,遼國的皇宮,還相對的比較奢華,比起曾經的北宋皇宮要強,只不過遼興宗的一把大火,把核心的幾個宮殿給燒燬了,定海軍的將士們,儘可能的救火,可是核心宮殿的缺失,剩下的只是一般的宮殿。

趙信進程,當然不是爲了住進皇宮,當然了,在穩定了整個遼國,把遼國徹底的消化之後,他肯定是要登基的。

這個時代,還沒有所謂的民主和革命,皇帝是唯一的選擇,在基本上取代了遼國之後,如果不登基,不成爲皇帝的話,你讓下面的人,該如何的凝聚,哪怕是爲了跟着他人員,有個奔頭,他都需要登基。

可是那種登基,不是現在,趙信可不想回到北宋,或者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重複之中,皇帝可以有,可以類似於後世一戰的德國那樣,皇室和大臣的做法,皇帝,大臣,軍功貴族,三個相互協調,形成一個穩定的結構。

甚至更加復古一點,可以採用先秦的做法,先秦的做法,非常的先進,以軍功定地位,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是,窮兵奢武,一直到最後崩潰了。

可是這是因爲,秦朝當時有他的歷史侷限性,在農民這樣生產力相對較低的方法的前提下,無法支撐不停擴張的軍功,而當六國滅亡,秦朝成立之後,要支撐這個龐大的軍功體系,必須不斷的征戰,所以,哪怕是秦朝統一六國,也沒有偃旗息鼓,繼續的戰爭,徵匈奴,徵南蠻,大軍幾乎被浪費了,到了農民戰爭高漲的時候,只能夠依靠修建陵寢的工匠出馬。

這一點對於未來的定海軍來說不存在,科學的種植方法,可以讓北宋現在的耕地,創造出更好的價值,一年兩季的前提下,可以達到600到700公斤,這也就是12石以上,算下比後世更多的田畝,整個東北,蒙古,中國腹地,還有南方,差不多可以擁有20億左右的土地,200多億石的糧食,足以支撐10億,甚至更多的人口,這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而工業的財富,哪怕是沒有外界的市場,內需也可以支撐不停的攀升工業,至於打仗,近的遠的,定海軍發達的軍事和商業,幾乎可以打下整個亞洲,還怕沒有封賞和未來麼。

具體採用哪種措施,那是以後來定的,現在,趙信只是要過來看一看,穩定一下軍心,並且對這一次滅遼之戰的有功之臣進行獎勵。

有功要獎,有錯要罰,只有賞罰分明,才能夠讓一個軍隊持續擁有戰鬥力,這一點,從佔據了遼國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決定下來。

接下來,按照既定的方法,召見了所有,在這一次滅遼之戰的有功之臣,一一獎勵嘉獎,並且做了幾次全軍範圍的表彰,只不過因爲遼國這邊,地方不太合適,以方面爲單位,南方,蒙古方面,綏化方便,分別獎勵。

這個獎勵,有職務上面的,不多,現在定海軍還沒有建立政權,軍制和政治制度還不算特別的統一,貿然的提升,會影響整個定海軍的體系結構,這對於定海軍,並不是一個好事情。

既然職位不能提高多少,那就從榮譽上面提升,定海軍早已經建立了7擋21種各類的榮譽,加上一些臨時的,比如說,海參崴登陸勳章,滅遼勳章等等,這些獎勵可以讓榮譽上面得到滿足。

同樣的,就是物質方面,定海軍現在,物質方面非常的龐大,當然了,最高端的,還是從遼宮之中,還有整個中京和遼國的權貴之中繳獲的。

百年多的時間,遼國從成立開始,到現在,被定海軍滅亡,一方面,因爲定海軍的實力,確實是遠遠的超過了遼國,可是另外何嘗不是腐化的結果。

整個遼國千萬人,龐大的國土,加上管轄範圍的龐大部落,一起來供給整個遼國最頂尖的那一批貴族,當然過的日子是奢華無比的,這些東西,都被繳獲過來,作爲獎勵的一部分,加上定海軍的龐大產出,足以讓近90萬人,都相當的滿意。

用了3天的時間之中,處理了定海軍的內部事務之後,趙信終於抽出功夫處理外部的事務了,對於定海軍而言,外部的事務就只有,曾經滯留在中京的那些外交使節了,這中間,北方的遊牧部落,蒙古的部落,可以忽略不計,他們的本身族羣都被滅掉了,因爲定海軍速度夠快,他們在不知道的前提下,已經變成了孤家寡人。

這些人都拋開了之後,就只剩下北宋了,這個有些複雜,留在中京的,有北宋的常駐使節,一般是禮部的五六品的文官,在關鍵時刻,纔會有宰撫一類的過來出訪,其他的時候就只是一個擺設。

除了使節之外,還有各類的密探,這些廣泛的分佈在中京和遼國重要城市的,這些對於定海軍,特別是趙信而言,不是什麼秘密。

以前需要封鎖,因爲怕走漏了消息之後,造成變故,現在遼國滅亡已經是既成事實了,那麼面對北宋,也是趙信現在應該來做到了。

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
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八百三十八章 築路機械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