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

趙信關注玻璃,利潤肯定是關注的重點,在明清的時候,一塊巴掌大小的鏡子,都能夠高達百兩,物以稀爲貴是肯定的,在最初的時候,鏡子的配方,一直都掌握在威尼斯人的手中,爲此,他們整整保存了400年。

所有生產鏡子的工人,基本上,都是囚犯,被孤立到一個島上的生產,這個生意也成爲了威尼斯人最暴利的生意。

後來伴隨着研究和時間的推移,玻璃的配方開始流傳,可是一直以來都解決不好玻璃製品之中的氣泡的問題,當時,只有威尼斯人,能夠製造出完美的玻璃製品,其中包括了一些高檔的,美輪美奐的工藝品,還有大型的鏡子。

這些工業品,幾乎可以稱之爲寶物級別的,每一件都相當的昂貴,很多人,一直都在尋找關於他的秘方。

最終,用了幾百年的時間,花費了不少的代價,最終得到的秘方卻非常簡單,就是一句話,均勻的攪拌。

在加工玻璃液體的時候,通過均勻的攪拌,就可以清理掉玻璃之中的氣泡,就這麼的簡單。

氣泡是因爲玻璃之中的一些礦物,通過加熱之後,發生了熱反應,最終變成玻璃這一種化合物的過程,在變化過程之中,會產生一些氣體,傳統的方式的,不注重清理氣體,這些氣體之中的大部分,都被封存到玻璃之中,形成了難看的瑕疵,這也制約了玻璃價值。

真正完美的玻璃,那是不能夠有氣泡,而且擁有各種各樣的形態,在沒有秘方之前,往往要幾百次,甚至是幾千次,才能夠成功一次。

趙信也是當一個故事聽到了關於玻璃的東西,他可以說,掌握了玻璃製品的最高秘訣,可是他卻沒有入門的知識,現在,甚至沒有一個完整的方法,製作出透明的玻璃出來。

可是,這沒問題,知道了玻璃的基本材料,就向着這個方面努力就好了,科學的管理制度和實驗方法,總是能夠製作出來的。

只要製作出來,以玻璃鏡,還有玻璃本身變換多端的形態,可以融入不同的色彩和圖案,可以隨意的製造的形狀,這個玻璃製品,肯定能夠獲得海量的收益。

錢,肯定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一個可怕的,足以容納千萬人的城市,就算是在後世,都需要無數的投入,深圳這個中國最新型的大城市,也是在天時地利,甚至在國家資本的支持之下,用了足足20年的時間,才基本上有了千萬的規模,那已經是21世紀了。

可是在北宋,依靠着現有的科技條件,需要的投入就更大了。

就目前定海軍,容納120萬人城市,還有大規模的工業,看起來是半年之中興建起來了,可是其中的投入是多少,不說本地生產的,節約的費用,單純一些原材料和必要的商品的購買,就超過了2億貫。

這就是一個城市的可怕的,在不發達的封建社會,興建一個城市更加的可怕,看起來,這個城市,沒有亭臺樓閣,沒有宮殿樓宇,也沒有什麼看起來花錢的地方,可是就是這麼的細微之處的花費巨大。

什麼東西,哪怕再怎麼的便宜,當這個基數達到巨大的時候,最爲可怕,比如說,鹽,在北宋價格算中等,可是乘以整個北宋億萬的人口之後,就非常的可怕。

定海軍別的不多,就是各種基數大的東西多, 40多萬套房子,1000多棟工廠,還有類似鋼鐵廠,水泥廠這樣的大型工廠,甚至單純種植的抗污染作物夾竹桃,在可怕的面積之下,耗費就超過了千萬貫。

鋼鐵和水泥,會伴隨着產量的繼續增大,價格不斷的降低,趙信也想過,保持10年到20年的時間的高利潤,可是最終,還是被他放棄了。

無論是鋼鐵,還是水泥,都代表着整個國家的力量,足夠的鋼鐵和水泥面前,遊牧民族的鐵騎將會寸步難行。

原來,一座座的城市的興建,是耗子巨大,可怕到了極點的投入,可是現在,伴隨着鋼鐵和水泥的應用,真的打起仗來,城市就會變成叢林,鋼鐵興建的叢林,讓任何敢於進來的,都葬身其中。

這不是開玩笑,這是真的,以定海軍的七八層樓房爲例來說的話,首先高度,25米以上的高度,只要封閉了下面,就是一個天然的炮樓。

鋼筋混凝土和水泥,阻燃性也比較好,不容易被燒着,傳統的攻擊方法,很難對他的主體產生影響,這是一個天然的堡壘,只要有所準備,整個北宋大地上面,各個城市,甚至是鄉村,都是這樣的話,遊牧民族的騎兵再怎麼厲害,還能夠縱橫麼。

明末的滿清,滿萬不可敵,說是誇獎,實際上,滿清滿萬的有多少,在崇禎二年的那一次入關,雖然說,打到了北京城下,可是不是勢如破竹的打過來的,那是一路的避重就輕的過來的,幾個關鍵性的城市是有攻城,可是大部分的城市是放開的,甚至一些堅固一點村寨,都沒有順勢的打下來。

草原的承載能力,讓遊牧民族在人口上面的比較,遠不如農耕民族,之所以強大,一方面,是北方惡劣的環境,跟天地對抗,產生的更加強大的體魄,再有就是馬。

可是當水泥和鋼鐵的大量應用,當長弓這個準熱武器標準的武器的大量使用,可以把堡壘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或許,有些地方,會讓遊牧民族的騎兵出其不意的攻破,可是再如同的之前那樣,迂迴的長驅直入,那是不可能的,甚至在攻擊的過程之中,會崩掉他們的牙。

當遊牧民族跟農耕民族,拼起消耗來,別說是一比一,甚至一比二,都能夠把遊牧民族給換光了。

在鋼鐵和水泥,未來可能會降低到合理的利潤水準的前提下,在定海幣也沒有辦法大規模的量產的前提下,尋找其他的財源,則是必然的選擇的。

在石化和日化這兩大化學產業,因爲安全性的原因,不得不暫緩發展,放在積累實力的實驗摸索的過程的時候,玻璃就應運而生了。

玻璃也算是一種化學反應,可是他的整體,跟鍊鋼類似,都是通過熱處理,讓一些原料進行混合,其中,不可控有毒有害氣體,也不算很多,這就成爲了幾乎必然的選擇。

玻璃,肥皂,火藥,被稱之爲穿越者的三大法寶,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容易製造是肯定的,這三者,都能夠在古代的環境之中,找到原材料,並且通過摸索製造出來。

特別是後兩者,根式容易,一個人,小作坊,留能夠做出來的,玻璃是三者之中的技術含量最高的,也是難度最大的,可是隻有有幾個幫手,有一定的資金,摸索一下,也就差不多了,做出來,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當然了,錢雖然是趙信選擇,是選中玻璃的一個重要方面,可在某種意義上面,還不是最重要的方面。

玻璃除了賺錢這一個的選擇之外,還有他的實用性。

玻璃,在後世,已經成爲一種非常常見工業產物,玻璃產業,跟鋼鐵,跟水泥一樣,也都是大宗的產業,是龐大企業的代名詞,玻璃也分化出了無數的品種,成爲了日常生活中間,最重要日用品之一,可以說,生活之中的每一個行爲,都跟玻璃有着不小的關係。

最日常的使用,就是鏡子了,後世從玻璃鏡開始,穿衣鏡,衛生間鏡子,化妝鏡,甚至是隨身攜帶的鏡子,幾乎遍佈到了家庭和身邊的各個位置。

一個家庭的,如果家裡沒有幾個玻璃鏡,就真的不能夠稱之爲的家庭,有些家庭,甚至以玻璃和鏡子爲主題進行裝修,也算是一個另類的風光。

除了玻璃鏡之外,日常用具之中,玻璃器皿,也成爲了一個重要的方面,在一些喜歡玻璃用具的家庭之中,甚至跟瓷器什麼的,不相上下。

至於實驗室之中,更是沒辦法拒絕玻璃的存在,以玻璃爲主的器皿,成爲了實驗室之中的標準配置,各種器皿對於精度和小幅度的加熱,都有巨大的作用。

這些都是趙信投入到玻璃研究上面原因,卻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趙信這麼投入到玻璃上面,原因只是爲了製作出可靠的玻璃窗,也就是傳統的,大型平板玻璃。

玻璃窗在後世,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了,這個一般家庭必備的東西,甚至有無數的玻璃種類進行挑選,透明玻璃,單面玻璃,毛玻璃,還有其他的,所有的用戶,都可以通過個人的喜好,對玻璃進行挑選。

趙信現在,連玻璃都沒有做出來,對於玻璃工藝也沒有摸清楚,他卻非常需要玻璃窗。

定海軍的房屋是鋼筋混凝土,這種跟北宋原有的建築截然不同的房屋,目前,使用的卻是傳統的木質紙糊。

建築物,跟材料相匹配的,紙糊的窗戶,中國使用了幾百年,可以說,已經深入人心了,可是在高層建築上面,卻不太適合的。

低矮的房屋的,因爲植物的遮擋,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效用,貼近地面的風很少有很大的,在經過油脂處理過的紙,可以遮風避雨,同時可以保暖,可是在更高的層上,比如說,五層以上,相對較高的地方,風就很少得到遮擋,這樣的風力是相當強的。

在大規模的普及了高層建築之後,三層以上,紙窗的破損率就很高。

本身,改進一下造紙,也不是很難,可是在確定了污染的問題之後,趙信經過一定的猶豫之後,停下了這個步伐。

後世任何人都知道,造紙是一個污染非常嚴重的企業,一些先進的造紙集團,往往要承擔很大規模的治理污染的費用,所以纔會有一些小型造紙廠,他們選擇流竄的方法的,到窮鄉僻壤之中排污,或者是直接深埋在地下的排污管道進行排污。

趙信對於紙一知半解,如果花費力氣和資金,在集中了工匠的前提下,未必不能把更加廉價的紙給製造出來的,可是那樣有什麼用,還要承擔着的污染的危險。

定海軍對於紙張的需求,並不算很多,北宋的各種紙坊也相當的發達,分門別類的數百種紙,完全可以滿足一切需求。

可是這個需求,是在傳統的消耗之上,這個糊窗戶的紙,就不在計劃之中,這樣大規模的破損,不但耗費資,跟定海軍自己可以生產的東西不一樣,所有的紙都必須要外購。

外購也無所謂,定海軍有足夠的資本,支撐大量外購,可是就怕,購買也購買不到。

定海軍是工業化的生產,勞動效率和工作效率,被擺在第一位的,所以支撐起體量那麼龐大的鍊鋼廠和水泥廠。

可是其他的北宋工坊,那就是一個手工作坊,加上對於秘方之類的控制,他們的產能非常的有限的,定海軍的介入,已經讓紙的領域,有些缺乏,再加上新增的這些,這是突然出現的增長額,要想在短時間之中,平衡這個供需關係,比較困難。

既然平衡不了,類似的產能恆等,需求加大的前提下,那就自然而然的根據市場的規律而來了。

市場規律是什麼,供需失衡,在供小於求的前提下,幾乎必然會漲價,在更高的位置,尋求新的平衡,這對於定海軍而言,是無法接受。

定海軍需求可不是什麼小數目,無論是研究,學習,甚至單純是糊窗戶的紙,這個從40多萬戶之中,聚沙成塔,已經非常可怕。

資金的壓力,永遠是次要的,在掌握了定海幣這個利器之後,錢是不缺的,可是物資不是錢能夠直接變回來,就算增加價格,搶了別人的貨物,也不是無休止。

可偏偏定海軍的需求,增長到了可怕的程度,每個月都帶來的增長,可能會讓紙的價格上天去。

這是趙信不願意看到的,當每月的採購量,基本上不能滿足的整個定海軍70%需要,關於類似紙張的價格,又有巨大的提升的前提下,選擇替代物,就成爲了唯一的選擇。

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歸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
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瑪雅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銷售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歸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