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跟遼國的關係,談不上親密,也談不上脣亡齒寒,真的要說脣亡齒寒的,應該是北宋和西夏,因爲在三國之中,遼國明顯是最強大的。
可是偏偏,北宋跟西夏之間的矛盾更多,從仁宗即位,一直到神宗時期,百年的時間,兩國之間,爭鬥不休,幾乎誰都是抱着滅亡一方的想法,只不過對於西夏來說,是空想,這個空想,卻成爲了拖垮北宋最大的禍首,跟明朝時候的女真是一樣的,北宋立國之間,花在西北的軍費,百年的時間,可能高達20億貫,這是一個可怕的,讓人膽寒的數字。
貫穿北宋的歷史,北宋和西夏之間的爭鬥不斷,西夏立國三戰,幾乎都是跟北宋打的,可是正式讓西夏穩定下來,還是在1044年西夏跟遼國一戰。
戰爭是起因很簡單,起初元昊請求遼國發兵協助自己共同攻宋,可是由於富弼使遼,安撫住了遼興宗,他沒有繼續出兵,反而要求元昊出兵幫助自己平定內部部族的叛亂。
元昊率領西夏軍隊的確照做了,幫了半天忙,遼興宗一點好處也沒有元昊,反倒把虜獲的戰利品都抱到了自己的營寨,元昊很生氣。緊接着遼國嫁給元昊的公主失寵,不久就過世了,元昊壓了很長時間才告訴遼興宗,這次輪到了遼興宗很生氣。
在雙方都很生氣之後,元昊又派人挑撥遼朝境內的部落叛亂,殺了遼興宗派來的使者,這一下徹底氣急了遼興宗。他決定教訓一下這個剛剛崛起的小兄弟,讓他知道得聽自己的話。
這一場戰爭,就這麼開啓了,遼國興兵十萬,氣勢洶洶的向西夏而來,動靜很大,卻被元昊用拖延戰術,先是敗退,引遼軍長驅直入之後,集中兵力進行決戰。
一戰之下,深入到了北部荒原的遼軍戰敗,10萬遼軍損失大半,包括蕭胡靚在內,大批大臣被俘,遼興宗狼狽而逃,這一戰是西夏大勝,可是元昊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他選擇了正確的選擇,送還俘虜,並且繼續向遼國稱臣。
從此,西夏徹底站穩腳跟,在跟遼國的談判之中,佔據了一些優勢,從此之後,遼國跟西夏之間,再也沒有任何的戰爭,一直到遼國滅亡,七八十年之後,西夏纔跟金國一戰。
西夏這一戰之後,終於從一個依附的勢力,變成了真正跟遼國有平等交流的勢力,甚至之後的衆多戰爭之中,哪怕西夏被北宋打的很慘,即將失敗的時候,遼國都會施壓,哪怕沒有真正動手,卻牽制住了北宋,讓北宋無法全力進攻西夏。
在三國之中,遼國一直都佔據心理的優勢,哪怕在1044年,敗給西夏,同樣沒有改變這種心理優勢,在水泥和棱堡出現之後,曾經擊敗過遼國的西夏,居然這麼輕易的,就要滅國了。
哪怕遼國再怎麼的遲鈍,從求救的公文上面就可以看出來,一封封的發來,越來越危機,許諾的條件也越來越高,之前還是納貢稱臣,現在,幾乎是準備依附了,這代表着什麼,滅國就在眼前。
就算遼國再怎麼短視,也不可能坐看西夏滅亡,脣亡齒寒算不上,西夏的遭遇,引起了遼國注意,正是這種關注,讓他們嚇了一跳。
遼國同樣是騎兵戰術,最多比西夏規模大一點,整體的兵力更高一點,可是看到這樣的鐵桶陣和層層突進,他們也沒辦法啊,真的代入到自己的身上,除了後退,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西夏只有五州之地,退無可退了就只能夠投降,遼國或許好一點,可是憑藉着國土的面積,撐到北宋撐不下去,這可能麼?恐怕連最激進的遼國將軍,也不認爲,他們能夠依靠着國土,拖垮北宋。
北宋不用徹底的佔據遼國,只要拿下西夏,威壓吐蕃,再拿下幽雲十六州這些遼國領土之中最精華的部分,遼國就根本沒有反擊的能力,這些地盤,或許比西夏的大,可是也抗不了多久啊,一旦北宋恢復了漢唐江山,那麼遼國就真的是遊牧民族了,完全無法用的中央上國的名頭了。
鐵桶陣和水泥,成爲整個北宋最可怕的軍事武器,這兩者之中的核心就是水泥,這一點,遼國和西夏,還是用了很長時間,耗費巨大才得到。
水泥的廉價性和出色的性能,可以跟北宋的防守能力珠聯璧合,讓這個武器成爲了北宋的首選的,北宋也知道,在跟西夏和遼國戰鬥的時候,發揮自己的優勢,纔是取勝的關鍵。
北宋的優勢是什麼,守城,可是守城,總要有城可守吧,深入內部,大城林立,無論是遼國,還是西夏,都攻不進來,甚至金國突然襲擊,攻破了開封,可是最終止步於長江前方,中原龐大的國土和一個個密集的城市,讓遊牧民族的鐵騎,無法順利的進入,金國如此,蒙古同樣如此,不是來自中東的回回炮的出現,或許他們面臨着城市的銅牆鐵壁的,依然只能夠望洋興嘆。
在這個時代,遼國和西夏的攻城能力,還沒有後來金國和蒙古的高度,北宋和西夏的爭奪,更多的就是在邊地,在一些草原和荒漠的地區,一些戰略要點的爭奪,幾乎是幾次反覆。
北宋如果取得優勢,就會建城,固守一片區域,把防線和戰線,大大的向前推進一步,西夏如果取得優勢,在攻破城市之後,第一個選擇就是毀城,有些地方,往復多年,城市建設和毀掉,不知道多少。
北宋軍方都知道,只要把城市建設好,連成鏈的話,西夏根本攻不下來,這是任何一個低級軍官都知道的事情,可是偏偏,北宋沒有這麼做。
原因很簡單,建設一個城市,耗費巨大,要堅固,不但使用各種磚石多,糯米漿還有人力也相當的龐大,除了城市,還有駐軍,1萬人,可以抵擋住5萬人的攻擊,可是超過5萬人就很難了,單獨一個城市就靡費巨大,如果駐軍夠多的話,那就更多了,這也是北宋後期,僅僅是一個西夏戰場,每年耗費就超過3000萬貫的根本原因。
現在,水泥出現了,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粘合性很重要,可是廉價纔是重點,水泥砂漿的價格跟黃泥槳差不多的,紅磚的產量和廉價,比起土磚,只是稍稍上升了一個檔次,這樣的情況下,建城的成本,就在農戶人家土胚房的基礎上面,上升了不足50%。
這對於普通農戶而言,還是貴啊,因爲哪怕多了50%,也不是普通農戶能夠承擔的,一文錢要掰成八瓣來花。可是對於北宋來說,便宜啊,建城的費用,可能只是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一加一不等於,再加以也不等於三,說的就是這樣。
同樣地塊,建設一座城,跟建設三座城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座那叫扼守要害,很容易被大軍集火,可是三座城,不但駐兵的密度增加了,防禦強度可不是3那麼簡單,各種戰術更加靈活,三點成爲一個固定的點,並且成爲了一個防禦面。
點的防守,容易拔除,可是面的防守要怎麼應對呢?面對着體系化,互相呼應,完全可以以任何一點爲固定的支撐,吸引敵軍,然後另外兩點,或者包抄,或者破襲,中國的兵法韜略之下,能夠做的手腳,能夠產生的變數,可就巨大了。
水泥和紅磚,可以把以前建設城市的費用,降低三成,這一點,對於大規模興建西北防禦北宋來說,是天然的好消息的,哪怕沒有棱堡,水泥的出現,讓本就適合守城北宋,現在就更進一步了。
趙信就這麼的算了麼,他深深知道,封建社會,無論是漢唐還是北宋,他們在防禦上面,都是有誤區的,他們不但加固了城防,也把城市作爲了一個區域的核心,也就是說,城市的軍事用途只是一部分,還有相當部分的民用用途。
相反,歐洲卻走上了另外的一條路,城市是城市,除非是類似首都這樣的,或者是區域核心城市,這樣的相對較少,可能100座城市纔有一個,是軍民一體的,不但民用設施相當的龐大,連軍事設施也是如此。
除了這些之外,大部分城市,確切的說是城堡,全部是單獨的軍事用途的。
也就是說,這個城堡之中,很少駐紮的平民,最多就是騎士以上貴族和他們的家眷,剩下全部都是專門的武裝力量。
專業,代表着強大,歷史上圍城的慘劇,或多或少跟內部有平民有關,當所有糧食都吃光了的,最終不是軍心盡喪的城破,就是吃人的喪心病狂。
打個比方吧,一個3萬人的城市,只有5000駐軍,跟一個7000駐軍,一個平民沒有的城市,在糧食一樣的前提下,誰守衛的時間長。
邊境軍州,特別是新附的區域,軍民結合完全沒有必要,城市起不到多少軍民結合作用,反倒不如專業的軍事用途。
在專業軍事用途的城堡之中,趙信當然知道古代城堡最可怕的棱堡,趙信在送上水泥的同時,還把最適合水泥的棱堡拿出來,兩者珠聯璧合之下,立刻變成了喪心病狂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