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條約巡洋艦歷史

條約巡洋艦作爲一種次等主力艦,自從它出世就受到了條約的嚴格限制。無論是歷史上還是這個位面,條約巡洋艦的單艦噸位都不怎麼富餘。這是由他的任務來決定的。首先巡洋艦需要有較高的航速,以便在戰列艦面前有機會跑掉,而隨着技術的發展,戰列艦的速度也在不斷提高,歷史上到了2戰歐洲新艦的航速都是在30節上下。黎賽留號最大出力情況下甚至能跑到32節!即使速度比較慢的美國戰列艦也有27節上下。所以巡洋艦的速度是必須要高的。而歷史上日本海軍對巡洋艦的航速要求更高,因爲在日本海軍的作戰計劃中,巡洋艦是要帶領雷擊隊高速突擊的,這時候速度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以至於日本人給巡洋艦安裝了堪比戰列艦的動力!一艘萬噸級巡洋艦安裝15萬馬力的動力是個什麼概念?最快航速在37節左右!

其次就是防禦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可以看出對高航速追求的衍生問題,想要航速高,就要馬力大,馬力大就要鍋爐和輪機。而這些東西顯然不能沒有防護,然後就要求裝甲帶可以覆蓋動力艙和武器。那麼問題就來看,看看歷史上2戰中的巡洋艦長度吧,短點的重巡是180米。長點的甚至到200米!要知道,1戰中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和巴伐利亞級戰列艦都不到200米的長度啊!從裝甲盒長度來講,巡洋艦居然和1戰戰列艦的長度一個等級。可是後者多少噸位,前者纔多少噸?在萬噸的限制下太難了。

而更爲悲催的是,2戰的火炮穿深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比如說日本的8寸l50主炮在15000米內可以打穿的垂直裝甲,而實際上這個距離對於8寸炮來說已經算比較遠了,如果距離拉近的話穿深會更加恐懼。至於說垂直穿深最猛的2戰8寸炮之一,歐根親王的8寸炮更是幾乎無法防禦的。這就造成了,2戰中幾乎所有的船都無法有效抵禦自己的8寸炮。

綜上所述。在保證航速的前提下,條約巡洋艦的8寸火炮攻擊力遠大於防禦力,所以歷史上即使設計再好的巡洋艦也無法完全保證水線裝甲能夠抵擋8寸炮的攻擊。什麼?你問防雷如何?這東西對於絕大部分條約巡洋艦來說更多的是看運氣而不是看本身的防禦,一發拍上動力艙的話幾乎就走不了了。但是如果炸到船首或者船尾這些地方。還能湊合着回去。所以,條約巡洋艦的一大特點即使攻擊有餘防禦不足。都比較脆!

而這個位面,雖然噸位增加了,但是火炮口徑也增加了!噸位增加了50%,但是火炮口徑增加了2寸!攻強防弱的局面還是沒有改變,要求較高的航速的情況依然存在,所以說這個位面的條約巡洋艦遇上的問題從本質上說和歷史上差別不大,只不過是船更大了一些而已。雖然想要設計一艘好的巡洋艦很難,但是也要做啊,歷史上不少國家都對巡洋艦有自己的理解。建造了大量的條約巡洋艦。而其中自然會有一些十分有益的設計。

作爲一個出身海軍的穿越者。徐傑對於巡洋艦,尤其是重巡洋艦還是比較感興趣,歷史上的一些成功的設計完全可以用在這個位面,畢竟用處是相同的,只不過噸位大了一些而已。那麼在設計自己的巡洋艦之前。徐傑需要對歷史上各國的巡洋艦進行一下分析,並從中找到優點和不足。

先說英國人的,歷史上英國巡洋艦留下了錫皮船的稱謂,意思很明白,那就是防護太差。至少在改裝前防護相當悲催。速度也不快,至於火炮嗎,也就那樣。所以總體而言英國人設計的巡洋艦性能比較平庸。而美國巡洋艦的評價也比較一般。巴爾的摩的裝甲紙面數據比較好,但是裝甲帶還是偏窄。而且巴爾的摩的噸位也有些偏高,至於德梅因話,這貨已經不算條約巡洋艦了,在噸位足夠的情況下,美國人自然可以隨便造。因此也不具備太多的可借鑑性。(作者對美國條約巡洋艦瞭解不多,所以不多說了。)

至於德國嗎?首先說明一點的是德國2戰重巡幾乎都是超過條約噸位限制的,(其實吧條約重巡超過一點點標準的還是比較多的,但是也不能超的太多。)而且德國也沒有巡洋艦噸位的限制。所以無論是西佩爾海軍上將亦或者歐根親王什麼的,噸位都偏大。而且你說噸位大點也就算了,好歹戰鬥力高點吧,可惜的是,標準排水量14000噸起跳的西佩爾級裝甲巡洋艦的防禦完全對不起他的噸位,外側裝甲厚度是80mm然後後面還有50mm的穹甲是個什麼概念,6寸級別火炮都可以在20000米的距離上將其洞穿,雖然後面還有穹甲,但是水線被cl的主炮打成篩子自然不是什麼好事,而且就算依靠穹甲,能否擋住8寸炮也是個問題,更爲關鍵的是這貨太重了!

真正能成的上比較好的條約巡洋艦有以下幾級,法國的阿爾及爾級重巡洋艦,意大利的扎拉級巡洋艦和阿布魯齊公爵級巡洋艦,日本的妙高以後建造的重巡以及由輕巡改裝成重巡的最上級重巡洋艦,其中因爲日本的妙高級後面的巡洋艦在防禦佈局上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就以最上級爲例吧。

首先說重巡的水平和垂直防護,在這方面,日本和意大利可謂是各有優劣,比如說日本的最上級巡洋艦,動力艙段是傾斜20度的裝甲,可以用於防禦6寸炮,而彈藥艙段則是傾斜20度的裝甲,因爲角度較大,所以具備了抵禦8寸火炮攻擊的能力。而意大利人的拉扎級巡洋艦則是整個一塊厚的垂直主裝,輪防禦力的話,應該是介於最上號的動力艙防禦和彈藥庫防禦之間垂直裝甲抵禦8寸炮彈還是比較勉強的,要看入射角度。至於阿爾及爾嗎,這艘船的的垂直防護還真不如日本和意大利的船,而且是全面不如。不過這些要是和阿布魯齊公爵級輕巡洋艦比的話,可能還要差一些。因爲這艘戰艦採用了先進的脫被帽設計理念,首先是外面的30mm裝甲用來破壞穿甲彈被帽,然後是內部的裝甲用來輔助擋住炮彈,這樣的設計和防護效果應該是高於最上的傾斜裝甲的效果。

然後是水平防護。在這一方面,意大利的扎拉級巡洋艦是20mm的上層水平然後是70mm的主水平。而日本的巡洋艦的水平防護就比較差了,最上號動力艙段是35mm水平裝甲,彈藥庫上方是40mm裝甲,當然上甲板還有20mm的ds鋼板。和拉扎級單層就有70mm的主水平厚度一比自然是不行。而阿爾及爾的主水平防護和拉扎相當。

最後就是水下防護,水下防護就要分兩種了,一種是防魚雷,另外一種是防水中彈,在這方面的比較中,拉扎同學跪了。而最上級重巡洋艦和阿爾及爾級重巡洋艦則可以說各有千秋,日本巡洋艦非常注重水中彈的防禦,最上號的主裝一直延伸到船底,佈置和大和類似,其防雷裝甲厚度爲60到30mm。這個厚度已經可以對8寸級別的水中彈構成一定的防禦了,而阿爾及爾級對魚雷的防禦比較好,這級法國巡洋艦的水下防護體系的縱深居然可以達到3.5米!同樣條件下論起對魚雷的防護來說,沒有那艘條約巡洋艦可以和阿爾及爾比。

總體而言,意大利人的巡洋艦在裝甲總厚度方面佔據明顯優勢,覆蓋從a炮塔到d炮塔的主裝實在是威武霸氣。同時水平裝甲防護也是第一流的。而日本海軍因爲傾斜裝甲的存在其側弦防護和意大利的扎拉級相比各有千秋。水平防護較弱,但是水下彈防護優秀。而法國人的阿爾及爾級巡洋艦則是水平防護一流。水下防禦縱深一流。(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法國人的其它重巡洋艦的防護只能用悲催來形容,真正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阿爾及爾了--!阿爾及爾的裝甲總重量達到2600多噸,比上一級法國巡洋艦重了近1000噸!)

至於動力嗎?沒人能和日本巡洋艦彪速度,像最上這種長度超過200米,船寬才18米。長寬比超過10的船型猶如一把窄長的倭刀一般的戰艦,再加上高達15萬馬力的動力,讓這艘戰艦的速度遠遠甩開了同級別的巡洋艦。在一次試航中,排水量高達12669噸的最上級巡洋艦居然以154000馬力的輸出跑出了高達35.96節的航速,雖然距離預計的37節航速有點差距。但是這個速度也足夠自豪了。而相對而言,法國人的阿爾及爾,他的航速也就是在33節左右,和日本巡洋艦有3節左右的差距。

說道武器嗎,其實借鑑的意義就很有限了,因爲這年代輕巡洋艦的主炮是封頂。而重巡洋艦則是10寸主炮封頂,8寸主炮有些高不成低不就。歷史上的一些有名的8寸炮可能就要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比如說德國人的8寸l60,以及德美因號上裝備的被稱爲8寸機關槍的超高射速8寸炮。華夏海軍的巡洋艦自然會以最高標準的武器來武裝自己,所以華夏海軍開始了l55主炮和10寸主炮的研究工作。

感謝書友zhouyu1976、hukaikaka、大俠0007的打賞~~~,以及書友smyhe783的月票支持~~~~。

第1342章 我們好像在他們身後2第758章 培養俄國軍官第309章 孤獨的巨人第780章 優化策略第666章 雙殺第344章 外洋艦隊的建立第1278章 巨人殺手第44章 大生意(一)第1394章 意外之外第229章 巔峰之戰第14章 新型戰艦的建造和影響第164章 豐島海戰(四)第398章 不宣而戰的傳統第250章 目標橫須賀第678章 收官之戰第804章 第一滴血第1124章 謀劃第970章 混亂第550章 華夏第一代裝甲部隊第1432章 華夏海軍總動員第1255章 遭遇戰第175章 海上會議第1380章 空中壓制第964章 協商第214章 應對之法第631章 脫身第1182章 持續的風暴第1373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2第84章 清日海軍(一)第698章 裝甲巨獸(一)第1109章 亞丁灣上空的鷹第996章 調停第635章 大戰過後第1370章 更好的選擇第1009章 停戰吧第1160章 質詢第881章 戰略劣勢第1329章 呼嘯長空2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454章 交鋒第208章 平壤防禦圈第1196章 向東還是向西?第355章 破局第1013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1342章 我們好像在他們身後2第1464章 行動第841章 嚇唬一下第275章 落日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898章 出動第1229章 俄國人的選擇第804章 第一滴血第239章 碾盤武士第848章 急了第2章 論艦第929章 最後一搏第13章 厲害的女人第610章 劇本不是這樣的!第1269章 側翼安全第683章 司令與大臣的戰爭第1153章 發動進攻第819章 意大利居然動了!第945章 戰鬥還是撤離?第363章 肉搏戰!第948章 螞蟻咬死大象第1405章 虎嘯法蘭西5第145章 龍潛於淵(一)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1530章 東線泥潭第30章 兩場談判第497章 無畏之王第553章 三方算計第764章 地獄之旅第1029章 基地羣第827章 刺客第79章 門生第521章 與土耳其的交易第1247章 遊騎兵第1106章 對策第456章 可憐的東方號第691章 亂戰第1098章 備戰第1178章 分析與思考第100章 就這麼定了!!第325章 第一滴血(二)第721章 裝甲集羣突擊第1316章 打還是不打第484章 突破第648章 盟友就是用來坑的第882章 應對第1304章 拖延第1171章 攻防戰(2)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52章 北洋的困境第186章 血戰月峰山第286章 伊藤博文來訪第1181章 風暴來襲第1206章 航母不夠用啊!第178章 遭遇戰
第1342章 我們好像在他們身後2第758章 培養俄國軍官第309章 孤獨的巨人第780章 優化策略第666章 雙殺第344章 外洋艦隊的建立第1278章 巨人殺手第44章 大生意(一)第1394章 意外之外第229章 巔峰之戰第14章 新型戰艦的建造和影響第164章 豐島海戰(四)第398章 不宣而戰的傳統第250章 目標橫須賀第678章 收官之戰第804章 第一滴血第1124章 謀劃第970章 混亂第550章 華夏第一代裝甲部隊第1432章 華夏海軍總動員第1255章 遭遇戰第175章 海上會議第1380章 空中壓制第964章 協商第214章 應對之法第631章 脫身第1182章 持續的風暴第1373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2第84章 清日海軍(一)第698章 裝甲巨獸(一)第1109章 亞丁灣上空的鷹第996章 調停第635章 大戰過後第1370章 更好的選擇第1009章 停戰吧第1160章 質詢第881章 戰略劣勢第1329章 呼嘯長空2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454章 交鋒第208章 平壤防禦圈第1196章 向東還是向西?第355章 破局第1013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1342章 我們好像在他們身後2第1464章 行動第841章 嚇唬一下第275章 落日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898章 出動第1229章 俄國人的選擇第804章 第一滴血第239章 碾盤武士第848章 急了第2章 論艦第929章 最後一搏第13章 厲害的女人第610章 劇本不是這樣的!第1269章 側翼安全第683章 司令與大臣的戰爭第1153章 發動進攻第819章 意大利居然動了!第945章 戰鬥還是撤離?第363章 肉搏戰!第948章 螞蟻咬死大象第1405章 虎嘯法蘭西5第145章 龍潛於淵(一)第1281章 風暴徵兆第1530章 東線泥潭第30章 兩場談判第497章 無畏之王第553章 三方算計第764章 地獄之旅第1029章 基地羣第827章 刺客第79章 門生第521章 與土耳其的交易第1247章 遊騎兵第1106章 對策第456章 可憐的東方號第691章 亂戰第1098章 備戰第1178章 分析與思考第100章 就這麼定了!!第325章 第一滴血(二)第721章 裝甲集羣突擊第1316章 打還是不打第484章 突破第648章 盟友就是用來坑的第882章 應對第1304章 拖延第1171章 攻防戰(2)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52章 北洋的困境第186章 血戰月峰山第286章 伊藤博文來訪第1181章 風暴來襲第1206章 航母不夠用啊!第178章 遭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