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德國陸軍的戰略2

";德意志的陸軍世界第一,海軍僅次於華夏和美國,如果論戰力的話應該比美國還高點,但是空軍呢?我們的空軍規模還不如英國,而美國空軍規模更大,即使考慮到美國跨海作戰的緣故,其空軍實力依然佔據巨大優勢,我想1戰中英國人的v1500型重型轟炸機給大家留下了足夠深刻的印象了吧?至於奧匈帝國的空軍?他們的航空發動機都需要我們提供.期能力甚至還不如意大利,在陸軍方面我們不佔優,空軍方面佔劣勢的情況下,強攻對方的堅固防線實在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更重要是現在法國陸軍開始強調機動作戰和預備隊的規模和數量,即使我們造成了突破,對方依然有機會封堵缺口!擅自發動進攻的風險太大了.";小毛奇這樣解釋道.

所以如果英美全力援助法國的話,那麼根據推演,德國在西線獲勝的機會不大,當然了,如果英美不全力援助的話,推掉法國還是很容易的,但是誰敢打這個賭?萬一賭輸了怎麼辦?對於同盟國和協約國的國力對比,德國人還是有清醒的認識的,德奧的實力加一起遠不如英美法.大家站樁對拼的話那就是消耗戰.而如果自己進攻的話,絕對會是劣勢.西歐太小了,沒那麼多地方給人迂迴包抄,對方完全靠足夠的人力和裝備把整個邊境線修的嚴嚴實實.而空軍更是可以威脅到德國本土,坦克跑的再快也沒飛機快啊!

更何況這一次,要是戰端再起的話,華夏估計就不會再像上一次那樣幫助德國了,原因很簡單,1戰中華夏幫助德國是爲了徹底削弱英法,使其無法在遠東給自己找麻煩,同時讓德國牽制美國,而現在英法已經不行了.美國的注意力也在歐洲了,德國卻已經把手伸向了亞洲,在這種情況下華夏與德國之間關係絕對不會像以前那樣了.所以德國人對西線的評價是防守有餘而進攻不足,1戰讓法國人對戰爭也心有餘悸.他們主動發動大規模進攻的可能性不大,從延綿的防線上就可以看出他們要的是防禦而不是進攻.既然德國已經擁有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那也沒必要非冒着巨大風險強行攻擊法國吧?

於是乎,德國陸軍高層想重複1戰時的勝利,西面,死死的堵住法國極其盟國,同時在東面尋找突破口.1戰的時候環境那麼惡劣,德國都可以西面擋住協約國東面幹掉俄國,那麼現在,南亞次大陸的英軍實力肯定沒法和俄國相比.雖然南亞距離德國更加遙遠,但是距離英國更遠,德國控制地中海,完全可以從地中海出發過紅海然後進入印度洋,或者走中東鐵路到達波斯灣.而英國必須跨越大西洋然後進入印度洋.路程方面比德國遠很多,同理,美國也是這樣,美國想要支持英國在印度的行動必須跨越整個太平洋然後是半個印度洋到達南亞次大陸.所以如果以印度爲突破口的話,等於分散了協約國可以作用於歐洲的力量.成功的概率會更高.

而且德國高層還有一種期望,那就是當德國在和英美在印度進行搏殺的時候,法國可能並不會參與其中.至少不會盡全力,畢竟法國在南亞沒有直接利益,而在這場戰爭結束後,法國的雄心已經不再是整個世界了,他更看重的是自己能保留多少利益.而在停戰前,法國也是最希望停戰的國家.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足夠的藉口置身事外.當然.即使法國參與到印度的戰爭中,德國也是不怕的.畢竟法國距離印度也過於遙遠.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理解,在未來的戰爭中,我們的目標不再是徹底摧毀一個強國,而是通過武力獲得有限度的勝利?";雖然魯登道夫還是覺得徹底摧毀法國能夠使德國更加安全.但是很顯然,現在剛剛吞下一大塊地方正在努力消化的德國在短時間內沒有辦法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了,東歐的波蘭人,烏克蘭人以及俄羅斯人可是讓德國人十分的不省心啊.德國和華夏不同的是,德國人佔領的地區是人口稠密區,華夏佔領的是人口密度極低的地區,這對同化和統治帶來了極大的阻礙.以至於德國必須把相當大的一部分力量調往東歐.

";不要以爲現在俄國就是我們的朋友.如果我是他們的話,在未來必須選擇一個敵人的話,我會選擇德國而不是華夏.";馬肯森接着說道.";華夏現在沒有任何威脅,無論是同盟國和協約國都不想和這個擁有4億人口的工業國家開戰,如果俄國敢動手的話,那麼結果必死無疑,但是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敵人依然強大,而盟友卻比1戰開始前還要少.我們必須集中力量放在可以帶來收益的地方,而不是用在無休止的消耗戰中.";

";收益?波斯的石油是不是也是我們東進的重要原因?按照有些專家的估計,在未來波斯將是一個不亞於高加索的重要石油產地.";興登堡問道.

";沒錯,這也是我們制衡協約國和華夏的一柄利劍,看看現在石油的分佈吧,歐洲的石油主要是羅馬尼亞和外高加索地區,中東主要是兩河流域和波斯,再然後是美國.華夏雖然地大物博,但是主要油田只有原荷屬東印度的油田,本土幾乎沒有大的油田,至少沒有開採出來,每年需要大量進口燃油,如果我們能控制整個中東的油田的話,那無異於控制了華夏經濟的脈搏,他們即使想對我們採取行動也必須考慮這樣做的後果!";小毛奇.[,!]嘴角不由的顯出一絲得意的笑容.

德國高層現在已經知道華夏對德奧想南亞次大陸方向的擴張十分的不滿意,但是德國旨意這樣做除了對自己力量的自信,以及華夏並沒有表示出絕對敵對的態度之外,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華夏的燃油不能自給!而主要的燃油進口是從目前華夏在兩河流域的海外油田中獲得,還有一部分來自美國.經過德國高層研究他們認爲,如果華夏沒有了兩河流域的油田的話,那麼即使美國全力支持華夏,依然無法滿足華夏的正常需要,華夏太大了,大到了超出一般人的理解.而英法都要從美國和波斯獲得石油,自然無法供應華夏.所以德國高層認爲單純憑藉石油武器也足夠讓華夏投鼠忌器了!

而且在中東部署力量的話可以得到土耳其的支持,他們對南亞也很有想法,我們可以獲得大量廉價的炮灰,在未來德奧軍隊在南亞的地位將是中堅和核心,他們將像利刃一般切開對方的防線,而土耳其的軍隊將負責執行一些諸如包圍和殲滅被分割之敵的任務.1戰證明雖然土耳其部隊戰鬥力比歐洲軍隊要低,但是在補充了一定量的技術裝備並且有教官指導的情況下,還是可以圓滿完成一些強度不太高的戰鬥的.(歷史上達達尼爾海峽爭奪戰中,土耳其人在德國人的協助下打的也相當不錯.)

";所以,帝國選擇東進的戰術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是不可改變的,在我們消化完上一場戰爭的勝利果實後,我們就會準備對南亞的行動,當然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參與行動的不僅僅是陸軍海軍等軍事力量,帝國的情報和外交機關同樣會發揮重要的作用.也許我們各位是看不到南亞納入帝國勢力範圍的一天了,但是我們的後輩們必將實現這個計劃!";最後小毛奇總結道.

於是在未來,德國就需要建設兩種不同的部隊,一種是用來防守歐洲的部隊,其任務是保護本土及其盟友的安全,而另外一種則是可以快速部署到千里之外的中東,可以在道路條件較差的地區快速機動的部隊.

不光德國陸軍和海軍的全力爲未來的印度洋攻略做準備,德國的工業和建設也在做着相關的工作,德奧兩國開始大力開發新獲得的領土,他們將一些新建的重工業開始往東方遷移,其目的有兩個,一個是避開協約國的空中打擊,雖然現在的轟炸機甚至連柏林都威脅不到,但是十幾年後誰能說清楚呢?德國人意識到了他們在航空工業規模和技術上的雙重劣勢,而避開這樣打擊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重要的設施建設在對方夠不着的地方.而第二個目的則是爲了吸納新增領土上的剩餘勞動力,對於反抗,光鎮壓也不行,要是當地人收入水平高了的話,自己也就安分了,誰會和優越的生活過不去呢?俄國人可以統治波蘭人和烏克蘭人,爲什麼德國就不可以呢?

德國人既然制定了這樣的戰略,那麼在未來德國的軍事力量的發展也必須爲這個戰略服務,作爲德國陸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裝甲部隊的後續發展也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之上.而現在德國陸軍技術部門需要爲滿足兩種狀況下的軍隊來設計武器!一種用於歐洲,另外一種用於中東!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9527的月票支持~~~~.

第301章 艦隊出訪第281章 艦隊整編第714章 舉世震驚第490章 心急的日本人第777章 貝蒂的思考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1035章 底線和預防措施第650章 對策第1219章 伊朗戰略第668章 傾斜的天平第1192章 如芒在背第1082章 金融危機爆發第164章 豐島海戰(四)第332章 巡洋艦隊的碰撞第537章 俄國海軍第二次擴軍計劃第1388章 登陸第567章 各懷鬼胎第1478章 外高加索攻勢第59章 戰艦挖潛計劃第970章 混亂第1338章 如潮攻勢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600章 閉門會談第1351章 血與火2第1268章 戰場控制力第978章 集中艦隊?第858章 貓之殤第1067章 陰謀第1355章 英國和美國第1021章 你們陰我?第353章 戰艦OR商船?第994張 打不下去了第1376章 戰爭前夜2第263章 決戰!第1232章 俄國人的窘境第259章 碰撞第1151章 北線局勢第49章 徐傑的回國規劃(二)第777章 貝蒂的思考第1237章 連鎖反應第754章 誤入歧途的皇家海軍第177章 戰爭新階段第1217章 快速機羣3第781章 第二帝國的野獸們第1260章 裝甲預備隊第1102章 謀劃第938章 接戰第893章 這麼快就動了?第674章 突圍第1268章 戰場控制力第715章 賠償問題第1028章 華夏的航母之路第715章 賠償問題第1156章 交鋒2第1058章 兩種選擇第790章 生來就是死對頭第1096章 多線作戰第327章 戰略調整(二)第139章 南洋也要買船?第1092章 先下手爲強第464章 單挑第57章 加入北洋第1537章 攤牌1第932章 被忽視的預警第1420章 海基VS陸基2第1442章 硬核桃第1202章 協約國海上戰略第81章 準備第639章 佛羅里達級戰列艦第310章 均衡第59章 戰艦挖潛計劃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1371章 猶豫的俄國人第1377章 戰爭倒計時第741章 雷神之錘第227章 短暫的平靜第591章 意大利的選擇第873章 巔峰狀態第770章 來到遠東的霞飛第866章 重創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504章 俄國海軍部的爭執第72章 後勤問題第813章 樂極生悲第554章 德國人的謀劃第149章 會見丁摺謙第1337章 季風之後是海嘯第242章 突破鴨綠江第14章 新型戰艦的建造和影響第627章 無畏之戰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1458章 相持階段第547章 標準化與產業協作第458章 援軍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1035章 底線和預防措施第1469章 夜戰2第688章 輕鬆的首戰第302章 新式魚雷第162章 豐島海戰(二)
第301章 艦隊出訪第281章 艦隊整編第714章 舉世震驚第490章 心急的日本人第777章 貝蒂的思考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1035章 底線和預防措施第650章 對策第1219章 伊朗戰略第668章 傾斜的天平第1192章 如芒在背第1082章 金融危機爆發第164章 豐島海戰(四)第332章 巡洋艦隊的碰撞第537章 俄國海軍第二次擴軍計劃第1388章 登陸第567章 各懷鬼胎第1478章 外高加索攻勢第59章 戰艦挖潛計劃第970章 混亂第1338章 如潮攻勢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600章 閉門會談第1351章 血與火2第1268章 戰場控制力第978章 集中艦隊?第858章 貓之殤第1067章 陰謀第1355章 英國和美國第1021章 你們陰我?第353章 戰艦OR商船?第994張 打不下去了第1376章 戰爭前夜2第263章 決戰!第1232章 俄國人的窘境第259章 碰撞第1151章 北線局勢第49章 徐傑的回國規劃(二)第777章 貝蒂的思考第1237章 連鎖反應第754章 誤入歧途的皇家海軍第177章 戰爭新階段第1217章 快速機羣3第781章 第二帝國的野獸們第1260章 裝甲預備隊第1102章 謀劃第938章 接戰第893章 這麼快就動了?第674章 突圍第1268章 戰場控制力第715章 賠償問題第1028章 華夏的航母之路第715章 賠償問題第1156章 交鋒2第1058章 兩種選擇第790章 生來就是死對頭第1096章 多線作戰第327章 戰略調整(二)第139章 南洋也要買船?第1092章 先下手爲強第464章 單挑第57章 加入北洋第1537章 攤牌1第932章 被忽視的預警第1420章 海基VS陸基2第1442章 硬核桃第1202章 協約國海上戰略第81章 準備第639章 佛羅里達級戰列艦第310章 均衡第59章 戰艦挖潛計劃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1371章 猶豫的俄國人第1377章 戰爭倒計時第741章 雷神之錘第227章 短暫的平靜第591章 意大利的選擇第873章 巔峰狀態第770章 來到遠東的霞飛第866章 重創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504章 俄國海軍部的爭執第72章 後勤問題第813章 樂極生悲第554章 德國人的謀劃第149章 會見丁摺謙第1337章 季風之後是海嘯第242章 突破鴨綠江第14章 新型戰艦的建造和影響第627章 無畏之戰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1458章 相持階段第547章 標準化與產業協作第458章 援軍第255章 俄國艦隊最後的準備第1035章 底線和預防措施第1469章 夜戰2第688章 輕鬆的首戰第302章 新式魚雷第162章 豐島海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