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更新換代

“各位,我現在宣佈一下總參謀部下達的新命令。”彭毅走進會場之後看了一眼在伊朗戰爭中自己的下屬後說道。“現在把你們所有的29型坦克都留在倉庫,移交給新來的友軍和伊朗部隊,所有坦克部隊人員輕裝撤出。”片刻的寧靜之後,人們終於反映過來,會場中頓時出現一些竊竊私語,然後是較大聲音的一輪。田勇對旁邊的周宣說道:“一紙命令就讓我們從裝甲兵變成步兵了?還是靠兩條腿走的那種!”

“別瞎想了,把這些坦克弄回去成本也挺高的。還不如移交給友軍。放心吧,少不了你們的坦克。順便,我給大家透露一個消息,我國準備大量處理剩餘的29型坦克了,在伊朗的不過是第一批而已。至於爲什麼,我想大家應該多少都能想到一些。也許用不了多久,我們都要和這些老夥計說再見了。”彭毅的話語十分平淡,不過這平淡的話語背後卻隱藏着一個重要的信號,那就是華夏準備大規模換裝了!

早在伊朗戰爭之前,華夏各大坦克製造廠就已經展開了新式坦克的設計和樣車製造工作。早在一年前的軍隊高層會議上,徐傑就提出了29型坦克需要適時放棄的要求。30多噸的坦克底盤雖然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改裝成坦克殲擊車和突擊炮,但是作爲坦克本身,卻沒有太大的提升了。作爲穿越者徐傑對歷史還是有些瞭解的。雖然歷史上的t44和t54同樣是30多噸的戰場,尤其是t44只有32噸不到,就擁有了車體正面上部90mm傾斜60度的防禦。車首下部也有90mm傾斜45度的防禦水平。側面裝甲最厚也有75mm。再加上一門d10t主炮。數據簡直是太出色了。以30多噸出頭的坦克滅掉歷史上的虎式坦克的標準啊!

但是實際上這款坦克的產量並不大,而且開始的時候還存在各種穩定性問題,比如說因爲發動機橫置雖然減少了車長和重量,但是卻引起散熱不好的問題。這款坦克紙面性能確實不錯,但是備彈量和人機功效以及開始時的穩定性實在有些差。徐傑不知道如果自己搞這款坦克的話到底能弄出個什麼結果。這個位面華夏不是俄國,需要儘可能降低坦克生產難度來保證數量。所以徐傑寧可將坦克造的大一些,穩定性好一些。故障少一些。如果將目標放到2戰歷史上後期的重型坦克上的話,紙面性能最好的無疑是俄國人的is3型坦克。這款的正面裝甲是由3塊鋼板拼接而成的,其中正面最大的兩塊是厚達的裝甲板。其中相對於垂直的角度爲56度,水平方向還有30度的傾角。據說相當於61度的傾斜角。而側面防護也不錯,側面上段的厚度爲90mm傾斜60度。下段爲60mm垂直裝甲這個側面上段防護拿出來可比歷史上的豹子正面都要強不少!

而炮塔防禦也不錯。炮塔底部的裝甲厚度達到了以上,而隨着向上傾斜的角度越來越大,裝甲厚度開始下降,不過也超過了。這樣的紙面防禦絕對堪稱超一流水平。如果光看紙面數據的話,這款坦克同樣也是可供選擇的產品之一,但是和t44一樣,人機功效太差。另外加上一點,is3的主炮的炮彈重量太大了,而且操作人員的空間又太小。所以is3的火炮射速一分鐘也就是1.5發左右,考慮到當時坦克悲催的首發命中率,再考慮一下當時坦克的設計距離。如果is3衝到前面的話,很容易被繞死啊!再加上火炮太沉了,而且轉動力矩比較大,導致了is3的炮塔轉速也比較悲催,所以更加增大了被繞死的可能性。據說,據說啊。is2曾經還在近戰中被追獵者繞死!後者可是坦克殲擊車啊!總之對於徐傑來說,俄國人的設計是可以借鑑的。但是不能搞的那麼極端!畢竟人機效應還是很重要的。

相對於坦克的噸位和設計,火力反而是最好選擇的,因爲協約國和華夏是盟友,雙發可以共享一些技術,實際上英美兩國真正發力後再火炮方面也是強於德國和俄國的,英國人的17磅炮的身管長度不到60l,就已經和德國黑豹坦克的75l70一個水平了,使用脫殼彈的時候還有超出,而美國的m3型90mml50火炮出來之後也幾乎和虎王的88mml71一個水平。所以說華夏下一代中型坦克直接用歷史上的90mml50火炮就可以了。當然,在一代神彈t33出來之前,m3型坦克炮還沒有那麼神。

徐傑將新一代中型坦克的重量定在40噸出頭。主炮的暫定爲90mml50級別的火炮,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更換90mml70火炮。(這一款也是歷史上的火炮。)在徐傑看來,這個級別的火炮基本上可以包打所有55噸以下的坦克了吧。而且正常備彈量應該在50發以上。輔助武器爲機槍和位於車頂的一挺m2型50口徑機槍。正面防禦的話,徐傑的選擇是增加傾角。55度肯定不行,60度其實也不是特別夠。歷史上最大傾角好像有78度的(比如瑞典的s型坦克,好吧那貨更像是一輛坦克殲擊車。)徐傑做的不那麼絕,至少也要達到65度左右吧。

華夏新一代坦克的正面上部防護應該在90mm傾斜65度左右。首下防護爲90mm傾斜50度左右。如果重量不行的話,首下部分可以稍微削弱一些。炮塔部分的防禦同樣不能弱了。歐美坦克的炮盾和炮塔前部裝甲共同構成防禦的模式徐傑並不是很喜歡。因爲炮盾和炮塔的重合部分有限,而且角度不是很好。徐傑的意思是借鑑歷史上is3的鑄造炮塔,炮塔下部厚一些。上面隨着角度的增加逐漸削弱。鑄造炮塔的質量雖然可能沒有焊接的炮塔好,但是其以生產性還是壓到了性能上的瑕疵。

因爲重量限制在40噸出頭,同時還要求保證載彈量和成員空間,所以坦克的側面防禦就非常有限了。華夏陸軍的解決辦法還是強化前部,弱化後部,前部的75mm傾斜30度。然後車體前部靠下的位置是60mm垂直。後部車體的上部削弱爲50mm傾斜30度。下部則是50mm垂直。這樣的防護使得戰車前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免疫75mm火炮的側擊,只要不是特別猛的就行。

動力系統選擇的是500hp左右的發動機。徐傑不是沒想過橫置來減少車體長度進而削減車重,但是橫置悲催的散熱讓華夏技術人員十分的猶豫。所以在試製養車的階段中。華夏研製了兩種樣車,一種是使用橫置發動機的樣車,而另外一種則是縱置發動機。而後者的重量比前者重了大約3噸左右。

這款坦克暫定名稱爲35型坦克。其將成爲華夏裝甲部隊在2戰時期的標準配置。而以這款坦克爲基礎,華夏同樣打算設計一個系列車組。35型坦克殲擊車自然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當華夏情報部門獲得了德國人的虎式坦克的隻言片語之後更是認爲這是華夏新一代重型坦克出來之前,需要有一款在防禦狀態下可以抵禦對手的坦克殺手。雖然華夏對這款德國坦克的性能不是很瞭解。但是據說其正面防禦力不會低於傾斜55度角的防禦標準。這就對華夏目前的火炮構成了極大的挑戰。至少目前華夏沒有一款火炮可以在700米外打穿對手,使用金幣彈也不行!這麼名詞是徐傑發明的,難道是因爲高速穿甲彈中的鎢合金太貴了?反正徐傑是這樣解釋的。

而在火力選擇方面,華夏軍隊內部出現了很大分歧,單純從火炮製式上就有3種,分別爲90mml70火炮、l63火炮以及l55火炮。這些火炮的支持者們都有十足的理由火炮最成熟。而且彈藥較小,可以保證較高的備彈量。而火炮威力更大而且將是下一代重型坦克的制式火炮,兼顧了武器的通用性。而火炮不用說威力肯定更大。尤其是榴彈威力。讓人十分滿意。29型突擊炮的戰果讓陸軍中的一些人傾向裝備更大口徑的火炮。唯一的問題是火炮重量太大,而且是分裝彈,無論從備彈量還是從射速上來說都存在一些問題。

陸軍最終的選擇還是傾向於l63火炮,這種火炮和華夏下一代重型坦克的主炮是一樣的,而且尺寸和規格適中火炮幾乎是目前華夏坦克手可以人力快速裝填的最大口徑的整裝炮彈了。如果繼續擴大口徑的話,那就只能用分裝炮彈。29型突擊炮的榴彈威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其射速同樣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爲一款坦克殲擊車。再有一門威力巨大的火炮的同時還要有較高的射速用來較射。至於說爲何放棄90mml70火炮。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威力不夠。即使90mm火炮擁有可以和火炮比肩的垂直穿深(這裡的垂直穿深是說打0度傾角的裝甲。)但是在面對大傾角裝甲時,小口徑火炮有着必然的劣勢,而且隨着距離的增加,這種劣勢會進一步放大。

從華夏目前的戰術需要上來看,華夏的35型坦克的正面雖然強悍,但是作爲一款撕裂對方防線的坦克來看還是不夠的,因爲這款坦克的側面防護太差了,2戰和後世冷戰要求不同,在擁有一個強悍的正面的同時,還要有一個能抵禦大多數攻擊的側面防禦纔算可以。而35型坦克很難實現這個目標。所以陸軍方面希望有一款專門的“突破坦克”。這種坦克數量可以不用太多,但是必須足夠強大,能壓住目前得知的所有他國坦克。以及未來4年內出現的新式坦克。新式坦克的重量被暫定爲55噸。而這個指標被送到徐傑那裡後,徐傑大筆一揮又加上了一句話:“在穩定性可以保證的情況下,坦克重量可以增加到60噸!”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想想德國人歷史上在戰爭後期鼓搗出來的虎王式坦克,徐傑對的德國人在坦克重量上的追求從來不懷疑。這個位面德國人的工業能力更強,資源更多,能出一款70噸坦克似乎問題也不大。“德國人會不會把獵虎的火炮給按在虎王上啊。”沒事的時候徐傑腦袋中蹦出了這樣一個想法。而且從歷史上看,冷戰初期的重型坦克似乎沒有低於60噸的,比如說is7、m103還有徵服者坦克。(is3什麼的就不說了。)就算抱着未雨綢繆的想法,徐傑也願意將這款坦克造的好一些。這款坦克是真的只要性能和穩定性,不考慮造價了,而且有足夠長的時間來慢慢研究,其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是華夏參戰時間會比較晚,另外一方面是徐傑認爲35型坦克對抗目前的德國新式坦克似乎差不多也能夠用,反正坦克不行的話就上坦克殲擊車。但是實際上,這個位面的新虎式坦克還是有些超出了徐傑的預料!

既然時間、經費足夠,而且不用太多的考慮造價因素。所以華夏的設計師們把一些原本處於設想階段的事情都搬到了新式坦克上,比如說垂直穩定和水平穩定儀。再比如說在坦克上安裝光學測距儀。如果說前者的難度還不算大的話,那麼後者恐怕就有些難度了,因爲坦克畢竟太小太輕,在通過凹凸不平的路面時會產生顛簸,這會導致光學測距儀的誤差。而一旦出現誤差,負責的測距儀實際上還沒有原有的簡單瞄準體系好用。

而在動力系統上,設計師們也別出心裁,原有的坦克發動機和用航空液冷式發動機改出來的備用動力組已經無法滿足設計師們的需要了,有的人甚至提出把快速魚雷艇的柴油機扔到坦克上的建議,這個建議着實把人嚇了一跳。而火炮方面軍費也提出了使用火炮的計劃,而爲了保證狀態速度,坦克上可能要配兩名裝填手......。於是乎坦克乘員又從4名變成了5名。

就在華夏的坦克設計人員們打算搞出一臺舉世無雙的戰車時,海軍方面也沒閒着,在徐傑的親自督促下,華夏最新一級航母也在醞釀之中。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吃掉你的點心的月票支持~~~。(。)

第22章 來自英國的邀請第1351章 血與火2第1513章 目標東線!第994張 打不下去了第783章 小弟挖潛計劃第1086章 坎寧安的首勝第523章 火炮後置怎麼樣?第1073章 擔憂第1104章 歪打正着第1059章 理想和現實第1433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1第1296章 最終的決斷第230章 不完美的落幕第1261章 大漠陰影第348章 鬆綁第1065章 鑄造中堅1第157章 陸軍戰備會議第599章 訪問朴茨茅斯第459章 減少損失第513章 無畏之海第986章 慘烈第1362章 最強之劍第1399章 沉默不代表無爲第534章 時間纔是最寶貴的第1538章 攤牌2第1327章 抉擇第1105章 首殺第197章 血戰(二)第901章 陣前轉向第44章 大生意(一)第353章 戰艦OR商船?第397章 東北的防務第802章 這就開打了?!第339章 戰至中盤第668章 傾斜的天平第91章 嚴博勳第252章 艦炮對岸炮第1501章 大家都是列強,不是紙老虎!第536章 海陸齊進第810章 貝蒂和托馬斯第885章 連鎖反應第878章 丹澤港外的戰鬥第774章 好東西不一定賣的好第1105章 首殺第1095章 突破條約第781章 第二帝國的野獸們第575章 德國人眼中的華夏第900章 明白了第143章 與俄國人的交易第625章 前哨戰第600章 閉門會談第1032章 條約巡洋艦歷史第1382章 聖納澤爾之殤2第676章 四打六第857章 意外第1463章 抉擇第1466章 看不見的鋒線第757章 鄧尼金的心思第1147章 泥潭第10章 拜會布林(三)第25章 信任危機第19章 拜會安東尼霍斯金斯第37章 徐傑與第谷的談話第372章 異動第286章 伊藤博文來訪第903章 取捨第323章 一路搶過去!第1498章 修羅場第646章 鏖戰第1337章 季風之後是海嘯第481章 攻城開始第862章 不一樣的誘敵第1236章 蛟龍入海第1085章 鬥牛士VS蠻牛第729章 斯佩艦隊的意義第1155章 交鋒1第292章 處理舊貨第1287章 爭分奪秒第1014章 16寸風暴第1209章 艦載雙發飛機第1085章 鬥牛士VS蠻牛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131章 戰艦開工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1316章 打還是不打第1246章 風語者第1145章 枕戈待旦第473章 巨獸的末日第968章 自投羅網第1266章 魚雷之夜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483章 巷戰第1084章 美英推演第800章 最後的瘋狂第1386章 颶風前奏第969章 撞上了第1434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2第720章 動態防禦第1172章 夜之魘第78章 新版官督商辦
第22章 來自英國的邀請第1351章 血與火2第1513章 目標東線!第994張 打不下去了第783章 小弟挖潛計劃第1086章 坎寧安的首勝第523章 火炮後置怎麼樣?第1073章 擔憂第1104章 歪打正着第1059章 理想和現實第1433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1第1296章 最終的決斷第230章 不完美的落幕第1261章 大漠陰影第348章 鬆綁第1065章 鑄造中堅1第157章 陸軍戰備會議第599章 訪問朴茨茅斯第459章 減少損失第513章 無畏之海第986章 慘烈第1362章 最強之劍第1399章 沉默不代表無爲第534章 時間纔是最寶貴的第1538章 攤牌2第1327章 抉擇第1105章 首殺第197章 血戰(二)第901章 陣前轉向第44章 大生意(一)第353章 戰艦OR商船?第397章 東北的防務第802章 這就開打了?!第339章 戰至中盤第668章 傾斜的天平第91章 嚴博勳第252章 艦炮對岸炮第1501章 大家都是列強,不是紙老虎!第536章 海陸齊進第810章 貝蒂和托馬斯第885章 連鎖反應第878章 丹澤港外的戰鬥第774章 好東西不一定賣的好第1105章 首殺第1095章 突破條約第781章 第二帝國的野獸們第575章 德國人眼中的華夏第900章 明白了第143章 與俄國人的交易第625章 前哨戰第600章 閉門會談第1032章 條約巡洋艦歷史第1382章 聖納澤爾之殤2第676章 四打六第857章 意外第1463章 抉擇第1466章 看不見的鋒線第757章 鄧尼金的心思第1147章 泥潭第10章 拜會布林(三)第25章 信任危機第19章 拜會安東尼霍斯金斯第37章 徐傑與第谷的談話第372章 異動第286章 伊藤博文來訪第903章 取捨第323章 一路搶過去!第1498章 修羅場第646章 鏖戰第1337章 季風之後是海嘯第481章 攻城開始第862章 不一樣的誘敵第1236章 蛟龍入海第1085章 鬥牛士VS蠻牛第729章 斯佩艦隊的意義第1155章 交鋒1第292章 處理舊貨第1287章 爭分奪秒第1014章 16寸風暴第1209章 艦載雙發飛機第1085章 鬥牛士VS蠻牛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131章 戰艦開工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1316章 打還是不打第1246章 風語者第1145章 枕戈待旦第473章 巨獸的末日第968章 自投羅網第1266章 魚雷之夜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483章 巷戰第1084章 美英推演第800章 最後的瘋狂第1386章 颶風前奏第969章 撞上了第1434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2第720章 動態防禦第1172章 夜之魘第78章 新版官督商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