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協約國的計劃

就在德國人忙着利用最後一段和平時期來強化自己的軍力的時候,協約國也沒閒着,他們開始謀劃如何在沒有華夏的情況下和同盟國之間進行一場有限度的戰爭來遏制同盟國的擴張勢頭。一戰中西線慘烈無比的塹壕戰讓法國人感到恐懼,面對這個位面更加強大的德國,雖然法國依然堅定的站在德國人的對裡面,但是卻主要以防禦爲主。英國人在1戰中人口損失不算多,但是物質損失卻是協約國中最多的,曾經強悍無比的大艦隊在地中海、北海兩個戰場上消耗大半,再加上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英國人積攢了上百年的家底在這場戰爭中消耗的七七八八,所以英國人也不希望戰爭規模過大。至於美國人嗎?雖然他們的眼光已經擴展到全球,但是無論德國爲首的同盟國還是華夏,都是美國必須面對的存在。德國是無容置疑的敵人。而華夏何嘗不是潛在的競爭對手?所以美國人也不想再這次戰爭中付出太大的代價。

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協約國三巨頭決定將這場戰役定義爲一場以陸上防禦爲輔,以海空戰爲主。大西洋方面,協約國三國保證制海權和對德國本土的封鎖,而在印度洋方面,協約國海軍需要首先壓制同盟國海軍,威脅其海上交通線,然後以一場規模巨大的海軍對決徹底擊潰對手海上力量。

經過這次戰爭協約國也發現了德國人在中東地區的軟肋,德國陸戰戰鬥力確實不是協約國三巨頭可以比的,但是他們的補給卻嚴重依靠海路,即使他們打通了陸上通道,海運在後勤運輸中依然佔據着重要地位。只要能擊潰德國公海艦隊,那麼中東的德軍就會不戰自潰。伊朗戰爭中,德國人一線部隊不超過10個師就已經讓後勤有些捉襟見肘了,而如果要攻略印度的話,那麼部隊規模肯定會更大,即使德國人利用這段時間修築一條橫跨伊朗的鐵路。那麼增加的陸上運力依然不足以抵消龐大的兵力增加量。而如果德國人的南亞攻略受挫後,協約國就可以考慮如何將同盟國中那些不太堅定的國家爭取過來,比如說西班牙和俄國。

前者是牆頭草誰強依靠誰,而後者則更是在德國人眼皮子底下做了很多小動作。比如說華夏那支俄裔軍團就是一個例子,美國人經過多方調查後確定,這支部隊的核心就是俄國軍隊!俄國站在華夏一邊讓美國人感到十分的不滿,這也是爲何最終美國在華夏和英國人之間選擇了後者的原因,如果說在此之前美國只是傾向於英國。總體算中立的話,那麼在確定華夏和俄國之間建立了非同尋常的關係後,美國人真正站到了英國人一邊。戰爭從來就是爲了利益而打的,如果說法國人是爲了自保,英國人是爲了保住搖搖欲墜的海洋權利,那麼美國人就是爲了改變世界格局,一個在美國領導下的協約國可以讓美國在和同盟國、華夏的競爭中佔據優勢,而美國的小弟應該有三個強國,他們分別是英國、法國和俄國!

在未來的國際棋局中俄國是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爲他依然有龐大的人口、廣闊的領地。以及關鍵的地理位置。人口和領土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決定着這個國家未來發展的潛力,羅斯福非常認同這一點,甚至他有些敬佩那個曾經讓世界震顫的矮子所說過的話。拿破崙更早的預測到了東方這個古老帝國的崛起。當整個歐洲都在輕視或者陷入舊有的目光而盲目推崇這個古老的國家時,只有他能夠清楚的看到這個國家的劣勢和潛力,華夏能起來,那麼俄國同樣能起來,不過介於1戰中受到的重創,俄國的復甦將是有限度的,而這正好符合美國人的利益。一個強大但是可以控制的盟友不是最好的嗎?

如果說俄國潛力已經讓美國有了8分理由去拉攏和扶持這個國家的話,那麼俄國的地理位置同樣讓美國志在必得。俄國人的位置實在是太好了,向西可以和美英法一起形成對德國的鉗狀攻勢,而向東。則可以威脅華夏的遙遠而曠闊的西部邊境,華夏雖然佔領了這裡,但是它們距離華夏最爲核心的東部還是太過遙遠。更何況俄國人有十足的理由去這樣做,領土的爭端從來都是引爆兩國緊張關係的最好導火索。

現在這個計劃正朝着羅斯福設想的方向進行,此時英國和美國無論在歐洲還是在南亞的行動和利益可謂是高度重合,英國人需要美國強大的國力和軍隊。而美國人需要英國提供前沿基地。無論是英國本土還是印度都將成爲對抗德國的前線!甚至美國還可以從英國人那裡獲得一些額外的好處,比如說用一些物資換取英國人的殖民地。當然這個計劃現在還不能實施,美國需要等待,等待戰爭開始後,英國人會主動提出這筆交易的。

按照羅斯福的設想,法國人應該是未來陸戰的主力。羅斯福不太在意裝備和資源上的損耗。但是對人員傷亡卻十分敏感。或者說美國民衆對人員傷亡很敏感。像凡爾登絞肉機這樣的戰鬥在大多數美國人眼中實在是難以承受的。一戰中美國最終同意和同盟國握手言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巨大的人員傷亡。1917年之後,英法兩國疲態盡顯。而美國自然要在關鍵時刻抗上去,雖然在總兵力上依然屈居三大列強的末位。但是一天幾千甚至近萬的傷亡還是讓美國政府和民間大呼受不了!未來歐洲戰場上法國將是主戰場。美國需要法國陸軍頂上去。除了法國擁有目前協約國3巨頭中規模最大的陸軍之外,減少美軍傷亡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到目前爲止這個計劃進行的不是很順利,在技術層面法國人依然我行我素的搞自己的一套東西。他們對美英兩國用鮮血換來的經驗不是很在意。將重點放在了防線和固定攻勢上,而不是建立一支可以遏制同盟國軍隊進攻的機動兵團。雖然法國東北部並不太適合裝甲部隊作戰,雖然防線在1戰中十分管用。但是時代在變化,技術在發展啊!

而從戰略方面來說,法國人十分保守,他們不想在歐洲以外的地區部署自己的力量,而本土也主要以防禦爲主。他們集中力量建設自己的陸軍,但是卻缺乏進攻性的空軍和海軍。尤其是後者。在華夏幫助法國完工了三艘航空母艦之後,從最後一艘戰艦服役到現在長達4年的時間裡,法國人居然沒有開工一艘新的航空母艦!至於前者嗎?法國人的飛機數量很多,但是更新速度比較慢。更重要的是他們缺乏轟炸機。進攻是最好的防禦,如果法國空軍只是被動挨打的話,那麼很難想象在面對國力是法國數倍的同盟國集團時,法國空軍能堅持多長時間?“可能是德國人在意大利的戰略轟炸把法國人嚇住了,其實殊不知遏制對方戰略轟炸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炸彈把他們的機場和工廠炸爛!”空軍的李梅曾經這樣評價法國人。並且嘲諷法國空軍就像烏龜的外殼一樣。

協約國內部的關係其實很好處理。當羅斯福用乾淨利落的將英法兩國收拾的服服帖帖之後就必須正視另外一個問題了。那就是美國和華夏之間的關係。雖然在伊朗戰爭中,一線部隊中華夏和美國之間的合作還算順利,在表面上更是照顧了彼此的面子。在一般人看來,華夏和美軍的關係甚至比美英兩國軍隊的關係更好。但是實際上羅斯福最不放心的就是華夏。雙方都對中東很有想法。唯一的區別就是華夏以伊朗爲跳板,而羅斯福則以英屬印度爲跳板。後者似乎佔有更大的優勢,畢竟英屬印度可比伊朗強多了,而英國人也是站在美國人一邊的。

關於華夏和德國在伊朗的停戰協議,羅斯福也是有所耳聞的。畢竟雙方都是列強,要是不做一些彼此都能接受的讓步的話,兩個大國怎麼可能就善罷甘休?而事實上確實如此。雖然不清楚雙方的全部協議內容,但是華夏確實撤回了進入兩河流域的部隊,而德國人也相應的吐出來一塊吃進去的土地。對此協約國三巨頭很不滿意,但是畢竟也沒法指責華夏單方面和談,首先,華夏並不是協約國成員,甚至雙方連一個結盟的文件都沒有簽署。其次,英國人首先放棄的舉動已經破壞了雙方的合作基礎,英國人做了初一,華夏自然可以做十五!

羅斯福知道華夏也不會信任美國。至少在形勢嚴峻到一定程度之前,雙方更像是兩隻長滿了利刺的刺蝟一般,彼此之間保持着一定的距離。不過這並不妨礙美國儘可能的利用華夏的力量。雙方之間的技術合作和軍火買賣還是有必要進行的。情報交流和戰術研討也是需要的。華夏開始許諾給協約國的各種幫助最好還是要履行的,比如說當初華夏同意給英國人建造的航空母艦。當然。要想讓華夏繼續履行這個承諾,恐怕還需要額外付出一些代價。

但是羅斯福必須阻止華夏對中東的滲透。到了現在,美國人希望伊朗一直保持這種狀態。如果美國和英國軍隊能收復伊朗南部地區的話那麼伊朗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看着自己曾經的南方成爲一個新的國家。而另外一個選擇就是重新站到協約國一邊,無論是哪種結果對於華夏的中東戰略都將是致命的打擊。伊朗問題解決後然後是就是奧斯曼帝國和阿拉伯半島的那些小國,對於前者自然是一個打字。對於後者美國人相信通過外交手段就可以讓後者屈服。

至於說如何防止華夏在德國人快要不行的時候進來摘桃子的問題,美國人已經想好了。想要摘桃子也需要軍隊,伊朗北部這個跳板實在不適合大規模軍力展開,伊朗北部過小的經濟和物質基礎讓它很難負擔得起大軍的消耗,而如果一切都要從華夏本土運輸的話,那麼代價就過於巨大了,如果僅僅從這個角度來看,華夏保住伊朗北部的政治利益要大於軍事利益。至於說印度嗎?英國人現在也不想讓華夏過多的介入印度事務,所以,所有的新增軍事設施和相關補給標準都是按照美英標準制定的。即使美英同意華夏部隊進駐印度,那麼這些不同標準的補給和後勤保障體系也能給華夏帶來很大的影響。

美國人在同時和英法拉關係,和華夏勾心鬥角的同時也不忘拉攏俄國人。美國駐俄國大使已經在私下裡和俄國政府代表進行了多次的接觸。在接觸中俄國人承認和華夏之間的合作關係,同時也暗示那些出現華夏軍團內部的俄裔部隊其實是正規的俄軍。按照俄國人的說法就是:“我們現在需要找一個更好的合作伙伴,華夏和美國誰的出價更高我們就幫助誰。”雖然這句話的可信度讓人懷疑,但是俄國人左右逢源的想法還是顯露出來。美國人不怕俄國人有這種想法,因爲在美國人看來,相對於和俄國接壤、並且從俄國佔領了大片領土的華夏,美國其實更可信,而且也更希望俄國能強大起來!

“美國人已經和俄國人聯繫上了,而且進展似乎頗爲順利。”在一次會議結束後,重新回到北方軍區的彭毅將一份文件送到了徐傑桌面上。他的話語中透出一絲憂慮。他可不想讓華夏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俄軍給美國人出力。

“是要採取一些行動,但是不要太過激烈。美國人還是太自信了,以爲憑藉自己和英法兩國再加上一個縮小了好幾倍的俄國就能解決同盟國嗎?”徐傑冷笑道。“當戰爭真正打起來後,俄國人會意識到真正能主宰俄國命運的人會是誰!”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德瑪尼、酷酷滴豬、鼠行天下的月票支持~~~。(。)xh211

第890章 突圍第1264章 緊鑼密鼓第296章 互相妥協第548章 陸軍作戰計劃第83張 善後事宜第491章 折中第1414章 血染大洋第798章 鄧尼金的軍團第1297章 鷹之牆第483章 巷戰第1249章 截擊第856章 再次出擊第1438章 四分五裂的法國第1013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1242章 奧匈和土耳其第333章 崩潰的前兆第1080章 公海艦隊的 改造和新建第1077章 法國海軍第722章 碰撞第1127章 混亂的夜戰第990章 諸神的黃昏2第814章 遇上BOSS了!第576章 高峰會議第62章 談判桌外的合作第68章 困境依舊第133章 日本人的決斷第928章 天上地下第985章 夜戰2第550章 華夏第一代裝甲部隊第1154章 碰撞第1111章 遮天蔽日第1475章 戰後總結第406章 意外第631章 脫身第796章 大家一起瘋吧!第1438章 大西洋啓示錄3第509章 工人問題第402章 外洋艦隊出擊第556章 裝甲軍團VS要塞第1009章 停戰吧第1282章 風暴來臨第1036章 要不推演一把?第965章 兩頭下注第1375章 戰爭前夜第1488章 裝甲啓示錄(5)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262章 戰鬥纔剛剛開始!第598章 THE BIG SEVEN !!第391章 極限暴兵的俄國人第383章 如何鬆綁第4章 熱那亞級穹甲巡洋艦家族第808章 英國人的戰略第1336章 前景堪憂啊第644章 夜戰第1233章 俄國人的選擇第1378章 世界的另一端第127章 中樞的反應第1017章 軍備競賽擴大化第753章 第二輪擴充的開始第276章 俄國人的蹤跡第1414章 血染大洋第580章 合作意向達成第1007章 逃亡之旅第223章 這是個陷阱!第1076章 暴風火箭炮第1302章 全力施爲2第1118章 決戰那不勒斯第799章 俄國海軍第1507章 大計劃第1147章 泥潭第35章 初步合作意向第690章 關鍵時刻第227章 短暫的平靜第1407章 猛龍第1308章 宿敵3第510章 飛艇和潛艇第451章 決斷第91章 嚴博勳第1088章 捉襟見肘第1199章 華夏鷹羣第644章 夜戰第1499章 無從抉擇第362章 打不過躲着走!第1431章 大西洋啓示錄5第366章 美國人最後的底牌第106章 尚方寶劍第96章 陽謀第1397章 英國人拯救世界?第1305章 目標奧匈軍團第220章 強勢圍觀第147章 新船計劃第959章 鄧尼金的選擇第10章 拜會布林(三)第256章 開戰倒計時第1303章 側翼威脅第1233章 俄國人的選擇第67章 伊藤博文的計劃第471章 戰場調整第857章 意外
第890章 突圍第1264章 緊鑼密鼓第296章 互相妥協第548章 陸軍作戰計劃第83張 善後事宜第491章 折中第1414章 血染大洋第798章 鄧尼金的軍團第1297章 鷹之牆第483章 巷戰第1249章 截擊第856章 再次出擊第1438章 四分五裂的法國第1013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1242章 奧匈和土耳其第333章 崩潰的前兆第1080章 公海艦隊的 改造和新建第1077章 法國海軍第722章 碰撞第1127章 混亂的夜戰第990章 諸神的黃昏2第814章 遇上BOSS了!第576章 高峰會議第62章 談判桌外的合作第68章 困境依舊第133章 日本人的決斷第928章 天上地下第985章 夜戰2第550章 華夏第一代裝甲部隊第1154章 碰撞第1111章 遮天蔽日第1475章 戰後總結第406章 意外第631章 脫身第796章 大家一起瘋吧!第1438章 大西洋啓示錄3第509章 工人問題第402章 外洋艦隊出擊第556章 裝甲軍團VS要塞第1009章 停戰吧第1282章 風暴來臨第1036章 要不推演一把?第965章 兩頭下注第1375章 戰爭前夜第1488章 裝甲啓示錄(5)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262章 戰鬥纔剛剛開始!第598章 THE BIG SEVEN !!第391章 極限暴兵的俄國人第383章 如何鬆綁第4章 熱那亞級穹甲巡洋艦家族第808章 英國人的戰略第1336章 前景堪憂啊第644章 夜戰第1233章 俄國人的選擇第1378章 世界的另一端第127章 中樞的反應第1017章 軍備競賽擴大化第753章 第二輪擴充的開始第276章 俄國人的蹤跡第1414章 血染大洋第580章 合作意向達成第1007章 逃亡之旅第223章 這是個陷阱!第1076章 暴風火箭炮第1302章 全力施爲2第1118章 決戰那不勒斯第799章 俄國海軍第1507章 大計劃第1147章 泥潭第35章 初步合作意向第690章 關鍵時刻第227章 短暫的平靜第1407章 猛龍第1308章 宿敵3第510章 飛艇和潛艇第451章 決斷第91章 嚴博勳第1088章 捉襟見肘第1199章 華夏鷹羣第644章 夜戰第1499章 無從抉擇第362章 打不過躲着走!第1431章 大西洋啓示錄5第366章 美國人最後的底牌第106章 尚方寶劍第96章 陽謀第1397章 英國人拯救世界?第1305章 目標奧匈軍團第220章 強勢圍觀第147章 新船計劃第959章 鄧尼金的選擇第10章 拜會布林(三)第256章 開戰倒計時第1303章 側翼威脅第1233章 俄國人的選擇第67章 伊藤博文的計劃第471章 戰場調整第857章 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