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亂局

很難有人說清1898年的清國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態,在明眼人看來,紫禁城中的皇帝和太后爲了爭奪所謂的權利而明爭暗鬥。李鴻章所屬的直隸總督部隊則裡背景城遠遠的,將部隊集中在天津等幾個節點上。抱着中立的態度看着中樞中的爭鬥。而在直隸之外,無論是北洋系還是南洋系或者一些滿族總督,他們對這場權利爭端更是持一種漠視態度,因爲他們知道,只要中樞真的爆發火併的話,那麼最終的勝利者不可能是皇帝也不可能是太后。

但是卻沒有人點破這一層,原因很簡單,北洋方面已經巴不得讓這個朝廷早日倒臺,無論是那些手握地方行政大權的總督,亦或者是腰纏萬貫的商人,還有那些受到各種壓制的平民,他們已經對這個腐朽落後的中樞沒有了一絲的留戀,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時機,一個可以將其推翻的時機。

至於南洋方面嗎?也許劉坤一和張之洞對這個王朝多少還有一絲留戀,但是此時南洋的體系中的絕大多數人在長時間與北洋交往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利益羣體。北洋從南洋掌控的漢陽鐵廠中購買鋼材,從江南製造總局購買新式火炮和其它武器。北洋各大商團都有這些人的股份,甚至有不少人還在利用北洋的關係做一些其它生意。而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劉坤一還是張之洞他們十分清楚,即使他們想保這個清王朝,手下的人也不會同意,失去了下屬的他們將一無所有。與其這樣,倒不如順應歷史的潮流而動。

至於像依克唐阿這樣的滿族提督,在經過自己的計算和推演後,他們發現,如果真的開戰的話,縱然南洋中立,中樞和他們綁一起也絕對不是北洋的對手。直隸總督李鴻章下轄直隸、山東和遼東。劉銘傳是閩浙臺三地總督,李翰章是兩廣總督,還有一個四川總督劉秉璋(在本書中此人繼續留任)。當然了,還有李鴻章的門生,徐傑指揮的東北武衛軍。

除了北洋所屬各省的工業經濟和軍力實力明顯強於其它各省之外,北洋體系還掌控着清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海軍戰力,在北洋艦隊和外洋艦隊的掩護下,北洋所屬沿海各省的物資和軍隊完全可以走海路進行調配,這更是身居內陸的各省提督所不具有的優勢。更何況,其中的依克唐阿還要做好隨時應對俄國入侵的準備。在依克唐阿心中。在關外的幾百萬滿族人的生命可比那個中樞要重要多了。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在各省悶頭髮展打着自己的算盤的時候。光緒和慈禧卻還在爲北京城的控制權進行着較量。不是慈禧等人的政治智慧低,而是現在盡在眼前的地方,就有人想要了她的命,即使知道外面的局勢有些不正常。慈禧也沒有餘力去管。更何況,目前在表面上,各省提督還是聽話的,至少銀子沒少給。至於管理權嗎?在太平天國之後,各省提督的實權已經過大了,這個局面延續了幾十年。慈禧已經習慣了。

本來,光緒和翁同龢兩人是絕對不是慈禧和榮祿的對手的。兩人無論從政治智慧還是從實力上來講與後黨相距甚遠。但是隨着一個叫袁世凱的人的加入,這個形式已經扭轉了!更何況,袁世凱還帶着大量從北洋分化而出的北洋練軍。再加上3年來的擴編和整備。這支部隊已經擴編到3萬多人。雖然榮祿的西北練軍人數偏多,但是論戰鬥力的話,與採用西式訓練的袁世凱部隊相比其實差不多!

慈禧也曾經想過拉攏袁世凱,但是袁世凱要價太高。慈禧不可能把榮祿踢開然後選擇袁世凱。而這直接導致了袁世凱投向光緒,再加上李鴻章不知道出於什麼目的。居然允許袁世凱從舊軍中帶走一批人槍。這樣一來,袁世凱在短時間內就形成了一定的氣候,而慈禧想借故調離袁世凱,卻遭到了光緒和李鴻章的聯合抵制。而到這時候,慈禧才發現李鴻章的真實目的。他也在玩平衡!只不過李鴻章實在中樞搞平衡,慈禧太后用各種手段限制李鴻章的權利,而現在李鴻章學會了扶持光緒來限制慈禧的權利,真正的一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啊!

面對這種情況,慈禧絕對不能對李鴻章下手,甚至連不滿都不能表示,因爲此時的北洋已經不是以前的北洋了,在1890年時,李鴻章硬要錢購買軍艦,慈禧尚且要多少給一些,而現在呢,面對已經如同龐然大物的北洋系統,慈禧能做什麼?爲今之計也只能先解決掉中樞的麻煩,然後再考慮其它了!

而反觀光緒一方,在獲得了袁世凱的支持以及李鴻章的暗示後,對於權力的爭奪已經越發的主動。再加上翁同龢這個戶部侍郎掌管着中樞的錢袋子,有錢有軍隊的光緒變的越來越不安起來。甚至已經把主意打到了榮祿的西北練軍身上!

不過在短時間內雙方的明爭暗鬥還是無法分出勝負,雖然光緒相對強勢了一些,袁世凱的治軍和政治才能也確實不讓榮祿。但是畢竟後黨一系經營多年實力強悍,雙方在朝堂上的較量並沒有分出勝負。

不過爲了保險起見,慈禧還是決定暫時搬出紫禁城前往頤和園。在那裡,有榮祿手下的西北練軍提供保護自然要比在皇宮中更加安全。而在這種情況下,中樞對於地方的控制自然下降到了極點,一方面是爲了爭取各省巡撫,以便在以後的政治鬥爭中獲取優勢,另一方面則是實力實在不濟。根本無法有效控制。面對這種情況,無論是光緒還是慈禧都想盡早解決這個爭端,畢竟如果再放任下去,即使自己一方贏了,這個清王朝也會名存實亡!

1898年8月7日,在紫禁城中。

“袁大人,如果發動兵諫的話,你可有把握?”翁同龢打破了沉默。

“把握不大,無論是北京城內還是整個直隸,微臣手中的軍隊都不佔優勢,更何況整個頤和園都由榮祿的軍隊把守,還設有無線電站,一旦開戰,恐怕榮祿會迅速增援。”袁世凱看了看坐在龍椅上的光緒說道。對於翁同龢,袁世凱是十分看不上的,在他看來,翁同龢除了能做幾篇還算看得過去的文章以外,其它的什麼都做不了!

“如此一來,是不是說皇上收回大權無望了?!”翁同龢沒有理會袁世凱的態度繼續說道。

“微臣只是說單憑微臣的軍隊不行。”袁世凱說道。

“那你的意思是聯絡李中堂?借用北洋的兵馬來成事?”光緒沉思片刻說道。

“李中堂是後黨,雖然現在中立了,但是讓他對付太后怕是不行啊。而且一旦此時敗露了。後患無窮啊。”笑話,袁世凱怎麼可能讓光緒與李鴻章聯手?自己離開北洋投靠光緒不就是能位極人臣嗎?一旦光緒和李鴻章聯手了,那還和他有什麼關係?自己的一番忙碌不就爲他人做了嫁衣了?

“李中堂態度不明,此等關係頗大之事還是不要讓不堅定者介入爲妙。”翁同龢也趕緊說道,作爲李鴻章的死敵,翁同龢也不想讓光緒帝選擇和李鴻章聯手,首先,他本人就對李鴻章極度的不信任,李鴻章原來就是後黨,現在雖說有示好的舉動,但是並不代表他就真的改弦更張了。而第二個原因則和袁世凱一樣,如果李鴻章擁立光緒的話,那麼翁同龢和袁世凱可就成了可有可無的棋子。到了關鍵時刻,他可不敢保證光緒就不會拋棄他!

“如此說來,朕就一點外援都沒有了?依照你所言,你的新軍不足以形成壓倒性優勢,李鴻章又不能爭取,那朕豈不是一輩子都無法執掌天下了?”光緒滿臉漲紅,生氣的說道。

“這直隸之中除了微臣的新軍,榮祿的西北練軍和李中堂的北洋之外,其實還有一支力量。”袁世凱故弄玄虛的說道。

“你是說洋人?”翁同龢試探性的問道。先不說天津租界,北京城中的東交民巷就已經可以看成一個國中之國,各國大使館有自己的部隊把守,更爲重要的是,他們可以爲光緒提供大量的武器和資金。有了武器有了錢,什麼事都好辦了!

“洋人?哪國的洋人可以爭取?英國人,德國人和意大利人都忙着和北洋做生意,日本自顧不暇,奧地利和法國又對北方事務不上心。莫非老師說的是俄國人?”光緒若有所思的說道。

“正是俄國人,正如皇上所言,英國德國意大利三國與北洋走的很近,在北洋未表態的情況下,他們未必會介入,其它國家要麼是沒有實力,要麼是沒有這方面心思。只有俄國人既有勢力同時又願意幫助皇上。”一旁的袁世凱說道。

“俄國人?他們爲何要幫朕?更何況這俄國人圖我大清之心路人皆知。當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時,俄國人就趁火打劫。侵佔了我大清大片土地,甲午戰爭時幫助日本對抗我大清,結果到後期又反手給了日本人一擊。如此國家如何可信?”光緒不滿的說道。

“這世上之事本來就沒有什麼信譽可言,只有利益。在共同的利益下才能談合作。而眼下,皇上和俄國人可是有共同利益的!”袁世凱笑着說道。

昨天新章節300訂閱不到--!大家能夠給力點?美西戰爭再有一場就結束了,然後就該變天了。不知各位對此安排可滿意?

第781章 第二帝國的野獸們第305章 密談第157章 陸軍戰備會議第837章 德國人的憂慮和決斷第139章 南洋也要買船?第1146章 南拖北打第887章 接觸和試探第1132章 謀劃第1078章 阿爾及爾級航空巡洋艦第138章 俄國人的造艦計劃第1083章 意大利怎麼辦?第1063章 轟炸機部隊第741章 雷神之錘第967章 陰魂不散第434章 交鋒第398章 不宣而戰的傳統第395章 盯梢第565章 更粗的火炮更大的戰艦!第1496章 錫蘭海戰第572章 進攻還是防禦第1512章 血火大洋第464章 單挑第1317章 海上幽靈第571章 矛與盾第874章 東線大雪崩第562章 一艘頂三艘第1375章 戰爭前夜第489章 馬卡諾夫的計劃第850章 兇手第826章 銳利的矛頭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189章 悲催的後勤第73章 飛旋的火龍第1479章 從雲間到地面(1)第1450章 目標英倫第789章 平靜的日子?第1097章 瓜分第182章 新的合作伙伴第1054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375章 戰爭前夜第861章 調整第1420章 海基VS陸基2第1190章 戰爭結束第1012章 第三方勢力第1171章 攻防戰(2)第1343章 悲催的開局第53章 意大利人的首秀第94章 拜會劉公(二)第173章 激戰成歡(三)第337章 相持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659章 會獵巴達維亞第195章 主力艦隊的碰撞第1249章 截擊第417章 留裡克的敗亡第66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1512章 血火大洋第338章 巨人間的戰鬥第317章 美國海軍的家底第763章 中英峰會第253章 炮轟橫須賀第1480章 從雲間到地面(2)第1320章 虎狼之戰2第910章 最後的出航第680章 繼續打下去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810章 貝蒂和托馬斯第856章 勢在必行第221章 各懷心思第703章 華德密謀第930章 固執的威廉第988章 宿命之戰第297章 規劃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764章 地獄之旅第967章 陰魂不散第475章 暗流涌動第1060章 K計劃和魔鬼之翼第1285章 堅持與落幕第536章 海陸齊進第276章 俄國人的蹤跡第410章 謀劃第372章 異動第1334章 血火藍天4第283章 投降吧第806章 打的就是你!第811章 等待中的意大利第428章 突擊虎第一戰第1472章 慘烈對攻戰1第376章 苦戰第533章 不成功的忽悠第1294章 一波三折2第723章 防禦戰第1237章 連鎖反應第129章 準備啓程(一)第714章 舉世震驚第529章 美國人的算盤第1266章 魚雷之夜第1009章 停戰吧第211章 牡丹臺炮戰
第781章 第二帝國的野獸們第305章 密談第157章 陸軍戰備會議第837章 德國人的憂慮和決斷第139章 南洋也要買船?第1146章 南拖北打第887章 接觸和試探第1132章 謀劃第1078章 阿爾及爾級航空巡洋艦第138章 俄國人的造艦計劃第1083章 意大利怎麼辦?第1063章 轟炸機部隊第741章 雷神之錘第967章 陰魂不散第434章 交鋒第398章 不宣而戰的傳統第395章 盯梢第565章 更粗的火炮更大的戰艦!第1496章 錫蘭海戰第572章 進攻還是防禦第1512章 血火大洋第464章 單挑第1317章 海上幽靈第571章 矛與盾第874章 東線大雪崩第562章 一艘頂三艘第1375章 戰爭前夜第489章 馬卡諾夫的計劃第850章 兇手第826章 銳利的矛頭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189章 悲催的後勤第73章 飛旋的火龍第1479章 從雲間到地面(1)第1450章 目標英倫第789章 平靜的日子?第1097章 瓜分第182章 新的合作伙伴第1054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375章 戰爭前夜第861章 調整第1420章 海基VS陸基2第1190章 戰爭結束第1012章 第三方勢力第1171章 攻防戰(2)第1343章 悲催的開局第53章 意大利人的首秀第94章 拜會劉公(二)第173章 激戰成歡(三)第337章 相持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659章 會獵巴達維亞第195章 主力艦隊的碰撞第1249章 截擊第417章 留裡克的敗亡第66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1512章 血火大洋第338章 巨人間的戰鬥第317章 美國海軍的家底第763章 中英峰會第253章 炮轟橫須賀第1480章 從雲間到地面(2)第1320章 虎狼之戰2第910章 最後的出航第680章 繼續打下去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810章 貝蒂和托馬斯第856章 勢在必行第221章 各懷心思第703章 華德密謀第930章 固執的威廉第988章 宿命之戰第297章 規劃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764章 地獄之旅第967章 陰魂不散第475章 暗流涌動第1060章 K計劃和魔鬼之翼第1285章 堅持與落幕第536章 海陸齊進第276章 俄國人的蹤跡第410章 謀劃第372章 異動第1334章 血火藍天4第283章 投降吧第806章 打的就是你!第811章 等待中的意大利第428章 突擊虎第一戰第1472章 慘烈對攻戰1第376章 苦戰第533章 不成功的忽悠第1294章 一波三折2第723章 防禦戰第1237章 連鎖反應第129章 準備啓程(一)第714章 舉世震驚第529章 美國人的算盤第1266章 魚雷之夜第1009章 停戰吧第211章 牡丹臺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