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 華夏的航母之路

船體大的好處就是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去揮霍,就憑藉巨大的噸位帶來的龐大船體,列剋星敦號的釋放飛機的能力就要比企業號強。再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比如說2戰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號,即使信濃連準備的炮圈都沒去掉的情況下,也能放置長達200米的機庫,而且上面全覆蓋上了厚厚的裝甲!對於一艘大型戰艦來說這就是本錢,即使有點錯誤也沒關係。所以美英兩國可以直接拿大型航母來聯手,雖然浪費了噸位,但是造出一艘好航母的難度還是很低的。但是華夏爲了充分利用噸位,就必須從小型航母開始一點點摸索。

“第一艘航空母艦就是練手的,排水量限定在1萬6千噸左右吧,我設定下面幾個要求,你們看着弄,首先,必須是雙層機庫,其次,彈藥庫和動力設備要有一定的防護,第三就是有一個儘可能大的甲板,速度不要求有多高,30節就夠了。這是華夏設計的第一級戰鬥航母,希望各位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雖然徐傑是大型裝甲航母忠實的擁護者,但是在實際情況面前,徐傑還是決定從零開始一步步紮紮實實的做起,最終選擇這樣一個噸位作爲起始點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噸位要是再小一些的話,那麼這個航母幾乎就沒什麼戰鬥力了,再小的話不僅限制航母的載機量,同時也極大的削弱了其它的性能,比如說防禦和航速。首先說一下攻擊力,對於一般人而言,也許覺得一艘220米和250米的航母差不出多少,實際上在攻擊力方面差距可是相當大的,完全可以用差一個檔次來形容。在這裡可以用一個假設來證明,比如說戰鬥機起飛滑跑距離是120米,裝載着炸彈的俯衝轟炸機起飛距離是160米,而裝載魚雷機的攻擊機起飛距離是180米的話。以一架飛機10米的長度和前後間距來計算。以航母寬度能容納4架飛機(折翼情況下)來計算。那麼220米航母和250米的航母其發機能力如下。

在中型航母220米的甲板上減去120米的滑跑距離,那麼這艘航母實際可以利用的起飛距離是100米,從甲板前部120米處到160米處可以停放4排飛機,一共是16架戰鬥機。160米到180米可以停放8架俯衝轟炸機,然後180米到220米最多是4排也就是16架,也就是說這樣的佈局最多一波起飛40架飛機,(不考慮上層建築和尾部寬度變化的問題,以及其餘可能佔據空間的問題,否則就太麻煩了。)當然排在後面的飛機可以進行互換,比如說你可以讓轟炸機多點,魚雷機少點,但是魚雷機最多16架,不能再多了。否則起飛距離不夠。負責對海攻擊的轟炸機和魚雷機最多24架

而要是換成擁有250米甲板長度的大型航母呢,從120米往後,這艘航母有130米的距離可以佈置飛機,全部排滿的話可以佈置54加飛機,從數量上來看。比220米的中型航母多了12架,但是實際戰力的差距會更大,因爲航母上只有攻擊機和俯衝轟炸機纔可以對戰艦構成有效威脅,而大型航母在後面可以起降的攻擊機和轟炸機可以達到36架!對海攻擊力比中型航母高了50%。而且具有了更高的靈活性,比如說轟炸機可以裝更重的炸彈,比如說在總髮機量一定的情況下,魚雷機數量可以更多一些。

而且這還只是優勢的一部分。比如說換飛機了,新的戰鬥機要求有更遠的起飛滑跑距離,新的攻擊機載彈量更大需要更遠的滑跑距離,那麼這個差距會進一步拉大!而且即使不換飛機,如果戰鬥機需要長時間在艦隊上空承擔防空作戰任務的話,那麼必須有副油箱。而增加重量顯然需要更遠的滑跑距離,那麼對於中型航母來說因此帶來的對放飛飛機批次的影響就遠大於大型航母。當然,如果有人說彈射器的話,那麼就另當別論了,但是需要支持的是。即使有彈射器的美國航母,一般也是靠滑跑起飛,因素起飛速度更快。大甲板航母帶來的最大優勢在於重載飛機起飛數量的變化而不是輕載飛機起飛數量的變化。

至於說防禦嗎,可以參考一下1.7萬噸左右的飛龍號和2萬5千噸的瑞鶴號,前者屬於那種核心艙被一般穿甲彈拍上就有可能受重傷的,而後者對彈藥庫的防禦標準是800kg。而對於魚雷的防護力上,瑞鶴號達到了令人震驚的450kg級別tnt炸藥的防禦力。祥鶴和瑞鶴兩兄弟從多次海戰中生還憑藉的絕對不光是運氣,更有強悍噸位帶來的防禦力。當然,因爲瑞鶴不是裝甲甲板航母,高爆彈對於飛龍和瑞鶴的甲板是一視同仁的。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至於徐傑非要選定1萬6千噸左右這個噸位的原因就在於歷史上所有能稱得上有一定戰鬥力的航母都是在這個噸位以上。徐傑對這個有一定戰鬥力的標準是這樣設計的,甲板大小達到歷史上的飛龍級別。同時擁有至少30節以上的航速,(航速太慢,飛機起飛距離會增加。同時也爲了艦隊的快速機動能力。畢竟30節是實驗航速的話,那麼實戰中肯定會打折扣的。)雙層機庫保證載機量和整備面積。(華夏對航母的整備要求是機庫和甲板都可以進行整備,但是一般在甲板整備。)至於最後對核心艙的防護則是擺在了次要的位置上,畢竟要

實現較強的防護的話,2萬噸都打不住!企業相對於瑞鶴和大鳳這種航母也就是個脆皮。至於說航母再大點話,那就不是積累經驗了,頭一次造航母是可能出各種問題的,華夏雖然有錢,但是也不能亂花啊!

對於雙層機庫嗎,徐傑堅持的原因和英國類似,是爲了儘可能的容納飛機,同時在體積一定的情況下增加作業面積,畢竟即使用掛票解決了飛機數量問題,但是掛着的飛機也不能立即用更不要提整備作戰了。也有爲裝甲甲板航母做準備的意思。當然,雙層機庫在穿越者看來也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側弦升降機的佈置,即使不懂軍事的人從圖上看,一個十幾米乘十幾米的升降機也佔了大量的面積,所以埃塞克斯的側弦升降機被認爲是個重要的進步,但是雙層機庫航母因爲下層的機庫距離水面太近,如果開個側弦升降機口子的話海水有灌進來的危險,而對於這個問題,徐傑是這樣解決的。

設計中的航母將有兩臺升降機,其中一臺位於戰艦的前部,這臺升降機是貫穿兩層機庫的,而另外一部升降機則是側弦升降機,只用溝通上層機庫。其實這樣做也就夠了,一般而言一艘航母能放出的飛機量不到載機的一半,甲板上繫留的飛機和上層機庫的飛機足夠第一波攻擊了,下層機庫一般而言是爲了維護和保養飛機用的,戰鬥的時候很少用到。(不知道大家發現沒,2戰的航母對決一般即使兩個大波次的事,基本解決戰鬥。)第一波放出去後,接着從下層機庫提升也來得及。反正第一波打出後上層機庫也有剩餘,可以讓後部的側弦升降機提升,而前部的升降機負責從下層機庫提升飛機。

雙層機庫上機庫被設計成開放式機庫,可以進行暖機作業,下層機庫設計成封閉式機庫,而水平裝甲佈置在上機庫的地板上。也許有人說雙機庫會造成機庫高度過低進而導致維護不方便,這個怎麼說呢,一般而言,雙層機庫確實比單層機庫要低一些,但是不是絕對的,比如說赤誠號航母,這哥們嚴格的說算2層半機庫(下層機庫比較小。)上層機庫5米,下層機庫5米。當然這有赤誠船體比較大的因素, 但是經過精密的設計,並且適當縮小單層機庫面積的話,一艘航母還是有空間放下高度足夠的雙層機庫的。當然,想要再上掛票的話你還是算了吧。至於噴氣式飛機嗎?徐傑還沒想過那麼遠,更何況,歷史上的英國鷹2級大型航母也是雙層機庫,最後不還是照樣裝了f4等各種噴氣式飛機?至於說打算裝f14這種艦載機的問題嗎?只能說這是50年後的事情了!所以,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徐傑還是傾向於雙層機庫。

至於說船體結構嗎,徐傑希望第一級航母就採用動力交錯佈局,防止一發魚雷毀掉全部動力的情況。即使因此增加一些噸位也沒關係。因爲徐傑知道,2戰一些航母有不少就是因爲動力系統被毀而被自己戰艦處置的。動力的交錯佈局則能降低戰艦失去全部動力的可能。至於水下防護體系嗎,徐傑也只能儘量要求高點了,畢竟一艘不到2萬噸的航母再保持雙層機庫,對核心艙有一定防護的條件下,還要有30節以上的速度,能留下來給tds佈置的重量真的不多了!

感謝書友zhou玉1976、hukaikaka的打賞~~~~,以及書友jack21kjz、天地魔狼的月票支持~~~~。

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1178章 分析與思考第1054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68章 困境依舊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480章 雙保險第1442章 硬核桃第239章 碾盤武士第1507章 大計劃第325章 第一滴血(二)第704章 雷霆手段第510章 帕森斯的福音第1335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415章 交戰的藝術第600章 閉門會談第1432章 華夏海軍總動員第761章 新式輕武器第535章 只能靠自己了第562章 一艘頂三艘第982章 準備出發第1294章 一波三折2第1471章 局勢在不經意間轉換第413章 謀定而後動第381章 改朝換代第1532章 烏克蘭之戰!第1486章 裝甲啓示錄(3)第1483章 新的階段第550章 華夏第一代裝甲部隊第1524章 意外之外!第408章 定計第1025章 影響深遠第624章 大碰撞第310章 均衡第174章 戰力之源第240章 準備撤離第1402章 虎嘯法蘭西2第303章 啓程第119章 巴達維亞條約(二)第1150章 降臨前夜第1415章 巨頭的對話第66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1132章 謀劃第322章 戰爭前奏第476章 如何收場第1290章 飛躍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891章 下一步怎麼辦第1527章 生存還是毀滅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217章 戰前準備第618章 戰爭倒計時第1373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2第639章 佛羅里達級戰列艦第142章 經濟戰發動第353章 戰艦OR商船?第1127章 混亂的夜戰第1063章 轟炸機部隊第1055章 脣槍舌劍第182章 新的合作伙伴第1344章 混亂的夜晚第823章 被發現了?!第1319章 虎狼之戰1第1379章 大戰爆發第914章 伊茲梅爾級戰列艦第1218章 布子伊朗第1136章 大戲開場第487章 無畏艦第1330章 呼嘯長空3第636章 三寶壟外海第480章 雙保險第643章 被困住了?第301章 艦隊出訪第78章 新版官督商辦第59章 戰艦挖潛計劃第874章 東線大雪崩第242章 突破鴨綠江第1009章 停戰吧第576章 高峰會議第1323章 南北夾擊第502章 再見李鴻章第621章 劍拔弩張第939章 最高水平的交戰第81章 準備第1142章 偃旗息鼓第211章 牡丹臺炮戰第1336章 前景堪憂啊第464章 單挑第129章 準備啓程(一)第671章 陷阱中的俄國艦隊第137章 爲民族而戰第1002章 最終計劃第430章 草原上的廝殺第1109章 亞丁灣上空的鷹第507章 蒸汽輪機和重油第1246章 風語者第1320章 虎狼之戰2第908章 崩潰的前奏第370章 飲鴆止渴第209章 戰前準備第64章 “六國聯軍”進北海(二)
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1178章 分析與思考第1054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68章 困境依舊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480章 雙保險第1442章 硬核桃第239章 碾盤武士第1507章 大計劃第325章 第一滴血(二)第704章 雷霆手段第510章 帕森斯的福音第1335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415章 交戰的藝術第600章 閉門會談第1432章 華夏海軍總動員第761章 新式輕武器第535章 只能靠自己了第562章 一艘頂三艘第982章 準備出發第1294章 一波三折2第1471章 局勢在不經意間轉換第413章 謀定而後動第381章 改朝換代第1532章 烏克蘭之戰!第1486章 裝甲啓示錄(3)第1483章 新的階段第550章 華夏第一代裝甲部隊第1524章 意外之外!第408章 定計第1025章 影響深遠第624章 大碰撞第310章 均衡第174章 戰力之源第240章 準備撤離第1402章 虎嘯法蘭西2第303章 啓程第119章 巴達維亞條約(二)第1150章 降臨前夜第1415章 巨頭的對話第66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1132章 謀劃第322章 戰爭前奏第476章 如何收場第1290章 飛躍第278章 托爾金來了第891章 下一步怎麼辦第1527章 生存還是毀滅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217章 戰前準備第618章 戰爭倒計時第1373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2第639章 佛羅里達級戰列艦第142章 經濟戰發動第353章 戰艦OR商船?第1127章 混亂的夜戰第1063章 轟炸機部隊第1055章 脣槍舌劍第182章 新的合作伙伴第1344章 混亂的夜晚第823章 被發現了?!第1319章 虎狼之戰1第1379章 大戰爆發第914章 伊茲梅爾級戰列艦第1218章 布子伊朗第1136章 大戲開場第487章 無畏艦第1330章 呼嘯長空3第636章 三寶壟外海第480章 雙保險第643章 被困住了?第301章 艦隊出訪第78章 新版官督商辦第59章 戰艦挖潛計劃第874章 東線大雪崩第242章 突破鴨綠江第1009章 停戰吧第576章 高峰會議第1323章 南北夾擊第502章 再見李鴻章第621章 劍拔弩張第939章 最高水平的交戰第81章 準備第1142章 偃旗息鼓第211章 牡丹臺炮戰第1336章 前景堪憂啊第464章 單挑第129章 準備啓程(一)第671章 陷阱中的俄國艦隊第137章 爲民族而戰第1002章 最終計劃第430章 草原上的廝殺第1109章 亞丁灣上空的鷹第507章 蒸汽輪機和重油第1246章 風語者第1320章 虎狼之戰2第908章 崩潰的前奏第370章 飲鴆止渴第209章 戰前準備第64章 “六國聯軍”進北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