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崇禎召見

在皇帝封賞完王楓後,接下來又跟衆大臣開始討論其它的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了,比如哪裡又開始受災了啊,哪裡又餓死了多少人了啊,哪裡的農民軍又開始作亂了啊等等。之所以說這些事是無關緊要的,那是因爲這些事在大家看來早就習以爲常了,而且是根本無法解決的,朝廷每天的朝議都要討論這樣的問題,搞得好象這些問題如果一旦解決了的話,那麼每天的早朝就沒有問題討論一樣。

現在的這些問題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那麼唯一的方法就是用錢,只要有了大量的錢,那麼就可以拯救災民了,有了錢就可以給那些軍隊發錢給獎賞,他們就有動力去打仗了。可是現在朝廷沒錢了,崇禎沒錢啊!想想若大的一個朝廷,居然拿不出錢來,簡直是天大的笑話,可是現在崇禎朝廷裡確實沒錢了,戶部裡沒有銀子了,這確實是一個不得不承認的尷尬事實。

那麼這些錢到底到哪裡去了嗎?對於這個問題,知道點明末歷史的王楓知道,而王楓相信崇禎的也知道,畢竟現在的崇禎帝也不是那麼的昏庸,相反現在的崇禎是非常的精明非常的勤奮,可是說現在的崇禎在明朝歷史上還可以算得上是比較爲爲的皇帝。

現在朝廷沒錢那是因爲錢都集中在大臣和各地藩王手中了。對於這些大臣,特別是文官重臣,前面說過了崇禎跟這些文官是敵對關係的,崇禎從十六歲開始執政後就一直奈這些文官不何,一直到現在都是磕磕碰碰的關係,一直維持到現在。而崇禎也知道這麼大臣是朝廷的根本,所有朝廷的大事都離不開這些大臣的運做,如果沒有了這麼大臣,那麼朝廷的很多大事都不能正常運轉,崇禎也就成了光桿司令了。所以對於這些大臣,還不能來硬的,前段時間崇禎倒是在缺錢的時候向這些大臣募捐過,可是收效甚微,這些大臣特別的吝嗇,特別是那些有錢的,比如外戚周奎等。

還有就是各地的藩王了,如果是在和平時代倒也有辦法,可是現在整個朝廷處於內憂外犯的境地,這就造成了各地藩王處於半獨立中央政權下,朝廷也一時不能奈他們何,只有眼睜睜地看着他們大撈銀子而無可奈何。

在朝廷跟衆大臣討論這些事的時候,王楓一直靜靜地站在下面一言不發,不是王楓不願意說話,而是王楓畢竟也是第一次上朝,不方便說什麼。再說了這些問題也非常的棘手,不是那麼容易都可以解決的。如果這麼容易就可以解決了,那麼也不用像剩菜剩飯一樣拿出來反覆地炒了。

其實對於這些問題的真實現象和解決方法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沒有人願意提出來而已。因爲一旦有人不識趣把這個問題的根本提出來的話,那麼他就會得罪整個朝廷的大臣和各地藩王,那麼即使這個人有皇帝的保護也會混不下去的。所以這些事是天天提,天天討論,可是始終卻討論不出一個結果,現在的大明朝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那就是國家越沒錢則越亂,越亂則越需要錢。

今天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也註定不會有個結果的。在討論了幾個時辰後,很快午飯的時間到了,大家都知趣地停止了討論,大家都知道今天早朝可以結束了,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這個時候大家總不可能餓着肚子繼續討論這個註定討論不出結果的事吧。

這個時候掌印太監也識趣地站出來大聲道:“有事上奏,無事退朝!”這個時候大家都知道這是退朝的暗號了,也不會有人會不顧其他再提出其他的事來討論了。於是大家都跪下三呼萬歲,然後太監手中的塵柄一揮,大聲宣佈退朝,皇帝先起身從龍椅上站了起來消失

在屏風後面,衆大臣才從地上站了起來,然後三兩成羣地望大殿外面走。

王楓隨衆人三呼萬歲站起來後,獨自一人朝殿外面走。那幾個重臣,比如兵部尚書陳新甲,大學士周延儒等大臣,理都不理王楓,這個時候的王楓總不可能厚這臉皮貼上去吧。

在王楓獨自望外走的時候,倒也有不少的小魚小蝦來跟王楓打招呼恭喜他升官,王楓也一一回禮。

當王楓鬱悶地走到大殿門口的時候,又被一太監追上了,來的太監給王楓帶來了一個非常令王楓驚訝的消息,那就是皇帝要在御書房單獨召見王楓。王楓聽到這個消息後,只好放棄回家吃飯的打算,餓着肚子跟那太監一起去見皇帝了。

王楓在太監的帶領下來到御書房後,那太監早退了下去。王楓見崇禎正坐在御書房的桌子上吃飯,急忙跪了下去三呼萬歲。崇禎這個時候停止了吃飯,忙擺擺手道:“王愛卿來了啊,今天朕這麼急地把你召了過來,想必你還沒吃飯吧,你平身吧,過來跟朕一起吃飯吧。”

王楓聽了非常的感動,畢竟能有機會單獨跟皇帝吃飯那也是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有多少的王公大臣都沒有這樣的機會。而王楓現在就能有如此的殊榮,真可謂龍恩浩蕩啊。

王楓也覺得崇禎對自己太好了,心想大概是他統羅人心的一種手段吧。不管是真心的,還是手段,王楓還是感激地再一次謝恩後,從地上爬起來,小心翼翼地半個屁股坐在椅子上,當拿去筷子正準備吃的時候才發現桌子上的菜非常的簡樸,簡樸得在王楓那個時代用來招待客人就會覺得不好意思。而王楓以前看電視上那些皇帝吃飯哪個不是山珍海味幾十個菜的,而現在崇禎吃的菜僅僅是幾個家常菜而已,還沒有酒。王楓看到這情形後真正地被感動了,真是窮啊。覺得歷史上對崇禎的評價一點都沒過分,他確實是明朝歷史上非常有作爲的皇帝,現在國庫空缺,爲了支撐這個國家,連皇帝吃飯都這麼節省了。

王楓看到崇禎作爲一國之君,連吃的都這麼簡單,心裡非常的感動,也非常佩服崇禎爲國操心的行爲,怪不得歷史學家評價崇禎是我國最勤政的皇帝,現在王楓親眼看到,才覺得歷史上的崇禎果然不虛。

於是,王楓感動地道:“陛下作爲一國之君生活卻如此簡單,真讓未將汗顏啊!”

崇禎擺了擺手,嘆了口氣道:“王愛卿你知道嗎?至從朕十六歲登基的時候起,朕在心裡就發了誓一定要努力治理好這個國家,讓我大明的子民不再有飢餓和戰亂,讓大明的子民都可以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可惜天不遂朕願啊,現在到處都是災害和戰爭,而我作爲一個皇帝又無能爲力,只有眼睜睜地看到這一切的發生而束手無策。現在我大明這麼多子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朕心不安啊,朕日日夜夜想起這些都無法安睡。不錯,朕是皇帝,朕是天下之主,可越是這樣就意味着朕的責任越大啊,朕做的這點算什麼呢?誰叫朕是皇帝呢?”

王楓也聽得熱血沸騰,多好的皇帝啊,大明能有這樣的皇帝確實是大明之福啊,只可惜崇禎生不逢時,他接手的這個國家是一個非常虛弱,底子非常薄的國家,再加上現在四處的旱災和建虜的入侵,才造就了今天的崇禎對於這個國家再怎麼努力也無濟於事,王楓覺得自己既然來到了這個明末,有遇到了這麼勤政的皇帝,那麼自己就應該有所作爲,爲大明掃清一切障礙,讓這個國家和民族重新走上正軌。

於是,王楓又重新跪了下來慷慨激昂地對崇禎道:“陛下的勤政圖治真讓末將汗顏,末

將發誓一定要用手中的劍爲陛下掃請一切外來之敵!”

崇禎聽了王楓的話後也表現得非常的感動,走了過來親自把王楓扶起來坐到位置上後,讚許地道:“王愛卿真乃國之棟樑也,朕得愛卿真乃朕之福,如果人人都像愛卿這樣忠心爲國,這大明這天下何愁不平啊!”

接下來,兩人就邊吃飯邊討論當下的形勢,以及如何治理國家和對付眼前的困境,王楓雖然多了幾百年的見識,可現在畢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啊,大明現在的困境不是一兩年造成的,而是多年的不治留下的後遺症集中爆發的,想要治理也不是一兩天就可以治理好的。況且王楓也總不可能把現代的那些經濟理論全部搬出來,因爲這些理論在明末,至少是在這個時候根本用不上,而且很多理論一旦說出來會驚世駭俗的。王楓也知道自己的身份,不應該參與更多的國家大事。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如果自己對朝中大事過多參與的話,誰知道會不會引起皇帝的猜疑呢?現在王楓只能假裝謙虛,把自己在以前學到的經濟知識有選擇地挑選一部分斟酌後纔拿了出來,饒是這樣,王楓說出來的那些知識也令崇禎讚歎不已。

當然,王楓也不會在飯桌上長篇鴻論地大談他的經濟知識,相反王楓還一直迴避這個問題,生怕自己風頭過大引起皇帝猜疑,王楓儘量把話題往打仗方面引,王楓覺得目前討論打仗的話題更適合他的身份。

這頓飯王楓吃得非常的不自在,因爲自己是跟皇帝在一起吃飯,王楓不但要吃飯,更多的時間要花在如何應付皇帝身上,要全神貫注地傾聽皇帝的各種提問,還要努力小心地思考後認真地回答。

吃完飯後,自有宮女進來收拾好,然後端上兩杯茶。在品茶的時候,崇禎回到書桌上去,然後隨手翻出幾份奏章,然後對着坐在下首的王楓道:“愛卿可知這奏章上寫的是什麼嗎?”

王楓非常奇怪崇禎的這舉動,心想皇帝這個時候這麼問我,難道這奏章是關於我的事嗎?只是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於是王楓搖了搖頭道:“微臣不知,望陛下明示。”

崇禎把奏章遞給王楓用淡淡的語氣道:“愛卿自己拿去看吧。”

王楓小心地接過奏章,然後回到位置隨手細看起來,越看越吃驚,原來這些奏章上都是彈劾王楓的,說王楓在山東不遵守國律與白蓮教有聯繫,還犯有欺君大罪,奏章上的署名當然已經被崇禎抹去,看不到是出自誰人之手。王楓看得心驚膽顫的,背上佈滿冷汗。王楓知道崇禎拿出這個的用意,明顯的是用來敲打自己,這些奏章有可能是哪個御史通過某個途徑知道這些事後來彈劾自己的,或者這些奏章根本就是崇禎通過派往自己身邊的人知道了然後故意安排人寫的。王楓知道不管是哪種情況,那麼現在崇禎拿出來的用意只有一個,那就是敲打自己,讓自己好好地聽他的話,站在他的陣營中去。

雖然王楓知道崇禎在這個時候把這些奏章拿出來應該不是爲了治自己的罪,可是這些罪名也確實不少,無論哪條都夠得上殺頭的。心中非常害怕的王楓趕忙假裝大恐地跪在地上惶恐地道:“臣罪該萬死,請陛下治罪。”這個時候王楓覺得去分辯那些事反倒沒有作用了,既然皇帝是想來敲打自己,那麼分辯也沒用,反而有可能會激怒崇禎,於是急中生智乾脆來個不分辯,只懇求皇帝治罪,王楓相信皇帝想治一個人罪的話,你怎麼分辯都沒用,不是有句話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嗎?而皇帝不想治你的罪時候,你犯了多大的罪想活命還不是皇帝一句話的問題。

(本章完)

第十九章 存疑第四十二章 圍城第四十六章 白蓮暗使第十五章 兒女情長第一百二十六章 惶恐的南京第八十六章 五里山賭局第二十七章 池魚之殃第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五章 春坊開講第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四十一章 熟女莊妃第八章 國丈選妃第七十七章 彈劾第一百五十七章 謝幕演出第一百七十一章 廣寧戰役(5)第三十六章 修成正果第一百五十八章 婚禮第九十章 窩裡反第一百三十五章 駐守杏山第六十章 王楓突發新想法第十二章 小宛入門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太極的鬱悶第一百三十三章 凱旋第五十九章 救濟災民第一百一十五章 周皇后的交易條件第十四章 答案揭曉第二十六章 酒樓紛爭第二十一章 初見天顏第七十章 夜宴第一百零二章 欲擒故縱(實際爲九十二章)第一百章 忽悠多爾袞第一百一十一章西安大戰(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聯姻第三十一章 閱兵第二十章 耳提面命第十七章 半路遇劫第六十章 王楓突發新想法第四十六章 白蓮暗使第六十八章 田秀文癡心錯付第八十九章 層出不窮第九十二章 聲名大噪第五十二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二十三章 除夕夜團圓第一章 又是穿越第三十二章 工欲善其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周皇后的交易條件第一百五十八章 婚禮第七十一章 平臺召見第十三章 福禍難料第四十五章 顧忌第九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九十八章 盛京欲亂第七十六章 備忘錄第一百零四章 紅娘子的誘惑第五十八章 賑災晚會籌集善款第一百三十五章 駐守杏山第六十八章 田秀文癡心錯付第一百四十八章 寧遠會戰第五十五章 大勝歸朝第五十六章 陳圓圓終得聖寵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定國的計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選秀風波第九十八章 盛京欲亂第一百一十五章 周皇后的交易條件第一百二十七章 軟禁第十二章 小宛入門第八十七章 酒樓喜相逢第一百六十章 戰爭進行時第三十章 天子親軍第九十一章 歌舞昇平第三十六章 修成正果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京叛亂第八十六章 五里山賭局第一百五十六章 選秀風波第一百零一章 歲月恩仇第一百一十四章 貴妃的誘惑第十三章 福禍難料第十六章 懵懂上京第一百零七章 “虎”落平陽第八十七章 酒樓喜相逢第四十一章 勝敗第十章 賣弄本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震驚的條件第四十章 收網第一百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左小姐第一百六十一章 攻城遇挫第六十五章 瓊雯夜會方以智第一百六十八章 廣寧戰役(2)第一百五十四章 鄭家父女第一百零五章 李巖之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皇太極的到來第六十章 王楓突發新想法第九十六章 關外看客第九十四章 死纏爛打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的大戰來臨第一百五十七章 謝幕演出第三十三章 賜婚第八十六章 五里山賭局第一百零三章 風雲平陽
第十九章 存疑第四十二章 圍城第四十六章 白蓮暗使第十五章 兒女情長第一百二十六章 惶恐的南京第八十六章 五里山賭局第二十七章 池魚之殃第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五章 春坊開講第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四十一章 熟女莊妃第八章 國丈選妃第七十七章 彈劾第一百五十七章 謝幕演出第一百七十一章 廣寧戰役(5)第三十六章 修成正果第一百五十八章 婚禮第九十章 窩裡反第一百三十五章 駐守杏山第六十章 王楓突發新想法第十二章 小宛入門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太極的鬱悶第一百三十三章 凱旋第五十九章 救濟災民第一百一十五章 周皇后的交易條件第十四章 答案揭曉第二十六章 酒樓紛爭第二十一章 初見天顏第七十章 夜宴第一百零二章 欲擒故縱(實際爲九十二章)第一百章 忽悠多爾袞第一百一十一章西安大戰(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聯姻第三十一章 閱兵第二十章 耳提面命第十七章 半路遇劫第六十章 王楓突發新想法第四十六章 白蓮暗使第六十八章 田秀文癡心錯付第八十九章 層出不窮第九十二章 聲名大噪第五十二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二十三章 除夕夜團圓第一章 又是穿越第三十二章 工欲善其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周皇后的交易條件第一百五十八章 婚禮第七十一章 平臺召見第十三章 福禍難料第四十五章 顧忌第九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九十八章 盛京欲亂第七十六章 備忘錄第一百零四章 紅娘子的誘惑第五十八章 賑災晚會籌集善款第一百三十五章 駐守杏山第六十八章 田秀文癡心錯付第一百四十八章 寧遠會戰第五十五章 大勝歸朝第五十六章 陳圓圓終得聖寵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定國的計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選秀風波第九十八章 盛京欲亂第一百一十五章 周皇后的交易條件第一百二十七章 軟禁第十二章 小宛入門第八十七章 酒樓喜相逢第一百六十章 戰爭進行時第三十章 天子親軍第九十一章 歌舞昇平第三十六章 修成正果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京叛亂第八十六章 五里山賭局第一百五十六章 選秀風波第一百零一章 歲月恩仇第一百一十四章 貴妃的誘惑第十三章 福禍難料第十六章 懵懂上京第一百零七章 “虎”落平陽第八十七章 酒樓喜相逢第四十一章 勝敗第十章 賣弄本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震驚的條件第四十章 收網第一百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左小姐第一百六十一章 攻城遇挫第六十五章 瓊雯夜會方以智第一百六十八章 廣寧戰役(2)第一百五十四章 鄭家父女第一百零五章 李巖之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皇太極的到來第六十章 王楓突發新想法第九十六章 關外看客第九十四章 死纏爛打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的大戰來臨第一百五十七章 謝幕演出第三十三章 賜婚第八十六章 五里山賭局第一百零三章 風雲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