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玩機械
丹楓又趁熱打鐵,再向雷曉飛討教湖北的整治方案。
當代的湖北是怎樣的,雷曉飛都不知道,又哪能提出什麼方案來?他連忙調出腦中對前世湖北的記憶,看能否從中找出有什麼共通之處,好尋求整治方案。
本來,雷曉飛可以用沒實地考察過的藉口,來推卻這檔事,但討教的人是他的未來岳丈,他能推搪嗎?只好就全力以赴地絞盡腦汁啦。
前世的湖北,春秋戰國時期,已是楚國的郢都,是中國開發較早的省份之一。據文化遺址的挖掘證明,早在新中國的四五千年前,就有了水稻的種植。唐代時,湖北地區的稻、麥、麻、茶和蠶絲等農作物有較大發展,江陵也隨之成爲了中國南方經濟中心。元明時就流行“湖廣熟,天下足”的民諺。明中後期,湖北地區引種棉花,到了清中期,棉花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已躍居經濟作物的首位。
WWW▲тt kān▲¢ O
而且,唐宋時,湖北武漢即以商業著稱,江夏城(今武漢市武昌)和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並列爲南宋三大都會。
縱觀湖北的歷史,哪看到一絲落後的痕跡,雷曉飛就是不明白,當代的湖北,爲何竟被淪爲大華最落後的地方之一?
雷曉飛冥思苦想了一通,卻沒有想到什麼有用東西。唉,沒有經過考察的東西,要你憑空想象出針對它的方案來,談何容易呢?
一行人見雷小哥陷入沉思中,也就沒有打擾他,只是默默地前行。走了一程,一條大江橫練般地擋在了衆人面前。它這就是湖南境內著名的的湘江。
衆人紛紛下馬,等待渡船過江。
時值初春,湘江的水位並不高,站在江堤上,被那掠過江面的凜厲寒風一吹,登時讓人精神大振。
站在高高的江堤上,面對那望不到邊的江水,迎着那獵獵的寒風,讓人豪情頓生。
觸景生情的雷曉飛,不禁在心中吟誦起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此刻,雷曉飛領略了這首詩中的風采,感染了這首詩中的豪情。
正在雷曉飛聯想翩翩之際,旁邊的丹楓問周學士:“周兄,這條水有沒有過澇情的記錄?”
此時的丹楓,已完全投身到兩湖巡察史的角色中。
周學士思索了一番後,說道:“我沒有記錯的話,大華應該沒有這條水的澇情記載。”
周學士說完,以詢問的目光向女兒求證,周夢蝶認同地點了點頭。丹楓得到了周家父女的肯定答案後,才鬆了一口氣。
浸沉在詩中的雷曉飛,被他們的話驚醒,剛纔苦思無果的問題,被“水澇”的詞引發了一絲靈感。他想到了湖北在前世時,正是澇情最嚴重的省份之一。他忙問周學士:“周學士,湖北是不是經常出現澇情?”
周學士點頭說道:“對呀,長江的水,幾乎每年都要肆虐一番湖北近江的地區,這也是湖北貧窮的原因之一。”
得到了周學士的證實後,雷曉飛豁然開朗,知道了問題的根源,就能想出辦法對付。前世時,不是有資料記載,宋代時,湖北所在的地區,廣泛挽堤圍垸,使汛期漫水常淹的江漢平原成爲主要農業區。
想到這裡,雷曉飛轉頭對丹楓說道:“丹叔叔,治理湖北,就要先治這個水患。長期水患的土地,一定是沃土,因爲水把很多的肥料帶到那裡,肥沃了那片土地,所以,只要治好水患,這片土地的用途就無可限量。”
“哦?”丹楓陷入了沉思中。一會後,他自己像是喃喃自語,又像是對他人說道:“雷小哥你說得有道理,但水患地方那麼多,如何治呀?單是人手已成問題,能否一小段一小段築堤圍來治?但那樣,要修到猴年馬月啊?”
丹楓才話畢,周學士馬上糾正了他的錯誤想法,對他說道:“丹老弟,這水患是不能分隔成一小段築堤圍來治的,那樣一個洪水入侵好後,立刻就把堤圍沖垮。所以築堤圍,一定要整段整段地築,要讓築好堤圍後,堤圍內的範圍洪水不能入侵,才大功告成。”
聽了周學士的話,丹楓更是憂心,說道:“這麼說,一條大堤,動不動就有幾十裡,每一里的堤圍,就需動用萬多個勞力,去哪裡組織這麼多人來築堤圍呀?”
這確是一個頭痛的問題,上幾萬人的浩大工程,開支龐大,不要說是貧困的湖北省不能自給,就是皇太子,在現在被忠王控制商業後,要拿出這麼大的一筆款,也不容易。這可能也是湖北一直以來,治不了水患的原因。
在衆人皺眉沉思時,雷曉飛提議道:“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組織成‘合作社’後,以用圍垸得到的地作獎勵,鼓勵近江的‘合作社’參與築堤。”
“這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皇太子表態了,他說道:“就按雷小哥說的辦,先盡力治好水患再說。”
“我還有一個提議,不知當不當說。”雷曉飛有點遲疑地說道。
因雷曉飛每次的提議,都能說到關鍵,這次,輪到皇太子迫不及待了,他連忙催道:“又有什麼好主意?雷小哥你快說來聽聽。”
“可不可以把官兵調去參與築堤?”雷曉飛經歷了番山墟的“開荒會戰”後,知道了調動官兵,一定要有兵部的指令,所以,他提出這個建議時,有點遲疑。
雷曉飛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也是借鑑了前世抗洪時,部隊當先鋒的事例,試問在雷曉飛的前世,哪次抗洪,少得了部隊?和平時期,部隊當然就要用在爲民造福上嘛。
皇太子沉吟了一番,才說道:“大華還沒有過這種情況下動用官兵的先例,不過雷小哥的提議也確實可行。”
衡量了一番後,皇太子下定了決心,說道:“好,就這樣辦,好在軍隊的控制權還在我們這邊,我回去後,就讓兵部下個指令,任由丹愛卿隨意使用官兵。”
丹楓連忙謝過皇太子。
皇太子這個決議,就是大華歷史上著名的“解甲屯田”。以後大華帝國的和平時期,官兵都要戰鬥在爲民謀福的第一線。
皇太子拍板了雷曉飛的兩個提議,讓湖北從此以後擺脫了貧困,成爲了大華的另一半糧倉,也是從這個決議開始,兩湖的整治,算拉開了帷幕。後來,經過丹楓的苦心經營,兩湖終於成了皇太子的大本營,讓皇太子這方,從經濟上崛起,既充足了國庫,又得到了民心,在當朝的兩派之爭中,爲皇太子這方增添了大量的致勝砝碼。
後來的歷史家評定,大華的穩定,應該是從此時開始打下根基,其中,始作俑者雷曉飛在這次事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主要功臣。
一行人就這樣,邊走邊商討,圍繞兩湖的整改,給丹楓出了不少主意,特別是雷曉飛,他更是把從前世知道的,種植稻、麥、麻、茶和棉花等等資訊,一古腦傳給丹楓。
這次上任之行,讓丹楓晚年後,回想起自己最得意的官場之作——致富兩湖時,他把大部分的成績,都歸功於雷曉飛今天的指點。
幾天後,一行人終於來到了長江邊。此時,已到了雷曉飛與衆人分道揚鑣的時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