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朝議使者

李世民氣憤之下來到了長孫皇后的寢宮玄政殿,在他的心裡只有這位患難與共的妻子才能撫平自己內心中的憤怒。

玄政殿的宮女見李世民過來,剛要跟他見禮,然後回稟長孫皇后,就聽李世民淡淡道,“不會回稟了,朕自己進去。”

“諾.”宮女應聲答道。

李世民走進長孫皇后的寢殿,就見長孫皇后正在跟侯君集的妻子鄭氏聊天。兩人不知道在談什麼事情,有說有笑的,倒是連李世民進來都沒有察覺。

“奴婢參見皇上.”宮女的聲音打斷了兩人的談話,兩人這才發現李世民已經站在了他們面前。

長孫皇后和鄭氏連忙起身給李世民行禮,李世民一把拖住長孫皇后,“你有孕在身,不要多禮。”然後將目光轉向鄭氏,“起來吧。”

鄭氏知道李世民來玄政殿肯定有事情要跟長孫皇后說,所以,乘機跟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告辭。長孫皇后只是象徵性的挽留了一下,便不再多說,只是告訴她以後常來宮中。鄭氏也隨即答應了長孫皇后的要求。

等鄭氏出了玄德殿,李世民這才氣憤的說道,“他們欺朕不知道他們的心思嗎?都爲自己着想,什麼時候爲大唐着想過啊,爲大唐的百姓想過啊。”

“皇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這麼不高興。”長孫皇后讓李世民坐在塌上,勸解的問道。

對長孫皇后,這個和自己從小就青梅竹馬,同生死,共患難的妻子,李世民絲毫沒有隱瞞的將兩儀殿跟羣臣商量雲州戰事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她。

長孫皇后聽完李世民的話,淺淺一笑,“皇上是在生我哥哥的氣吧?”然後,她見李世民不予回答,就知道李世民默認了自己的猜測,“哥哥這樣做確實是不對,難怪皇上會生氣。可是,皇上也不能生封德彝,房玄齡等人的氣啊。”

“你倒是學會給他們說情開脫罪名了。”李世民淡淡的說道。

“臣妾倒不是給他們說情開脫,是事實就是說自己的想法而已。關於跟突厥和談一事,臣妾想封德彝和房玄齡等根本就沒有想過,這只是哥哥自己提出來的建議。所以,皇上當時突然決定要跟突厥和談,問他們誰是和談的人選,他們心裡沒有思量過這件事情,肯定一時難以回答上來。”

“噢,”李世民沒有想到長孫皇后會說出這麼一番話來,心裡不覺舒服了很多。然後,他在細細的品味長孫皇后話中的意思,倒是覺得他自己還真點錯怪了衆人。如果,當時他們爲了應付自己而說出還沒有深思熟慮的人選,那纔是真正的不爲大唐着想,不爲百姓着想啊。

李世民想到這裡,臉上的表情緩和了很多,語氣也舒緩了很多,“剛纔鄭氏來宮中跟你說了什麼,朕看你們兩人有說有笑的。”李世民是一個不會把政事放在後宮討論的人,而他也知道長孫皇后從不過問政事。所以,改口問道。

長孫皇后笑道,“皇上,承乾今年已經十五歲了,明年就該十六歲了,也該行觀禮了。他的親事我們也該爲他定下來了。”長孫皇后說到李承乾時,臉上露出了慈母的微笑。

“難道鄭氏就是爲了這件事情而來?”

“是爲了皇子們的親事,但不是給承乾,而是給恪兒。”長孫皇后笑道,“聽說侯君集的女兒跟恪兒在元宵燈會上一見如故,侯君集臉皮薄,不好意思跟你說這件事,只有差鄭氏來跟臣妾說了。”

“李恪?”李世民疑惑道,“他怎麼跟侯君集的女兒認識呢?”

“皇上,恪兒已經十四歲了,過了今年就是十五了,他的親事也該張羅了。臣妾在想,等我們把承乾的親事辦了之後,就張羅恪兒的吧,還有青雀的婚事也不能落下。”長孫皇后說到皇子的親事,倒是顯示出了她在後宮母儀天下的威嚴。

“皇后啊,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吧。”李世民嘆氣道,“大唐立國,根基不穩,朕整天忙於國事,疏忽了對皇子們的教育,到現在連他們婚事都忘的一乾二淨。幸虧有你這個母后爲他們想着,事事操心着,真是苦了你了。”

“皇上。”長孫皇后將頭靠在李世民的肩上,“能爲皇上分憂解難是臣妾最幸福的事情。”

李世民將長孫皇后攔在懷裡,臉上出了幸福的神情。自己每天處理國事,日夜操勞,也只有在這裡才能體會到家的感覺啊。

次日早朝,李恪來的不是很晚,但他到太極殿的時候,羣臣已經按部就班的等待着朝見李世民。

他跟封德彝等人行過禮,又跟李承乾和李泰等人打招呼的時候,李承乾出奇的禮貌讓他有點不適應。同時,他感覺到今天會有什麼事情可能要發生在自己的頭上。

“皇上早朝。”王德的聲音還是那麼細長,李恪已經習慣了他在早朝的時候吶喊。跟着羣臣進了太極殿,站定之後,就見李世民在千牛衛的護衛下來到了兩儀殿,走上了玉階,坐到了龍椅上。李恪跟着衆人給李世民跪拜高呼萬歲,等到李世民說平身時,他跟羣臣們一齊起身。

“宿州城破,雲州又遭到突厥的侵襲,朕想這件事情大家不陌生吧?”李世民的聲音在太極殿裡顯得異常宏大,“兵部對代州都督張公謹的罪名擬定的如何了?”

“啓稟皇上,雲州戰報對於百姓的死亡人數,搶劫的錢財和戰爭傷亡說的不甚清楚。所以,要定張公謹的罪,還需要多些時日,等這些數字統計完成,纔能有所定論。”兵部尚書杜如晦出班說道。

“此事要儘快處理,不能耽擱,務必要給兩州百姓一個交代。”李世民沉聲說道,只要他決定了一件事情,就不會拖拖拉拉下去。

“臣領旨。”杜如晦躬身退了回去。

“突厥掠劫了宿州數萬百姓,朕欲興兵討伐,怎奈張公謹擅自出兵,使他中了突厥的誘敵之計,致使雲州城破。如今,北伐突厥已經不切實際,最重要的是解決兩州百姓的生機問題和解救突厥手上的宿州百姓。

昨日,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向朕提議跟突厥和談,以錢財贖回宿州百姓,朕決定採納他的意見。常言道,救人如救火,既然要跟突厥和談,我們就趁早去。所以,今天大家就舉薦一下,看誰適合出使突厥。”

李世民一說完,就聽見“嗡”的一聲,大殿頓時砸開了鍋一般的,羣臣們七嘴八舌的各自討論起來。李恪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早朝,站着沉默不語。而李泰則掃視了衆人一眼,煞有興趣的聽着衆人的議論。

李世民坐在高臺,俯視大殿裡的羣臣,臉上毫無表情。

時間過了約莫一刻,衆人依然各自談論,沒有一個人敢上前給李世民舉薦。說話能站在這裡的人都不是泛泛之輩,豈能不知這次的和談是一件出力不討好,得罪百姓的事情。再者,文臣想要名留青史,所以他們都是很清高的人。因此,他們不希望因爲這樣的和談而毀了自己一生的清譽。畢竟,用錢財贖回百姓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賣國求榮也不爲過。而武將們就更加不願意出使談判了,你要是讓他們領兵打仗,陣前殺敵,他們絕不猶豫。可是,要他們像文人一樣用嘴皮子跟突厥人和談,他們只能選擇迴避。畢竟,這不是他們能夠辦得到的事情。所以,大家都選擇了迴避和沉默。

李世民等了半天也沒見一個站出來說話,臉上的神情越來越難看。他看了一眼站在左邊第三排的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你有什麼好的人選嗎?”

“回皇上,臣無人可以舉薦。”長孫無忌說道。

“那你呢?”李世民的目光掃向房玄齡。

“臣也無人可以舉薦。”房玄齡回道。

“你們也沒有嗎?”李世民怒道,“難道我泱泱大唐就沒有一個人敢出使突厥?就沒有一個人肯爲宿主百姓做點事情的?”

大殿裡很靜,李世民的聲音竟然在靜得出奇的太極殿產生了迴音。李恪強制的壓住了自己上前的衝動,他心裡對自己道,“低調,低調,一定要低調。”

“父皇,兒臣想舉薦一人。”在李世民說完之後羣臣一陣沉默的時候,李承乾突然出班奏道。他的聲音顯得高亢有力,讓大殿裡的衆人震得不約而同的將目光都轉向了他。

“噢?你倒是說說看。”李世民臉色一變,語氣雖然還是冰冷,但心裡對李承乾有了一絲好感。這個兒子雖然一向懦弱,但在關鍵時候卻還是能夠站的出來啊。

可是,當他聽到李承乾舉薦的人選的時候,剛纔對他產生的好感頓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發自內心的憤怒。自己的這個兒子怎麼了?爲什麼總是跟自己兄弟過不去呢?以前不是一個挺仁孝的孩子,怎麼當了太子之後就變毫無兄弟之情了呢?

第506章 其心可誅啊第251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上)第513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315章 漢王的擔憂第8章 就你還當流氓第611章 慘勝第487章 挑戰者,必死第339章 夜襲是怎麼玩的第280章 北伐之爭(上)第626章 李恪病了第85章 渭水相會第2章 初到大唐第219章 任城王第244章 有人在做僞證第585章 慘戰(二)第199章 一刀七殺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626章 李恪病了第351章 張公謹的軍報第510章 四將會聚大典第303章 大戰(二)第524章 那就這樣吧!第604章 吐延的計策第104章 你都是爲了我好第164章 黑衣七殺第586章 慘戰(三)第333章 強者的對決(三)第557章 三路大軍第156章 被戳破的膜第421章 北王也無奈第198章 以少勝多第493章 開始決鬥第578章 祿兄,咱別這樣第686章 承乾之意第283章 北伐部署第261章 漢王介入第79章 朝堂爭論第377章 背水一戰(三)第584章 慘戰(一)第596章 諸將的聚會(一)第571章 刀在手,跟我走第125章 斥責頡利第24章 名將歸心第170章 平平淡淡纔是福第113章 一日二報第348章 突厥人的夜襲第125章 斥責頡利第477章 放榜了!就是沒有你的名字第236章 公堂上那些事兒第91章 定方論新軍第439章 一語驚醒東王夢第253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下)第370章 真正的決戰(五)第261章 案發始末第386章 突厥退兵了,我們要追第464章 聽到談話了第276章 細嗅薔薇第660章 陳其的心思第278章 雲妹妹要來了第281章 北伐之爭(下)第138章 約定第511章 名將各有所歸第215章 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第297章 屬於孟山的戰役第545章 太宗的反應第97章 心中情,畫中人第106章 人性本自私第67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孽第98章 侯君集的決定第490章 搭建角鬥場第553章 跟你打個賭吧第558章 渭水橋畔,誰心依舊第449章 商業合作第595章 繼續,戰鬥第110章 宿州急報第57章 齊王的行動第542章 十二萬大軍灰飛煙滅第274章 內幕第226章 錢留下,人走吧第581章 大相,想出了攻城的辦法第665章 定都匹播城第439章 一語驚醒東王夢第686章 承乾之意第140章 兄弟不合第605章 又是死戰第148章 反正李恪信了第217章 本王只踢你兩腳而已第650章 出現的騎兵第341章 鬼面騎的意志(中)第384章 和軍神的對話第30章 黑衣衛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49章 演練比賽(四)第163章 驚天!驚天的秘聞啊!第25章 劍名淵虹第348章 突厥人的夜襲第38章 組建蹴鞠寺(下)第288章 鐵血蘇烈第88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第460章 跟崔氏結仇
第506章 其心可誅啊第251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上)第513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315章 漢王的擔憂第8章 就你還當流氓第611章 慘勝第487章 挑戰者,必死第339章 夜襲是怎麼玩的第280章 北伐之爭(上)第626章 李恪病了第85章 渭水相會第2章 初到大唐第219章 任城王第244章 有人在做僞證第585章 慘戰(二)第199章 一刀七殺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626章 李恪病了第351章 張公謹的軍報第510章 四將會聚大典第303章 大戰(二)第524章 那就這樣吧!第604章 吐延的計策第104章 你都是爲了我好第164章 黑衣七殺第586章 慘戰(三)第333章 強者的對決(三)第557章 三路大軍第156章 被戳破的膜第421章 北王也無奈第198章 以少勝多第493章 開始決鬥第578章 祿兄,咱別這樣第686章 承乾之意第283章 北伐部署第261章 漢王介入第79章 朝堂爭論第377章 背水一戰(三)第584章 慘戰(一)第596章 諸將的聚會(一)第571章 刀在手,跟我走第125章 斥責頡利第24章 名將歸心第170章 平平淡淡纔是福第113章 一日二報第348章 突厥人的夜襲第125章 斥責頡利第477章 放榜了!就是沒有你的名字第236章 公堂上那些事兒第91章 定方論新軍第439章 一語驚醒東王夢第253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下)第370章 真正的決戰(五)第261章 案發始末第386章 突厥退兵了,我們要追第464章 聽到談話了第276章 細嗅薔薇第660章 陳其的心思第278章 雲妹妹要來了第281章 北伐之爭(下)第138章 約定第511章 名將各有所歸第215章 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第297章 屬於孟山的戰役第545章 太宗的反應第97章 心中情,畫中人第106章 人性本自私第67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孽第98章 侯君集的決定第490章 搭建角鬥場第553章 跟你打個賭吧第558章 渭水橋畔,誰心依舊第449章 商業合作第595章 繼續,戰鬥第110章 宿州急報第57章 齊王的行動第542章 十二萬大軍灰飛煙滅第274章 內幕第226章 錢留下,人走吧第581章 大相,想出了攻城的辦法第665章 定都匹播城第439章 一語驚醒東王夢第686章 承乾之意第140章 兄弟不合第605章 又是死戰第148章 反正李恪信了第217章 本王只踢你兩腳而已第650章 出現的騎兵第341章 鬼面騎的意志(中)第384章 和軍神的對話第30章 黑衣衛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49章 演練比賽(四)第163章 驚天!驚天的秘聞啊!第25章 劍名淵虹第348章 突厥人的夜襲第38章 組建蹴鞠寺(下)第288章 鐵血蘇烈第88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第460章 跟崔氏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