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趙珍珍奇了:“打工?”
農婦說:“這個是新說法,我們以前就叫做工。可是,現在,大家都說這個是打工,我們也跟着說是打工了。像我男人,就是春耕這一段時間,秋收的時候,回來種地,其餘的時候都是去鐵壁關那裡去打工。”
趙珍珍問:“那他去鐵壁關都是打什麼樣的工呢?收入怎麼樣?”
農婦有些不好意思,想了半天,問:“收入是什麼?是收成嗎?”
這下子趙珍珍有些不知所措了。
一直都在旁邊聽着的老闆娘這個時候,忙插話說:“就是賺多少銀錢。”
這下子農婦明白過來了,她笑着說:“我男人沒有別的本事,只是有一把子力氣,所以去大多是去修路的。以前是去修城牆,後來是修路,因爲活兒比較重,所以工錢還可以,吃住都是工頭的。我男人也會省,不賭錢,不喝酒,每年能剩下來三四兩銀子呢。”
“家裡有了這三四兩銀子可是好過多了。我們家攢了幾年的錢,把家裡的房子重新蓋了一下,現在住的都是新的磚瓦房了。”
趙珍珍不禁有些唏噓,每年多上三四兩銀子,就能改變一家子的生活。這三四兩銀子,還真是不夠趙珍珍打賞的。
趙珍珍謝了那個農婦,讓人給農婦一個荷包,裡面有二兩碎銀子,還有一匹細棉布。
那個農婦十分不好意思說:“我也沒有給貴人幹什麼,不過是說了幾句話,哪裡當的貴人這麼重的賞賜。”
趙珍珍微微一笑,倒是那個老闆娘看樣子是和這個農婦認識的,她對農婦說:“你別管這麼多了。貴人賞賜的,你就收下,以後唸叨貴人的好就行了。趕緊磕頭謝恩吧。”
那個農婦聽了老闆娘的話,也不好在推遲了,忙趴下來磕頭謝恩。趙珍珍忙叫身邊的丫鬟扶住了,並且讓那個丫鬟送這個農婦出門。
等農婦出門了,趙珍珍開始問老闆娘:“老闆娘生意怎麼樣啊?”
老闆娘已經明白了。這是貴人好奇普通人的生活。這樣的人。也不是沒喲見過,所以,老闆娘很是爽快說:“回貴人的話。我這個小店,生意是一年比一年好了。我當家的手藝好,做的飯菜很好吃,所以。我們家除了開客棧,酒樓之外。鎮上誰家婚喪嫁娶,請客吃飯的,都請我當家的去掌勺,每年光是這個都賺不少。再加上。我們家的客棧靠着大路,這路修的好了,路上的做生意的。打工出門的人也多了,人多了。住店的,吃飯的也多了,生意就好了起來。”
“如今,我家的大小子已經娶了媳婦了,他倒是不想在這個店裡幹,去了鐵壁關,小兩口一起打工,我去年還去了那裡看望她們兩個。他們已經是小管事了。都是工坊裡,賺錢也不少,足夠兩口子生活的。我和我當家的就給他們在那裡買了一個小房子,夠他們住的。以後,想來,他們就在鐵壁關生活了。”
趙珍珍點點頭。
像這樣夫妻兩個一起進工坊的,京城這些年也有。因爲女人可以去翠錦樓這樣的成衣作坊去做活,收入還是很好的。
趙珍珍又問了一些鎮上的事情。老闆娘很健談,說話也風趣,很平常的事情,都能給她講出來有趣來。
她講的也都是平常的小事,比如說哪一家閨女繡的花兒好,被招募到鐵壁關工坊裡去做工了。一個月收入增多了,本來模樣只是一般,可是,現在上她家說親的踩破了門口。
城北屠戶家裡的小子很聰明,居然被縣裡黑家的子弟看中,給了五百兩銀子的安家費,帶去南洋學習去了。每三年還能回來探一次家,每次回來都給鄉親們帶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比如說香蕉幹,芒果乾,榴蓮幹。
鎮上還有一個老闆娘的好朋友家,他家男人在鐵壁關賺到了錢,本來就是有手藝的,也是做飯做的特別好,人家,乾脆去了山海城,在那裡開了一個小小的酒樓,聽說生意很好,把整個家都給搬去了,家裡的宅子,田地都趁着這兩年價格上揚的時候賣了出去。
上一回,她去看她的大兒子,還特意去好朋友那裡看了一下,她在山海城的日子過的可好了。不但酒樓的生意好,還用賺的錢,買了一個小小的草場,養了許多的牛羊,反正,酒樓裡的牛羊是不用外面買了,自己家裡產的都夠了。
還有鎮上一個老農,本來也沒有什麼,不過,他家本來做農活的本事就很好,經過在縣城裡學了一段時間,更加好了,聽說,跟着縣城裡的人學的技術,在銀行貸了款,在自己家地裡蓋了玻璃的大棚,種了反季節蔬菜,這下子可是賺錢的很了。
都成了一個財主了。這個事情,可是讓老闆娘羨慕壞了。她說,現在她家酒樓冬天也能吃到新鮮的蔬菜,就是貴一些,那都是因爲和那個老農簽了契約,每天提供蔬菜給她們家。雖然貴了一些,不過,這樣能吸引顧客,倒是生意因此好了很多。
還有一個江南來的客商,每年往返這裡,來往了幾年,生意是越做越大,隨從也越來越多,最後,聽說那個客商也在山海城定居了。還看上了鎮上的一個姑娘,娶走了。
老闆娘見的世面多,每天接待南來北往的人也多,因此,知道的事情也多,所以說的很是有趣。
趙珍珍聽的津津有味,這些事情,有很多就是沈夫人也沒有聽說過,因此也聽的很開心。
說了半個時辰,趙珍珍聽夠了,就謝了老闆娘,賞賜了她一個荷包,裡面是五兩銀子,還有兩匹細棉布,質量十分的好。
老闆娘喜歡的連連道謝。她雖然說了這一車子的話,不過並沒有費什麼,這一家子包了這個院子兩天了,收拾的乾乾淨淨,自己的東西一概不用,就是自己酒樓的飯菜都不用,他們自己有廚娘來做飯,只是從這裡買了一些菜肉過去。這樣省事,給的錢卻很多,每天都給十兩銀子。這可是比她一個月賺的還多。她能不高興嗎?這樣的豪客,就是一點東西都不給,白白讓她來說話,她都是願意巴結的。
何況還白白得了這五兩銀子。更不用好說還有那兩匹細棉布了。這樣的細棉布可是不同於普通那些村婦紡織的那些粗棉布。這個棉布摸着十分柔軟細膩,花色也很美麗。這樣的質地,可是要好好的放着,回頭去鐵壁關的時候,給大兒媳婦稍上,她可是懷了孕了,將來生了孩子,給孩子做小衣服可是很好。
就是裝銀子的那個荷包都是個好東西,四面扣的水紅綢緞荷包,上面繡着蔥黃色的迎春花,那花子繡的跟真的一樣,自己鎮上的最好的繡娘也繡不來這樣的好活計。
老闆娘滿意的走了,她走了之後,趙珍珍和沈夫人聊了一會兒,趙珍珍問了很多關於這個鎮子變化的事情,還有沈大人在鐵壁關工作的事情。
沈夫人溫婉的說:“我們這個鎮子可是比以前強多了。人也多了,就是鎮上出聲的孩子都比以前多了起來。這也是因爲現在的百姓都能填飽肚子。以前,生了孩子,如果孩子太多了,就會把剛剛生下來的孩子溺死,或者是送人。還有,一到春荒的時候,賣兒賣女的可是不少。可是,現在百姓基本上都夠吃的,生下來的孩子,哪裡還會害死?畢竟是自己的親骨肉。再加上,現在還有政策,每出生一個孩子,官府就給二斤糖,二斤棉花,一匹粗棉布,一兩銀子。所以,這幾年孩子是增多了好些。”
“百姓們吃飽了,出門打工的也多了,村子裡,男人倒是少了,婦女,兒童,老人就是村子裡,鎮上的主要人口了。好在西北的婦女大多是強壯能幹的,一般地裡的活計都能應付的來。遇到春耕,秋收的時候,男人們會回來幹活。”
“這些百姓們打工賺錢多了,很多就回來買地。弄得這兩年地價連連上漲。許多百姓更是乾脆打工打出來經驗來,把整個家都給搬走了。有的直接去了鐵壁關或者是草原上的五個城市定居。反正那裡的房子便宜,生活費用也不多。有點錢,就能買上一些土地或者是草場,養羊,養牛的,也不少賺錢,算一算,可能比在家裡還多一些。”
趙珍珍聽着沈夫人的話,一時間有些愣住了。這二叔和二嬸纔來西北多少時間啊,怎麼就給西北帶來這麼大的變化?
怪不得,在家裡的時候,父親和母親再三囑咐自己要好好的珍惜這個機會,多跟二嬸學點東西,哪怕是學到一成,都夠終身受用的了。
趙珍珍和沈夫人聊着,一會兒,白老夫人已經起身了。白老夫人收拾好了之後,走過來,沈夫人拜見了白老夫人,給趙珍珍和白老夫人送上了禮物。趙珍珍和白老夫人都收下來了,也回贈了她禮物。
沈夫人就送趙珍珍和白老夫人上了馬車,趙珍珍繼續往前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