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脈衝多普勒雷達
次日,早。
小心地從牀上起身,替還在熟睡的王婭蓋好被子後,李暮開始洗漱,照常在周圍鍛鍊完後,他回到家,準備好早餐。
待早飯的香味飄蕩滿整個家中,王婭正好醒來,從房間走出。
“吃早飯了。”李暮聽到她出來的動靜,笑着回過頭,目光溫柔道。
王婭看着的眼神,想到昨晚,臉蛋不禁又紅了起來。
看得李暮不禁又微微失神。
——家有嬌妻,並且很容易害羞怎麼破。
趁着早飯的功夫,李暮把因爲昨晚太“忙”,忘記說的存款的事說了說。
看到李暮輕描淡寫地拿出一張寫着8w多塊存款單,並且說以後每個一段時間還會增加,王婭免不了震驚了好一會兒。
但也僅僅是一會兒。
她清楚李暮在做的研究,對國家而言究竟有多重要。
至於捐款這件事,她更沒有意見了。
這個年代手裡拿着這麼多錢,其實根本沒有什麼用,甚至可能還會有被扣上帽子的風險。
雖然以李暮的地位,並不會因爲一點流言蜚語就受到影響,但何必自找麻煩呢。
……
照常去研究所進行研發工作。
目前的各項研究,進行得相對平穩,在短時間內都不會有太大的突破。
李暮在各處查看了一番,見衆人暫時沒有遇見什麼問題,便去了京工院的遊戲研發中心,繼續進行遊戲研發的指導。
在遊戲設計、圖形渲染、物理引擎、用戶交互和音頻處理等等方方面,這羣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知識量,完全可以勝任現在的研發任務。
偶有難題,也能自己攻克解決。
發現這一點的李暮不僅沒有失落,反而很高興他們的成長。
單個人再厲害,再怎麼肝爆也比不上一個團隊,碼農這個名字可不是白叫的。
當然,關鍵的核心代碼仍需他去指導,這方面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
中午在京工院飯飯堂吃過飯,李暮正準備迴游戲研發中心,忽然看見了錢樹言、兆久章和一個帶着眼鏡,氣質文雅面向方正的教授朝他走了過來。
他主動迎了上去,問道:“錢院長,兆主任,你們怎麼來了,還有這是……”
“我是雷達研究所的所長,申中益,你就是李暮吧,果然一表人才。”帶着眼鏡的文雅教授不待錢樹言和兆久章兩人介紹,便笑着開口道。
李暮道:“您過獎了申所長。”
“一點也不爲過,我的幾位老朋友,還有認識的半導體專家教授們,可都對你讚不絕口,說你是如今我們夏國半導體界的第一人!”申中益笑道。
說實話,李暮的年紀太有迷惑性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很難讓人相信是做出那麼多成就的超級學者。
如果是一個人說,他可能不相信。
但他找得那麼多人,都對李暮盛讚不已,就不得不信了。
申中益繼續道:“好了,我也不說客套話,這次我來,是想邀請你作爲半導體的特邀專家,參與我們的一項研究。”
“好,我加入。”李暮沒有半分猶豫,便直接答應下來。
爽快得令申中益和錢樹言兆久章都有些驚訝,這啥都沒問,就這麼幹脆的答應?
李暮看三人都有些疑惑,笑着解釋道:“正好最近手頭的研究也不忙,我定期來盯一盯就行,時間上也充裕,而且您是雷達研究所所長,來找我,肯定是關於雷達方向的研究,我呢,正好對這個很感興趣。”
“好,好,那你什麼時候能來所裡?”申中益高興道。
“現在就行。”李暮笑道。
……
看得出來,申中益是個實幹派。
聽到李暮說現在就行,他便立刻拉着人前往雷達研究所。
因爲雷達的特殊性,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研究所的位置在遠離鬧市區的郊外。
兩人花了一個小時的功夫,纔來到雷達研究所的大門口。
通過檢查後,申中益先帶着李暮來到辦公室,泡了一杯茶後,便火急火燎地去召集雷達所的中堅力量前來開會。
喝完了一口茶水,茶葉只是普通的茶葉。
辦公室裡的陳設也十分簡樸,體現着這個時代樸素奮鬥的良好品質。
沒有等待太久,便聽到外面“踢踢踏踏”地傳來一陣密集腳步聲。
一羣雷達研究所的專家們魚貫而入,先是在辦公室裡掃了一眼,然後向李暮問道:“這位小同志,李暮顧問呢,出去了?”
不怪他們認錯,實在是李暮臉太嫩,哪怕是結婚了,氣質上成熟不少,但也很難讓人和“半導體第一人”“權威專家”這樣的詞聯繫起來。
好比是打擂臺,泰森的對面上了個霍金,也不會有人覺得霍金會是他的對手。
“這位就是李暮顧問,半導體界的權威專家。”剛剛被人羣擠得一下落在後面沒進來的申中益擠出身子,氣喘吁吁解釋道。
這個解釋讓辦公室裡的十幾個人一時都不由瞪大了眼睛,眼中滿是不可置信:
“所長,您沒開玩笑吧,他是李暮顧問?”
“權威專家教授,半導體界第一人?”
“等等,我記得好像在報紙上看到過這個年輕人,做出了不少發明,還被稱爲發明大王呢。”
“那也不能證明他在半導體方面很厲害吧,雷達研究可不是小電器和玩具……”
……
之前全國各地報紙上的大肆宣傳,還是有着很不錯的效果的。
至少現在很多對他不熟悉的人,也知道了他發明大王的稱號,而不再當他是個無名小卒。
不過,這事兒有利有弊。
好處是大家都認識,知道你發明厲害。
壞處嘛,很明顯,只知道你發明厲害。
屬於是刻板印象了。
面對衆人的疑惑,李暮笑着搖了搖頭道:
“我確實是李暮,目前在半導體研究所擔任顧問一職,當然,權威專家,第一人什麼的稱呼,都是沒有的事兒,我只是在半導體認知上面有稍有心得罷了。”
這句話讓所有人的安靜下來,你看我我看你。
即便得到李暮親口確認,咋還是那麼不真實呢。
天才他們見過,但再天才的人,也沒有二十幾歲就這麼猛的吧。
“敢問李顧問您今年多少歲了?”一個30多歲的研究員沒忍住開口道。
李暮微微笑了笑:“二十三。”
好嘛,最後一個臉嫩的可能也被排除了,就是和看起來一樣年輕。
“行了,都先坐下,你們是來討論研究的,不是來打聽李暮的個人情況的。”申中益重重地咳嗽了一聲。
聞言,衆人這才陸續入座。
因爲座位不夠,所以不少人還是搬着小凳子來的,在周圍坐成一圈。
申中益先給李暮一一介紹道:“這是雷達研究所的副所長,張國英,這是劉勇探教授,王犇教授,張海事教授……”
“各位教授好,希望以後多多指教。”待申中益介紹完後,李暮站起來微微躬身一禮。
他畢竟年紀輕,哪怕是有着特邀專家的名頭,該有的客氣還是要有的,不然恐怕要給人落下一個狂妄的印象。
以後還是靠這些大佬們幫助他研究呢,可不能得罪。
申中益對李暮的表現十分滿意,點了點頭道:“好了,不說廢話,咱們馬上開始吧。”
雷達研究所目前的研究項目,是關於多普勒雷達的設計研發。
這種雷達又稱脈衝多普勒雷達,是一種利用多普勒效應來探測運動目標的位置和相對運動的雷達。
59年,M帝的通用電器公司,便研製出了能夠跟蹤3000英里(約4828千米)外,600英里(約966千米)高D彈,且預警時間在20分鐘的彈道D彈預警雷達系統。
在世界範圍內,目前只有M帝在這項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即便是老大哥,都暫時還沒有研製出來。
申中益先是簡單介紹了一下研究的項目,然後道:
“多普勒雷達含距離波門電路、單邊帶濾波器、主波束雜波抑制電路等等多項電路結構。”
“目前我們對於它們的研究,因爲技術上和設備上的原因,是比較緩慢的。”
“但你在半導體方面接連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讓我們在這一方面的優勢,反倒超過了M帝許多。”
“所以我認爲,有你的加入,一定能夠使多普勒雷達的研究速度大幅提升,追趕M帝!。”
他說話之後,目光灼灼地看着李暮。
其他衆人亦是如此,緊盯着李暮滿是期待。
集成電路上的優勢在早期還不明顯,但隨着集成度的越來越高,任誰都能看出它會是未來各種精密儀器的發展方向。
面對衆人的目光,李暮微微沉吟片刻,然後道:“我認爲原先定下的對標M帝的實驗目標,有點不合適。”
“不合適嗎?那降低一點要求也是可以的。”申中益愣了愣,然後道。
他也知道以現在夏國的技術水平,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很難。
但聽到李暮這麼說,還是免不了有點失望。
其他專家教授也是心中嘆氣。
看着衆人失望的目光,李暮捏了捏自己的下巴,道:
“爲什麼要降低要求,應該提升纔對啊!”
“以我們現在的半導體技術水平,在集成電路的技術上要領先M帝至少十年。”
“這麼多的領先,性能方面幾乎是全面碾壓,無論是預警範圍、預警高度,還是預警時間,都至少提升2倍!”
辦公室內隨着李暮的話陷入一陣沉默。
2倍,那是什麼概念。
6000英里,9656千米的跟蹤範圍,遠超夏國地圖的最遠直徑5500多公里,連周邊的海域也能完全覆蓋。
如果能夠研製出來,完全可以讓那些敢於入侵夏國領空的敵對勢力無所遁形。
“李,李顧問,您不是開玩笑吧。”副所長張國英結結巴巴道。
不是他不相信李暮說的話,是在是這個數據太誇張了,雷達的探測距離和探測高度這些,一般都是幾百或者幾千地提升。
倍數增長,聞所未聞!
李暮笑道:
“當然是真的,而且我不是毫無根據地提出這個目標。”
“我目前正跟着錢五師先生攻讀應用物理學,對航天航空領域也有一定的瞭解。”
“之前我就完成了自動化制導系統的研製,並且正準備繼續開展地空D彈的深入研究,所以對雷達也有一點心得。”
“原來您的老師是錢五師教授!”張國英驚訝道。
錢五師三個字,在國內還是很有分量的。
名師雖然未必出高徒,但是至少能被其收爲學生,說明李暮的能力不是吹出來的。
這麼說來,2倍的數據提升,還然真有這個可能!
衆人亦是一陣恍然,不過旋即又發現哪裡好像不對。
等等,不是半導體界第一人和權威專家嗎,怎麼會跟錢五師學習應用物理?
申中益也發現了這一點,忍不住好奇道:“李顧問,您竟然連應用物理也懂?”
“談不上談不上,只是有所涉獵而已,連研究生都還沒畢業呢。”李暮謙虛道。
衆人聞言,俱是苦笑不已。
研究生沒畢業就能解決自動化D彈制導系統,這個水平,就是博士生來了都得傻眼!
……
在雷達研究所待了三四個小時,李暮先簡單地瞭解了一下目前多普勒雷達的研究情況和進度。
然後他便回到半導體亞牛所,開始搖人。
距離波門電路、單邊帶濾波器和主波束雜波抑制電路等等多個集成電路項目的研製,他指導可以,實操肯定不行。
倒不是不會,而是時間不夠。
他先來到黃新華這邊,讓其幫忙推薦幾個人過去幫忙。
黃新華道:“徐教授和盧教授兩位在半導體上面的水平不弱於我,應該能幫助你解決前期的困難。”
“你還可以把劉澤和王楊兩個人帶去,他們的水平雖然還不夠,不過打打雜沒什麼問題。”
“行,那就按黃教授您說得辦。”李暮回憶了一下,徐、盧兩位教授在之前的研究中確實表現得不錯。
至於劉澤和王楊,進步也很大,跟去研究完全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