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並非易事

秦王十四年,初

秦王以李牧爲將軍,以司馬尚,趙康等人爲副將,從關內邊塞各地召集士卒二十餘萬人往雲中討伐匈奴。

同時,趙括前往南郡,防備楚國。

秦國的這個大動作,也是很快就被各國所得知,最爲開心的就是燕國了,當消息傳到燕國的時候,正在漁陽的燕王丹開心的險些跳了起來,他急忙將自己的國相惑找了過來。師從賢人的惑,的確是有些本事的,像這次鼓動匈奴來侵擾秦國,就是他的計策,燕丹如今對他也是心服口服。

當惑平靜的坐在燕丹面前的時候,燕丹急忙向他行禮,隨即說起了秦國要討伐匈奴的事情。

惑並不意外,他所用的這個計策,秦人即使知道是計策,可還是要按着他的想法去做,匈奴並不好對付,秦國要討伐匈奴,就得徵召大量的百姓,消耗大量的物資,而因爲匈奴來去如風的特點,秦國想要取得一定的勝利,也不是能在短時間內可以達到的,故而,秦國這次出征,最少能給燕國帶來三年的和平歲月。

看着面前欣喜若狂的燕丹,惑無奈的說道:“上君啊,秦國有李牧這樣的將軍,士卒都是精銳,物資充足,匈奴未必是他們的對手,若是秦國擊敗了匈奴,接下來就是要向燕國復仇了...現在不是慶祝的時候..”,惑頓了頓,又說道:“我們要做的,就是得不斷的拖延秦國進攻各國的速度,增加自己的實力。”

燕丹點了點頭,如今的燕國,在胸懷壯志的燕王手裡,開始了各方面的變法,燕國決定全盤秦化,從學室,律法,到官吏制度,乃至軍功,戶籍,條條框框,燕國都複製了一套,可惜事情並不是那麼的順利,到如今,燕國也算是培養出了第一批的燕吏,這些官吏以及來到了底層。

而燕國也施行各種大比,以此激發官吏們的熱情,當然也是激發百姓們的耕作熱情。

燕國也正式設立了與秦國一模一樣的爵位,只要是在耕作,或者戰爭裡有貢獻的人都可以得到爵位。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燕國就變成了秦國的模樣,可惜,只是長得有些像秦國,想要走秦國的道路,哪怕是知道一切的制度,也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秦國有近十萬的官吏,燕國想要效仿,怕是要耗費幾十年才能培養出這樣的官吏集團...故而,短期內燕國的變化並不算太大。

既然要學習一支軍隊,那自然就是要找對手來授予軍功,燕國不敢去攻打秦國,也不敢去招惹齊國,故而,只能將矛頭對準遼東周圍的蠻夷地區,這裡的蠻夷也不算是太好對付,燕國修建長城也是爲了抵禦他們,而且燕國未必能受得了長期的征伐,故而,燕國的討伐主要就是佔據一些肥沃的土地,逼降塞外牧民,充實燕國人口。

燕丹看着面前的惑,說道:“寡人明白了,請您放心吧。”,他明白國相的意思,他又問道:“這次出征,該派遣誰爲將軍呢?”

“燕國的將士們,很有可能會做出侵吞戰功的事情,我非常的擔心這一點,之所以要施行軍功制,就是爲了從百姓中得到有能力的人,請您允許我親自帶領將士們前往作戰。”

“您要親自出徵??”,燕丹被嚇了一跳,這些時日裡,惑表現出了在智謀,內政方面的天賦,唯獨沒有表現出在軍事上的,難道他還會打仗?惑無奈的長嘆了一聲,說道:“我並不曾帶兵打仗,也不懂得軍事,可是這一次,我必須要出征,必須要讓士卒們明白如今與從前的不同...”

燕丹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了他。

在不久之後,楚國也知道了這個消息。楚王大喜過望,急忙找來自己的將軍們,想要商談攻打秦國的事情,楚王非常的剛烈,在他登基之後,大臣們曾勸說他,暫時向秦國忍讓,操練內部的士卒,趁機發展,可是楚王負芻根本不願意這樣做。他固執的認爲,只有懦夫纔會退讓,自己是絕對不會向秦國低頭的。

也正是因爲這樣,楚王不顧大臣們的勸阻,直接殺掉了秦國所派出的使者。

楚王這樣的做法,在楚國內是有人歡喜有人憂,那些強硬派的貴族們,與秦國有着血海深仇,自然是希望有個強硬點的君王,而其餘那些貴族,都不希望激怒秦國...在得知秦國出兵的消息後,楚王就有些坐不住了,等到將軍們站在他的面前,楚王忍不住的笑着,說道:“寡人聽聞,秦國以舉國之力討伐匈奴,已經出兵。”

“這是楚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

“不知哪位將軍願意領兵出征,討伐秦國,收復故土呢?”

楚王傲然的說着,完全沒有注意到面前這些將軍們那惶恐的臉龐,他說完,等着將軍們的答覆,等了片刻,也沒有人說話,楚王有些生氣的看着他們,說道:“寡人平日裡對二三子也是不薄,今日怎麼如此遲疑呢?我聽聞,食用君王的俸祿,就要完成他的吩咐!”

將軍們面面相覷,都不願意開口,項燕走出來,朝着楚王一拜,說道:“大王,秦國派遣武成侯趕往南郡,這件事,您知道嗎?”

楚王大怒,問道:“您是楚國內有名的武士,怎麼會害怕他呢?楚國的將軍們,難道都是因爲他的緣故而不敢出徵嗎?”

有將軍低聲說道:“武成侯在南郡,此時要攻打秦國,只怕是不妥啊。”

楚王生氣的都有些說不出話來,他看向自己的將軍們,除卻項燕之外,其餘人都是低着頭,不敢面對他,只是聽到趙括的名字就不敢出徵了??那若是遇到了他,會嚇成什麼樣子呢?楚王在心裡已經給這些將軍們下達了死亡判決,他看向了項燕,有些失望的問道:“連您也懼怕他?”

“大王,我的確是懼怕他,天下的將軍沒有不怕他的,可是,我之所以反對出兵,不是因爲他的緣故,如今楚國的士卒們沒有經歷操練,算不上是精銳,而國庫內的糧食雖然充足,但是沒有可以調動他們的人,若是在這個時候出征秦國,只怕我們不是秦人的對手。”

“楚國地大物博,戶籍衆多,不如趁着秦國無心南顧的時候,加緊操練,給我幾年的時候,我可以爲您操練出三十萬的精銳士卒,到那個時候,就是秦國,也並非是不可戰勝的。”,項燕認真的說着,楚王咬着牙,眼裡滿是怒火,他不願意等,他想要奪回故土,可是連自己最信任的項燕都這麼說,他也沒有其他辦法。

楚王最終還是長嘆了一聲,看着項燕,說道:“好。”

楚王的進攻計劃,就這樣破產了,不過,項燕所說的也是實話,他是害怕趙括,但不至於因爲他不敢出兵,楚國在李園時期雖然富裕了起來,可是軍隊卻走向了下坡路,疏與操練,貴族們也不是像從前那樣願意服從,故而項燕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整頓軍隊,等到楚國擁有三十多萬可以戰鬥的士卒,就是秦國也會頭痛。

趙括自然不知道自己免去了一次的戰爭,他在此刻來到了秦國的南郡,說起來,趙括來到這個世界後,還沒有來到過南方,比起北方,戰國的南方就更加的原始,這個原始並非是罵人的話,只是這裡鬱鬱蔥蔥的,道路上隨處都能看到各種小動物,還有碧藍色的湖泊,這都讓趙括非常的開心。

南郡被秦國同化了很多年,這裡的人雖然說着一口楚語,可實際上已經與秦人沒有什麼不同了。

這裡的秦人是新秦人,當然也是秦人,這裡的生活習慣,也已經秦化,道路上隨處都能看到巡邏的官吏,這裡的治安情況沒有北方那麼好,常常有楚國的羣盜在這裡攔路打劫。趙括就當時來欣賞南方的美景,來觀看這裡的風土人情,當然,趙括還是要盯着楚國的動向,做好抵禦他們的準備。

與此同時,趙括又受到了幾封書信,首先是來自咸陽的書信,就在趙康和趙括離開後不久,趙康的兒子出生了。趙括非常的開心,笑呵呵的等待着回去抱孫子的那一天。而第二封書信則是來自魏國,是成蟜送來的。當初張良被迫離開韓國,前往關內地區之後,成蟜就開始在各地遊蕩。

秦國之內,還真沒有人敢攔住這位長安君,長安君也不是隨意流蕩,他是去觀看各地,增加自己的閱歷,這對一個人的成長而言,是很有幫助的。趙括點着頭,成蟜的成長速度不算太快,比起他的兩個兄弟,他算是比較平庸的,可是趙括總是覺得,成蟜也能做出一番偉業來,因爲他雖然平庸,可是他爲人踏實,有耐心,願意努力。

在書信裡,成蟜告訴了自己在各地所看到的事情,又說了幾件趣事。

成蟜說,他在魏國雍丘祭拜信陵君的時候,抓住了一個從楚國前來的遊俠,這遊俠年紀並不大,長途跋涉的來拜見信陵君...半路上得知信陵君逝世的消息,也不願意回去,想方設法的來到了雍丘的墳墓...他以及被官吏們抓住,應該是要判刑了。趙括看着這報告,腦海裡卻又浮現出那魏國酒徒的模樣來。

可惜啊,這遊俠去晚了,若是他早去一點,信陵君肯定會拉着他喝酒。

不過,他也算是找到了信陵君,年紀輕輕,就能克服諸多困難,不懼艱辛的來到魏國拜見信陵君,這樣的舉動,已經很信陵君了。

趙括思索着,又拿起了書信,奮筆疾書,方纔讓人送到成蟜那裡去。

......

秦國的二十萬大軍開拔邊境,這一路上,浩浩蕩蕩的,一望無際,看不到隊伍的最後,李牧走在了前軍的位置上,這是趙康所沒有想到的,因爲平日裡,主將應該是在中軍的位置上,這樣纔好應對各種的威脅。李牧告訴趙康,匈奴的襲擊速度極快,而且他們很少列陣,靠着騎射會進行阻擊和騷擾,乃至是糾纏戰術。

故而將軍若是坐鎮中軍來討伐敵人,永遠都會比敵人慢一步,會被胡人牽着走。

趙康恍然大悟,對於塞外戰爭又有了新的理解。李牧這一次,帶着精銳的秦國士卒,帶着充足的糧食,絕大多數人都認爲李牧穩操勝券,只有李牧和司馬尚,表現得非常肅穆,李牧有很多次告訴趙康,他們所要面對的敵人是很強大的,他們熟悉當地的情況,各方面都有優勢,千萬不能衝動。

李牧自己率領最精銳的騎兵軍隊,而司馬尚則是率領弓弩手,趙康來負責步兵。

他制定好了戰略,想要擊敗胡人,就必須要迅猛,致命一擊給與重創,不然就要陷入追逐戰,會出大問題,李牧的計劃也很簡單,趙康是誘餌,要趙康帶着軍隊最先越過邊關,吸引敵人的注意力,而趙康要負責引誘,還要負責保護司馬尚的軍隊,等到胡人開始聚集,準備吞下趙康的時候,李牧就會給與致命一擊。

戰略看起來很簡單,可實際操作起來,卻是無比的困難。

當軍隊趕到了雲中後,李牧稍作整頓,就帶着軍隊朝着九原的方向前進,他與趙括和司馬尚分兵,獨自領着騎兵離開了。而趙康和司馬尚則是直接朝着陰山的方向趕去,兩隻軍隊的方向截然不同,李牧顯然是準備繞到敵人身後,李牧在這裡經營了很多年,熟悉當地,不怕迷路。

趙康不知道路,可是有司馬尚來幫助他。

趙康對於自己被李牧當成誘餌的事情,非常的不滿,連這雲中,都是被自己所攻下來的,怎麼能讓自己當個誘餌呢?等到與胡人交戰的時候,我就要打碎那些想吞掉誘餌的胡人的牙!趙康在心裡思索着,便開始了這一次的遠征。而秦國出兵的消息,也是被某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君王告訴了塞外胡人,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第三十九章 秦所畏者我也第七十二章 騎劫的家鄉第八十九章 歸途第一百零三章 撿到一隻始皇帝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一百五十四章 可能我是個仁義的人吧第四百章 倉頡篇第一百二十三章 詭計多端馬服君史記.趙子世家第兩百零二章 我們的瑰寶第一百零三章 撿到一隻始皇帝第一百七十章 禮尚往來第四百五十二章 登基第八十五章 仁者無敵第三百三十三章 驅逐姬丹第三百零五章 馬服君的大縱深作戰理論第一百六十一章 未來的秦王與未來的范雎第一百三十八章 令人髮指(感謝無奈錯愛的盟主)第兩百三十四章 百家爭鳴第五十六章 給我備車第兩百零三章 馬服君遲早是寡人的第一百零四章 父與子第四百五十五章 你這是大秦還是大漢?第六十三章 劍指北方第二章 義薄雲天馬服君第四百八十五章 任囂第三百三十六章 揮劍決浮雲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初次邂逅第七章 曾母投杼第一百三十四章 塑料父子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騎劫的帶兵初體驗第四百八十六章 山地游擊戰之父第一百三十二章 投其所好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八十二章 最老的趙國質子第五十四章 趙國可伐也第四百九十九章 甚至還不如韓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這纔是殺人啊第一百三十章 一個結巴的韓國青年第四百四十章 穿越者指南:從園長到校長第兩百八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零三章 趙門弄墨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兩百五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二章 燕人的情況第八十六章 請降第三百零五章 馬服君的大縱深作戰理論第三百六十五章 秦王與齊王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無恙?第四百三十二章 華夏糧倉第三百零六章 讓我給你一個擁抱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第七十八章 寧爲什伍,勿爲副將說幾句話,祭幾本書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老制和孝悌制第三百四十五章 孩子,你在等誰?第十六章 柏仁李牧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五十六章 給我備車第四百零一章 不讓人省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魏醋王第四百一十七章 主力與偏師第三百九十章 所謂戰神第四百六十六章 黃老之學第四百五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七月第四百零三章 趙門弄墨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城?攻心!第十二章 應侯妙計安天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來自趙國的老賊第兩百八十章 紙!紙!紙!第三十八章 豎子趙括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三百二十七章 信陵君已死,出兵第三百七十章 魏國的覆滅第三百二十三章 微不足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只是個卑鄙的小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我真不是教育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第一百三十二章 投其所好第四百九十三章 擡起頭來迎接死亡第四十五章 最大的成效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到底做了什麼?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三百一十四章 趙孝成王第兩百八十章 紙!紙!紙!第兩百五十八章 武成君,您來了第九章 遣使何方第五章 請斬我首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四百六十四章 像個人一樣活着第三百七十七章 拯救大將騎劫第一百二十六章 戰後的美好風景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此微不足道的我第三百六十二章 韓非之過第兩百三十七章 韓王妙計安天下
第三十九章 秦所畏者我也第七十二章 騎劫的家鄉第八十九章 歸途第一百零三章 撿到一隻始皇帝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一百五十四章 可能我是個仁義的人吧第四百章 倉頡篇第一百二十三章 詭計多端馬服君史記.趙子世家第兩百零二章 我們的瑰寶第一百零三章 撿到一隻始皇帝第一百七十章 禮尚往來第四百五十二章 登基第八十五章 仁者無敵第三百三十三章 驅逐姬丹第三百零五章 馬服君的大縱深作戰理論第一百六十一章 未來的秦王與未來的范雎第一百三十八章 令人髮指(感謝無奈錯愛的盟主)第兩百三十四章 百家爭鳴第五十六章 給我備車第兩百零三章 馬服君遲早是寡人的第一百零四章 父與子第四百五十五章 你這是大秦還是大漢?第六十三章 劍指北方第二章 義薄雲天馬服君第四百八十五章 任囂第三百三十六章 揮劍決浮雲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初次邂逅第七章 曾母投杼第一百三十四章 塑料父子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騎劫的帶兵初體驗第四百八十六章 山地游擊戰之父第一百三十二章 投其所好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八十二章 最老的趙國質子第五十四章 趙國可伐也第四百九十九章 甚至還不如韓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這纔是殺人啊第一百三十章 一個結巴的韓國青年第四百四十章 穿越者指南:從園長到校長第兩百八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零三章 趙門弄墨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兩百五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二章 燕人的情況第八十六章 請降第三百零五章 馬服君的大縱深作戰理論第三百六十五章 秦王與齊王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無恙?第四百三十二章 華夏糧倉第三百零六章 讓我給你一個擁抱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第七十八章 寧爲什伍,勿爲副將說幾句話,祭幾本書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老制和孝悌制第三百四十五章 孩子,你在等誰?第十六章 柏仁李牧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五十六章 給我備車第四百零一章 不讓人省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魏醋王第四百一十七章 主力與偏師第三百九十章 所謂戰神第四百六十六章 黃老之學第四百五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七月第四百零三章 趙門弄墨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城?攻心!第十二章 應侯妙計安天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來自趙國的老賊第兩百八十章 紙!紙!紙!第三十八章 豎子趙括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三百二十七章 信陵君已死,出兵第三百七十章 魏國的覆滅第三百二十三章 微不足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只是個卑鄙的小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我真不是教育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第一百三十二章 投其所好第四百九十三章 擡起頭來迎接死亡第四十五章 最大的成效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到底做了什麼?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三百一十四章 趙孝成王第兩百八十章 紙!紙!紙!第兩百五十八章 武成君,您來了第九章 遣使何方第五章 請斬我首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四百六十四章 像個人一樣活着第三百七十七章 拯救大將騎劫第一百二十六章 戰後的美好風景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此微不足道的我第三百六十二章 韓非之過第兩百三十七章 韓王妙計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