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

楚國新王都壽春之內,黃歇雙手顫抖着,看着手裡的剛剛拿到的最新的情報。

景陽派人來送信,卻是告訴了他一件極爲荒唐的事情,白起主動釋放了那些楚國的俘虜。春申君剛剛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以爲,白起瘋了,這十幾萬俘虜回到楚國,即刻就能再組織成一支大軍,繼續抵抗秦人,可是當景陽告訴他,這些人已經心向秦人,毫無鬥志,一觸即潰,甚至還險些在楚軍內引起騷動的時候,春申君這才瞬間明白了白起的想法。

春申君看向了放在自己身邊的那些竹簡,馬服君的書,他當然也是讀過的,這就是馬服君所說的思想戰?仁義的軍隊通過寬恕敵人的做法來讓敵人知道自己的過錯,以此來避免他們助紂爲虐....黃歇笑了起來,秦人?仁義之師?想起來都有些可笑,那些眼裡只有敵人頭顱的劊子手,什麼時候也能被稱爲仁義之師了?

景陽對這些人的解決辦法,簡單粗暴,他直接將他們放了回去...讓春申君來解決,這讓黃歇額頭上都冒出了一層冷汗。景陽這事做的不厚道啊,這十幾萬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鄉,鼓吹秦國,這顯然是會造成更大的危機啊,何況,自己前不久才宣傳秦軍的暴虐,對楚人說那些俘虜已經死了。

如今他們活着回來,這會讓楚國在民間失去公信力,而那些俘虜的宣傳,則就會更快的流傳在楚國各地,黃歇揉着額頭,可是他又不能責怪景陽,若是景陽不這麼做,帶着一支遇到秦人就投降,或者逃跑的軍隊,景陽又該如何保護楚國呢?

黃歇飛速的思索着解決這些事情的辦法,最先要做的,就是收走民間的《馬服書》,不能再讓這種思想繼續流傳,另外,可以藉助各大學派來進行對馬服君思想的攻擊,至於那些俘虜們...黃歇眯着雙眼,心裡也有了自己的打算。

事情正如黃歇所想的,在俘虜回來之前,因爲黃歇已經定論他們已經死去,故而他們的家人都已經爲他們發喪,家裡的妻改嫁...俘虜們興沖沖的回到家裡,看到的卻是這樣的場面,他們非常的憤怒,當家人說:官府說你們已經被秦人殺死的時候。他們的怒火徹底爆發。

在短短的半個月內,楚國有六個縣城爆發了叛亂,有歸來的士卒因爲不當言論被官吏抓捕,隨即殺官造反...好在,黃歇提前做好了準備,安排在各地的軍隊,很快鎮壓了各地的叛亂。楚國民心動搖,衆人都在談論着秦人的仁政,馬服君的大一統,以及楚王對他們的欺騙。

靠近南郡,南陽郡的幾個城池內,更是出現了民衆叛逃,大批的逃亡秦地的事情,楚國的官吏們無比的驚懼,而南郡和南陽郡的郡守,險些樂暈過去了,什麼是仁義之邦啊?能讓最爲眷戀故土的楚人放棄自己的家鄉逃到自己這裡來,這就是仁義之邦啊!當地的官吏急忙將這些事情稟告咸陽。

而同時,這兩地的郡守,也是下令好好對待這些楚人,給與他們耕地,甚至還免除了他們一年的徭役...黃歇是再也坐不住了,急忙也開始了自己的計劃。各地開始出現了對黃歇的謾罵,當初大王想要從秦人手裡贖回俘虜,是春申君斷定這些人已經身死,不肯贖回,還因此而違抗大王的命令。

這些都是春申君的過錯,大王應該懲罰他,罷免他的官職。

隨者這種言論的不斷擴散,衆人的怒火悄悄從楚王身上轉移到了春申君的身上,春申君的門客們紛紛離開,不再願意爲他效力,春申君那可以容納數百人的大院落,也因此而變得空蕩蕩的。又有楚國的幾位賢人,攻擊趙括的學說,認爲他所說的大一統,就是讓一個國家來奴役其他的國家,楚人絕對不會去當奴隸!

楚國內無比的動盪,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秦國的使者終於來到了這裡。

楚王和春申君單獨的召見了這位秦國的使者。使者年紀不大,是一位年輕人,走進王宮之後,他臉上也沒有多少的恭敬之色,只是傲然的朝着楚王與春申君行禮,春申君不懷好意的問道:“您前天來到壽春,爲什麼今天才來拜見大王呢?難道您來到楚國,還有別的使命嗎?”

使者笑着說道:“我只是太過勞累,所以休息了兩天,我從秦國出發,來拜見大王,可是大王的車架行駛的太快,從陳都一路來到壽春,我這一路追趕,實在太過疲憊。”

楚王當即暴怒,春申君的臉色也不是很好看,只是冷冷的看着他。

使者這才說出了自己來這裡的理由,秦王仁義,不願意看到楚國的百姓流離失所,看到楚國的士卒死在戰場上,希望能與楚國停止戰爭,雙方議和。楚王還是沒有開口,只是看着春申君,黃歇思索了片刻,方纔笑着問道:“這是一件好事,秦王既然仁義,想要結束戰事,那就應該要與所有的國家議和,我這就派人告知三晉的國君。”

使者搖着頭說道:“趙國,魏國,已經答應了大王議和的要求,就只有楚國還沒有進行商談,這就是我前來這裡的原因了。”

黃歇指着使者,憤怒的叫道:“您說謊!秦國是想要讓楚國背叛盟友!成爲不講信義的國家啊!”

使者還是很平靜,他說道:“若是您不願意議和,那就請您繼續增派軍隊,與武安君交戰,秦國的將士們因爲大王的命令,並沒有獲得足夠的軍功,因而都渴望能殺進楚國的王都,用您的首級來換取爵位。”,楚王再也坐不住了,猛地站起身來,黃歇卻是攔住了楚王,臉上再也沒有了慍怒,只是笑眯眯的問道:“我的首級,值什麼爵位呢?”

“升爵四級,賞百金,二十匹良駒。”

“像我這麼美的頭顱,居然只值這麼多嘛?”

使者啞然,再也說不出話來,黃歇揮了揮手,這才讓武士們將他帶出去,卻沒有讓他們殺死使者,等到使者離開之後,黃歇這才苦笑着對楚王說道:“大王,這個人是懷着必死的決心來的,所以他並不害怕。議和是范雎的計策,如果我們議和,楚國的聯盟戰略就要被破壞...可若是我們不接受議和...楚國...唉。”

黃歇長嘆了一聲,方纔說道:“這都是我的過錯,我已經提前準備好大軍所用的糧食,應對秦國的威脅,我錯誤的認爲秦國的目的會是三晉,沒有想到他們會大規模的進攻楚國啊...”

“請您不要這麼說,您主動的承擔了所有的罪名...這讓寡人非常的愧疚。”,楚王說着,臉上滿是自責,與秦國的全面交戰,是楚王的決策,當時黃歇就勸說他,遷都,不要與秦國全面交戰,楚國應該要積累更多的戰爭儲備,可是楚王被秦國的挑釁所激怒,一意孤行,黃歇也只好準備與秦國的全面交戰。

而如今,這其中所有的罪名,都被黃歇自己承擔,國內罵他的人越來越多,常常有醉酒的貴族堵在黃歇的宅院門口謾罵,而他的門客也大多離去,認爲春申君不是值得效忠的人,楚王只是覺得,是自己愧對黃歇,如果當初聽他的,能夠暫時的退讓,或許就不會如此。

黃歇原本是有着自己的戰略的,先是結盟諸國,隨後就該是滅亡魯國,攻佔更多的土地,來增強楚國的力量,重視農桑,積累大量的糧食,武器,操練百姓,方纔與諸國討伐秦國,給與秦國重創,在黃歇看來,如此積累上數年,在諸國內選出一個出色的將領,形成聯軍來討伐秦國,秦國是一定會失敗的。

黃歇笑着,揮了揮手,對楚王說道:“請您不要這麼說,我可以爲您而死。何況,如今的這些事情,本就是因爲我的過錯,若是我將楚國治理的強大,也就不會讓您遭受到這樣的恥辱...”,黃歇沒有再說,他並不想談論這些事,他皺着眉頭,思索了許久,方纔咬着牙說道:“還是不能議和。”

“雖然繼續戰爭會讓楚國遭受更大的損失...可若是拋開盟友單獨議和,就是徹底破壞了楚國的戰略。如今議和,在短期內,固然是一件好事,可是從長遠看來,楚國若是再遇到秦國的進攻,因爲如今的選擇,就再也不會有國家願意來救助楚國了,我會繼續籌備物資,增援景陽,楚國不能議和!!”

楚王點了點頭,說道:“好。”

“請您削去我的食邑...作爲對我的懲罰...另外,請當衆訓斥我。”,黃歇認真的說道:“若是楚國不接受議和,厭戰又缺少糧食的百姓一定會心懷不滿,您可以因爲這些事情而訓斥我...就讓他們認爲這些事情都是我做的,讓他們怨恨我而不怨恨國家。”

..........

此刻的景陽,已經是退回了陳都,而幾支偏師,已經退到了更後,秦國不斷的進攻,雙方在數個城池內爆發了戰鬥,楚國輸多勝少,防線岌岌可危,景陽只能不斷的收縮防線,頑強的進行抵抗,白起也不能再像從前那樣迅速的推進了,不過,秦國還是在保持着對楚國的優勢,陳都幾乎成爲了一個孤城。

像是在岸邊獨自聳立的礁石,不斷的迎接着海浪的衝擊,卻一動不動。

這座城池,彷彿有着項先將軍的英魂守護,楚軍站在城牆上,景陽親自祭祀了在此處戰死的楚國士卒,隨即開始應對秦人的攻城,白起猛攻三天,也沒有能攻下這座城池。昔日項先所站着的地方上,景陽像他那樣的站着,兩個人的身影漸漸的融合在一起,同樣的大吼着,將秦國的士卒高高舉起,從城牆上丟了下去!

楚國這邊的戰事還在繼續,而上黨的戰事,就有些讓人看不透了。

秦國在上黨經歷了數次的失敗,王陵並不是魏無忌的對手,或者說,王陵的士卒太少,上黨因爲被秦國佔據的時間不長,這裡還沒有達到能全民爲兵,爲秦國死戰的地步,王陵只能是勉強的進行防守,他放棄了一些城池,又屢次向秦王尋求增援,蒙武在這個時候,也已經接近了上黨。

可是,令蒙武沒有想到的是,魏無忌判斷出他前來上黨所要選擇的道路,居然在半路上設伏,給與蒙武當頭一棒,蒙武死戰不退,依靠着秦軍強大的韌性,愣是守到了王陵的救援,魏無忌這才撤離,退回城內,魏國的增援部隊也隨後進入上黨地區,與魏無忌合兵,雙方再次開始了在上黨的廝殺。

雙方都等來了自己的援軍,在兵力上,魏無忌還是佔據着一些優勢,可是秦國已經再次派出了援軍,魏無忌在兵力上的優勢並不能保持太久,因爲魏無忌的幾次重創,王陵選擇死守城池,等待武安君的到來,武安君正在楚國打的楚人節節敗退,只要等武安君殺崩了楚人,來到上黨,那魏無忌便不足爲懼。

就在雙方廝殺了一段時間之後,景陽因爲傷亡太大,後勤道路又被秦國騷擾,故而主動放棄了陳都,退守巨陽...而白起再一次,打進了楚國的國都。在打進國都之後,白起進行了休整,隨後再次以偏師出擊,繼續在楚境的推進,而自己,卻是統帥一支軍隊轉進韓國。

這是將韓王嚇得夠嗆,韓王急忙請求各國救援。

魏無忌因爲王陵死守的緣故,在上黨找不到突破口,用大量的炊煙迷惑住了王陵,而自己卻是偷偷帶着主力大軍轉軍進韓國,此刻的白起已經攻下了韓國不少的城池,就在白起趕往新鄭的道路上,忽然遭遇到了魏無忌的主力大軍,魏無忌無比的開心,終於,他是成功的伏擊了一次白起!

然而,白起高超的指揮藝術,並沒有讓他遭受太大的損失,隨後,他便與魏無忌在韓國內交鋒,韓國的民衆再一次迎來了災難,四處逃亡,魏無忌與白起多次的交戰,因爲有着兵力上的大優勢,竟是與白起互有勝負,數次擊退了白起,而王陵這個時候方纔知道魏無忌居然帶着主力趕往了韓國,這讓他氣急敗壞。

他趕忙帶兵前往增援,結果再次被魏無忌精準的伏擊,白起的經典戰術,被魏無忌如此熟絡的運用出來,倒是讓白起有些吃驚。

景陽在此刻,也是即刻發動了反攻,楚國大軍瘋狂的進攻,趁着白起不在,再次將秦人逼退到了陳都,這一次,守城的人卻是變成了秦人。

而此刻再次經歷失敗的王陵,被奪走了將軍的身份,被押往咸陽。

由鄭安平來接替他的位置,繼續帶領上黨大軍。

白起給與鄭安平新的命令,不要理會韓國的魏無忌,直接從上黨進攻趙國!

鄭安平並沒有因爲成功接替王陵的位置而興奮,他很害怕,因爲他看到了王陵的下場,親眼看到王陵因爲屢次的戰敗,戰損大於斬首而被押進囚車,他所統領的上黨偏師,同樣也是沒有足夠的首級,於是乎,他將目標放在了丹水之外的趙國....或許,該弄些首級...以免落到王陵那般的處境。

第四百一十二章 挾趙括以抵秦國第三百二十章 明君還是昏君?第三百六十七章 寒冬蕭瑟第四百一十七章 主力與偏師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老制和孝悌制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帶來的成長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來,我見,我改變第兩百六十九章 被秦國排斥的趙政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王天下的戰略第五百零一章 一人一嘴可滅一國第十八章 憶廉頗壯時第兩百六十七章 李斯與三公九卿制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兩百五十章 互訴(感謝鬼欲的盟主)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此微不足道的我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胡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羣英璀璨的趙國第一百九十六章 這纔是殺人啊第一百五十八章 拯救天下的三種辦法第六章 天下苦秦已久第兩百四十八章 馬服子的危機第三百七十一章 屬於戰場的天才第三百三十八章 馬服君與聯軍的碰撞第兩百八十九章 上君令我離開第四百四十一章 能者多勞第二十章 趙相齊人田單第四百九十九章 甚至還不如韓王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城?攻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王天下交響曲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讀馬服書的老單于第三百二十四章 在這一年,魏國死掉了第三十章 一舉必要多得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才無德第七十三章 劍不出則鏽第四百四十七章 齊國哀鳴曲第一百二十二章 詩經,唐風,揚之水第四百五十九章 我的叔叔劉季第四百九十五章 年邁的趙括第四百九十一章 前往西域的貿易之路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初次邂逅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要小看任何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問農第四百六十四章 像個人一樣活着第兩百零六章 相親第三十九章 秦所畏者我也第三百零七章 信陵君之哀第一百二十七章 鐵血與仁義的決鬥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河戰役第五百章 什麼叫縱橫家啊第三百五十八章 內亂第一百八十二章 邯鄲城的歡樂時光第兩百三十七章 韓王妙計安天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長安君的改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趙人第兩百五十七章 與寡人恭候馬服君歸家第兩百零七章 趙括的愛情第三百一十四章 趙孝成王第兩百三十三章 六國的恐懼消失在這一天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國聯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規模集團軍作戰第五百零四章 徐福面聖第一百五十五章 別傷害寡人的馬服君第兩百六十八章 抉擇第五百零一章 一人一嘴可滅一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別傷害寡人的馬服君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九十三章 有您這樣的賢人在第六十六章 魏有信陵君第兩百九十三章 呂不韋變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初次邂逅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城的會面第兩百九十九章 千萬不要惹出那個男人啊!第五十四章 趙國可伐也第四十九章 得道者多助第三百二十章 明君還是昏君?第三百九十七章 什麼是楚王啊?第一百七十六章 寡人也想一王天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騎劫的帶兵初體驗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強陣容第四百六十六章 黃老之學第七十六章 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驅逐出境第二十七章 請您坐穩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內城外第四百零二章 豐邑一無賴!第三百七十八章 做長城還是做狗?第兩百七十二章 趙括的提議第兩百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三百七十七章 拯救大將騎劫第一百二十八章 驅逐出境第四十三章 我願與您同死第四百五十九章 我的叔叔劉季
第四百一十二章 挾趙括以抵秦國第三百二十章 明君還是昏君?第三百六十七章 寒冬蕭瑟第四百一十七章 主力與偏師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老制和孝悌制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帶來的成長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來,我見,我改變第兩百六十九章 被秦國排斥的趙政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王天下的戰略第五百零一章 一人一嘴可滅一國第十八章 憶廉頗壯時第兩百六十七章 李斯與三公九卿制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兩百五十章 互訴(感謝鬼欲的盟主)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此微不足道的我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胡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羣英璀璨的趙國第一百九十六章 這纔是殺人啊第一百五十八章 拯救天下的三種辦法第六章 天下苦秦已久第兩百四十八章 馬服子的危機第三百七十一章 屬於戰場的天才第三百三十八章 馬服君與聯軍的碰撞第兩百八十九章 上君令我離開第四百四十一章 能者多勞第二十章 趙相齊人田單第四百九十九章 甚至還不如韓王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城?攻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王天下交響曲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讀馬服書的老單于第三百二十四章 在這一年,魏國死掉了第三十章 一舉必要多得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才無德第七十三章 劍不出則鏽第四百四十七章 齊國哀鳴曲第一百二十二章 詩經,唐風,揚之水第四百五十九章 我的叔叔劉季第四百九十五章 年邁的趙括第四百九十一章 前往西域的貿易之路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初次邂逅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要小看任何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問農第四百六十四章 像個人一樣活着第兩百零六章 相親第三十九章 秦所畏者我也第三百零七章 信陵君之哀第一百二十七章 鐵血與仁義的決鬥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河戰役第五百章 什麼叫縱橫家啊第三百五十八章 內亂第一百八十二章 邯鄲城的歡樂時光第兩百三十七章 韓王妙計安天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長安君的改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趙人第兩百五十七章 與寡人恭候馬服君歸家第兩百零七章 趙括的愛情第三百一十四章 趙孝成王第兩百三十三章 六國的恐懼消失在這一天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國聯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規模集團軍作戰第五百零四章 徐福面聖第一百五十五章 別傷害寡人的馬服君第兩百六十八章 抉擇第五百零一章 一人一嘴可滅一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別傷害寡人的馬服君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九十三章 有您這樣的賢人在第六十六章 魏有信陵君第兩百九十三章 呂不韋變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初次邂逅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城的會面第兩百九十九章 千萬不要惹出那個男人啊!第五十四章 趙國可伐也第四十九章 得道者多助第三百二十章 明君還是昏君?第三百九十七章 什麼是楚王啊?第一百七十六章 寡人也想一王天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騎劫的帶兵初體驗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強陣容第四百六十六章 黃老之學第七十六章 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驅逐出境第二十七章 請您坐穩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內城外第四百零二章 豐邑一無賴!第三百七十八章 做長城還是做狗?第兩百七十二章 趙括的提議第兩百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三百七十七章 拯救大將騎劫第一百二十八章 驅逐出境第四十三章 我願與您同死第四百五十九章 我的叔叔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