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夏的山寨內,出現了兩個道士打扮的人。
一個自然就是剛剛自封爲“太平道”奮威大將軍的黃巾軍頭領孫夏,另一個則是“五斗米教”的大法師張隋,就是在舒縣指點周瑜去尋小魚兒的那個道士。
東漢末年,在中國的土地上,流行着兩個道教流派,一個是“太平道”,一個是“五斗米教”。
“太平道”是由鉅鹿人張角於漢靈帝建寧期間創立的,張角以黃天爲至上神,認爲黃神開天闢地,創造出人類。又信奉黃帝和老子,認爲黃帝時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類最美好的事情。在這個太平世界裡,既無剝削壓迫,也無飢寒病災,更無詐騙偷盜,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礎上,張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義和宗教理想。
“太平道”的主要經典是道人于吉所著《太平經》,它是以善道教化,符水治病爲基礎,十數年間,徒衆數十萬,遍佈八州。
“太平道”雖在黃巾起義後瓦解,但對後世仍有相當的影響。如太平道三十六方的術數觀念,爲後世道教所繼承;後世道士持九節杖、着黃衣、戴黃冠,用符水、咒語等道術爲人治病消災等等,也都承襲“太平道”的規制。唐宋時期的“明教”更尊張角爲其教主;清代中期川陝白蓮教起義宣揚“黃天將死,蒼天當生,大劫在邇,人民有難”的讖語,亦明顯受“太平道”的影響。
“五斗米教”又名“天師道”,由江蘇豐縣人張陵於漢順帝漢安元年在巴蜀創立,因他爲人治病,痊癒後病家要出五斗米,被稱爲“五斗米師”,他所創立的教派也被稱爲“五斗米教”,凡是加入該教的人需繳納五斗米作爲教費。
張陵、張陵之子張衡、之孫張魯,教內稱“三師”,即“天師”張陵,“嗣師”張衡,“系師”張魯。經過“三張”祖孫三代的苦心經營,“五斗米教”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義、儀式與方術及其組織制度。到張魯時,據漢中自立,將其統治區域設爲二十四治,各治不置長吏,以祭酒管理行政、軍事、宗教等事項,建立起政教合一政權,成爲一方樂土。
張魯以《老子》爲“五斗米教”主要經典,併爲之作注,名曰《老子想爾注》,以闡述“五斗米教”教義思想。
“五斗米教”的基本信仰是老子的“道”。它把老子的“道”人格化爲有意志、能創生天地、主宰一切的至高無上的神,稱:“一者道也,……一散形爲氣,聚形爲太上老君。”其基本教義是通過守一、守道誡,達到長生不死。
“太平道”創立的時間比“五斗米教”晚,但影響力大得多,教衆遍及中原各地,而“五斗米教”主要在巴蜀地區發展,影響力較小,但卻延續了很長時間。黃巾之亂後,“太平道”日漸消亡,教衆也逐漸地融合入了“五斗米教”。
作爲“五斗米教”的大法師,張隋最近幾年一直在外雲遊,名爲雲遊,實爲收集情報,建立“五斗米教”在中原各地的秘密據點,秘密發展教衆。而在“五斗米教”的根據地巴蜀一帶,張衡、張修舉兵起義後作戰不力,已分散教衆潛伏,等待時機以東山再起。
對於張隋的到來,孫夏可以說是既歡迎又防備。作爲同道中人,又都經歷了失敗,雙方加強合作那自是一件好事。但雙方的教義有所不同,今年來“五斗米教”的發展已遠超“太平道”,這不能不讓孫夏心中暗自防備,別讓這張隋忽悠了自己的教衆,都跟着他跑了,那自己這個“太平道”的奮威大將軍還做個屁啊。
聽到張隋說官兵上山來是給自己“送禮”,孫夏微微冷笑,心道:“這牛鼻子道士恐是想看一番熱鬧啊,也罷,就二百個官兵,我今日就讓他們有來無回!”
孫夏瞟了張隋一眼,不慌不忙地將手裡的貢香插到香壇裡,然後對張隋說道:“張大法師可知這些官兵的來歷?”
張隋一擼短鬚,呵呵笑道:“貧道哪裡知曉?不過……這兩年我經常在江南一帶走動,倒是曉得這周邊有個少年英雄,不僅文武雙全,而且家族實力強大,暗中募了不少兵馬,只是還未聽說他的私募兵馬變成了朝廷軍隊呀。”
孫夏小眼一眨,問道:“你說的那人,是不是周瑜?”
“正是。看來大將軍早已知曉。”
“哈哈,我在冶父山經營幾載,對於周邊的情況焉能不做調查?老實說,周邊的幾個縣我都安排了聯絡點,有什麼風吹草動的,我都瞭如指掌。”孫夏有些得意,小眼睛閃出些精光。
“大將軍英明!”張隋有點違心地恭維道。
“唉,我太平道積弱已久,教衆四散流離,飽受官府迫害。我雖能力有限,也欲發憤圖強,爲我教重振聲威!我已派人聯絡四處散落的黃巾軍頭領,西河郡的郭太將軍已經和我聯絡上了,不日他將舉兵東向,而我也將擇機而動!”孫夏細眉緊縮,一付重任在肩的模樣。
孫夏突轉話題,向張隋問道:“張大法師,聽聞你在我們江南一帶發展得順風順水啊,前幾個月還擄走了一個絕色美女?想不到你們五斗米教也做此等下三濫的事情啊。”
“這……呃……”張隋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心中暗罵道:“呸!你這幫惡徒才做那些下三濫的事情,也不知禍害了多少百姓。還在我這裡裝正義。”
孫夏看張隋窘迫的樣子,不禁洋洋得意,繼續說道:“其實那個漁家小美女我早就看上了,不過她的鄉人護得很緊,爲此我還折了好幾個弟兄。後來聽說那巢湖中錦帆賊的首領甘寧和那個美女過往甚密,我才忍住沒有派大軍,否則,那個漁村我早就將它夷爲平地了。說說看,你到底用的什麼手段將她擄走的啊?”
張隋面露無奈之色,回答道:“大將軍請勿誤會。貧道……貧道只不過那天路過石斜鎮,偶遇那名叫石嬋的姑娘,當即驚爲天人。你也知道,貧道既然出家,當無男女之慾。只是教主有令,要在全國尋找純淨靈秀之少女爲聖母,我觀石嬋姑娘頭圓額平、眼大眉秀、神氣清媚、皮膚香潔,有富貴之相,非常適合聖母的要求,於是……我便誑她父母有難,讓她隨我去求取平安符,到了僻靜處,方將她擄走,派人送往漢中。”
“哦……”孫夏聽得津津有味,問道:“那此刻石嬋必已到漢中,成爲你們的聖母了吧?”
“唉,一言難盡……”張隋嘆了口氣,說道:“我派了八個教衆,喬裝打扮,護送石嬋姑娘一路西行,誰知半途上遇到亂兵,那八人爲保護她力戰而死,而石嬋姑娘也不知下落了。”
“哈哈,功虧一簣啊。如此漂亮的姑娘,真是可惜了。”孫夏臉上帶着奸笑,甚是幸災樂禍。============================================
冶父山,山腰,河谷。
高順和周泰領着二百名飛龍軍戰士集中在河谷中,臧霸站在河谷中的一塊巨石上,面向飛龍軍戰士,左手拿着一張潔白的竹紙,顯然上面寫了很多關鍵的文字,右手不停地比劃着,大聲地說明攀巖的技術要領:
“兄弟們,攀巖要有良好的身體條件,這個你們都是具備的,但更重要的要有熟練的技術。學習攀登技術的實踐性很強,必須在不斷攀登中練習。”
“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體向上運動和貼近巖壁。巖壁上的支點形狀很多,常見的也有幾十種。你們對這些支點的形狀要熟悉,知道對不同支點手應抓握何處,如何使力。根據支點上突出或者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摳、捏、拉、攥、握、推等方法。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點可以有多種抓握方法,象有種支點是一個圓疙瘩上面有個小平臺,一般情況是把手指搭在上面垂直下拉,但爲了使身體貼近巖壁,完全可以整個捏住,平拉。又如有時要兩隻手抓同一支點時,前手可先放棄最好抓握處,讓給後手,以免換手的麻煩。”
“在攀登較長路線時可選擇容易地段兩隻手輪換休息。休息地段要選擇沒有仰角或仰角較小,且手上有較大支點處,休息時雙腳踩穩支點,手臂拉直,上體後仰,但腰部一定要向前頂出,使下身貼近巖壁,把體重壓到腳上,以減小手臂負擔,活動活動手指、抖抖手進行放鬆。”
“攀巖要想達到一定水平,必須學會腿腳的運用。腿的負重能力和爆發力都很大,而且耐力強,攀登中要充分利用腿腳力量。換腳是一項基本的技術動作,攀登中經常使用。正確的方法是要保證平穩,不增加手上的負擔,以從右腳換到左腳爲例,先把左腳提到右腳上方,右腳以腳在支點上轉動,把支點左側空出來,體重還在右腳上,左腳從上方切入,踩點,右腳須勢抽出,體重過渡到左腳。動作連慣起來,就象腳底抹了油一樣,右腳從支點滑出,左腳同時滑入,體重一直由雙腳負擔,手只用來調節平衡。雙腳在攀登過程中除了支承體重外,還常用來維持身體平衡。腳並不是總要踩在支點上,有時要把一條腿懸空伸出,來調身體重心的位置,使體重穩定地傳到另一隻腳上。”
衆人聽得入神,邊聽邊用手腳比劃,臧霸邊說邊看稿紙,說得口沫橫飛,意興盎然。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章分解。
非常感謝各位書友的欣賞,在此小生有禮了!還請多多點擊,多多收藏,多多推薦!謝謝!!!
故事發展到這裡,後面的情節就越來越精彩了,我會加強更多暗線的描寫,力爭爲大家展現一個接近真實又有合理改變的三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