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氏見周瑜長得英俊瀟灑,氣質斯文儒雅,態度誠懇有加,心中便先暗喜三分,又得到了周瑜的親口保證,她便徹底地放下心來。
在人命如草芥的亂世之中,若能像周瑜描述的那樣,快快樂樂地生活足矣。至於軍國大事,自己一個婦道人家,兒子又幼小無知,哪裡會懂,還是交給周瑜去處理吧。日後兒子長大了,想要親政的話,那時再商量也不遲。不過,讀過史書的範氏心裡清楚,如今漢室皇權衰落不堪,除非發生重大變故,劉元想要執掌朝政是不可能的事。
在來秣陵之前,範氏便已想好,自己的底線是要保住母子倆能夠平安、富足地度過一生,既然已經得到周瑜的承諾,那後面的事情就聽由他們去安排吧。就算是最後禪位於外姓,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漢室沒落的責任可不在她們母子倆肩上。
見過了周瑜,範氏母子第二個見的人是劉備。
自從天子劉協被顏良劫走,死於文丑槍下之後,劉備便一直處於深深的自責之中,本來他已經佔據了朝政的核心位置,可以以天子的名義號令四方,逐漸地建立自己的勢力。但劉協一死,伏皇后二人又被周瑜接去了江東,劉備便知大勢已去。
看看自己手下的兵馬不超過三萬,僅佔據許都周邊數郡,又失去了號召力,而周瑜擁兵數十萬,據有揚、交、荊、徐四州,得到了伏皇后後,周瑜以皇后之詔令處理後事,號令各地,勢力強過自己太多,劉備便只得忍住心頭的失落,放下對周瑜佔據徐州的仇恨,和周瑜結成了討袁聯盟,期待着能在擊敗袁紹後,取得河北之地,再圖天下。
天子劉協死後,他的後事由劉備負責料理,因劉協年紀尚青,曹操並未替劉協修建陵墓,故而劉備只得在許都城外選了一處風水不錯的地方,臨時以石料、木材建了墓穴,草草地舉行了儀式便下葬了。
隨後,周瑜找到劉備,提出劉協無後,當遍尋天下的漢室宗親,尋到合適的人選以繼承大統。對於周瑜的目的,劉備心知肚明,然他卻沒有理由也無力反對,只得贊同,並同意定都秣陵。
這幾年一連串的挫折也不斷地消磨着劉備的雄心壯志,使得他的心態逐漸發生了變化,帳下雖有關、張等猛將,卻沒有良臣輔佐,能提出發展的戰略,加之周瑜對劉備禮遇有加,沒有趁機將他的人馬滅掉,又把他擡上了討袁聯軍盟主的寶座,讓劉備也下不了分裂的決心。此時的劉備已經沒有足夠的勇氣冒着身家喪失的危險,挺身而出對抗周瑜了。
當然,後來劉備對當時的決定十分後悔,但那時他已無力迴天了。劉備也曾派人暗中聯絡袁紹,希望能夠秘密聯手,共同消滅周瑜。袁紹亦是當世豪傑,對於劉備首鼠兩端的行爲十分不屑,再說他當時自信滿滿,也不在乎劉備那所謂的“皇叔”身份和兩三萬兵馬,便當場拒絕了。如此,劉備只得無奈地將自己綁在了周瑜的戰車上,跟隨着周瑜一起準備迎立新君,討伐袁紹了。
在範氏母子面前,劉備表現出長輩的尊儀,言談舉止間甚爲和藹,他招手示意劉元到他的面前,面帶笑意仔細端詳,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端正賢良,必是一代明君也。”
範氏見皇叔劉備對待自己母子宛如一家人一般,心裡大獲安慰,畢竟都是姓劉的啊。劉備那敦厚的長者風範也給範氏吃了一顆定心丸,看來今後有些家事還是要倚仗他的,未來他就是劉家的中流砥柱了。
第二日,在秣陵臨時的宮殿中,劉元歸宗認祖,拜伏皇后、董貴人爲母。伏皇后、董貴人自從經歷了顏良之亂,對很多事情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轉變,甚至有了淡出世事的想法。因此,對於周瑜找到的未來新君劉元,她們從心底裡既不憎惡,也不喜歡,只是在面上浮出幾絲笑容,口頭勉勵了一番。
經過一番準備,在江南一片明媚的春光中,劉元於三月初三正式登基,由於周瑜替他們修建的新宮殿尚未完工,便暫時居住在州牧府旁的臨時住所,周瑜特意令人將其修葺一新,增添了很多皇家用品,看起來花團錦簇、金碧輝煌,頗有皇家氣概。
劉元尚是八歲幼童,自小長在鄉間,哪裡見過登基這麼大的場面,手腳無措,一路上由母親範氏攙扶着方完成了一系列的儀式。登基之後,劉元下詔,改元天佑,當年爲天佑元年,尊劉協爲獻帝。
隨後,便是一長串的百官名單。
此時,周瑜還不想對官制做太多的改動,他覺得時機未到,因此百官體制還是沿襲舊制。除了曹操的親信之外,原先在許都的一些朝官仍舊使用,以便於政令的延續。在朝官中出現了許多的新面孔,自然都是周瑜的親信,爲了團結劉備,也讓他安排了一些他的屬下進入了朝政中樞。
封劉備爲真定王、任職太尉。
封周瑜爲吳侯、任職大將軍,統領天下兵馬。
前朝老臣原太尉楊彪任職司徒,掌管禮儀諸事,負責人民教化。
司空一職,則由劉備推薦的孔融擔任,負責水利工程、城防建築、宮室營建諸事。
三公既定,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等九卿的任官也隨之確定。這段時間,秣陵已成爲天下文人學子心中的熱土,不僅原先許都的各級官員舉家南下,就連袁紹的不少屬下也背離袁紹,投入了周瑜的帳下,比較知名的有陳琳、王修等人。周瑜從中挑選了一些人進入朝廷任職。
九卿分別爲太常孫邵、光祿勳陳琳、衛尉董昭、太僕傅燮、大鴻臚淳于嘉、宗正張紘、大司農國淵、少府王修。
尚書檯是朝廷的中樞機關,權力極重,既出詔令,又出政令。朝臣選舉,由尚書檯主管,還擁有糾察、舉劾、典案百官之權,參預國家重大政事的謀議、決策,對朝政有着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