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邊地再現狼煙

集權是一個統治者的日常,所謂集權就是收攏權力,這不難理解。一個統治者如果手裡沒有一個集中權力,那麼就不能稱爲皇帝了。

大明的皇帝因爲有着雄才偉略的太祖皇帝,所以權力是無邊的大。只不過後世的皇帝不是太祖,總是會讓文官有各種機會對之形成掣肘。

所以皇帝對於放權和收權,都是有着幾乎敏感的態度。

其實恢復宣大總督與設置三邊總制,就是在放權。

先說宣大總督全銜爲“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簡稱宣大總督。景泰中始置,轄宣府、大同、山西三撫三鎮。其重要性根本就是不用過多贅述,就是大明西北之屏障。可以說宣大總督所轄之地就是大明西北門戶,一旦有失順天危矣。再說三邊總制,或者爲了統一叫做三邊總督。目的就是爲了防止因爲韃子,或者準確一點說是爲了防止被火篩侵擾到自亂陣腳而亂成一鍋粥的延綏、寧夏和甘肅三邊。

其實也不完全是朱厚照提出來的,因爲就是在去年的時候就是已經有人提出來三邊的事。但是當時朱厚照並沒有關注到而已,而弘治皇帝也是沒有重視。後來有事因爲一些事這個事被擱置下來而已。

現在因爲邊關不停的警報,所以這件事已經是不得不重視的地步了。

所以當他說完之後,在場的所有人都是沉默了。朱厚照命人搬來椅子,然後命人上了茶今天這件事是一定要定下來的。

好大一會而徐溥終於是開口了,就宣大總督徐溥提出了一個人選,

“宣大總督,臣以爲以王鏊爲好。”

不過朱厚照並沒有便是同意只是點點頭,然後就是沒有下文了。因爲這個王鏊他是知道的,自成化年間連中‘解元’‘會元’,與成化十一年殿試以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入官以來。這位探花郎所做的最多的就是講書修書,就沒有過一任外任的記錄,哪怕一個縣令都是沒有做過。

當然,這也是大明官員中一個通病。

這樣的人讓他去宣大當總督,管理軍民近百萬。朱厚照可是不敢開這樣的玩笑,這樣的人即便是再有才華再有才能朱厚照都是不用,朱厚照選人也是有着最低標準的,那就是必須外任十年以上。

而王鏊履歷表太漂亮,朱厚照不敢用。而其他幾位也是表示了反對,在座的閣部大臣們都是有過劉健外任的人,知道一個宣達總督所要做的絕不是修書那麼簡單。兵與民所治理之道,讀再多的書都是沒用。

緊接着,剩下的幾人都是相繼給出了自己的人選以及理由。總的來說對於二職衆人推薦了王瓊,章懋,還有戴珊等人。

最後朱厚照綜合了一下,然後說道:“以王越爲三邊總制,以王恕爲宣大總督,召回李介全面主持‘屯邊衛’事宜,並且調河南右布政使王瓊爲大同巡撫,以京營都督王璽掛徵西前將軍印,充總兵官鎮守大同。以大同協守左副總兵劉寧爲山西行都司都指揮使,升副總兵張俊爲左副總兵。起命章懋爲九邊巡視代天巡視九邊防務,賜王命旗牌;旨道即刻赴任不得有誤。”

最後朱厚照也是發出了他監國以來第一道非常真實的旨意“陳寬,擬旨,曉令山西,陝西,宣府,大同各巡撫以及山西,陝西都指揮使司,山西行都指揮使司並宣大,三邊總兵嚴加防備,整頓兵備,如果再有韃虜再行擾邊嚴懲不貸!”

蕭敬等人的下臺也是昭示着陳寬的上臺,身爲司禮監掌印太監陳寬現在是意氣風發。在聽到朱厚照的話語之後,立馬就是安排人將旨以擬出,最後由朱厚照審覈之後再是交由在場諸位又是看一下,然後再是由朱厚照本人親自蓋上大明國璽。

此旨也是立刻生效,立馬發往各地。

因爲免朝所以清寧宮的事並沒有多少被拿到朝會來說的機會,不過朱厚照雖然是幾乎無賴的躲掉了百官們在朝會上的問責。但是朱厚照這幾日也是收到了不少的“罵人”的奏疏,朱厚照不敢將奏疏給弘治皇帝看,所以只有自己獨自承受下來了。不止朱厚照,內閣六部也是被人天天追着罵,五軍府就是更不用說了。即便是在劉佶死了,內閣徐溥劉健以及六部都是上了引咎辭職的奏疏。還是一樣無濟於事,百官還是覺的不滿意還在罵。尤其是六科之中的禮科還有吏科這次是腦的最兇的,這兩科的給事中們好像是真的被人給踩住了尾巴一樣。

無論是正式上朝的時候,還是下朝回家之後;一個個把禮部,吏部的頭頭們給罵的狗血淋頭。就是‘老好人’徐溥這次這次也是沒有能夠跑掉,劉健更是被人罵的百口莫辯。言官們不光罵監國太子,罵內閣,罵六部,更是罵五軍府。

有時候被人罵了,你可以選擇罵回去甚至給那個罵你的人的一巴掌。但是現在朱厚照還有內閣軍府以及六部的人確是被罵的毫無還口之言,爲什麼呢,因爲有這麼一句話叫做君辱臣死,還有一個詞叫做孝道。這句話與這個詞都是表達甚廣,官員們認爲清寧宮失火這是不孝,是失察,同時這也是讓弘治皇帝孝道有損,受到了侮辱。

如此,人家能不罵你嗎。

你不是監國,不是內閣,不是六部,不是五軍都督府嗎。你們怎麼讓這樣的時發生呢?所以該罵,最好能夠罵醒你們。

而這就是大明的官員,也是朱厚照等人的無奈。

百官們要一個說法,朱厚照就是要給出一個說法。最後實在是無奈,朱厚照召集了詹事府的所有人,包括謝遷在內大家終於想到一個好的說法,第一責任被朱厚照強加在蕭敬等人的身上,而第二責任則是劉佶,第三責任則是由朱厚照還有閣部府四方承擔下來了。

朱厚照文化殿常朝上服了軟,婉轉的向弘治皇帝認了錯,內閣六部與五軍府也是同樣。最後弘治皇帝與乾清宮發來聖旨,訓了朱厚照同時也罰閣部府每人半年俸祿。

如此,纔是堪堪消了言官們的怒火。

被人罵也是有好處的,大家都是因爲清寧宮的事而在‘直言勸諫’,卻是很少有人站出來反對宣大總督還有三邊總制的事。當那幾位已經收到禮部的任命前往上任的時候,這邊的朝堂上還在吵着。不過朱厚照卻是挺高興的,不光表面高興心裡也高興,原先心中被罵的不快都是消失。

被人罵的有些狼狽的朱厚照對於外朝發泄不了,就是對於內廷大肆發作。皇城之中每一個宮女每一個太監都是在被東廠還有西組從上而下的嚴查,其嚴格程度儼然就是在查戶口甚至比之更加嚴格。已經是司禮監秉筆的何鼎還有劉瑾以及東廠太監羅祥發揮了最大的作用,其中劉瑾以及羅祥對於這方面就是天才。他們兩都是朱厚照身邊人,對於朱厚照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結果是一清二楚。

而何鼎雖然不是朱厚照身邊人,但是朱厚照對於這個太監印象很好。也正因爲他不是朱厚照的身邊,朱厚照讓負責查明清寧宮失火的真正原因。

一直在大同的谷大用被召回,被任爲御馬監監丞領御馬監事。可以說谷大用幾乎是來另一個質的轉變,御馬監雖然不在對武騰四衛有指揮權但是還是有着監督權的,所以當過監軍太監的谷大用是御馬監最合適不過人選了。同時他在邊地多日,他回來的時候也是給朱厚照帶來不少精兵回來。

劉瑾也是想去,但是朱厚照想都是沒有想就是拒絕了。不過朱厚照也是沒有虧待他給了他司禮監的第三把椅子,現在他正是也算太子身邊第一大太監了。

京營之中,整頓還在繼續。目前朱厚照已經是徹底控制住了武騰四衛,府軍前衛還有武功三衛,接下來就是一個個的整治就是了。但是這事不好乾,因爲朱厚照手上沒有多少可以信重的領兵之人,而且整頓的親軍的最大一點就是要將親軍都督府重新設立起來,但是這事朱厚照還是在和兵部以及內閣在扯皮。

短時間之內不會有什麼起色,兵部太賊而內閣現在又是有種“光腳獨夫”的意思,不管怎麼樣就是不答覆。即便朱厚照親自去找內閣,內閣也會說奏疏多,另外言官們也難以應對沒有時間來想這個。朱厚照想發火但是拳頭打在了棉花上,讓人再是生氣都是有些無奈。

與此,朱厚照再想是不是讓謝遷復入內閣。

第8章終有消息傳回第51章頒恩旨與御宴第151章張鶴齡的變化第57章私人武裝力量第128章科舉試題泄露3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46章聖旨感動全城第151章章懋巡九邊歸第168章適烏母子到來第32章文人文官文事第146章模範城市通州上無題第148章模範城市通州中第132張狡兔三窟皆廟無題第109章李謝二人復相2第24章生氣的小榮兒第37章大同升起狼煙第59章做了筆大生意無題第5章還有“贖屍銀子?”第8章終有消息傳回第78章清寧宮大災禍第156章朝堂勢力突顯4第98章邊打邊佔邊談第77章四衛營與東廠第81章邊地再現狼煙第94章大勝亦是大敗第129章弘治帝的決心第157章朝堂勢力突顯5第143章謝遷莫名背鍋第28章於無聲處改變上第166章平判戰前準備第25章朝堂下的齷齪第96章吵架也有目的2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84章敢動我便殺你第103章南都夏氏入京 上第82章遼東建設開始第78章清寧宮大災禍第135章漏題的人死了第53章君子大比開始第23章二王治邊之始楔子第140章嚴海禁封海令第56章光陰跨過窗臺第108章李謝二人復相1第94章大勝亦是大敗第105章市井纔有真言第59章做了筆大生意無題第56章光陰跨過窗臺第114章兵戈難止新墳第120章佳節代天慰問下第3章上命兩路賑災第103章南都夏氏入京 上第123章神機營大換血第36章朝廷積極安排第76章自家墳自家修第61章新年有新氣象第33章右衛韃影再現第85章南邊有人謀反第55章拜訪兩任首輔第151章章懋巡九邊歸第122章父子夜話大明第130章科舉試題泄露4第23章二王治邊之始第136章‘學亂’也是動亂第101章輿論不是小事無題第18章十大罪達天聽第102章攪亂大明文壇第101章輿論不是小事第48章節前京師局勢無題第83章朵顏衛屯邊衛第65章覺悟吧二貨們第166章平判戰前準備第72章強硬平定叛亂第4章一定親自去看第131章絲毫蛛絲馬跡第77章四衛營與東廠第84章敢動我便殺你第103章南都夏氏入京 上第140章嚴海禁封海令第11章那年的那句話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120章佳節代天慰問下第126章科舉試題泄露第165章兵所指有兩處第133章走狗普遍怕死第86章亂糟糟的中都第11章那年的那句話第129章弘治帝的決心第72章強硬平定叛亂第136章‘學亂’也是動亂第73章太子七歲監國第105章市井纔有真言第62章遼東哈密之謀
第8章終有消息傳回第51章頒恩旨與御宴第151章張鶴齡的變化第57章私人武裝力量第128章科舉試題泄露3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46章聖旨感動全城第151章章懋巡九邊歸第168章適烏母子到來第32章文人文官文事第146章模範城市通州上無題第148章模範城市通州中第132張狡兔三窟皆廟無題第109章李謝二人復相2第24章生氣的小榮兒第37章大同升起狼煙第59章做了筆大生意無題第5章還有“贖屍銀子?”第8章終有消息傳回第78章清寧宮大災禍第156章朝堂勢力突顯4第98章邊打邊佔邊談第77章四衛營與東廠第81章邊地再現狼煙第94章大勝亦是大敗第129章弘治帝的決心第157章朝堂勢力突顯5第143章謝遷莫名背鍋第28章於無聲處改變上第166章平判戰前準備第25章朝堂下的齷齪第96章吵架也有目的2第125章此科科舉新規第84章敢動我便殺你第103章南都夏氏入京 上第82章遼東建設開始第78章清寧宮大災禍第135章漏題的人死了第53章君子大比開始第23章二王治邊之始楔子第140章嚴海禁封海令第56章光陰跨過窗臺第108章李謝二人復相1第94章大勝亦是大敗第105章市井纔有真言第59章做了筆大生意無題第56章光陰跨過窗臺第114章兵戈難止新墳第120章佳節代天慰問下第3章上命兩路賑災第103章南都夏氏入京 上第123章神機營大換血第36章朝廷積極安排第76章自家墳自家修第61章新年有新氣象第33章右衛韃影再現第85章南邊有人謀反第55章拜訪兩任首輔第151章章懋巡九邊歸第122章父子夜話大明第130章科舉試題泄露4第23章二王治邊之始第136章‘學亂’也是動亂第101章輿論不是小事無題第18章十大罪達天聽第102章攪亂大明文壇第101章輿論不是小事第48章節前京師局勢無題第83章朵顏衛屯邊衛第65章覺悟吧二貨們第166章平判戰前準備第72章強硬平定叛亂第4章一定親自去看第131章絲毫蛛絲馬跡第77章四衛營與東廠第84章敢動我便殺你第103章南都夏氏入京 上第140章嚴海禁封海令第11章那年的那句話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120章佳節代天慰問下第126章科舉試題泄露第165章兵所指有兩處第133章走狗普遍怕死第86章亂糟糟的中都第11章那年的那句話第129章弘治帝的決心第72章強硬平定叛亂第136章‘學亂’也是動亂第73章太子七歲監國第105章市井纔有真言第62章遼東哈密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