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2章 戰爭

大軍初期的目標很明確,各部聯軍急速東進,兵鋒直指不兒罕山脈。

這裡是蒙古人的聖山。

之所以稱其爲聖山,傳說是因爲蒙古人誕生於此,同樣也是長生天成神的地方。

而實際上,是因爲這裡是蒙古諸部最重要的幾條河流的發源地,蒙古人的祖先,便在幾條河流之間休養生息。

自然而然的,蒙古人的神靈也就出現在了不兒罕山脈。

如今,不兒罕山在蒙古人心目中,越發神聖,因爲重新統一蒙古諸部的成吉思汗,曾在不兒罕山下的斡難河源,回盟諸部稱汗。

而據說,不兒罕山也曾屢屢庇護長生天的這位寵兒,於是,蒙古人給這座並不算多麼高拔峻峭的山脈,有披上了一層聖潔的外套。

也正因爲神聖,不兒罕山東麓,也是蒙古部族,衆部聚居的首選之地。

離聖山越近的部族,在蒙古諸部當中的位置,便也越加靠前,也更受成吉思汗的青睞。。。。。。。

可以說,當年蒙古人未曾南下的時候,若佔據了這裡,便也象徵着,蒙古諸部滅亡了一多半兒。

不過,現在情形有點不同。

蒙古人的重心,顯然陸續轉移到了遼東,所謂聖山,差不多也處於遺棄狀態。

就像當年的乃蠻人遺棄他們的聖山,阿爾泰山一樣,因爲有了更適合他們生存的地方。

當然,作爲東北草原理所當然的中心,不兒罕山東麓,還沒有過早的失去他的位置,這裡還有很多蒙古部族居住。

沿着斡難河順水而下,會發現很多蒙古部族的聚居地。

這裡面,理所當然的包括乞顏部,作爲蒙古諸部的主部,他們一直牢牢的控制着斡難河源周遭的草原,不容他人染指。

大軍從西面進入蒙古諸部的勢力範圍。蕩清蒙古諸部外圍部落之後,便轉向了北方。

這個過程並不算漫長。

鋪天蓋地的騎兵,縱馬疾馳,淹沒了他們能看到的一切。

不用過多的擔心。找不到敵人的蹤跡,不用擔心後面的補給跟不上來,因爲這是一支以草原部族爲主力的聯軍,他們中間有很多人,熟悉這裡的一切。

地理。環境,民俗等等等等,因爲很多年之前,他們就生活在這裡,今天,只不過是重回故地罷了。

對於蒙古諸部而言,這無疑是一場災難。

來自西邊的幾個強大的部族,聯合起來,對布爾汗山周遭幾百裡方圓的地方,進行了一場空前絕後的掃蕩。

在這十幾天的日子裡。大羣的騎兵,像蝗蟲一樣肆虐在蒙古人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讓蒙古人的鮮血肆意流淌。

首當其衝的,便是留守的乞顏部。

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再像當年他們的大汗那樣,進入不兒罕山脈,躲避仇敵的追殺。

因爲當敵人出現在地平線上的時候,他們剛剛集結起留守的戰士,最大的一個乞顏部部落,也不過才湊出了兩千戰士。

在他們的王子,察合臺。窩闊臺的率領下,五千餘倉促集結的蒙古戰士,嚎叫着衝向了不宣而戰的卑鄙的敵人。

在蒙古人的聖山,不兒罕山東麓十餘里的地方。數千蒙古戰士,和數不清的敵人廝殺在了一起。

鮮血,再次流淌於蒙古諸部草原上,染紅了青草,染赤了清澈的斡難河河水。

沒有誰退後逃走,因爲他們已經失去了機會。大羣的敵人,出現在不兒罕山山口。

他們被包圍了,他們從來不曾見到過這麼多的草原戰士,也從來不曾經歷過這樣殘酷的戰爭。

即便是當年的十三翼之戰當中,強大的十三部聯軍,和這次的敵人相比,也像小孩兒玩耍一樣可笑。

但這一次,沒有成吉思汗鐵木真英明的領導,也沒有人會再仰慕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威名,而來投靠。

敵人只爲殺戮而來,留守在這裡的蒙古戰士,就像被狼羣拋棄了的獨狼,孤單而又悲壯。。。。。。。。。

這一天,草原上殘陽如血。

乞顏部,這個流傳數百年的尊貴名字,徹底消散在了草原上。

數千蒙古戰士,在幾乎無有窮盡的敵人的圍攻下,爲乞顏部的消失奏響了最悲壯的輓曲。。。。。。

傍晚,東北草原上發生的最重要的一場戰事結束了。

兩位王子的屍體被找到,這是兩個極爲尊貴的人,但他們還沒能建立自己的威名,只因爲他們的父親是蒙古人的王者鐵木真。

按照草原上的風俗,這樣的人的屍體,不會被侮辱,是土葬還是天葬,要聽薩滿的預言。

木華黎並沒有過多的猶豫,也不用薩滿來說話,便命人安葬兩人,就埋在斡難河源頭,不兒罕山山口處。

這不但出自對敵人的敬意,也因爲他需要統領這些草原戰士,如果割下他們的頭顱,送去南邊的話,會讓他的威信受損。

當然,最重要的則是,主人並沒有提及需要這些人的腦袋,平滅蒙古諸部的功勳,也不需要這些人頭來作保,大秦需要的遼東的土地。

東北這片草原,雖然遼闊,但生活在這裡,會非常艱苦,不會在大秦考量之內。

到了這個時候,戰爭初期的目標已經完成。

大軍在這裡修整一天後,木華黎開始分兵。

克烈部和合撒爾部,將順斡難河而下,蕩清蒙古諸部殘餘,他們可能會在這個秋天,一直進兵到捕魚兒海,並在那裡過冬。

而篾兒乞人,以及北方來的一些部族戰士,將在老脫黑脫阿的率領下北進,他們也許會去到不裡牙惕,八勒忽,也就是貝加爾湖地區,那裡,即將成爲他們休養生息的地方。

也許,有一天,他們的勢力會延伸到北山地區。也就是外興安嶺,當然,那就要看他們在和克烈部的較量中,有着怎樣的智慧了。

不過。他們很可能會面對生活在北方地區的蠻族的襲擾。

實際上,最終克烈部佔據的地區,已經有一部分屬於傳統意義上的遼東。

只是如今那裡,並不能確定屬於漢人的傳統勢力範圍,在漢人最強大的時候。那裡生活的人們,必定會遵從於漢人帝國。

就像盛唐時節,在那個時候,無論貝加爾湖湖畔,還是寒風凜冽的遼東北部,都有大唐軍人在駐守。

可惜,那已經是數百年前的事情了。

所以,一旦漢人衰弱下來,也就無緣想及那般遙遠而又寒冷的土地了。

而大軍主力,將在木華黎親自率領之下。南下遼東,封鎖住蒙古人北上的道路。

這個時候,蒙古人根本無從想象,他們陷入了怎樣一個困境。

秋天動兵,對於漢人來說,並不划算,所以,他們春夏時作戰對他們自己更爲有利,因爲不會過於耽誤秋收。

但這一次,大秦的半數軍旅。在大將軍趙石的軍令到達之日起,便都動員了起來。

河東宣撫使張鋒聚,終於等來了義兄的軍令,幾乎是立即起兵。率軍四萬東進,走軍都徑,秋中,破居庸關,沿燕趙長城進入河北北部,並不着急南下。除了剿滅河北北部義軍之外,他將率軍分隔河北與遼東的聯繫,守住長城沿線。

可以說,他這一路,最爲危險,因爲他們不但可能要面臨北方蒙古援軍的衝擊,而且,還可能會受到想要北走的李任權部的攻擊。

可謂是孤軍深入。

但張鋒聚並無所懼,因爲他麾下皆爲當年猛虎武勝軍舊部,若非因爲朝廷調兵南下,那麼,他手裡不會就四萬人馬。

而作爲大秦最爲精銳的一部人馬,這些年來,南征北戰,立下了無數功勳。

他們已經不需要談什麼士氣和必勝的信念,因爲那已經是根植於他骨子裡的東西。

也許有一天,猛虎武勝軍會成爲像羽林軍那樣的守門犬,再無今日之鋒銳,但現在,他們正處於最爲強大的時候。

而且,對於功勳已經到了**的狀態。

今天,他們站在長城上,那麼他們便自信,能夠抵擋住任何敵人的攻擊,只要還有一個猛虎武勝軍將士離在城上,那麼城牆,便不會失守。

因爲這已經是他們的傳統,甚至可以說是靈魂,他們可以死,但絕不會讓同袍失望。。。。。。。。

蒙古人的戰士確實悍勇,但漢家精銳,在他們強盛的時候,卻更加強大而又可怕。

於是,幾年前,被李任權已經放棄了的長城沿線上,開始出現了密密麻麻的秦軍身影,從上到下,精神飽滿,並極度渴望戰爭的來臨。

和他差不多情形的還有,河中宣撫使段從文部,兩萬五千人馬,走飛狐口,一鼓作氣,破紫荊關,進入河北南部。

他這一路,兵力看似薄弱,但最重要的不在這裡,最爲重要的時機。

因爲此時此刻,李任權的河北大軍主力,以及蒙古軍皆已南渡,他要做的就是,搶先封鎖黃河渡口,斷絕河北大軍的歸路。

這無疑是一件大功,他可能要面對的是,無數想要被渡黃河逃入河北的敗兵,如果大帥能夠擊敗他們的話。

不然,他這一路,也會非常危險。。。。。。。。

秋深之際,河北已然戰雲密佈,詭異的是,正鬧的喧騰的河北,一下便安靜了下來。

各路義軍,都在戰戰兢兢的等待着這場戰爭的結果。

實際上,對他們來說,沒多大的分別。

無論是蒙古人贏了,還是秦人勝了,都不會容許河北再這麼亂下去,首先剷除的便是這些亂事之源。

在成武十五年這個秋天,戰爭已經拉開了序幕,從北方遙遠的不兒罕山,到黃河兩岸的河北河南,對某些人來說,幾乎可以說是突如其來的,戰火開始熊熊燃燒了起來。。。。。。。。。。。。

遼東,蒙古人的京師,大都。

還是那座宮殿,不同的則是,這裡的主人,成吉思汗鐵木真,像一頭困守般,瞪着一如當年,妻子被人搶奪時,那樣猩紅的眼睛,在殿內來回走動。

就像一隻被困住了的蒼狼,憤恨的火焰,好像能將整個宮殿化爲灰燼。

因爲此時,他已經聽到了來自北方的消息。

卑鄙的敵人,桑昆,合撒爾,脫黑脫阿等等等等,這些仇敵的名字以及他們的面龐,開始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

這些逃去無蹤的狗崽子,終於聯合了起來,在那個該死的拉烏爾汗,木華黎的率領下,狠狠的在他背上來了一下,讓他痛徹心扉。

他的兒子死了,蒙古人的鮮血,染紅了東北草原,搖擺不定的塔塔爾人,又開始換起了主人。

他們沒有擋住那些敵人的馬蹄,而是選擇紛紛獻上自己的諂媚,就像當初他帶兵去到塔塔爾人草原一樣。

值得慶幸的是,在遼東的蒙古戰士中間,很少有塔塔爾人的身影,不然的話,不用敵人到來,也許蒙古軍已經開始崩潰了。

不過,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接二連三的壞消息傳了過來。

秦國,這個他來到遼東後,心底裡假象的敵人,也是他最想戰勝的敵人,突然露出了獠牙,他們的大軍,出現在了河北。

他最後一次聽到博爾忽,赤老溫傳回的消息的時候,已經是十幾天之前了,此時,他們應該已經按照他的命令,渡過那條大河,去攻打秦國人剛剛佔據的地方了。

這是一次試探,不過沒有想到的是,小心翼翼的探出爪子,卻沒想到,敵人已經在他們身後佈滿了陷阱。

這樣的局面,讓他措手不及。

而此時,除了無助於事的憤怒之外,他也面臨着艱難的選擇。

草原上的敵人,顯然是秦國人的幫兇,據陸續傳回來的消息,強大的幾乎不可思議。

數倍於蒙古人的兵力,正在北方急速接近。

他並不懷疑這個消息是假的,因爲草原諸部聯盟若非這麼強大,他早已帶兵西進,去和他們爭奪草原上的霸權了。

而南邊兒,秦國人的大軍,也正在進入河北。

所以,他面臨的選擇極爲簡單,卻也極爲難以做出決斷,是北上?還是南下?(未完待續。)

第1060章 殺人第1189章 廷議第296章 裂痕第125章 打鬥第402章 獎懲(七)第1495章 糾結第1060章 殺人第1080章 速度第764章 入甕(二)第572章 進退第786章 議和(八)第863章 收官(二)第1068章 舞者第904章 雁門第642章 逝去第1402章 糾結第1011章 朝野第931章 見客第968章 洪流第1411章 相談今天只能一更了第1183章 兵部第1343章 碰撞第113章 夜宴(四)第1111章 盟約(六)第1332章 對議第1471章 盛會第1354章 開端第233章 血夜(一)第1265章 韋州(十一)第1141章 家宴第1376章 學說第992章 小勝第1025章 投誠第762章 歸人第1141章 家宴第160章 襲寨第1239章 西涼(三)第1557章 序曲第1360章 陰暗第528章 七娘第828章 小人第18章 血戰(五)第121章 頑劣(一)第763章 入甕(一)第508章 雲涌(八)第1022章 出兵第1227章 恨意第246章 故人第1397章 戰爭第1223章 降敵第1334章 款待第1149章 國策(五)第525章 任命第1436章 音妙第370章 部落第738章 行路第383章 商人第56章 奪功(一)第1352章 官員第708章 戰略(一)第406章 親族(一)第1328章 賭博第1342章 談鋒第706章 亂子(五)第191章 故人(一)第156章 祝壽(六)第439章 演武(一)第933章 問答第461章 草包第1423章 校場第568章 絕情第379章 風雪(二)第1464章 難題第1473章 大案第1430章 書信(二)第1291章 大事第724章 洛陽第401章 獎懲(六)第1279章 兵敗第833章 平靜第992章 小勝第1519章 長亭(一)第53章 心思第1395章 讚語第507章 雲涌(七)第463章 洞房第1383章 談商第858章 金殿第1430章 書信(二)第162章 動盪第134章 先生(五)第87章 清明第1517章 簡字第596章 其人第1063章 秋深第233章 血夜(一)第161章 殿議第377章 豪傑(一)第254章 夫婦
第1060章 殺人第1189章 廷議第296章 裂痕第125章 打鬥第402章 獎懲(七)第1495章 糾結第1060章 殺人第1080章 速度第764章 入甕(二)第572章 進退第786章 議和(八)第863章 收官(二)第1068章 舞者第904章 雁門第642章 逝去第1402章 糾結第1011章 朝野第931章 見客第968章 洪流第1411章 相談今天只能一更了第1183章 兵部第1343章 碰撞第113章 夜宴(四)第1111章 盟約(六)第1332章 對議第1471章 盛會第1354章 開端第233章 血夜(一)第1265章 韋州(十一)第1141章 家宴第1376章 學說第992章 小勝第1025章 投誠第762章 歸人第1141章 家宴第160章 襲寨第1239章 西涼(三)第1557章 序曲第1360章 陰暗第528章 七娘第828章 小人第18章 血戰(五)第121章 頑劣(一)第763章 入甕(一)第508章 雲涌(八)第1022章 出兵第1227章 恨意第246章 故人第1397章 戰爭第1223章 降敵第1334章 款待第1149章 國策(五)第525章 任命第1436章 音妙第370章 部落第738章 行路第383章 商人第56章 奪功(一)第1352章 官員第708章 戰略(一)第406章 親族(一)第1328章 賭博第1342章 談鋒第706章 亂子(五)第191章 故人(一)第156章 祝壽(六)第439章 演武(一)第933章 問答第461章 草包第1423章 校場第568章 絕情第379章 風雪(二)第1464章 難題第1473章 大案第1430章 書信(二)第1291章 大事第724章 洛陽第401章 獎懲(六)第1279章 兵敗第833章 平靜第992章 小勝第1519章 長亭(一)第53章 心思第1395章 讚語第507章 雲涌(七)第463章 洞房第1383章 談商第858章 金殿第1430章 書信(二)第162章 動盪第134章 先生(五)第87章 清明第1517章 簡字第596章 其人第1063章 秋深第233章 血夜(一)第161章 殿議第377章 豪傑(一)第254章 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