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先生

晚上的驚魂之夜過去,曾度帶人幾乎是天一亮便啓程走了,來時浩浩蕩蕩,走的時候卻只有數十人而已,頗給人以狼狽的感覺。

趙家莊經過這次折騰,也算是平靜了下來,第二天當晚,趙石又在自己家裡設宴,爲景王一行人送行。

昨夜的事情雖然沒有打算瞞着,齊子平自然是知道詳細情形的,但楊倩兒嘛,李玄瑾卻只是大略說了說,至於詳細關節卻沒怎麼吐露,在這樣的事情上,楊倩兒卻也聰明,沒有怎麼多問,朝堂之上的相互傾軋爭鬥,對於這位大小姐來說自是熟悉之至的,只是對於趙石這麼快的就捲進這些事情當中頗有些驚訝的意思。

她自然不會認爲這些事情都是趙石早就策劃好了的,只是覺得這個傢伙不知其間兇險,就算是他爺爺那般的位份,如今行事起來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一個小小的旅帥摻和進去,最後的下場實在難料的很了。

女人家心軟,雖是前些時發生的事情恨的她心裡癢癢的,但細細想來,卻也怪不得旁人的,這時言語間不免提點上兩句,趙石心思不在這個上面,對於她的話語自然是當成了耳旁之風,一點在乎的意思都沒有的,大小姐當着李玄瑾的面也不能多說,心裡其實存着些爲國惜才的意思地。見趙石一副似聽非聽的樣子,高傲性子一起,心裡暗罵了幾句,不知死活之類的話語。便也息了這個心思,早早的回房休息,準備明日趕路了。

酒至半酣,李玄瑾看了一眼正和齊子平談笑地鄭先生,笑着道:“鄭先生大才,在這鄉野之間沒的隱沒了先生才華,若先生不棄。我府里正缺幕僚,不知先生可有意相就否?”

鄭先生聽了楞了楞,先是一喜,接着臉色便是一黯。嘴脣動了動,卻是沒有說出什麼話來,只是嘆了口氣。

趙石斜了他一眼,淡淡道:“殿下有所不知,鄭先生來到我趙家村不過兩年,但大家都是先生一直有些心事的,我等勢小力弱,自然幫不得什麼,但殿下乃當今景王,這說話便自不同。也許能解先生心結的。”

李玄瑾奇怪的看了趙石一眼,他對這師徒兩人的關係也很好奇的。在初見兩人之時,一個在教。一個在學。確是師生無疑地,但兩人一個稱呼對方爲趙大人。一個則毫不猶豫的叫着鄭先生,關係有些古怪,他自然不知兩個人,一個不是真心傳道解惑,一個呢,心知肚明對方不想教導自己,自然也不視之爲師。

不是這位鄭先生也有什麼驚人的秘密在吧?已經被這幾天來的事情弄得有些頭疼李玄瑾不覺心中苦笑,但面子上卻未表現出分毫來地,溫和一笑道:“鄭先生若有什麼難處,儘管說來,在京裡本王雖說只是個閒散之人,但說話還是有人聽得的,先生直言無妨。”

鄭先生苦笑的看了趙石一眼,對於眼前這個少年的心機和秉性他已經是深自戒備的,只是不知這位趙大人知道了多少,說那番話出來是個什麼意思。

非是他願意把事情憋在心裡,他的事情牽涉之廣,就連他自己每每想來都是暗自膽戰心驚的,能一路來到這趙家村,已經是邀天之幸,本來想着在這裡隱居下來,一輩子不問世事的,沒成想,雖然逃出了險地,對方卻是急追而至,若不是……:是追索越來越急,絲毫沒有放過他們一家的意思,這麼一直提心吊膽的下去他也是不願地,俗話說只有千日做賊,哪裡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一個不好便是家破人亡地結果,在聽說趙石過些日子便要隨景王進京之後,這心裡的憂慮更是加了一層。

在見到景王之後,他到也不是沒有動過心思地,但一來事關重大,不知道這位王爺殿下聽了之後是作何反應,雖說眼前地是位正經的龍子鳳孫,但這麼大地事情他擔不擔得下來還兩說着的。

二來事情已經過去了兩年之久,憑那位的勢力,知情的差不多也沒幾個了吧?時日隔的又久,就算他出首,又能查出些什麼來實在難說的很。

猶豫了一陣,最後卻是一咬牙,站起身來,一撩衣服,端端正正跪了下來,“蒙殿下不棄,小人便也不敢欺瞞殿下,小人本姓崔,說來慚愧,小人祖上乃博陵崔氏之後的,先前居於慶陽……”

李玄瑾本待想將對方攙扶起來,伸出手聽到這裡,眉頭卻是一皺,手又慢慢收了回來,心裡卻是想道,怎麼又和慶陽有關了?這慶陽之變到了如今還餘音嫋嫋,這其中的故事恐怕又是驚人的很吧?

至於博陵崔這個姓氏,反而是沒怎麼在意了,博陵崔氏起於商周,盛於漢唐,是千載傳承的大家族,到了隋唐之時更有宰相之姓的稱呼,但到了如今嘛,雖還有人在各國爲官,但確已經沒落了的,像唐時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等一系列的氏族豪門,不過經安史之亂後,這些家族大多沒落,崔氏也不例外,便是此時李玄瑾聽了這個姓氏,心中也無多大波瀾的。

卻聽這位鄭……F繼續說道:“小人自小家境貧寒,讀書十載本想着進京考取功名的,不過世事無常,小人父親亡故,安葬之後無以爲生,卻是慶陽府知府大人知道了小人的些微才名,請了小

裡當了個抄抄寫寫的書吏,替知府大人整理一些往來……

聽他說到這裡。李玄瑾心中已經通亮,慶陽之變爲的哪般,不就是爲了知府曹廣,轉運使張道行。指揮使陳衡等人將慶陽糧倉倒賣一空而起嘛,之後慶陽平定,幾個禍首死的死,沒的沒,雖然朝廷下令嚴查,但後來還是不了了之了地,眼前這人在知府府中作書吏。管理文牘往來,說的還能是什麼事兒?想到這裡,心裡咯噔一下,父皇不會就是爲了這個才讓我來的吧?

正想間。那崔先生卻是沒有停頓的說了下去,“小人在曹大人府裡一干就是五年,秉着完事謹慎小心地心思,府內的事情從不出去亂說,作起事情來也算勤謹,漸漸卻也得了曹大人的信任,一些機密之事雖是不會跟我提起,但信件往來,府中賬冊,以及一些其他的東西都由我來保管整理了。

小人原也沒想旁的什麼。知府大人對杏村有知遇之恩,做起事來敢不盡力而爲的?不過不久以後。我卻是發現了一些事情,知府大人每每將公務帶回家中處置。我便也時常能看到一些朝廷文牘以及賬冊之類的東西。糧草收支更是常見。

這原也沒有什麼,但小人卻發現……:.有糧草入庫。便總也有糧草支出,入庫數額巨大,支出雖小,但卻頻繁地很,有時一月之間甚至支出十幾次的,先時我還以爲是鎮軍糧草支應,後來越想越是不對,鎮軍糧草支應怎會如此小法?也從未在知府大人的書房中發現鎮軍糧草回執。

小人不敢聲張,不過想起知府大人在城內有個侄子開了家米行,可能……裡着實有些膽戰心驚的。

那年冬天之時,知府大人以及幾位城中地大人慌亂成了一團兒,城中缺糧缺的厲害,幾位大人束手無策,夙夜密談,一日晚間,卻是將我喚了過去,也不知他存的什麼心思,將一本賬冊交在我的手上,之後便趕我出府,之後的事情相信殿下也都知道的了,先是慶陽民亂,接着便是兵變。

小人也看了賬目的,這些都是知府曹大人親筆所記,一筆筆額外的糧食竟然都是戶部直接撥付,再一次次經大秦西夏邊界的馬賊牽線,賣於西夏,所得銀錢一部分被幾位大人留下,一部分卻是不知去向,每次都有人到慶陽專門支取,想來和戶部也是脫不了干係的了,小人越看越是害怕,其時慶陽人心惶惶,多有出城自謀生路地,小人知道此地已經不能久留,這才領着家人混在逃難的人羣當中出了慶陽。

之後碾轉來到這裡才定居了下來,因事關重大,小人又身份卑微,也不知求助於何人,後來這裡鬧起了匪患,先時也未曾多想,但次數多了,小人也知道這些匪人怕不是衝着小人來地?

便是昨晚那些人,恐怕也是京裡來的殺手多些地,事情便是如此,如何處置,小人全憑殿下便是,不過還望殿下垂憐,看在小人一雙兒女年紀幼小,不通世事地份上予以保全。”

李玄瑾雖然已經猜到這事一定和慶陽變亂有關,但此時聽聞其中細節,還是臉上變色,戶部?三哥嗎?他身爲太子,竟是做出這等的事情來,他既已身爲儲君,將來整個大秦天下都是他地,爲何還要那些銀錢細物?若果不是他,那戶部還有誰能欺瞞過父皇,更有誰能在他眼皮子底下做出這件事來?再聯想到太子督軍軍前,親自處置慶陽兵變事宜,心裡也是漸漸明白,這事八九不離十便是自己那位素有溫仁寬厚之名的三哥做的,震驚之餘,卻是想到此等的太子若是將來作了大秦君主……恐懼交雜的心事。

“那賬冊還在嗎?”

“現如今就在小人手中。”

“好,既然如此,嘿……音,看了一眼趙石,心中卻想,鞏義縣這個地方難道這般的邪性法兒,兩個人,兩件案子,都是牽扯巨大,只一件便能使朝野震動,多少人牽連在內的,不過別的,這兩件事貌似毫無關聯,但卻都是和三哥有關,又都是發生在慶陽,心中不由一嘆,大秦四面環敵,如今內裡卻也矛盾重重,這可如何是好?

不過他還是接着說道:“明日將賬冊帶在身邊,跟隨本王上路,之後一同返京,再作定奪吧,至於你的兒女……在這裡,唉,也不知回京之後,還有幾天的消停日子可過,天色已晚,我看大家就都歇了吧。”

聽完了兩人對答,趙石心裡卻也有那麼幾分驚奇,沒有想到根子還在慶陽那裡,但對這件事他也只是記在心裡,卻也未有怎麼在意,在這件事上,他影響不到眼前這位王爺的想法和行動,他要的只是將崔先生這個大麻煩送出趙家莊了事,以免在自己走了之後這裡再受那無謂之禍。

一夜無話,第二天天明,趙石送了李玄瑾一行人離去,這次那位崔先生卻是放下了身段兒,緊着叮嚀趙石照顧好他的一雙兒女,趙石自無不可,全數答應了下來。

待得衆人走遠,趙石這纔回到軍營當中,回來之後,他立即派人將杜山虎,赤魔等人叫了過來,直到幾個人到齊了,他才沉聲道:“我要去作一件事情,若是行藏敗露,不說你我,便是這趙家村估計也沒幾個能活的下來,你們敢不敢隨我前去?”

———————————————————————————————

第920章 死戰(三)第1394章 兩喪第1064章 秋獵第294章 精兵第1203章 訓誡第1211章 圍攻第819章 天妖第777章 落幕第1461章 怪事第1078章 重生第810章 相絕第九十一章第466章 準備第725章 過河第960章 李刑第545章 兄弟第1551章 大軍第1412章 遷徙(二)第1150章 國策(完)第811章 駙馬第1146章 國策(二)第1395章 虎牢第977章 乃蠻第53章 心思第1481章 決心第1279章 兵敗第787章 宣旨第1009章 功勞第19章 血戰(六)第522章 戰報(二)第1526章 遷陵第1398章 激戰第156章 比鬥(二)第38章 解圍第1376章 行軍第1546章 挑撥第428章 遊園(一)第312章 異數第1456章 風陵第158章 祝壽(八)第1166章 人情第512章 雲涌(十二)第761章 驚濤第1236章 右廂第1418章 流放第966章 衝鋒第228章 進京(三)第302章 斬獲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二十一章 言戰第1413章 分院第86章 風雲(四)第10章 十八(二)第1434章 縱談第1390章 等待第373章 北行第892章 重整第1146章 國策(二)第1410章 佈局(二)第442章 樓臺第1027章 豐厚第1547章 大將第21章 意外第757章 獻計第854章 中書(二)第89章 較技第1106章 盟約(一)第303章 魏王第514章 雲涌(十四)第1392章 不滿第1167章 言儲(一)第911章 結義第210章 年關(三)第1120章 盟約(十五)第160章 襲寨第910章 草原第600章 來人第1364章 馬伕第1224章 豪情第79章 僧道第1364章 馬伕第865章 歸去第331章 山匪第1237章 西涼第227章 進京(二)第597章 提議第673章 長街第841章 寧陰第57章 奪功(二)第935章 賢能第64章 京官第386章 回京(一)第887章 靖佳(二)第723章 偏師第474章 飛燕第793章 家人第1085章 迴轉第449章 笑語第1262章 韋州(八)第986章 清除第969章 主帳
第920章 死戰(三)第1394章 兩喪第1064章 秋獵第294章 精兵第1203章 訓誡第1211章 圍攻第819章 天妖第777章 落幕第1461章 怪事第1078章 重生第810章 相絕第九十一章第466章 準備第725章 過河第960章 李刑第545章 兄弟第1551章 大軍第1412章 遷徙(二)第1150章 國策(完)第811章 駙馬第1146章 國策(二)第1395章 虎牢第977章 乃蠻第53章 心思第1481章 決心第1279章 兵敗第787章 宣旨第1009章 功勞第19章 血戰(六)第522章 戰報(二)第1526章 遷陵第1398章 激戰第156章 比鬥(二)第38章 解圍第1376章 行軍第1546章 挑撥第428章 遊園(一)第312章 異數第1456章 風陵第158章 祝壽(八)第1166章 人情第512章 雲涌(十二)第761章 驚濤第1236章 右廂第1418章 流放第966章 衝鋒第228章 進京(三)第302章 斬獲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二十一章 言戰第1413章 分院第86章 風雲(四)第10章 十八(二)第1434章 縱談第1390章 等待第373章 北行第892章 重整第1146章 國策(二)第1410章 佈局(二)第442章 樓臺第1027章 豐厚第1547章 大將第21章 意外第757章 獻計第854章 中書(二)第89章 較技第1106章 盟約(一)第303章 魏王第514章 雲涌(十四)第1392章 不滿第1167章 言儲(一)第911章 結義第210章 年關(三)第1120章 盟約(十五)第160章 襲寨第910章 草原第600章 來人第1364章 馬伕第1224章 豪情第79章 僧道第1364章 馬伕第865章 歸去第331章 山匪第1237章 西涼第227章 進京(二)第597章 提議第673章 長街第841章 寧陰第57章 奪功(二)第935章 賢能第64章 京官第386章 回京(一)第887章 靖佳(二)第723章 偏師第474章 飛燕第793章 家人第1085章 迴轉第449章 笑語第1262章 韋州(八)第986章 清除第969章 主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