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8章 論罪

如今的慈安宮,多出了兩處偏殿,住着的是幾位景帝妃嬪。

在宮內,皇帝陛下不喜先帝舊人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長安之亂那一晚,宮內流的血並不少,不但先帝寵妃曲貴妃死於非命,還有兩位和曲貴妃親近的妃子吊死在自己居住。

之後陸續有宮人亡於那一場變亂,這裡面有景帝近侍,有宮中各處總管,人數着實不少,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宮內老人,在宮中有着不小的權力,這些人倒下,連累的人也就不是一個兩個。”“

景帝妃嬪們都被唬的不輕,那時還有傳言曰,皇帝陛下有意讓她們殉葬於先皇。

比起當年景興皇帝陛下登基,梳理內院的手段來,當今皇帝陛下卻要凌厲乾脆的多,有些人莫名其妙間就丟了性命,也讓宮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戰戰兢兢,唯恐惹禍上身,這其中,先皇妃嬪們,更是如此。

要知道,先皇駕崩的太過突然,對外皆言是被曲妃刺死於勤政殿上,但宮人們哪裡會信這個,都覺着先皇死的蹊蹺,多數是當今陛下……但這樣的事情,誰也沒膽子宣之於口就是……

接着當今陛下毫不猶豫的處死了自己的弟弟,接着又送幼弟去西山守陵,一應手段,讓宮中貴人們都意識到,當今陛下的心腸之冷酷堅硬。

可以說,直到當今陛下正式登基稱帝,後宮換了主人,宮中的風波也沒停下來。景帝舊人們。心驚膽戰。惶恐無日。

最終,還是太皇太后娘娘開了口,宮中才漸漸平靜了下來。

之後,來慈安宮這裡請安的人越來越多,太皇太后不勝其煩,遂命人在慈安宮旁邊,起了兩座偏殿,請剩下的幾位先皇舊人中最爲尊貴的妃嬪來這裡居住散心。

於是。這裡漸漸也就成爲一些自覺處境不妙,又能在宮中說上些話的宮人的最佳庇護之地,漸漸的,圍繞着兩間偏殿,許多宮人定居了下來。

皇帝陛下聽了此事,也是一笑置之,因有着大長公主府的資助,內庫很是豐厚,於是皇帝陛下還命人在慈安宮周圍修了幾座園林。

如此一來,很多人便知曉。皇帝陛下再沒有大動干戈的意思了,宮中的人心也才真正安穩了起來。

可以說。現在的慈安宮左近,是皇宮內苑中少有的繁盛所在,卻又相對封閉,因感太皇太后娘娘庇護之情,又畏懼外間風雨,很多人進入這裡之後,便不打算出去了,他們中間大多皆爲宮中老人,人脈自不必提,隨隨便便在這裡便能混個職位。

即便是這裡的灑掃太監,很可能當年都是御膳房大太監或者曾在乾元殿中值守。

尤其是太皇太后年紀漸老,在宮中呆了多年,知道自己長開羽翼,護了許多人平安,但這麼一來,卻犯了宮中大忌,所以對下面人等,約束越發嚴厲。

於是,慈安宮所在,差不多也就半封閉了起來,除了宮中平常往來諸事,其他的,不準外人進入,也不放裡面的人出來行走,儼然過着的就是桃花源的日子。

皇帝陛下駕臨慈安宮,這裡已經得了消息,一入慈安宮範圍,道路兩邊,除了奉命迎候的太監宮女,一個人影都沒有。

慈寧宮正殿方向,卻是燈火通明。

一路來到慈安宮正殿之前,迎候在殿門之前的,除了太皇太后身邊近侍之外,領頭的卻是位太嬪,景興皇帝時宮中九嬪之一。

大秦後宮沿唐制,景興皇帝末年,後位空懸,四妃中德妃缺位,長安之亂中,先皇妃子一掃而空。

當今皇帝陛下也未給先皇舊人尊號的意思,也就是說,先皇駕崩之後,本應有人晉太妃,甚至再進一步,等上個一兩年,再次升等爲太后,都是有的,但宮中沒這個動靜,許多人便都明白,也許終成武一朝,太后這個稱號都不會再次出現了。

這位太嬪姓杜,皇帝陛下自然是認得的,能代太皇太后在外迎駕,並非說與太皇太后多親近,多數是恰逢其會,再有,幾位景興舊人,或多或少在慈安宮中都領了些差事,幫着太皇太后娘娘梳理庶務。

這位太嬪其實比皇帝陛下也大不了幾歲,一見皇帝陛下駕臨,立即率領宮人們跪倒迎駕……

皇帝陛下下了龍輦,來到近前,“太皇太后娘娘可還安好?”

“回稟皇上,娘娘身體康健……現已在內殿擺好酒宴,只等陛下入席了。”

“帶路。”

皇帝陛下對宮中景興舊人的不喜,從不掩飾,也不管衆人還跪着,只淡淡道了一句,邁步就往裡面走。

衆人趕緊站起身來,匆匆跟在太嬪身後,簇擁着皇帝陛下來到內殿。

內殿中很安靜,太皇太后趙氏眯着眼睛,看上去好像在打盹,殿中除了時候的宮女太監之外,也再無什麼外人。

見一堆人進來,太皇太后這才睜開眼睛,笑着向皇帝陛下招手,“別弄那些虛禮了,快來坐下,這天寒地凍的時辰,還往這邊跑,真不知愛惜身體,來來,趕緊坐下喝口酒,暖暖身子再說。”

皇帝陛下也不拘束,笑着應了兩聲,便解下披風,入了席。

太皇太后趙氏精神頭不錯,看上去比一年前,還要年輕上一些,煩心事少,資格夠老,也就不用再多攙和後宮裡面的勾心鬥角,生活的自然有滋有味。

勸了幾口菜,又陪着皇帝喝了些酒,太皇太后趙氏才招手讓那位太嬪過來,準其入席相陪。

皇帝陛下一瞧,就明白,這是有事說了。

果然,太皇太后趙氏笑着指點着這位太嬪嘆息道:“十幾年前,她父親帶兵隨大將軍吳寧入蜀,戰死在蜀中了,兄長和一個侄兒,唉,之前家裡傳來消息,戰死在夏州了,還有一個侄兒逃回來,被押在了延州。”

說到這裡,那邊的太嬪已經眼圈通紅,哽咽了起來。

太皇太后趙氏語氣也低沉了下來,“要說老了老了,更不該說那些外朝的糟爛事兒……折匯這人,也算是折家有數的俊才了,怎麼就無能至此?”

“好了,不說這些……她求到我這裡,本宮呢,確實也動了不忍之心,本來想給柱國那孩子傳個信兒照看一下,但想了想,那孩子心硬,加上內外到底有別,所以,還是厚顏跟皇帝開個口,看怎麼才能保住她家裡這顆根苗。”

這真不是什麼大事兒,也情有可原,又是太皇太后開口,成武皇帝李全壽斷無回絕的道理。

當然,這是大將軍趙石帶回來的另外一樁麻煩了。

大將軍折匯兵敗辱國,葬送了六萬西北鎮軍精銳,如今已經被大將軍趙石押送回長安,等待朝廷處置。

這個上面沒什麼好說的,逃回來的鎮軍將領,都已在軍前掉了腦袋,折匯不聽將令,不顧大局,貪功冒進,最終爲敵所破,致使全軍覆沒,這在西北那邊已經傳遍了,而之前,大將軍趙石以及大將軍種燧的奏摺,都送到長安,言辭也是一致。

折家那裡就算想開口求情,或者爲大將軍折匯巧辭脫罪,也沒可能了。

可以說,其他兩位大將軍已經把折匯的罪名給扣死了,沒留下任何的機會給折家,中書以及樞密院那裡,除了在給有功將士論賞之外,就是在給折匯等西北鎮軍將領論罪了。

論罪當斬,這個毫無疑問,但也有人援引當年大將軍吳寧以及大將軍折木河之舊事,想減輕折匯之責罰。

而折匯也必定不同於旁人,折家世代從軍報國,戰死沙場者,不知凡幾,在軍中盤根錯節,根深蒂固,這些都是顧忌,所以,折匯這位大將軍的處置,必定不會如同王佩那樣乾脆的掉了腦袋。

比起折匯這位大將軍來,無論是已經死了的王佩,還是差點飲了毒酒的趙石,都無法一概而論。

沒人願意看到折家離心,尤其是在中原之戰就要開始的這樣一個時節……

這也許就是一個試探,皇帝陛下想了想,乾脆的點頭笑道:“皇祖母,伐夏功成,過幾日除了獻捷之外,還要告祭歷代先皇,大赦天下,到時定是舉國同歡,皇祖母這裡肯定也要熱鬧一番呢。”

說的好像不着邊際,但太皇太后一聽就明白了,大赦天下,不論西北逃回來的敗兵,還是大將軍折匯,可能都要囊括之中。

想到這裡,太皇太后趙氏不由欣慰的笑了起來,皇帝看來心胸又有長進,懂得寬容了,更難得的是,因勢利導,不留痕跡。

於是,她這裡話頭一轉,不過也是點到即止,“柱國那孩子,處事欠考量,唉,你皇祖母這裡老了,又是後宮婦人,君君臣臣的事情,也不好多說,但本宮這裡還是要嘮叨一句,你們君臣之間,一個要多聽多看,一個應要多說多做,纔好相處下去……”(未完待續……)

第1430章 書信(二)第376章 蒙古第965章 長遠第453章 條陳(二)第595章 隊伍第953章 狎妓第195章 音境(一)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819章 天妖第1209章 胖子第645章 生員第680章 相遇(三)第384章 來客第775章 鏖兵(八)第482章 參議第1427章 血色第763章 入甕(一)第1348章 彩頭第268章 絕情第102章 夜執第1章 聚會第405章 論人第1569章 悚然第842章 風浪第1498章 內外第530章 宣旨(二)第1094章 草場第555章 漢中第56章 奪功(一)第42章 謀算第1229章 軟硬第1080章 分裂第673章 長街第723章 偏師第680章 相遇(三)第1003章 活着第1239章 西涼(三)第1274章 白晝第924章 騎兵第371章 誓言第570章 融洽第826章 鬼祟第1394章 交底第316章 來意第601章 來人(二)第96章 計劃第512章 雲涌(十二)第489章 勞軍第987章 退卻第849章 侯府第1133章 盟約(八)第215章 年關(八)第1551章 大軍第619章 陛見第607章 夜談(二)第1393章 驚悚第399章 獎懲(四)第1385章 糊弄第1475章 閨語第1343章 碰撞第1050章 諸事第947章 借力第1359章 縮編第888章 故地第673章 長街第33章 驚議第1420章 書信(二)第140章 來訪(三)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七百九十九章 聖旨第384章 兇險(一)第1052章 拖延第1298章 論罪第226章 進京(一)第815章 內衙(二)第1256章 韋州(二)第496章 風起(五)第240章 血夜(八)第1324章 南雀第150章 陌刀第712章 開端(二)第776章 鏖兵(九)第1203章 訓誡第407章 獎懲(十一)第417章 家事第286章 探子第1403章 女人第1394章 交底第725章 過河第254章 夫婦第454章 條陳(三)第36章 聚衆第281章 歸來(二)第578章 激戰(二)第925章 部衆第1444章 文樓(四)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戰圖五百八十五章 相府第860章 爲誓第1444章 文樓(五)第1279章 兵敗第262章 練兵
第1430章 書信(二)第376章 蒙古第965章 長遠第453章 條陳(二)第595章 隊伍第953章 狎妓第195章 音境(一)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819章 天妖第1209章 胖子第645章 生員第680章 相遇(三)第384章 來客第775章 鏖兵(八)第482章 參議第1427章 血色第763章 入甕(一)第1348章 彩頭第268章 絕情第102章 夜執第1章 聚會第405章 論人第1569章 悚然第842章 風浪第1498章 內外第530章 宣旨(二)第1094章 草場第555章 漢中第56章 奪功(一)第42章 謀算第1229章 軟硬第1080章 分裂第673章 長街第723章 偏師第680章 相遇(三)第1003章 活着第1239章 西涼(三)第1274章 白晝第924章 騎兵第371章 誓言第570章 融洽第826章 鬼祟第1394章 交底第316章 來意第601章 來人(二)第96章 計劃第512章 雲涌(十二)第489章 勞軍第987章 退卻第849章 侯府第1133章 盟約(八)第215章 年關(八)第1551章 大軍第619章 陛見第607章 夜談(二)第1393章 驚悚第399章 獎懲(四)第1385章 糊弄第1475章 閨語第1343章 碰撞第1050章 諸事第947章 借力第1359章 縮編第888章 故地第673章 長街第33章 驚議第1420章 書信(二)第140章 來訪(三)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七百九十九章 聖旨第384章 兇險(一)第1052章 拖延第1298章 論罪第226章 進京(一)第815章 內衙(二)第1256章 韋州(二)第496章 風起(五)第240章 血夜(八)第1324章 南雀第150章 陌刀第712章 開端(二)第776章 鏖兵(九)第1203章 訓誡第407章 獎懲(十一)第417章 家事第286章 探子第1403章 女人第1394章 交底第725章 過河第254章 夫婦第454章 條陳(三)第36章 聚衆第281章 歸來(二)第578章 激戰(二)第925章 部衆第1444章 文樓(四)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戰圖五百八十五章 相府第860章 爲誓第1444章 文樓(五)第1279章 兵敗第262章 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