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九節 大決戰(一)

大家看着大地圖,心潮起伏,難以按捺!

多麼廣大的區域,征服它們,成就歷史無上美名!

所有的人起立,同心同德地道:“願從驅遣,百戰不撓!”

韋晞舉臂道:“我軍必勝!”

刷!一下子右臂成林,大家高呼道:“我軍必勝!”

……

韋晞大點兵,軍隊士氣如虹,直衝藍天!

在後來的畫作上,給大家展示一幅令沒參與到這場大戰的人感覺到震驚的巨畫,而參與過這場大戰的人則終生難忘。

這幅鉅作由十個畫師合力畫出,畫紙達到了空前的二百二十平方米/

在圖畫上看到,有如潮水般的大軍滾滾而來,人身馬體,裝備和旗幟,把青青草原的顏色都給掩蓋住,密密麻麻,黑壓壓的好像烏雲一般,無邊無際,一直延展到天邊盡頭也還有。

跟隨着大軍一起行動的則是無數的牛羊、駱駝和馬匹,所過之處,連草皮都啃了個精光。

無數的物資,若堆起來有座山那麼高大,老牛喘着粗氣,拉着沉重的車輛,一輛接一輛,有如長龍,這樣的長龍有無數條。

韋晞作了總動員,兵力爲六十萬,許多人是一人三馬,加上牛羊駱駝,好在是富饒的伊犁河流域,否則難以養活這麼多的牲畜。

他意氣風發,因爲他率領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

控弦六十萬,蜂擁而去,軍力之強,史無前例!。

九月鷹飛,悶雷般的馬蹄聲在草原上回蕩,讓行進在隊伍中的每個人都激情澎湃!

“我們在創造歷史!”

“這就是歷史!”

大家都知道,打過這仗,就爲成爲歷史中的人物,無論是活着的還是死掉的!

永載史冊!

“好好打這仗,大馬士革見!”大家相互勉勵道,這也是最近流行的口頭禪。

按照情報所示,我們有最精良的裝備、最好最多的馬匹、最佳的訓練和豐富的作戰經驗,是世界上最好的騎射、騎戰戰士。

關鍵是,還有最好的統帥。

補給甚至到了奢侈的地步,物資多到堆積如山,又是本土作戰。

天時、地利、人和一應俱全,還有什麼可以

“我們必勝!”所有的人都充滿了信心。

……

他們的信心化爲了動力,結果二萬唐騎與二萬大食騎兵對戰的結果是,大概在一個小時內,唐騎乾淨利落地射死了五千大食人,砍掉了一萬個大食騎兵的頭顱,倖存者嚇得魂飛魄散,奔跑時跑到馬尾巴都直了。

戰鬥的發端是女將唐甜打響的,她率二萬騎兵,突擊一部前出的大食步兵,打響了第一仗戰事。

她這麼聰明的女孩子,面對着大食步兵,自然是騎射打步兵的標準戰術:輕騎兵衝到敵陣近旁發射弓箭,讓他們接受弓箭的洗禮。

利用一人雙馬和良好騎弓的優勢,發揮“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精神,不與敵接觸,光用箭射,讓步兵白白捱打,硬生生磨死、削死敵人。

大食軍中也有弓箭手,悲摧的是步弓居然比不上騎弓,弓質比不上,技術也比不上。

射箭是“技術活”,弓箭手的質量良莠不齊,完全取決於那個時代各地民衆的習慣。

唐甜是半胡人,家裡一直盛行騎***通射箭,招納的部衆也同樣是騎射好手。

白衣大食則不象胡人有那麼多的馬匹,騎射文化流傳遠不如胡人,昔時,波斯大地爲帕提亞人統治時,他們是個遊牧民族,騎兵出衆,曾經用騎射擊敗了強大的古羅馬軍團。

時間推移,帕提亞人的騎射沒有傳給後來波斯大地上的民衆,導致他們的箭術不及唐人。

兩軍對射的結果,大食步弓照樣處在光捱打無法還手的狀況。

本來就遜斃了,唐軍還“優先照顧”步弓手,那些步弓手,有弓箭使用,卻裝甲薄弱,挨箭攻擊,死得更快。

唐甜依照韋晞的“毒蛇之吻”騎射親衛,組建了“飛鷹衛”,有五百員,多選擇精通騎射之輩,僅隊伍中就有五個射鵰手,所有的人都是一石弓以上,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是一石半弓。

騎射犀利,洞穿大食人,五百騎的輸出相當於一千騎,火力密集,竟然硬生生地遏制住不甘心捱打而衝來的大食兵,把他們射定!

連續不斷地攢射,將敵軍籠罩在自己的箭雨之下,傷亡累累。

很快大食軍承受不住損失,陣線散亂,當第一個逃跑者出現時,越來越多的人逃跑。

唐騎即行衝鋒,咬在大食兵的背後,動用馬刀砍下!

砍飛頭顱,砍斷手腳,大食兵大聲哭嚎着,拼命地向後方逃去。

見此情況,大食軍出動二萬騎兵,大隊騎兵一哄而上地趕來援助。

已經殺熱了身體的唐騎在唐甜的指揮下,不閃不避,正面對撞!

雙方騎兵速度飛快,大食兵很快進入了唐騎的弓箭射程(唐弓的射程更遠),唐騎遂行先發制人。

看着前軍的旗號,將士們把弓箭舉了起來,首先看到那一抹金光飛起,唐甜用了寶雕弓、金鈚箭。

此乃天子之制,逾越!

唐甜當然不可能是天子,但是她是天子的女人呢?

當然有資格使用這等器械,關鍵是它們是太平公主送給唐甜的!

大家就跟隨着它放箭,“胡胡胡胡……”一片弦響聲中,如飛蝗一般的黑點,斜飛向了空中,射進敵人羣中從如同下了一陣暴雨,隨即而來的是慘號聲大起。

大食軍反擊,雙方對射,慘叫聲、吶喊聲加上馬嘶聲和掉地聲令戰場喧鬧無比。

此次射過箭之後,唐甜一反常態,沒有耐心地進行騎射攻擊,而是直接騎戰。

她連射九箭後(一次三箭,共三次),雙持馬刀,一夾馬腹,在親衛隊的護翼下直闖敵陣,豪勇不讓鬚眉!

騎兵們緊緊地跟上,馬蹄聲隆隆響起,馬匹逐漸加速,速度迅速攀上高峰,

見到敵軍近在咫尺,唐甜嬌喝一聲道:“殺!”策馬向前衝刺,她之前則有十數個騎兵首先以長矛爲她開路,大股馬兵如同洪流猛撞進了敵人陣中!

兩支敵對的軍隊發生了劇烈的碰撞!

第千六十節 兒子的婚事(一)第一六零節 程府親戚(第10更求收藏)第九六二節 天上掉下的大餡餅第千十六節 好心情第六五一節 得手第五八四節 營救程務挺第六八三節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一)第三一二節 攻不攻?第七一一節 巴士拉城入手第四百一節 結婚賀禮第九八七節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第七零九節 血麥第九八十節 攻打君士坦丁堡(二)第一四一節 朝廷封賞第一七三節 殿試第六六三節 做他女人好處多第六二五節 有底氣就是好第八五三節 水戰(四)第九六七節 阿瓦爾汗國第二七一節 老將不老第五九八節 會盟西域(一)第四七六節 回京第四一四節 暗潮洶涌(一)第千五二節 (二二)第千四十節 (十)第八五二節 水戰(三)第六九五節 大站隊(二)第六四十節 李顯之死第四四一節 會說唐話的都是唐人第二六八節 死亡行軍第二四三節 陣戰(一)第五三五節 速泡婉兒第六四五節 水桶妙用第二十節 立足(二)第五二二節 韋老叔破突厥(一)第五四七節 盡是扯蛋第二六一節 河西馬得失第三九四節 公主大婚(五)第千三三節 (三)第七四一節 弓、望遠鏡和地圖第一八九節 攻佔馬邑第六八六節 韋武聯手第三條路第一千二節 史叔險成死叔第三一八節 劉公到訪第一六九節 船老大的哲理第八四四節 坑孃的女兒第一三六節 唐軍之殤第八六六節 炮擊敵船第五七六節 打臉的至高境界第四三五節 合流第三節 辛酸的穿越生活第四十四節 洪小水遇敵第一三九節 帝與後第一八一節 戰小城第六一五節 德武服人第三八二節 騎兵進攻戰第二四四節 陣戰(二)第四九一節 膽大的收稅官第五二三節 韋老叔破突厥(二)第九二八節 捉拿來俊臣第七十五節 十三羅漢第三九二節 公主大婚(三)第七五三節 大決戰(五)第五四七節 盡是扯蛋第六一四節 和談第六八六節 韋武聯手第八一三節 老虎的眼淚第千五二節 (二二)第千四四節 (十四)第千七節 窘迫的哈扎爾汗國人第四九十節 石見銀山第一九八節 閒看兩軍對壘第七四九節 大決戰(一)第八十三節 事情挑明第二七五節 班師回縣第一七七節 接踵而來的困難第八百五節 很鬱悶的大食人第四三二節 最大的帶路黨(三)第九百五節 帝國餘輝(二)第八一四節 西征新態勢第五四十節 間諜業務第千五十節 (二十)第二二十節 毀滅一切,重建一切!第七八四節 城主太小,做總督吧!第四一四節 暗潮洶涌(一)第九四九節 天時在我第二十九節 命中的邂逅第八九六節 伏擊北方大軍(一)第一百零四節 左相姜恪第五七十節 唐軍出發第九五一節 敵我故事第六三四節 科舉改革第九七九節 攻打君士坦丁堡(一)第四四五節 屋漏恰逢夜雨第千十六節 好心情第七九五節 菩薩鞠躬了第六八四節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二)第九七七節 瓜熟蒂落第七零四節 急襲伊斯法罕(三)
第千六十節 兒子的婚事(一)第一六零節 程府親戚(第10更求收藏)第九六二節 天上掉下的大餡餅第千十六節 好心情第六五一節 得手第五八四節 營救程務挺第六八三節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一)第三一二節 攻不攻?第七一一節 巴士拉城入手第四百一節 結婚賀禮第九八七節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第七零九節 血麥第九八十節 攻打君士坦丁堡(二)第一四一節 朝廷封賞第一七三節 殿試第六六三節 做他女人好處多第六二五節 有底氣就是好第八五三節 水戰(四)第九六七節 阿瓦爾汗國第二七一節 老將不老第五九八節 會盟西域(一)第四七六節 回京第四一四節 暗潮洶涌(一)第千五二節 (二二)第千四十節 (十)第八五二節 水戰(三)第六九五節 大站隊(二)第六四十節 李顯之死第四四一節 會說唐話的都是唐人第二六八節 死亡行軍第二四三節 陣戰(一)第五三五節 速泡婉兒第六四五節 水桶妙用第二十節 立足(二)第五二二節 韋老叔破突厥(一)第五四七節 盡是扯蛋第二六一節 河西馬得失第三九四節 公主大婚(五)第千三三節 (三)第七四一節 弓、望遠鏡和地圖第一八九節 攻佔馬邑第六八六節 韋武聯手第三條路第一千二節 史叔險成死叔第三一八節 劉公到訪第一六九節 船老大的哲理第八四四節 坑孃的女兒第一三六節 唐軍之殤第八六六節 炮擊敵船第五七六節 打臉的至高境界第四三五節 合流第三節 辛酸的穿越生活第四十四節 洪小水遇敵第一三九節 帝與後第一八一節 戰小城第六一五節 德武服人第三八二節 騎兵進攻戰第二四四節 陣戰(二)第四九一節 膽大的收稅官第五二三節 韋老叔破突厥(二)第九二八節 捉拿來俊臣第七十五節 十三羅漢第三九二節 公主大婚(三)第七五三節 大決戰(五)第五四七節 盡是扯蛋第六一四節 和談第六八六節 韋武聯手第八一三節 老虎的眼淚第千五二節 (二二)第千四四節 (十四)第千七節 窘迫的哈扎爾汗國人第四九十節 石見銀山第一九八節 閒看兩軍對壘第七四九節 大決戰(一)第八十三節 事情挑明第二七五節 班師回縣第一七七節 接踵而來的困難第八百五節 很鬱悶的大食人第四三二節 最大的帶路黨(三)第九百五節 帝國餘輝(二)第八一四節 西征新態勢第五四十節 間諜業務第千五十節 (二十)第二二十節 毀滅一切,重建一切!第七八四節 城主太小,做總督吧!第四一四節 暗潮洶涌(一)第九四九節 天時在我第二十九節 命中的邂逅第八九六節 伏擊北方大軍(一)第一百零四節 左相姜恪第五七十節 唐軍出發第九五一節 敵我故事第六三四節 科舉改革第九七九節 攻打君士坦丁堡(一)第四四五節 屋漏恰逢夜雨第千十六節 好心情第七九五節 菩薩鞠躬了第六八四節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二)第九七七節 瓜熟蒂落第七零四節 急襲伊斯法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