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俄國海軍部的爭執

“帝國海軍的已經陳舊不堪了。面對裝備精良的北洋艦隊,我們的海軍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和對方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誠然,因爲工業基礎的問題,帝國海軍造船廠的產品無法和北洋水師在意大利和英國訂購的戰艦相比,所以我們必須以足夠的數量優勢去壓倒對手,下一戰,俄國海軍必須竭盡全力!”摘自馬卡諾夫回憶錄。

在華俄戰爭期間,雙方的戰列艦編隊碰撞只有一次,那就是在馬卡諾夫率領的俄國艦隊主力與劉步蟾的戰列艦編隊交手的那一次。在這個分戰場上,俄國人損失了2艘裝甲巡洋艦和1艘戰列艦,剩下的兩艘也被打成重傷。就這一次交戰,讓馬卡諾夫徹底放棄了和北洋艦隊進行艦隊決戰的勇氣。

“雙方的戰列艦差距巨大,帝國海軍根本沒有實力和北洋艦隊進行決戰。我們需要更新式更強大的戰艦,不要拿4門12寸炮和一堆用不上的6寸炮糊弄我!”馬卡諾夫在給海軍部的信件中這樣抱怨道。

當信件送到俄國海軍部後,海軍部的一干同僚深有同感,“不是俺們不給力,是北洋太過犀利!”要錢要人要軍艦的狂潮在海軍部逐漸醞釀,並在尼古拉二世詢問海軍計劃的時候徹底爆發!

面對海軍部對本國設計師和造船廠的各種抱怨,尼古拉二世被迫決定從美法兩國繼續訂購戰艦,當然了按照俄國人的習慣。一般都是在外國訂購一艘戰艦,然後順便把圖紙也弄回來。在經過一番研究後,開始量產某型他們認爲不錯的戰艦。歷史上一連造了5艘的博羅季諾級戰列艦就是太子級的山寨貨,而太子是法國人造的!

聽着是不是有點像後世某國的行爲?其實啊,這也沒啥,所有大國在開始的時候都是山寨別的國家的產品起家的,當年2戰時強如美帝,不還是找來英帝的噴氣發動機和磁控管爲基礎搞自己的發動機和雷達嗎?這沒什麼,只要自己能消化吸收就可以。

雖然尼古拉二世同意了向美國和法國進口戰艦的計劃。但是同意進口,並不代表立即就有,別的不說。單純一個艦船設計就讓本已混亂不堪的俄國海軍部爆發了“內戰”。而“內戰”的核心就是戰列艦到底是堆砌大量的二級主炮呢,還是學習北洋的寧海級戰列艦安裝更多的12寸炮!

其中一派曾經參加過華俄海戰的海軍軍官認爲,學習對手的思路然後加以模仿,雖然很丟人。也肯定會比對方慢半步(廢話。你只跟着人家走,還能比人家快?)。但是絕對是最有效最可靠的辦法,面對戰列艦的防護,即使是11寸40l火炮也略顯不足。更別說那堆8寸燒火棍了。

而二級主炮派立即反脣相譏,他們拿出戰爭結束後的調查報告作爲依據,指出即使是12寸主炮也很難在遠距離破防。中等厚度的裝甲帶在遠距離完全可以抵禦12寸40l阿姆斯特朗重炮的攻擊。而在雙方靠近後,大量的中口徑火炮的速射纔是最終導致戰艦損毀的原因。俄國的戰列艦並不是因爲彈藥庫被擊穿而被摧毀,而是因爲重彈太多連打帶燒才導致的沉沒。所以隊二級主炮纔是王道!

但是很快重炮派又指出。在先進的火控系統的指揮下,北洋艦隊傾向於在遠距離先重創俄國艦隊後。再進入中近程收拾殘局,俄國人不是敗在了火力投射量上,而是因爲在遠距離上火力密度不足。在遠處就被打殘了,這纔是失敗的根本原因。同時重炮派同樣拿出華俄海戰的調研報告指出即使沒法擊穿主裝,12寸重彈打到裝甲板上依然會造成裝甲板的崩裂,甚至會撕掉整塊裝甲進而導致嚴重的進水。

看似重炮派已經佔得上風,但是隨即,不等重炮派坐下喝口茶,二級主炮教衆們就展開了反擊,他們理直氣壯的說道,雙方遠距離火力差距的根本原因在於火控和投射量,火控不用說了,這點大家都明白,至於投射量,並不一定非要增加重炮來提高投射量。10寸級別的火炮在遠距離上依然有不錯的散步,而且投射量更大,更重要的是,既然遠距離主炮無法打穿主裝,那就不如使用高爆彈窒息對手,你防護再好,不能連上層建築也一併按上重裝甲吧?

而重炮派很快就從火控這點出發,他們聲稱,火炮的彈道都不一樣,怎麼用火控進行控制?難道裝兩種不同的火控來指揮全艦火力?而很快對方就拿着從法國人那裡獲得的資料來反擊,火控系統自然只用一個就可以,只不過在結算的時候同時爲主炮和副炮結算就可以了,多一個控制檯而已,有啥不行的?(當年1戰時法國的末代前無畏丹東級戰列艦就是安裝兩個控制檯然後分別指揮12寸炮和240mm炮射擊)

雙方就這樣爭論不休,最後連尼古拉二世都煩了,這樣爭論下去怎麼可能有個結果?所以海軍部的兩派決定分別招標然後拿着設計圖紙再去打嘴仗!這樣才顯的更有說服力不是?於是乎,兩派同時發出了招標公告,然後同時從美國的同一個設計院拿到了兩份完全不同的設計圖,據說當年兩派的人員在美國都是住同一家旅館,甚至還是隔壁,當然了,這個留言的準確性,就讓人無從考證了。

首先將射擊圖紙拿回來的是二級主炮教衆們,當他們把圖紙展開的時候,也不知道是哪個官員嘴賤的說了一句:“這不就是美國海軍的衣阿華號戰列艦嗎?你們是不是拿錯了?”就這一句話,讓對方感到異常尷尬!

這艘戰艦確實是以衣阿華號戰列艦爲基礎研究的,爲了提高航海性,延續了衣阿華級的長艏樓佈局,首尾是兩座雙聯裝12寸45l主炮,在船體舯部四角佈置了4座雙聯裝10寸45l二級主炮。主裝甲厚度爲10寸,而且高度達到了3.5米。上裝甲厚度爲6寸。炮塔正面厚度達12寸,二級主炮裝甲達到8寸。擁有100mm的首尾裝甲。

而在副炮的選取上,俄國人放棄了使用很久的6寸炮,一方面是因爲整艘戰艦噸位已經有些大了。另一方面則是6寸炮有些高不成低不就,打護衛艦吧,射速有些慢,120炮就可以了,打大船吧又沒啥用而且射程還近。在動力方面,依然使用立式往復式蒸汽機,理論輸出功率2萬1千馬力,航速達到19節以上,整艘戰艦的噸位達到了1萬5千噸左右

支持者認爲這艘戰艦的戰力已經可以壓制北洋的寧海級戰列艦,而且在最容易實現的,不過就是原有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的擴大版而已,不過因爲換裝了新式的炮塔和主炮,裝甲帶進一步優化,所以其戰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不是原版可以比擬的。更何況,當年的衣阿華就可以和寧海號的同型艦西班牙級戰列艦打打,現在經過一番大概後的新式戰艦應該沒有問題纔對。作爲可以未來用於對抗寧海級的戰艦,這樣的設計無疑是俄國目前可以接受的性價比最高而且最易實現的。

而反對者此時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首先第一點就是存在火力浪費的問題,一共8門10寸45l主炮,只能在一側發揮半數火力,另一側的主炮只能用來打醬油,這絕對是對資源的浪費,是對海軍的部的犯罪!的,幾句話,就讓這個技術問題上升到政治高度了!另一方面就是對10寸炮威力的質疑,遠距離大家只能點火燒船這點不假,但是到了近距離,區區10寸炮根本不足以砸開對方厚重的防護,效用就會大減。

支持者則提出了這樣的理論。首先,8門10寸炮只有一半可以用於交戰看似確實損失了一半的火力強度。但是同時在交戰時,非交戰側可以有4門10寸炮戒備,如果對方從另一側殺出一支艦隊或者有魚雷艇發動突襲的時候,這些閒置的火炮就會發生作用。而不會像中軸佈局的戰艦那樣無法兼顧兩側。、

至於說靠近怎麼辦?支持者的意見是這樣的,面對整個俄國艦隊,北洋艦隊在數量方面肯定處於絕對劣勢,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絕對不會輕易靠近俄國艦隊,必然會發揮自己的遠程優勢慢慢消耗對手。所以反對者的說法是肯定不成立的!

最後,二級主炮派又拿出來最具威力的殺手鐗!那就是,我們的計劃已經出籠了,而且經過技術人員的驗證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那麼你們的計劃呢?是否已經有設計圖出籠?是否可以被俄國海軍造船廠接受?你們八字還沒一撇呢,憑什麼嘲笑我們?再好的戰艦無法實現也是沒用的!

而現在呢,重炮派的官員們確實還沒有想好自己的戰艦到地是什麼樣的,是學習寧海號中軸佈置6門12寸重炮呢,還是中軸佈置8門12寸重炮,亦或者是用別的方法佈置重炮?當然了,最重要的就是俄國海軍造船廠能否完成這樣繁重的任務?如果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那一切都還是空談。這場爭論僅僅是個開始。(未完待續。)

第708章 崩潰第71章 沒有陸軍是不行的第53章 意大利人的首秀第673章 追擊第897章 最後的準備第768章 冷眼旁觀的美國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1017章 軍備競賽擴大化第877章 黑虎掏心第1049章 無與倫比的暴怒級航母1第226章 失誤第723章 防禦戰第896章 狼羣中的獅子第1064章 第一代航空母艦第1261章 大漠陰影第129章 準備啓程(一)第1234章 戴高樂的擔憂第1203章 懸崖邊緣第1477章 兩線作戰的德國第1396章 對攻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11章 設計師or廚子第367章 最後的準備第1525章 銀色死神第1344章 混亂的夜晚第90章 初見鄧公第1168章 最長的一夜(1)第336章 黎明第25章 信任危機第1186章 先手攻擊第1434章 急轉直下第239章 碾盤武士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4章 熱那亞級穹甲巡洋艦家族第669章 頹勢第780章 優化策略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392章 南洋的態度第1530章 東線泥潭第728章 血戰第212章 絞肉機第228章 掃蕩第1120章 巨人殺手第1336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4第1263章 遼闊大西洋第85章 清日海軍(二)第1388章 登陸第1284章 倔強的約翰牛第448章 防守反擊第1370章 更好的選擇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930章 固執的威廉第870章 這都是你們逼的第706章 抉擇第352章 奇怪的船隊第905章 最後的廝殺第485章 禍不單行第1142章 偃旗息鼓第733章 斯佩攻略第1436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121章 回到天津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1167章 死從天降第254章 不徹底?接着轟!第1199章 華夏鷹羣第435章 幕後交易第929章 最後一搏第103章 大清“聯合”艦隊第1012章 第三方勢力第712章 鏖戰第1437章 大西洋啓示錄1第458章 援軍第846章 躺槍的英國人第170章 嚴肅點,打劫呢!第290章 海軍是一個體系第57章 加入北洋第185章 後院起火第708章 崩潰第952章 拉人入夥第1172章 夜之魘第1035章 底線和預防措施第10章 拜會布林(三)第1054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726章 鋼鐵狂潮第514章 鐵道炮兵第676章 四打六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1526章 折斷的三叉戟第288章 戰爭結束第23章 準備第834章 舉世震驚第1352章 總攻第98章 友好訪問??第681章 一場戰爭兩種觀點第650章 對策第261章 勝利的幻象第1518章 救援計劃第1501章 大家都是列強,不是紙老虎!
第708章 崩潰第71章 沒有陸軍是不行的第53章 意大利人的首秀第673章 追擊第897章 最後的準備第768章 冷眼旁觀的美國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1017章 軍備競賽擴大化第877章 黑虎掏心第1049章 無與倫比的暴怒級航母1第226章 失誤第723章 防禦戰第896章 狼羣中的獅子第1064章 第一代航空母艦第1261章 大漠陰影第129章 準備啓程(一)第1234章 戴高樂的擔憂第1203章 懸崖邊緣第1477章 兩線作戰的德國第1396章 對攻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11章 設計師or廚子第367章 最後的準備第1525章 銀色死神第1344章 混亂的夜晚第90章 初見鄧公第1168章 最長的一夜(1)第336章 黎明第25章 信任危機第1186章 先手攻擊第1434章 急轉直下第239章 碾盤武士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4章 熱那亞級穹甲巡洋艦家族第669章 頹勢第780章 優化策略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392章 南洋的態度第1530章 東線泥潭第728章 血戰第212章 絞肉機第228章 掃蕩第1120章 巨人殺手第1336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4第1263章 遼闊大西洋第85章 清日海軍(二)第1388章 登陸第1284章 倔強的約翰牛第448章 防守反擊第1370章 更好的選擇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930章 固執的威廉第870章 這都是你們逼的第706章 抉擇第352章 奇怪的船隊第905章 最後的廝殺第485章 禍不單行第1142章 偃旗息鼓第733章 斯佩攻略第1436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121章 回到天津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118章 巴達維亞條約(一)第1167章 死從天降第254章 不徹底?接着轟!第1199章 華夏鷹羣第435章 幕後交易第929章 最後一搏第103章 大清“聯合”艦隊第1012章 第三方勢力第712章 鏖戰第1437章 大西洋啓示錄1第458章 援軍第846章 躺槍的英國人第170章 嚴肅點,打劫呢!第290章 海軍是一個體系第57章 加入北洋第185章 後院起火第708章 崩潰第952章 拉人入夥第1172章 夜之魘第1035章 底線和預防措施第10章 拜會布林(三)第1054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726章 鋼鐵狂潮第514章 鐵道炮兵第676章 四打六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第772章 小隊協作第1526章 折斷的三叉戟第288章 戰爭結束第23章 準備第834章 舉世震驚第1352章 總攻第98章 友好訪問??第681章 一場戰爭兩種觀點第650章 對策第261章 勝利的幻象第1518章 救援計劃第1501章 大家都是列強,不是紙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