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變徵(四)

張江已經追隨旭子多年,無須猜測便明白肯定是河北又出了什麼事情。想了想,問道:“莫非羅藝又要生事?他可真會挑時間!”

“不是羅藝,是竇建德和高開道!”李旭先搖了搖頭,然後有點了點頭,很猶豫地回答。“我今早出城前剛收到家中送來的急信,薛大將軍再次奉旨去征討竇建德,結果剛過了拒馬河,便遭到了賊軍的偷襲。混亂之中難辨敵我,兩萬大軍折了一萬五千餘。只有四千多輕騎護着薛家父子逃回了涿郡!”

聞此言,所有帳中所有幕僚都忍不住倒吸冷氣。這一年多來大夥追隨在李旭身後東征西討,對河北的地理情況早已瞭然於胸。衆所周知,矩馬河處於涿郡與河間郡的交界處,紙面上還屬於李旭的管轄範圍。竇建德能在矩馬河南岸成功偷襲薛世雄,至少說明他的勢力已經掌握了大半個河間郡。而就在數個月前,此人還被楊義臣老將軍攆得東躲西藏,惶惶不可終日。

局勢變得太快了,簡直快得令人目不暇給。衆人離開河北不過五個多月,地方局勢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由此算來,此番南下的決策真的有些魯莽了。畢竟河北纔是大夥的家,而河南各地,大夥打得再好,終不過是爲他人做嫁衣。

“恐,恐怕這不是竇建德下得手吧!”聽衆人都不吭聲,行參軍時德方按耐不住,結結巴巴地說道。

他本是一個四處遊歷的書生,因爲一個偶然的機會被河間大戶臨時推舉爲蕪蔞縣令。但沒等他將縣令的位子坐穩了,治所便爲高士達的亂軍所圍。爲了避免城中百姓被屠殺,時德方不得不開城降了賊。暗地裡卻派遣心腹,偷偷地將高士達軍的詳細情況告知了李旭。

後來李旭和楊義臣二人聯手討賊,高士達和劉霸道兩個見事不妙打算棄城而走。又是時德方用分兵計將其騙住,最後導致高士達和劉霸道全軍覆沒,雙雙身死。

賊軍被剿滅後,李旭和楊義臣念時德方之功,本想聯名上書朝廷,舉薦他當河間郡太守。可時德方卻不肯再做擔驚受怕的地方官,非要效仿古人投筆從戎。恰巧李旭自覺麾下人才匱乏,便將其攬入幕內做了個行參軍。

相處時間長了後大夥才發現,此人不但兵略所知甚少,說話還略微有些口吃。時德方自己也明白自己的弱點,所以平素議事時一直只帶耳朵,從不發言。但今天突然開了一次口,雖然所表達的意思含糊不清,卻也可謂一語中地。

“德方不要急,有話慢慢說。你認爲是有人冒充了竇建德,從背後給薛將軍下了黑手?”李旭聽時德方分析的情況和自己心裡原來的推測差不多,心中一喜,和顏悅色地安慰道。

“竇,竇賊若,若戰力這樣強,就,就不會被追,追入豆,豆子崗了!”時德方越急話越不利落,只憋得滿臉通紅,也不過短短續續地向外蹦了幾個字。

“是羅藝乾的!”話說道了這個份上,博陵軍的其他幕僚已經猜出了大概。竇建德在去年秋天剛剛接管了高士達的餘部,短短几個月內,根本不可能坐穩河北道綠林大當家的位置。而高開道繼承的是格謙的基業,家底更是單薄。眼下這兩個賊正圍着豆子崗跟太常少卿韋霽周旋得不亦樂乎,即便得知薛世雄要領軍南下的消息,恐怕也騰不出手來偷襲他。何況豆子崗到矩馬河之間還有數百里之遙,眼看着幾萬土匪過境,河間郡尚控制在朝廷之手的幾個大城不會沒有任何反應。

“問,問題不,不在誰偷襲了薛,薛世雄。而,而在薛,薛將軍能不能重,重整旗鼓!”從衆人臉上的表情上時德方受到了鼓勵,緊張的心情稍微放鬆了些,說出的話也流暢了許多。

這纔是最令李旭煩惱之處。原來在河北北部共有薛、楊、李、羅四支勢力,前三家聯起手來,自然能逼得虎賁大將軍羅藝難以動作。而眼下楊義臣身在江都,薛世雄又剛經歷一場大敗,擋在羅藝南下路上的,就只剩下半支博陵軍了。

雖然只在博陵六郡經營了一年多,但衆將士早已把該地當作了自己的巢穴。眼看着朝廷大廈將傾,這世道不知要亂致幾時。有一個穩定的後方便等於多了五成生存機會。哪怕大軍在外作戰遭到什麼不測,只要將領們能平安轉回老巢去,加以時日,便可以將元氣慢慢養起來。但如果前方戰事未定,後方的老巢又被人抄了,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即便衆人能順利剿滅瓦崗賊,在這兵禍連結之時,一夥無根之萍能漂泊得了多久?

一時間,所有人的心情都沉重了起來。大夥期望形勢不會向最壞方向發展,但同時卻清楚地知道,如果換了自己在羅藝的位置上,也絕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擴張機會。

但以從目前情況看,想讓博陵精騎立刻北渡黃河,與留守在家中的弟兄們一道迎戰幽州軍顯然不現實。非但朝廷不會准許李旭這樣做,那些曾經被博陵軍打怕了的大小山賊聞訊後也會趁機圍追堵截,爲幽州大總管羅藝創造機會。

如果李旭不斷然回軍,光憑趙子銘等人的能力絕對擋不住羅藝麾下的虎賁鐵騎。那可是整個大隋朝攻擊力最強的一支隊伍。人數雖然不多,但在平原之上,即便李旭親自帶着博陵精騎與之對陣都未必能討得好處。更何況眼下博陵軍中精銳和能戰之將大多數都在河南,趙子銘麾下有的只是數萬步卒?

怎麼辦?到了這種地步,平素信心滿滿的博陵諸將也有些進退失矩了。大夥紛紛轉過頭,期待李旭能像領兵打仗那樣,瞬間便能拈來一處妙手,殺得敵人魂飛魄散。可這次,旭子令大夥失望了。他緊緊地皺着眉頭,在飛來橫禍面前,居然也是一籌莫展。

“大夥好好想想,咱們有沒辦法破這個局?”沉思了一會兒後,李旭心裡依然沒有個萬全之策,不得不將目光望向衆人,以求大夥能羣策羣力找到一個應急辦法。

衆人面面相覷,剎那間,軍帳裡靜得連人的呼吸聲都清晰可見。簾外的夜風和濤聲交相呼應,聲聲急,聲聲催人老。

“伐,伐謀!”時德方見大夥半晌都不說話,站起來,結結巴巴地回答。

“伐謀,怎麼個伐法?”彷彿在黑夜之中看到了一盞燈光,李旭的眉頭猛地向上跳了一下,驚問。他知道自己麾下的幕僚多是通過科舉考上來的,雖然個個都很飽學,但爲政經驗卻缺乏得很。倒是眼前這個時德方,既能被地方豪門看中,又能被土匪看好,最後還能平平安安地於亂軍中脫身,一身求生的本事決不可小瞧。

衆幕僚都收起了先前對時德方的輕視之心,靜靜地聽他說伐謀之道。論領兵打仗,李旭麾下衆幕僚和將領隨便拉一個出來,都強於時德方數倍。但論起爲政謀略來,恐怕除了留守在博陵的軍司馬趙子銘,再無第二人有時德方眼界高了。

“羅,羅藝羽翼未豐,一,一定不願過多冒險!”時德方喘了口氣,慢慢迴應。“所,所以大將軍,先,先派人火速寫一封信給羅藝,說河北各地盜賊,盜賊肆虐。欲,欲舉他爲討,討捕大使……”

既然李旭來不及親自領兵回師對付羅藝,那最好的辦法就是使詐將其騙住,拖延其大軍南下的時間。因此,時德方以爲,與其等羅藝打上門來,不如自己先送一個更大的好處到門上去,讓他左顧又盼,難以取捨。

以目前河北各地的局勢來看,能和博陵六郡的誘惑性相提並論的,自然是六郡之外的廣袤土地。特別是在楊義臣奉命南返江都後,曾經被他和李旭二人並肩從土匪手裡收復的各州郡缺乏一個強有力的將領坐鎮,已經形成了巨大的權力空檔。取這些郡縣一不需羅藝派兵作戰,二不會讓其揹負上反覆無常的罵名,只需要朝廷一道聖旨,他便可以名正言順地接管河間、渤海、平原各郡,從而將實際控制地域向南推進數百里,把北至遼東南至黃河的數萬頃沃土盡歸掌握。

比起通過苦戰去攻取博陵,並從而結下李旭這個並不好惹的仇家,進而冒損兵折將的風險。光明正大地取得數萬頃沃土,再通過幾年休生養息將其變爲自家的立足根本。這兩者之間哪個對自己更有利?以虎賁大將軍羅藝的眼光不會看不出來。

“計是好計,只怕大將軍的信還沒到,羅藝已經動手!”張江聽時德方說得頭頭是道,不覺心動,反覆思量了片刻,問道。

“不,不會。羅,羅藝缺,缺糧。不,不會在麥熟之前動手”時德方連連搖頭,非常肯定地回答。

“可羅藝如何會相信我能舉薦他爲河北道黜陟討捕大使?我不在朝中,怎麼可能影響到陛下的決定?”李旭想了想,又問。

“不,不需要影,影響。羅,羅藝只,只需要將,將軍一個態度!”時德方繼續搖頭,笑容之間卻充滿自信。

第5章 諾言(二)第5章 諾言(五)第5章 諾言(三)第5章 無名(四)第6章 持槊(八)第2章 出仕(四)第4章 補天(五)第3章 浮沉(六)第1章 大賊(五)第3章 曠野(二)第2章 虎雛(五)第2章 壯士(二)第5章 無名(三)第5章 獵鹿(五)第5章 獵鹿(六)第3章 曠野(四)第3章 無衣(四)第1章 擊鼓(五)第2章 背棄(四)第4章 取捨(二)第5章 獵鹿(三)第4章 變徵(四)第7章 盛世(七)第4章 變徵(四)第4章 醉鄉(一)第5章 獵鹿(四)第4章 變徵(三)第5章 獵鹿(六)第5章 無家(二)第2章 壯士(四)第1章 擊鼓(一)第2章 背棄(一)第7章 盛世(十)第6章 錦瑟(六)第4章 國殤(四)第3章 爭雄(八)第5章 無名(一)第1章 擊鼓(三)第1章 大賊(五)第5章 無名(五)第5章 君恩(二)第5章 歸途(二)第3章 扶搖(五)第5章 歸途(七)第3章 扶搖(四)第4章 取捨(二)第5章 諾言(一)第1章 擊鼓(六)第2章 出塞(一)第5章 無名(二)第1章 大賊(五)第1章 雷霆(五)第2章 背棄(三)第2章 背棄(三)第1章 大賊(二)第4章 取捨(六)第3章 浮沉(七)第3章 扶搖(二)第2章 虎雛(一)第3章 曠野(五)第2章 背棄(四)尾聲一正劇版第6章 持槊(四)第3章 浮沉(四)第1章 出柙(五)第2章 出仕(三)第2章 展翼(五)第4章 故人(五)第4章 國殤(二)第5章 諾言(一)第1章 擊鼓(一)第7章 盛世(十二)第2章 背棄(三)第1章 羽化(四)第6章 持槊(六)第2章 壯士(一)第5章 獵鹿(二)第1章 大賊(七)第1章 雷霆(六)第2章 背棄(四)第5章 獵鹿(五)第2章 展翼(四)第4章 變徵(六)第2章 出仕(六)第5章 無名(二)第5章 歸途(五)第7章 盛世(四)第5章 諾言(一)第3章 烽火(一)第3章 扶搖(六)第5章 諾言(四)第4章 國殤(八)第5章 獵鹿(九)第5章 無名(三)第1章 擊鼓(一)第7章 盛世(八)第4章 取捨(八)第5章 歸途(二)第5章 歸途(一)第3章 烽火(三)
第5章 諾言(二)第5章 諾言(五)第5章 諾言(三)第5章 無名(四)第6章 持槊(八)第2章 出仕(四)第4章 補天(五)第3章 浮沉(六)第1章 大賊(五)第3章 曠野(二)第2章 虎雛(五)第2章 壯士(二)第5章 無名(三)第5章 獵鹿(五)第5章 獵鹿(六)第3章 曠野(四)第3章 無衣(四)第1章 擊鼓(五)第2章 背棄(四)第4章 取捨(二)第5章 獵鹿(三)第4章 變徵(四)第7章 盛世(七)第4章 變徵(四)第4章 醉鄉(一)第5章 獵鹿(四)第4章 變徵(三)第5章 獵鹿(六)第5章 無家(二)第2章 壯士(四)第1章 擊鼓(一)第2章 背棄(一)第7章 盛世(十)第6章 錦瑟(六)第4章 國殤(四)第3章 爭雄(八)第5章 無名(一)第1章 擊鼓(三)第1章 大賊(五)第5章 無名(五)第5章 君恩(二)第5章 歸途(二)第3章 扶搖(五)第5章 歸途(七)第3章 扶搖(四)第4章 取捨(二)第5章 諾言(一)第1章 擊鼓(六)第2章 出塞(一)第5章 無名(二)第1章 大賊(五)第1章 雷霆(五)第2章 背棄(三)第2章 背棄(三)第1章 大賊(二)第4章 取捨(六)第3章 浮沉(七)第3章 扶搖(二)第2章 虎雛(一)第3章 曠野(五)第2章 背棄(四)尾聲一正劇版第6章 持槊(四)第3章 浮沉(四)第1章 出柙(五)第2章 出仕(三)第2章 展翼(五)第4章 故人(五)第4章 國殤(二)第5章 諾言(一)第1章 擊鼓(一)第7章 盛世(十二)第2章 背棄(三)第1章 羽化(四)第6章 持槊(六)第2章 壯士(一)第5章 獵鹿(二)第1章 大賊(七)第1章 雷霆(六)第2章 背棄(四)第5章 獵鹿(五)第2章 展翼(四)第4章 變徵(六)第2章 出仕(六)第5章 無名(二)第5章 歸途(五)第7章 盛世(四)第5章 諾言(一)第3章 烽火(一)第3章 扶搖(六)第5章 諾言(四)第4章 國殤(八)第5章 獵鹿(九)第5章 無名(三)第1章 擊鼓(一)第7章 盛世(八)第4章 取捨(八)第5章 歸途(二)第5章 歸途(一)第3章 烽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