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出仕(四)

天漸漸轉冷,李旭的心也一天比一天變涼。在他心中,真正的官軍應該是羅將軍、步校尉那樣叱吒風雲的鐵血男兒,絕對不該是身邊這些混吃等死的傢伙。這些人非但沒有馬上取功名的雄心,甚至學一學怎麼握刀的心思都沒有。

但失望的心情並不影響他每天帶隊巡倉,也不影響他與上司和同僚們打成一片。劉弘基那天教導得好,如果你沒有力量改變現實,只能強迫自己去適應。懷遠鎮這裡雖然不理想,總好過了去別的行軍中做小雜兵。況且身邊這些同僚雖然懶了些,色了些,心腸卻都不壞。至少他們從來不做強買強賣,欺壓良善的勾當。

‘行軍和虎賁鐵騎不一樣!’經過了近半個月的琢磨,並與王參軍等老油子請教,李旭終於弄明白了大隋軍制的概況。依照建國以來的傳統,全國兵馬分爲禁軍、府軍、邊軍和行軍四大類。其中禁軍也稱內府,是二到五品官員的後代才能加入的地方。而府軍和邊軍是大隋的常備兵馬,加入後全家可以免除課役。至於行軍,則屬於朝廷對外大規模作戰才拉起來的臨時隊伍,通常由府軍老兵擔任隊正、火長一類軍官,普通士兵全是強徵來的百姓,鎧甲、兵器和戰馬都需要臨時徵來的士兵們自己準備。

此番東征,皇帝陛下一共徵召了一百三十萬人,以府軍爲骨幹組建了十二個行軍,每軍人馬從五萬到三十萬不等。唐公李淵負責在懷遠鎮替所有兵馬準備糧草,不隸屬於任何行軍。皇帝陛下專門給了他一個從五品司庫督尉的職務,轄一千二百人,分爲四個團十二個旅。能當上火長、隊正、旅率、校尉的,幾乎每個人身後都有各自的背景。

“實話實說,咱們這幫兄弟就是來混幾天日子,順便撈點功勞回去給父母長臉的。你別那麼看不開,整天沒個笑模樣。虎賁鐵騎是厲害,咱大隋傾國之力不過養活了五千來人。連皇上東征高麗這麼大的事兒都捨不得帶上,你算算有多嬌貴。老弟你在這是個隊正,到那裡去,估計連火長都沒的做,別想不開,幹!”王參軍一邊安慰着李旭,一邊勸酒。他出身於淮南王家,世代簪纓的大戶。可惜投錯了胎,庶出。所以無法靠門蔭當官,只好到軍中先積累些功業。

“人生行樂須趁早,兄弟!功名自古馬上取,這話不假。但萬一失手,就成了幫對方取功名的那顆人頭。看開點兒,有唐公幫襯着,你還愁不發達麼?”說這話的是掌管刀甲、儀仗、厚衣、被褥的司倉參軍齊破凝,大夥都習慣稱他爲老齊。年齡只有二十五歲,看上去卻好像三十開外。和劉弘基一樣,此人算個官宦之後,自幼被授了左勳侍的虛職。家中人丁不旺,沒有兄弟姐妹,爲了不出征戰死,所以主動投到唐公麾下來替大軍管理倉庫。

“至,至少咱這不愁吃穿!傳遞家書也方便!”錄事參軍秦子嬰結結巴巴的插話。他是壟右秦家的獨苗,寫得一筆好字,所以被李淵安排在軍中做錄事。順帶着也幹些幫着低級軍官們寫寫家書,幫王元通,齊破凝這些無聊人物寫寫喝花酒時專門用的情詩等雜務。

“謝謝諸位兄長,我只是隨便問問而已。之所以提起虎賁鐵騎,是因爲有個老朋友在那邊做校尉!”李旭舉起酒杯,狠狠地飲了一大口,說道。

傳遞家書方便,這好處他深有感觸。唐公體貼下屬,對某些假公濟私的行爲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低級軍官的家書總是搭官府公文的便,由驛卒經官驛傳遞。如此一來,從懷遠鎮送信到上谷郡只需要兩、三天時間。而易縣是上谷郡治所,如今縣令對李家十分客氣。

縣令對李家客氣的原因是唐公親筆寫了一封信給郡守,告訴他李旭被自己以良家子的身份徵辟。過去棄學從商的選擇,屬於軍中秘密公務。如今公務結束,身份也拜託郡守給改回來。郡守大人覺得事情奇怪,仔細問了唐公派來的送信人,才知道上谷李家與壟右李家居然是同宗,如今唐公已經認下了李旭這個世侄,特地留他在軍中歷練。

既然是唐公的世侄,那自然不可能是真正去經商。既然已經在軍中當了隊正,並可能繼續高升,那自然不可能是逃兵。郡守和縣令都是幹吏,這麼點推理難不倒他們。所以不到半天時間,李旭的事情就統統得到圓滿解決。作爲地方父母,縣令大人還親筆寫了品學兼優四字評語,交由下書人送給唐公,算做自己對本縣賢良的推薦。

得到兒子的消息後,李旭的父母也很快託人捎來了家書。對兒子突然離開蘇啜部以及馬上到手的兒媳不翼而飛的原因,兩個老人在信中沒有多問。只是告訴李旭,家中一切安好,兩次託人帶來的財物均以如數收到。長房大哥聽說李旭有了出息,特地邀請老李懋參與族中事務。這回,父親李懋不用再多交香火錢,而是像其他長房兄弟叔伯一樣,每年都可以從晚輩們交來的香火錢中分一份奉養。

“唐公於你有知遇之恩,你必傾力而報之。勿以家中父母爲念,切切!”信的末尾,老父李懋再次重複。每當看到這幾個字,李旭就想起父母去年秋天在油燈下爲自己準備行囊時的身影,一遍遍將包裹捆好,又一遍遍翻開,唯恐其中遺忘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對於唐公的大恩,李旭早已銘刻於心。雖然他涉世未深,卻也知道唐公親筆書信對一個鄉野間的普通農家意味着什麼。如果沒有唐公那封信,縣令大人不會注意到自己的“才學”。如果不是聽說自己做了隊正,族中長房叔叔伯伯們也不會想起自己的父親李懋年齡已高,早應該享受晚輩奉養的事實來。

“頭二十年看父敬子,後二十年看子敬父!”李旭在初雪後的軍營裡巡視着,想着去年出塞時九叔的話。這些不經意間說出的,鄉愿得掉渣的話都應驗了。即便是爲了父親所受到的尊敬,他也要在這寒冷的軍營中繼續堅持下去。

但是,曾經把許多人生道理用最樸實語言教給他的九叔卻再沒了消息。李旭送出的第二封家書中曾專門問過父親,但父親的回信中卻對孫九隻字未提。

“估計是麻子叔沒把事情辦妥當!”李旭私下預測。他想找個機會跟建成說一說,看看唐公能不能過問一下孫九的事。結果,這個打算剛剛跟劉弘基提出來,就被對方一言否決了。

“你千萬別再提孫九,也別跟人說自己師從他學過射藝,估計他遇到大麻煩了!”劉弘基謹慎地關好門窗,鄭重叮囑。

“麻煩?”李旭驚詫地叫道。這件事本來就是地方官員仗勢欺人引起的,自己已經出錢打點,認錯,又託了人,難道孫九故鄉的官員們對他的恨就那般深麼?

“你個傻小子,沒看見當日你說起師承時,唐公和建成兄臉上的表情麼?”劉弘基氣得給李旭頭上來了一個爆鑿,低聲質問。

“唐公曾經關注過我的師承?”李旭狐疑地想。想了好一陣子後,他才醒起那是一個多月前,自己剛見到唐公的時候。當時對方問及自己跟誰學的射藝,自己說了三個人。唐公最後一口咬定自己的師父出自江南王家,彷彿生怕自己跟九叔扯上淵源般。

“記住了,你的授業恩師是無名老人,出身於江南王家。與孫安祖沒半點瓜葛!”劉弘基搬着李旭的肩膀,一字一頓地說道。“如果你不想毀了自己的前程,不想牽連家人,一定得這麼說。唐公世代爲官,在朝中人脈極廣,能讓他皺眉的麻煩,肯定小不了!”

“嗯!”李旭點頭答應。對劉弘基爲人處事的智慧,他非常折服。對方既然這樣教導,他沒有理由不領情。

數日後,在司庫參軍齊破凝口中,李旭聽到了一個謠言。幾個月前,長白山(山東章丘)人王薄不願意從軍,帶領一夥百姓起兵造反。義軍編了一首軍歌,流傳甚廣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着紅羅綿背襠。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這幫反賊,倒也過得快活!”齊破凝明顯喝多了,大逆不道地讚歎。

“這還不是絕的,幾個月前,清河有個姓孫的傢伙殺了縣令造反……”參軍王元通抱着個煮熟了的彘肩,邊啃邊說:“你們猜他給自己起的名號是什麼,嘿嘿……”王元通得意洋洋地看看大夥,彷彿揀了五百吊錢一樣高興,“猜不到吧,嘿嘿,摸,摸羊公!偷羊的國公!”

“摸羊公!”衆人轟地一聲大笑起來,口中的酒水噴得到處都是。

“唉,唉,笑,笑死我了。這,這反賊真夠逗的,笑,笑死我了!”錄事官秦子嬰趴在窗子邊上,邊笑邊捶酒樓的牆壁。

“摸羊公!”李旭偷偷地嘆了口氣,走到秦子嬰身邊,伸手推開了窗子。

北風裹着雪花呼嘯而入,吹得他上下牙齒不住打顫。

“九叔沒有偷別人的羊”李旭默默地告訴自己,“絕對沒有!”。

注1:孫安祖,隋末清河人(河北故城)。大業七年,家鄉水災,乞免兵役。官府不許,捉其妻兒迫之。未己,妻兒皆餓死。安祖忿而殺官造反,自號摸羊公。

第7章 盛世(七)第2章 吳鉤(八)第2章 吳鉤(六)第3章 浮沉(八)第7章 盛世(十三)第3章 何草(一)第3章 何草(二)第3章 浮沉(五)第5章 出柙(五)第3章 無衣(七)第6章 持槊(九)第5章 諾言(四)第4章 醉鄉(五)第3章 何草(三)第6章 錦瑟(三)第1章 雷霆(二)第1章 羽化(二)第3章 曠野(三)第4章 干城(一)第5章 獵鹿(四)第2章 吳鉤(二)第2章 展翼(六)第3章 爭雄(三)第4章 干城(六)第5章 歸途(七)第3章 曠野(三)第2章 吳鉤(二)第3章 烽火(二)第4章 醉鄉(三)第3章 爭鋒(二)第3章 浮沉(七)第3章 無衣(二)第7章 盛世(二)第4章 國殤(四)第1章 擊鼓(一)第2章 背棄(三)第7章 盛世(八)第3章 無衣(二)第4章 醉鄉(五)第5章 無家(五)第1章 肱股(一)第5章 獵鹿(八)第3章 爭雄(三)第6章 持槊(五)第4章 干城(五)第6章 錦瑟(一)第1章 雷霆(二)第4章 變徵(四)第2章 出仕(一)第6章 持槊(六)第3章 扶搖(七)第1章 出柙(一)第2章 出仕(一)第3章 烽火(一)第3章 爭雄(四)第3章 扶搖(七)第2章 壯士(四)第3章 烽火(二)第3章 出仕(四)第4章 變徵(五下)第4章 補天(七)第5章 無名(六)第2章 背棄(三)第2章 展翼(三)第2章 壯士(二)第4章 變徵(四)第6章 持槊(三)第2章 虎雛(六)第1章 擊鼓(三)第4章 變徵(二)第1章 出柙(五)第5章 諾言(一)第5章 無名(六)第5章 獵鹿(八)第2章 出仕(四)第1章 大賊(六)第6章 錦瑟(一)第1章 大賊(四)第1章 大賊(五)第6章 錦瑟(三)第2章 出塞(一)第2章 虎雛(四)第5章 無名(七)第3章 何草(四)第3章 爭雄(七)第2章 虎雛(四)第3章 曠野(一)第3章 扶搖(四)第5章 歸途(七)第3章 扶搖(八)第5章 諾言(四)第2章 吳鉤(八)第7章 盛世(一)第2章 壯士(六)第2章 吳鉤(三)第1章 大賊(三)第7章 盛世(四)第2章 出仕(四)第1章 出柙(四)第4章 變徵(一)
第7章 盛世(七)第2章 吳鉤(八)第2章 吳鉤(六)第3章 浮沉(八)第7章 盛世(十三)第3章 何草(一)第3章 何草(二)第3章 浮沉(五)第5章 出柙(五)第3章 無衣(七)第6章 持槊(九)第5章 諾言(四)第4章 醉鄉(五)第3章 何草(三)第6章 錦瑟(三)第1章 雷霆(二)第1章 羽化(二)第3章 曠野(三)第4章 干城(一)第5章 獵鹿(四)第2章 吳鉤(二)第2章 展翼(六)第3章 爭雄(三)第4章 干城(六)第5章 歸途(七)第3章 曠野(三)第2章 吳鉤(二)第3章 烽火(二)第4章 醉鄉(三)第3章 爭鋒(二)第3章 浮沉(七)第3章 無衣(二)第7章 盛世(二)第4章 國殤(四)第1章 擊鼓(一)第2章 背棄(三)第7章 盛世(八)第3章 無衣(二)第4章 醉鄉(五)第5章 無家(五)第1章 肱股(一)第5章 獵鹿(八)第3章 爭雄(三)第6章 持槊(五)第4章 干城(五)第6章 錦瑟(一)第1章 雷霆(二)第4章 變徵(四)第2章 出仕(一)第6章 持槊(六)第3章 扶搖(七)第1章 出柙(一)第2章 出仕(一)第3章 烽火(一)第3章 爭雄(四)第3章 扶搖(七)第2章 壯士(四)第3章 烽火(二)第3章 出仕(四)第4章 變徵(五下)第4章 補天(七)第5章 無名(六)第2章 背棄(三)第2章 展翼(三)第2章 壯士(二)第4章 變徵(四)第6章 持槊(三)第2章 虎雛(六)第1章 擊鼓(三)第4章 變徵(二)第1章 出柙(五)第5章 諾言(一)第5章 無名(六)第5章 獵鹿(八)第2章 出仕(四)第1章 大賊(六)第6章 錦瑟(一)第1章 大賊(四)第1章 大賊(五)第6章 錦瑟(三)第2章 出塞(一)第2章 虎雛(四)第5章 無名(七)第3章 何草(四)第3章 爭雄(七)第2章 虎雛(四)第3章 曠野(一)第3章 扶搖(四)第5章 歸途(七)第3章 扶搖(八)第5章 諾言(四)第2章 吳鉤(八)第7章 盛世(一)第2章 壯士(六)第2章 吳鉤(三)第1章 大賊(三)第7章 盛世(四)第2章 出仕(四)第1章 出柙(四)第4章 變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