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諾言(五)

從朝廷的邸報上來推算,回到洛陽後大約只休息了一個月,馮慈明老將軍就主動請纓去掃除活躍在東平郡的叛逆。關於朝廷爲什麼派他一個水師將領到山區作戰的原因,旭子和張須陀等人以手頭的線索分析不出來。但獨孤林打探到的官場中謠傳是老將軍與留守東都的樊子蓋等人起了口角,所以主動離開中樞,領軍到外邊避禍。

“奶奶的,怎麼會這樣?”聽獨孤林轉述完通過家族渠道打聽來的小道消息,羅士信不服氣地質問。當日馮老將軍給他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從表面看上去,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屬於那種與世無爭,頗有謙謙君子之稱的忠厚長者。誰料到這樣一個老實人居然會和民部尚書樊子蓋起了衝突。那樊子蓋可是有名的跋扈,當年連同守洛陽的武將裴宏策都敢不問皇帝旨意就給殺了,馮慈明得罪了他,可不是隻好能躲多遠躲多遠!

“恐怕是因爲咱們當日那幾句話!”張須陀搖頭,輕嘆。對於官場上的道道,他遠比羅士信等人清楚。來護兒和馮慈明在齊郡時,衆人曾向他們二人詳細介紹過瓦崗軍的戰鬥力。估計馮慈明回到東都後,把這件事情向留守東都的大臣們做了彙報。而身負保衛東都重擔的樊子蓋肯定不相信在自己眼皮底下活躍着如此強大的一股山賊。況且如果瓦崗軍若真的如馮慈明所形容的那樣強悍,樊子蓋身上的責任不小。

所以,這番衝突的必然結果就是樊子蓋拒絕相信來、馮二人的話。而馮慈明爲了證實自己所言非虛,就不得不親領大軍去剿匪,通過斬獲的人頭數來堵樊子蓋的嘴。

這個推論讓張須陀心情非常沉重,這倒不完全是痛心馮慈明的死。武將難免陣前亡,馮慈明老將軍以沙場爲最後歸宿,死得其所。但時局亂到了如此地步,朝廷中的權臣們還爲了自家利益而刻意掩蓋真相,實在弄不懂他們到底在圖什麼!

無論樊子蓋圖的是什麼,馮慈明用自己的死證明了瓦崗軍的實力和東都附近的亂像。

“姓樊的呢,重木,你可打聽到,姓樊的對馮老將軍的死怎麼解釋?”李旭冷着臉,追問。他的心情比張須陀還沉重,如果不是他自作聰明想借來護兒和馮慈明二人的口向朝廷傳遞消息,馮老將軍也不會戰死。

“陛下已經回到西京,下旨給樊子蓋,詢問馮老將軍戰死的原因。留守東都的樊尚書說老將軍輕敵好戰,誤中敵人圈套…….”獨孤林嘆了口氣,回答。

“放屁!”秦叔寶涵養雖然好,也忍不住拍了桌子。他剛纔一直在地圖上分析邸報,單純從用兵角度看,馮慈明老將軍非但沒有輕敵冒進,甚至可以用謹小慎微一詞來形容他的行爲。從一開始他就十分重視自己的對手。瓦崗軍幾次設下圈套,都被馮慈明慧眼看破。雙方連戰三場,府兵縷縷獲勝。隨後,瓦崗軍退回了山寨。爲了避免在自己不熟悉的地形上與叛匪作戰,馮慈明採取了一種十分穩妥的戰術。他以兩萬府兵爲核心,五萬郡兵爲手臂,依託靈昌、胙城、匡城、韋城、白馬五個緊緊圍在瓦崗山周圍的城市構築防線,試圖通過長期圍困的辦法,將瓦崗軍活活餓死在羣山之中。

“馮老將軍把對手看得很重,但姓徐的太陰險了,他的圈套根本就設在老將軍預想不到的地方。”秦叔寶見用手敲打着邸報,憤憤不平地說道。

馮慈明用兵很穩重,但他的對手太狡猾了。在十一月初的一個雪夜,瓦崗軍突然身穿白衣潛過了靈昌和白馬兩支守軍之間的空襲,橫跨結了冰的黃河,直接突入汲郡,進而威逼黎陽倉。接到汲郡的告急信,馮慈明不得不放棄圍困計劃,率領麾下府兵過河追擊。結果,他率領的兩萬府兵剛剛到達童山附近,就被十幾萬叛賊所包圍。

外黃賊王當仁,韋城賊周文舉,雍丘賊李公逸、湯陰賊韓相楚等流竄在汲、魏、武陽、長平一帶的大小二十餘家蟊賊突然同時出現在官軍四周。馮慈明老將軍率衆在沒有援兵,亦無柴取暖的情況下堅持了整整五個日夜,最後全軍覆沒。翟讓以馮老將軍的性命向朝廷索要贖金未果,惱羞成怒將老將軍殺死,屍體拋棄在雪地中喂狼。隨即,瓦崗軍夥同衆盜掉頭殺入滎陽,將前年剛剛經受過一次戰火洗劫的滎陽郡席捲了大半後,才各各自分散回山。

“朝廷呢,朝廷沒有再派人領兵爲馮老將軍報仇麼?”李旭無暇分析瓦崗軍的戰術,繼續追着獨孤林詢問。

“陛下策封了馮老將軍爲青紫光祿大夫,封了他一個兒子爲縣伯。然後命令樊字蓋帶領東都留守兵馬剿匪。聖旨到後,剛好亂匪們從滎陽郡撤軍。樊子蓋帶人追了幾天沒追上,便上報朝廷說瓦崗軍已經被打散了。裴寂和虞世基建議陛下不要在冬天用兵,以免師老兵疲。陛下就下旨將東都兵馬又撤回了城中!”獨孤林搖頭,苦笑。對於跟自己有姑表之親的皇帝陛下,他亦覺得十分無奈。“陛下信一個人,則全心全意。現在所有奏摺都由他最信任的虞世基和裴寂二人挑選後轉交,有些摺子上去,陛下也許是不想看,也許根本看不到!”

“你們獨孤家呢,你們獨孤家可是有人身爲朝廷重臣啊!”羅士信越聽越失望,拉着獨孤林的胳膊嚷嚷。

“我們獨孤家是外戚!”獨孤林用一句話就回答了所有人的疑問。

外戚不得干政!自兩漢之後,任何一個朝代,無論存在時間是長是短,幾乎都本能地格守這一原則。唯一特例是大周,也就是前朝,可最後大周朝的江山最後落到了先皇,也就是前朝皇帝陛下的岳父手中。

這是大夥都心照不宣的公案。所以,獨孤家即便知道事情真相,也無法動搖皇帝陛下對幾個權臣的信任。而馮慈明的死,除了令朝野“震動”了一下外,再起不到任何作用。過些日子,“震動”過去,東西兩都便繼續歌舞昇平。

“來護兒老將軍呢,馮老將軍畢竟曾經跟他並肩作戰過?”李旭仍然不甘心,用一種近乎於絕望的語氣追問。來護兒老將軍是個敢於擔當的人,從他私下贈給郡兵那麼多武器的行爲上,旭子得出這種結論。雖然那天的三份“薄禮”幾乎花掉了他從塞外帶回來的最後積蓄,但旭子不認爲來護兒老將軍是看了禮物輕重後,才決定贈送兵器數量的多寡的。

“來老將軍因爲支持馮老將軍出兵剿匪,已經被皇帝陛下申飭過一次。最近來將軍家的老七又準備迎娶裴大人家的女兒,他很忙,只好把爲馮將軍報仇的事情先放一放!”獨孤林略帶嘲弄味道的答案,徹底打碎了衆人心中最後一點善良的願望。

比起與裴家聯姻所帶來的利益,一個已經死去的同僚的確微不足道。共同利益面前,所有人都能成爲朋友。旭子再次體會到了宇文士及曾經說過的話。這些世家大族的處事原則,永遠讓他學習不完。

這就是我所效忠的朝廷啊。李旭感到自己的心裡彷彿有刀在扎。“爲什麼你師父和你朋友都要造反?”石二丫的質問在他耳邊一遍遍迴盪。他轉頭,用目光掃視秦叔寶等人的臉。在衆人面孔上看到了同樣的不甘與失望。

馮慈明曾經身爲水師副總管,正三品將軍。他爲朝廷戰死了,依舊沒人在乎。如果大夥戰死呢,作爲不在皇帝陛下身邊的郡兵將領,他們的生死真的有人在乎麼?

“嗯哼!”張須陀及時地咳嗽了一聲,將因一時激憤而失去理智的衆人拉回現實中來。死者已已,生者的責任還在。敵將的用兵能力值得大夥研究,瓦崗軍志向遠大,必然不肯把自身的活動範圍限制於東郡。齊郡官兵說不定哪天還會與其相遇,那時再謹慎用兵,不如現在就仔細研究這個勁敵。

“兵者,本來就是詭道。如果將來遇到這個姓徐的,大夥千萬要小心!此人不但用兵詭異,而且夠狠,夠毒!”張須陀手捻着鬍鬚,分析。

這是一個接近於完美的戰例,即便作爲對手,他亦對徐茂功的用兵能力佩服至極。此人膽子絕對夠大,居然敢以整支瓦崗軍作爲誘餌。萬一計策失敗,瓦崗軍就會失去自己經營了多年的老巢。而失去老巢的流寇很難存在長久,不但官兵們會找上門來,其他流寇也會藉機行吞併之事。

“大夥還需要注意的就是瓦崗軍的號召力,這支隊伍居然可以調動自己十倍的流寇前來助戰。咱們如果與他交手,四面八方的力量都需要考慮到!”張須陀點着邸報,繼續說道。

“最後一仗應該不是徐茂功指揮的。指揮作戰的人根本沒把瓦崗軍的生死放在心上!”從悲憤中慢慢回覆理智的李旭把手按在邸報上,突然插了一句。

酒徒注:歷史上馮慈明死於大業十三年,小說把此事提前,勿怪。敬請投票。

第3章 浮沉(五)第1章 大賊(二)第2章 展翼(四)第6章 持槊(九)第7章 盛世(七)第7章 盛世(十)第1章 雷霆(二)第2章 背棄(五)第4章 變徵(一)第3章 爭雄(六)第7章 盛世(十二)第1章 雷霆(七)第2章 展翼(三)第1章 盛世(三)第3章 無衣(二)第5章 歸途(一)第1章 雷霆(二)第5章 無家(二)第5章 獵鹿(一上)第3章 烽火(二)第2章 出仕(二)第4章 取捨(一)第2章 背棄(七)第1章 擊鼓(二)第2章 出仕(五)第4章 故人(二)第3章 浮沉(四)第2章 背棄(五)第5章 諾言(二)第1章 出柙(一)第6章 持槊(三)第4章 故人(三)第3章 曠野(三)第3章 曠野(一)第4章 補天(一)第3章 何草(一)第1章 羽化(五)第4章 變徵(四)第7章 盛世(十三)第4章 國殤(二)第7章 盛世(五)第2章 吳鉤(一)第2章 吳鉤(七)第4章 故人(五)第7章 盛世(二)第7章 盛世(九)第4章 醉鄉(一)第3章 何草(六)第7章 盛世(九)第2章 背棄(八)第1章 肱股(三)第2章 背棄(四)第3章 爭雄(四)第7章 盛世(二)第2章 出仕(六)第3章 爭雄(二)第1章 雷霆(一)第4章 補天(四)第6章 持槊(七)第1章 出柙(三)第1章 擊鼓(四)第1章 大賊(一)第4章 變徵(五)第4章 故人(三)第1章 雷霆(一)第5章 歸途(二上)第6章 錦瑟(三)第6章 持槊(二)第2章 壯士(五)第5章 無名(三)第5章 無名(六)第7章 盛世(一)第5章 獵鹿(七)第4章 變徵(六)第4章 取捨(五)第4章 變徵(五下)第3章 爭雄(五)第5章 無名(一)第2章 背棄(四)第5章 歸途(一)第3章 何草(五)第3章 曠野(六)第4章 國殤(三)第3章 浮沉(七)第1章 雷霆(五)第5章 君恩(一)第2章 虎雛(六)第3章 曠野(一)第7章 盛世(十)第1章 擊鼓(六)第2章 出塞(二)第4章 國殤(八)第2章 虎雛(三)第1章 盛世(二)第1章 擊鼓(五)第5章 諾言(四)第4章 補天(五)第2章 壯士(六)第5章 諾言(一)第3章 爭雄(二)
第3章 浮沉(五)第1章 大賊(二)第2章 展翼(四)第6章 持槊(九)第7章 盛世(七)第7章 盛世(十)第1章 雷霆(二)第2章 背棄(五)第4章 變徵(一)第3章 爭雄(六)第7章 盛世(十二)第1章 雷霆(七)第2章 展翼(三)第1章 盛世(三)第3章 無衣(二)第5章 歸途(一)第1章 雷霆(二)第5章 無家(二)第5章 獵鹿(一上)第3章 烽火(二)第2章 出仕(二)第4章 取捨(一)第2章 背棄(七)第1章 擊鼓(二)第2章 出仕(五)第4章 故人(二)第3章 浮沉(四)第2章 背棄(五)第5章 諾言(二)第1章 出柙(一)第6章 持槊(三)第4章 故人(三)第3章 曠野(三)第3章 曠野(一)第4章 補天(一)第3章 何草(一)第1章 羽化(五)第4章 變徵(四)第7章 盛世(十三)第4章 國殤(二)第7章 盛世(五)第2章 吳鉤(一)第2章 吳鉤(七)第4章 故人(五)第7章 盛世(二)第7章 盛世(九)第4章 醉鄉(一)第3章 何草(六)第7章 盛世(九)第2章 背棄(八)第1章 肱股(三)第2章 背棄(四)第3章 爭雄(四)第7章 盛世(二)第2章 出仕(六)第3章 爭雄(二)第1章 雷霆(一)第4章 補天(四)第6章 持槊(七)第1章 出柙(三)第1章 擊鼓(四)第1章 大賊(一)第4章 變徵(五)第4章 故人(三)第1章 雷霆(一)第5章 歸途(二上)第6章 錦瑟(三)第6章 持槊(二)第2章 壯士(五)第5章 無名(三)第5章 無名(六)第7章 盛世(一)第5章 獵鹿(七)第4章 變徵(六)第4章 取捨(五)第4章 變徵(五下)第3章 爭雄(五)第5章 無名(一)第2章 背棄(四)第5章 歸途(一)第3章 何草(五)第3章 曠野(六)第4章 國殤(三)第3章 浮沉(七)第1章 雷霆(五)第5章 君恩(一)第2章 虎雛(六)第3章 曠野(一)第7章 盛世(十)第1章 擊鼓(六)第2章 出塞(二)第4章 國殤(八)第2章 虎雛(三)第1章 盛世(二)第1章 擊鼓(五)第5章 諾言(四)第4章 補天(五)第2章 壯士(六)第5章 諾言(一)第3章 爭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