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展翼(四)

即便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去應對,李旭和麾下衆將短時間內還是找不到一個妥善的破敵之策。雙方實力差距是明擺着的,虎賁鐵騎的攻擊犀利如黃河倒崩,根本非眼下的博陵軍所能阻擋。而幽州大總管羅藝又人老成精,十幾座營盤扎得中規中矩。縱然呂欽、時德方等人想使用一些奇招破敵,也找不到可趁之機。

桑乾河兩岸剛剛開墾出來的良田都白白便宜給了幽州軍,從河間逃來的流民蜂擁而入,讓博陵各地的存糧急遽減少。無業者的增多使得各地治安堪憂,長時間的戰事膠着導致一些不安定的火花在背地裡慢慢醞釀。在此時刻,唯一能令人欣慰的只有博陵軍的士氣。自從弟兄們得知自家主帥平安歸來後,對趕走敵軍的信心大增。他們不相信自家主帥會輸給遠道而來的羅藝,‘大將軍自出道以來就沒敗給過任何人,老賊也一樣沒戲!’衆人根據李旭以往的戰績得出一廂情願的結論。至於黃河南岸的慘敗,被他們本能地歸咎爲奸臣陷害而非李旭用兵失誤的緣故。

只有周大牛等極個別的貼身侍衛明白自家主帥並非像傳說中那樣神通廣大。也許是因爲距離太近的緣故,籠罩在李旭身上所有的光環無法再成爲屏障。於周大牛等侍衛們眼裡,自家主帥亦會疲倦,亦會煩惱,亦會因爲傷心或焦慮而大失方寸。李旭所做過的決定不未必全都是對的,如果他在某些關鍵時刻不那麼固執的話,博陵軍的實力可能比現在強大得多。但也正因爲李旭身上這些缺點,周大牛等人才更覺得李旭親切。如果頂頭上司是個無所不能的神仙,大夥唯一能作的事情便是等,等着跟他一道白日飛昇。哪有眼下這麼多人世間煩惱,更沒有眼下這麼多在人世間掙扎奮鬥的樂趣。

敵我雙方談判破裂後,羅藝又強攻過幾次城,都被呂欽帶着人硬頂了下去。趁着幽州軍士氣稍沮的時候,李旭嘗試着組織了局部反擊。結果和衆人預料的差不多,一到了平地上,幽州軍的長處便發揮了個淋漓盡致。在虎賁鐵騎凌厲的攻擊下,殺出城外的弟兄們只逃回來不到三分之一,若不是仗着易縣北門內還有一個狹小的甕城,整段城牆差點不爲博陵軍所有。

“你我俱爲英豪,能戰便戰,不能戰不如成全了別人。何必爲自己的一絲執念斷送了麾下那麼多弟兄。咱燕趙男兒可不要學那些江南的潑婦,明明已經輸得乾乾淨淨,卻要躺在地上打幾個滾。拼着自己齷齪,也要濺別人一身泥!”羅藝見李旭堅守不出,再次把勸降信射上了城頭。

李旭不跟他爭口舌之利,白天強打着精神沿着城頭巡視,替弟兄們加油鼓勁兒。待晚上回到上谷郡守衙門內,卻愁得雙眉緊鎖。

“如果實在守不住,咱們就讓出易水。在你回來之前,我派人以龍山和徐水爲依託修了很多堡寨。咱們退一步,修一道,一步步跟羅藝耗,早晚能將他的銳氣耗盡了!”萁兒見李旭心中煩惱,悄悄地走到他身後,爲他捶背揉肩。

這場仗不同於以往任何一仗。自幼受到家學薰陶的萁兒明白眼下丈夫正處於一個非常艱難的時刻。以前,哪怕是出征河南那次,博陵軍即便敗了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而這回,一敗即將萬劫不復。

她瞭解丈夫的爲人,如果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那一天,丈夫絕對不會拉着六郡百姓爲他殉葬。他會盡量將一個完整的博陵交給仇人,以兌現自己的守護之諾。但他本人不會屈膝於羅藝,哪怕對方是他當年最佩服的英雄。

作爲妻子,她不想幹涉丈夫的選擇。只會選擇替他分擔,與他並肩而站一道面對風雨。上一次,李旭在河南兵敗的消息已經讓萁兒感受到了天崩地裂的滋味。這一次,她要自私一些,賴在他身邊,看着他平平安安,直到彼此的手再也沒力量相挽。

“只怕是此消彼漲。弟兄們能堅守到現在,憑得就是一口氣。一旦這口氣泄了,便再難提得起來。這些日子難爲你了,又要替我處理內政,又要幫子銘他們籌劃軍務。”李旭伸手拍了拍妻子的手背,低聲迴應。

萁兒的手已經不像跟他剛見面時那般柔軟了。長時間替李旭操持內政和軍務,令她的十指變得瘦削而有力。這樣的手指其實更適合彎弓搭箭,而不是替人疏鬆筋骨。但李旭卻很喜歡肩膀上傳來的那種感覺,節奏分明,起伏利落。即便一時照顧不到,你也不用擔心手的主人之安全。她會自己很好的照顧自己,獨立而堅強。

“我是大將軍的妻子麼,自然文的武的都要會一點。否則豈不讓弟兄們說我配你不上!”萁兒笑了笑,手指稍稍加勁兒。

“如果你跟在唐公身邊,恐怕不用這麼累,也不用終日擔驚受怕!弘基兄一直沒有走……”李旭扯住妻子的手指,輕嘆。

“什麼話?在離開家尋你那時候起,我便已經決定了,這輩子風光也罷,艱難也罷,都要跟你不離不棄地走完…..”

他們夫妻兩個心有靈犀,不需要太多的語言便明白了彼此的之意。四手相執,感覺到溫暖一絲一絲地從胳膊淌到胸口。

第二日又是一場惡戰,幽州軍四度殺上了城牆。憑着當年守黎陽所積累下來的經驗,李旭指揮弟兄們奮力反擊。敵我雙方在一個一個城垛口間拼死爭奪,戰到最酣時,連河東來出使的劉弘基等人都不得不衝上城牆幫忙。好不容易堅持到了天黑,幽州軍終於收兵。但參與守城的士卒和民壯也損失超過了三分之一,夜風過處,吹來一片悲聲。

李旭不敢解甲,帶着親兵四下撫慰傷患。無論走到哪裡,弟兄們都主動起身致敬。面對那一張張熱切的面孔,他心裡更爲難過。想說幾句鼓舞士氣的話,卻一時想不到貼切的言辭來。爲大隋陛下盡忠麼?恐怕現在誰也不會再拿數千裡之外的楊廣當一回事。爲了將來的榮華富貴麼?憑藉博陵軍現在的力量,自保都很艱難,更甭說像羅藝那樣去謀取天下。而盡武將的職責,那是他所堅持的理念,身邊的將領們尚未必能完全接受,何況底下的普通士卒!

此刻唯一能說的,便是那句“後退一步是家園了!”。如果面對的是突厥狼騎,李旭會毫不猶豫地將這句話喊出來。但城牆下的也是隋人,他們不能算外寇。雖然他們一樣是來打家劫舍的,一樣對六郡的繁華虎視眈眈。

“滾木快用完了,時司馬建議拆城裡的民房,把檁子鋸開當滾木!”呂欽跑到李旭身邊,低聲彙報。他不敢看主帥的目光,唯恐惹對方發怒。整個博陵軍上下都知道,自家主帥最恨士卒擾民。平素無論誰欺壓百姓都一律從嚴懲處,決不寬容。

“拆,無論拆到誰家,都跟他們說明白了。待打退了幽州軍,咱們重新給他蓋宅子!”李旭咬了咬牙,低聲命令。

“末將遵命!”呂欽抱拳肅立,轉身而去。

“回來!”望着呂欽的背影,旭子又大聲補充了一句,“先從衙門拆起,那裡邊木料多,磚頭也可以用來當石塊!”

‘照這樣打下去,即便博陵軍最後獲勝,恐怕上谷一帶沒有五年光景也恢復不過元氣來了。’聽着城外連綿的茄鼓聲,李旭苦笑着想。‘倘若城破,損失慘重的幽州軍未必比突厥狼騎軍紀好多少!’一樣的燒殺,一樣的劫掠,對於這種破門而入的強盜,還能算他做同族麼?

苦笑着轉過頭來,他看到一直跟在自己身邊的劉弘基。對方是奉了唐公李淵之命前來表示支持的,雖然只帶了五十幾名親兵。

在打出李淵的招牌,卻未能讓羅藝退兵之後,劉弘基便主動留了下來,幫助博陵軍出謀劃策。李旭沒返回之前,呂欽等人能把易縣一帶守得滴水不漏,劉弘基於其中功勞不少。李旭歸來之後,劉弘基也一直表現得像一個合格的參軍般盡職盡責。

“萁兒不會離開博陵,弘基兄明日一早便回河東向唐公覆命吧。無論守得住守不住,我們夫妻都承你和唐公的人情。順便給唐公帶句話,他想做什麼博陵不會拖後腿。但六郡也不想捲入天下之爭!”衝着劉弘基拱了拱手,李旭低聲勸道。

“卸了磨就想殺驢麼?我可幫你守了半個多月老巢!”到了這種時候,劉弘基居然還有心情開玩笑。咧了下嘴巴,大聲抗議。

“弘基兄想拿什麼,儘管拿走。我這可付不起太多酬勞!”李旭搖頭,笑着迴應。多年不見,他和對方都改變了許多。當日的默契已經不再,但友誼依舊還於內心深處隱藏着,偶爾目光相對時便能清楚地看得見。

第4章 取捨(六)第5章 無家(一)第5章 獵鹿(六)第5章 歸途(八)第5章 歸途(五)第4章 故人(四)第4章 取捨(三)第6章 持槊(七)第5章 獵鹿(一)第4章 故人(二)第5章 獵鹿(二)第4章 醉鄉(五)尾聲二架空版第4章 取捨(四)第4章 取捨(六)第5章 獵鹿(九)第1章 出柙(一)第4章 補天(七)第1章 大賊(二)第4章 補天(七)第1章 大賊(二)第4章 取捨(三)第4章 國殤(一)第1章 羽化(三)第6章 錦瑟(六)第3章 浮沉(八)第1章 肱股(二)第3章 烽火(二)第5章 歸途(三)第5章 獵鹿(一)第2章 背棄(二)第2章 展翼(四)第6章 持槊(五)第5章 君恩(六)第2章 吳鉤(七)第1章 雷霆(五)第5章 無名(二)第4章 補天(二)第4章 國殤(八)第2章 展翼(五)第4章 補天(五)第2章 虎雛(二)第3章 爭雄(二)第5章 出柙(五)第1章 出柙(五)第1章 雷霆(一)第5章 諾言(四)第2章 虎雛(七)第2章 壯士(三)第5章 無名(一)第4章 干城(三)第3章 曠野(五)第7章 盛世(八)第6章 持槊(四)第3章 烽火(一)第5章 獵鹿(一上)第4章 故人(五)第6章 持槊(一)第1章 羽化(二)第4章 干城(一)第4章 變徵(二)第2章 壯士(五)第1章 出柙(一)第2章 背棄(六)第4章 干城(六)第3章 扶搖(一)第2章 虎雛(六)第3章 烽火(二)第6章 錦瑟(四)第4章 補天(二)第4章 變徵(三)第4章 補天(六)第1章 羽化(一)第4章 補天(五)第4章 國殤(八)第3章 何草(六)第2章 虎雛(四)第3章 浮沉(四)第5章 無名(一)第7章 盛世(九)第1章 盛世(六)第2章 虎雛(二)第7章 盛世(一)第2章 虎雛(三)第2章 虎雛(六)第1章 羽化(二)第2章 出塞(一)第6章 持槊(二)第4章 取捨(一)第1章 擊鼓(二)第3章 無衣(七)第5章 無家(一)第1章 盛世(三)第2章 背棄(八)第1章 羽化(三)第2章 吳鉤(八)第2章 背棄(八)第4章 取捨(四)第3章 扶搖(一)
第4章 取捨(六)第5章 無家(一)第5章 獵鹿(六)第5章 歸途(八)第5章 歸途(五)第4章 故人(四)第4章 取捨(三)第6章 持槊(七)第5章 獵鹿(一)第4章 故人(二)第5章 獵鹿(二)第4章 醉鄉(五)尾聲二架空版第4章 取捨(四)第4章 取捨(六)第5章 獵鹿(九)第1章 出柙(一)第4章 補天(七)第1章 大賊(二)第4章 補天(七)第1章 大賊(二)第4章 取捨(三)第4章 國殤(一)第1章 羽化(三)第6章 錦瑟(六)第3章 浮沉(八)第1章 肱股(二)第3章 烽火(二)第5章 歸途(三)第5章 獵鹿(一)第2章 背棄(二)第2章 展翼(四)第6章 持槊(五)第5章 君恩(六)第2章 吳鉤(七)第1章 雷霆(五)第5章 無名(二)第4章 補天(二)第4章 國殤(八)第2章 展翼(五)第4章 補天(五)第2章 虎雛(二)第3章 爭雄(二)第5章 出柙(五)第1章 出柙(五)第1章 雷霆(一)第5章 諾言(四)第2章 虎雛(七)第2章 壯士(三)第5章 無名(一)第4章 干城(三)第3章 曠野(五)第7章 盛世(八)第6章 持槊(四)第3章 烽火(一)第5章 獵鹿(一上)第4章 故人(五)第6章 持槊(一)第1章 羽化(二)第4章 干城(一)第4章 變徵(二)第2章 壯士(五)第1章 出柙(一)第2章 背棄(六)第4章 干城(六)第3章 扶搖(一)第2章 虎雛(六)第3章 烽火(二)第6章 錦瑟(四)第4章 補天(二)第4章 變徵(三)第4章 補天(六)第1章 羽化(一)第4章 補天(五)第4章 國殤(八)第3章 何草(六)第2章 虎雛(四)第3章 浮沉(四)第5章 無名(一)第7章 盛世(九)第1章 盛世(六)第2章 虎雛(二)第7章 盛世(一)第2章 虎雛(三)第2章 虎雛(六)第1章 羽化(二)第2章 出塞(一)第6章 持槊(二)第4章 取捨(一)第1章 擊鼓(二)第3章 無衣(七)第5章 無家(一)第1章 盛世(三)第2章 背棄(八)第1章 羽化(三)第2章 吳鉤(八)第2章 背棄(八)第4章 取捨(四)第3章 扶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