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

佛意般若無文字,文字即般若。然我說此經,即全體般若。但有人能信受者,則爲妙契佛智。而佛以本智,了知其人無量功德矣。此一念頓契佛心之功德,縱使一日三時以恆沙身命佈施功德其福固多,但不若有一念信心,隨順般若而不逆者,可謂善入佛慧矣。其福更大。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爲人解說。

(下贊般若殊勝)【“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爲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爲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爲人解說。”】

〖解〗此贊般若獨被上上根人。前屢言著四相故粗,今言著四見故細。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爲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解〗此贊般若法身常住。

【“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解〗此贊般若有離障出纏之益。不但滅罪,且得勝果。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劫,於燃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解〗此贊悟般若者,一念頓生佛家。生生世世,永不離佛。故此功德最爲殊勝也。後世末法之中,有能信者,其功更大。以此般若之德,不可思議,故果報亦不可思議。從初問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以來,通破凡夫中大心衆生修菩薩行者所執之疑。然所執我法二執有粗有細。已前破粗二執。以所執五蘊身心爲我執,我所作爲緣塵六度之行欲求菩提者爲法執。然此二執,皆著相故。是破初發心菩薩未悟般若者之疑,但意顯下不見有衆生可度也。此後乃破微細我法二執。是已悟般若之菩薩,但執有能證之智爲我,有所證真如爲人,能證能悟爲衆生,證悟未忘潛續如命爲壽者。而此四相最極微細,故爲微細二執。所謂存我覺我。故向下發揮但標我字。若破此我執,則上不見有佛果可求也。經文與前問同意別,觀者應知。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衆生,滅度一切衆生已,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解〗從此以下,徵破微細我法二執也。經初問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者,以初發心菩薩,乃凡夫中大心衆生始發度生之心,故種種著相,以依著自己五蘊色身修行。其所行佈施,乃執著六塵粗物而求福果;其所求菩提,乃執著化佛色相之身;其土乃寶物莊嚴之土。種種所行,皆不離相,故去般若遠甚。空生起疑,被佛重重破斥,直至一切色相皆離,方契真如般若實智。而空生已悟,大衆疑消。此經文不可思議。已前半卷皆此意也。其所破我依凡夫見起,即五蘊色相之我,其四相皆粗。今此經文以下乃是破已悟般若之菩薩,但能證之智未忘,以此執著爲我,此是存我覺我之我,乃微細我法二執,四相皆細,故此經中標出一我字爲首。但云我應滅度衆生,更不言佈施,是知功行已圓,唯有生佛之見未泯耳,故前粗後細。問:然此細智爲我,而又問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與前問意同者何也?答:此問住,蓋此菩薩已離五蘊,但習氣未忘,故於真如智中亦求安住。且急急欲求菩提,執謂菩提有所住處。求而不得,其心不安,故問降伏,此求佛之心未安,以生佛之見未泯,不達平等一如耳。問同意別。故世尊破雲發菩提者,當作此觀:我滅度一切衆生已,實無有一衆生得滅度者。以衆生本自如如,不待更滅,若執有滅度,則著四相,非菩薩矣。此不見有衆生可度也。然生佛本來平等,若衆生既無可滅,而此中實無有法,可容菩薩發心求菩提者。何以故?以衆生本自寂滅,即是菩提,又何容其更求耶,此不見有佛果可求也。

〖解〗既無實法可得菩提,且我所悟之般若豈非法耶?即世尊於燃燈佛所,因得此法,乃得成佛,豈非得菩提耶?何言無法可得?故下破之。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解〗此示菩提無得,以破執佛之疑也。空生疑佛於燃燈佛所,實有法可得。世尊展轉逐破妄計,正顯實無一法可得。

〖解〗謂般若之法,乃成佛真因。今雲無法,則無因矣。無因如何得菩提果?下以法身不屬因果破之。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

“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爲非大身,是名大身。”】

〖解〗此顯法身不屬因果也。空生不達法身真體,不屬因果,乃執定如來有修有得。故佛以無所得破之矣。猶恐不悟,乃直示之曰:何故言菩提無所得耶?以如來者,非色相之稱,乃是諸法當體如如之義耳。且諸法本自如如,豈假修爲證得耶?故我說菩提實無有法容佛可得。宗門謂向上一路三世諸佛不許覷著,覷著則眼瞎,以此中無你取覓處故也。如來菩提並無甚奇特,但於諸法不起斷常顛倒見耳,故言無實無虛。以一切法,皆非法故。若知大身非身,則知諸法非法。

〖解〗因聞實無有法容其發心,遂疑雲以我有此度生之法,方名菩薩。既無有法,何以得菩薩之名耶。下以無法無我破之。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衆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解〗此示法身無我例破菩薩微細二執也。空生執有法度生方名菩薩。世尊告以實無有法以遣法執。恐疑無法度生如何莊嚴佛土,故世尊示以常寂光土不假莊嚴,以遣住心破我執。此二無我也。苟不達此理,則非真菩薩矣。故云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解〗若菩薩不見衆生可度,無土可淨,如此如來要五眼作麼?下約知衆生心爲眼,非實有五眼破之。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爲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解〗此示心、佛、衆生三無差別也。空生疑佛具五眼,將謂有法可見,有世界衆生當情。世尊告以所具五眼非眼也。但約見衆生心爲眼耳。且如恆沙世界,無量衆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悉見者,以衆生乃如來自心之衆生。故衆生凡動一念,即如來自心動也,如何不知不見耶。又疑衆生心有生滅,如來心亦生滅耶?故世尊言此中衆生心本自如如,了無生滅。與如來心寂滅平等故。如來衆生湛然不動,絕無生死去來之相。所謂心佛與衆生,是三無差別,故三際求心了不可得。

〖解〗世尊一往破執,謂無土可嚴,無生可度。恐空生聞而轉計,將謂生土皆空,則佈施無福,亦不必修矣。故世尊以無福之福,其福甚大破之。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解〗此示無相之福也。空生執著有相佈施,將謂實有福德。殊不知能施六塵本空,則所得福德非有。故世尊以福德無故福德多破之。所言無者,非絕無也。以心量如空,故得福益大。

〖解〗空生因聞不許住相度生嚴土,遂起疑雲:且度生嚴土乃成佛之因,所感萬德具足莊嚴之果。今雲無生可度,無土可嚴,是絕無因也。又云:無菩提可證,是無果也。因果皆絕,是無佛矣。即今現見如來具足色相,又從何而有耶?故佛以不應具足色相見如來破之。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
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章 自序:讀懂《金剛經》獲得不爲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5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20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2)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0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1)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2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1)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22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4)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6章 不焦慮的活法:心情煩躁時,馬上深呼吸(2)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5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2)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2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1)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4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心,從專心吃飯開始第26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3)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18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活在自我的牢籠裡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16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1)第15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2)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9章 不焦慮的活法:修平等心,看透人生的本來面目第19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1)第11章 不焦慮的活法: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心平靜”(2)第14章 不焦慮的活法:生死的秘密(1)第21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3)第23章 《金剛經》全文注音版(5)第7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廣大心,從眼前的煩惱中解脫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3章 《金剛經》學前課18分鐘(2)第13章 不焦慮的活法: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爲煎熬(2)第24章 特別附錄明朝憨山大師解讀《金剛經》的本源(1)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8章 不焦慮的活法: 修慈悲心,化解來自外界的傷害第17章 不焦慮的活法:正見使人心靜,偏見使人焦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