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風暴前夕

在經過去年年邊那一連串叫人目不暇接,此起彼伏的變故後,北京城和朝廷局勢又重新變得與之前一般平靜。

唯一稍微起了些波瀾的,就是在年後不久所公佈出來的一個消息,工部侍郎左雲遷竟私通白蓮教逆賊和蒙人奸細,企圖攪亂上元燈會不說,甚至還欲圖對天子不利。

對此,許多朝臣是不信的,這不光是因爲宣佈這一罪行的乃是錦衣衛,他們可是以屈打成招,冤枉朝臣所著稱的。更因爲這不符合常理,身爲工部侍郎的左雲遷幾乎可算是位極人臣了,試問他又有什麼理由去做這等損人不利己,甚至可說是喪心病狂的事情呢?

只是隨着錦衣衛不斷把一些證據拿出來,比如那些做了手腳的花燈,比如建言讓楊晨統籌慶典的文書,再加上左雲遷自己的供狀,漸漸的,那些不信任的聲音也就漸漸消失了。

雖然事情還有諸多疑點,很多人都相信這其中必然有錦衣衛做了手腳,但在木已成舟的情況下,誰又會爲了一個將死之人開口呢?何況這案子可事關通敵和通白蓮教這兩件最不可觸碰的高壓線,這些早成了精的官員們自然不會爲抱打不平而將自己陷於危險和懷疑之中。

於是到了三月間,當左雲遷被開刀問斬,他的家人被髮配邊遠時,也就沒人再開口爲其喊冤了。同時,朝廷內外還被另一件由此引申出來的事情所吸引了目光。

隨着左雲遷正式定罪問斬,他離開所空出來的工部侍郎之位就開始被不少人所覬覦了。

從朝堂整個權力架構來看,工部在六部衙門裡是敬佩末座的存在,論權力它不如吏部和戶部,論重要性和威嚴,它不如刑部和兵部,而論起在朝臣心目中的聲望,它更是遠不如清貴的禮部。這從朝堂之上慣常的排位之說也能看出些端倪來,時人稱呼六部,總會以吏戶禮兵刑工來論座次。

但即便如此,工部依然是朝中六部之一,是天下間最大的包工頭,舉凡全國各處的工程款項,甚至是紫禁城裡的修繕之事,都要從這衙門裡過一道手,其地位依然是不容人小覷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作爲全天下最大的包工頭衙門,其中的油水可着實豐盛得很,是所有官員都眼紅的所在了。

而工部侍郎作爲其中的第二把手,無論是權力還是可能得到的好處,都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縱然在朝中大事上的話語權並不充足,但光是來錢這一點,就已叫人垂涎三尺了。

所以當確信左雲遷已完蛋之後,就有不少官員開始打起了他去後這個位置的主意。整個年後一段時日裡,各家勢力更是各顯神通,用了諸般手段來奪取這個位置。

可結果卻大大地出人意料,最終接任這個位置的,居然是被許多人所忽視的原工部郎中楊晨!

人們所以看輕他,既因他在朝中根基不固——他入京爲官纔不過五六年工夫,

而且在短時間裡能坐到這個位置已實屬難得,實在沒有更進一步的可能了;更因爲其年紀太輕,現在朝中部堂一級的高官可多是五十以後的老人,他不過三十多歲,論資歷,論能力又怎麼可能與這些高官平起平坐呢?

可結果就是如此的出人意料,縱然許多覬覦這個位置的人用盡了手段,走了許多的門路,可結果還是讓這位不聲不響的楊郎中拔了頭籌。

而朝廷隨後給出來的理由也很充分,楊晨自入京後一直都在工部當差,而且一向辦事勤勉周到,多次立功。這工部侍郎與尚書不同,那是要幹實事的,自然需要更精於此道的人來坐這個位置了。

至於年齡問題,就更不值一提了,朝廷可從未有明令強制要求多少歲後才能坐上某個位置哪。只要是真有才幹,且忠心王事之人,朝廷自會破格提拔任用。

這一番話解釋下來自然是冠冕堂皇,叫人無法反駁,但私底下,衆人還是能夠明白這其中藏了什麼玄機的。這位楊郎中,不,現在該稱其爲楊侍郎了,他本身雖然沒什麼根底,但其兄弟可是叫人畏懼的錦衣衛都督楊震,顯然在這事上,楊都督一定是沒少盡力了。

在想明白這些後,那些官員就更不敢多作議論了。誰都知道錦衣衛要是想針對誰了,其手段是有多麼殘酷的。對上這樣可怕的存在,還是敬而遠之爲好。

而且很快地,暗地又出現了一些流言,說是左雲遷所以會最終落得如此下場,就是因爲其擋了楊晨上進之路了。另外,在隨後對工部侍郎一位爭奪中,楊都督也曾和幾位重要的朝臣見過面,據說他當場拿了些東西給幾位大人看了,然後他們就應允了楊震的要求,從而支持由楊晨坐上工部侍郎之位。

當然,這些都只是流傳在私底下,卻上不得檯面的話,到底是不是真的,卻誰也說不清。人們只知道一個事實,如今的楊家兄弟二人在朝中的地位是越發鞏固了。

於是自三月之後,便有不少人開始秘密投到了他們的手下聽用。既然錦衣衛都督的名聲不那麼好聽,那就和工部侍郎多親近吧。漸漸地,在楊晨周邊也有了一些可用之人,或許在經過幾年的歷練和發展後,他楊侍郎便能真正在朝堂之上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吧。

而這,也正是楊震做這一切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隨着在朝中時日越久,他就越覺着自己這個錦衣衛都督能力上的侷限性。雖然說他的權柄極大,許多朝臣都要賣他面子,但真正能說話的時候卻很少。唯有靠着和天子親近的關係,纔能有所爲。

但這顯然是不夠的。無論是爲了他們自己的將來,還是爲了大明的長治久安,他兄弟二人都需要有更大的話語權。而工部侍郎這個位置,雖然論權力不是太大,但好歹已位在高官之列,在朝中也能說上幾句話了。所以得到他,便是勢在必行的一步。

別人看上這個位置多是爲了中飽私囊,但楊家兄弟看上的卻是其位置本身。所以當楊晨坐上侍郎之位,有人開始拿審慎的態度來盯着他時,他反而無所畏懼。這,或許就是所謂的無欲則剛了吧。

而之後,楊晨更是用實際行動展現出了自己確實是最適合擔當工部侍郎位置的人物。

就在這一年的春夏之交,黃河再生禍端。朝廷自然是要派人治理河患的。

於是,楊晨這個新任的工部侍郎就展現了自己遠超常人的治水能力,不但在短時間裡調派出合適的人手趕往當地治水,還親自趕了一趟過去。

在他的親力親爲和居中指揮下,這場差點淹沒一座州城的水患徹底被遏制住,人員的傷亡也遠比以前的災難要小得多。

在見識了楊侍郎的如此本領後,朝中那些還在議論紛紛,對此多有不滿的官員們也終於住了口。畢竟不是哪個人都能在面對如此災情時還敢親身涉險的。要知道,這不光是到了地方上治水危險,而且若是去了沒能成功可是會被那些只說話不幹事的言官們的口水淹死的。

只這一番作爲,便叫朝中的雜聲徹底消失,也讓楊晨終於在七月時徹底坐穩了這個工部侍郎的位置。

當然,等他回來時,也沒少被楊震埋怨。畢竟這麼做的風險實在太大,雖然這次成功了,可誰也不敢保證就一定不會有意外發生。

直讓楊晨保證今後不再擅作主張,楊震這個弟弟纔算是住了口。

待到工部侍郎之位徹底定下來後,朝堂又重新恢復到了前兩年的模樣。雖然可能偶有人員的調動,但總體框架卻不會變。

與此同時,經過這些人員的調整,天子的威信也逐漸提高。這一點就與原來的歷史走向大不相同了。

本來在歷史上的萬曆,因爲其從小爲張居正所壓制,最終把他熬死才得以發泄心頭怒火,這讓他在朝臣心目中的地位並不是太高。這也正是之後一系列鬧劇產生的原因之一。

但現在,張居正是被天子親手趕出朝堂的,光這一點對萬曆皇權的增強就是時人所無法估計的。所以,當皇帝對某件事做出決斷時,朝臣們的反應比原來歷史上就要小得多了,只要不影響他們的地位,不違反大原則,他們便會遵從。

不過,萬曆卻也不知道,一旦當自己想要立鄭貴妃尚未懷上的兒子爲太子時,這些朝臣又會不會再次如之前般反對連連。好在,現在的他還年輕,還有的是時間來鞏固自己的權威,和這些臣子們慢慢耗就是了。

就在這平靜或稍顯微瀾的情況下,時間慢慢往前走着,眨眼就來到了這一年的秋天。

當朝廷內外都覺着這樣平淡的日子將一直下去時,一匹快馬的到來卻改變了這一切,驚得朝中君臣和百姓們久久未能反應過來……

(本章完)

第八百七十四章 變數(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另有所圖(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做賊心虛第七百九十四章 冤家路窄(中)第八十二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五百十三章 御前官司(下)第二十五章 處心積慮第二百九十章 一網打盡(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陰謀與陷阱(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破局(中)第九百三十五章 顛倒黑白第五十四章 千戶沈卓第六百八十四章 現世報第六百十九章 原來是個坑(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驚悉(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走馬上任第二百零二章 立威(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正面相抗(五)第九百三十三章 兄弟同心第三百八十九章 重回大同(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尋覓無蹤第八百八十章 漫長一日之辰時第七百三十五章 促膝長談(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各自的後招(下)第九百六十一章 力挽狂瀾(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速之客(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步行進大同第七百五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八百九十六章 漫長一日之亥時(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突圍(下)第六十五章 女人心思第四百八十六章 三司會審(中)第六百四十二章 張首輔的苦心第五百九十五章 意外收穫(下)第八百八十章 漫長一日之辰時第四百九十七章 曾經故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下)第七十章 故伎難再施第三百三十六章 財色動人心(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後宮風雲(中)第七百三十四章 促膝長談(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上)第四百十五章 內訌(中)第五百九十三章 意外收穫(上)第九百二十五章 誕生第二百七十八章 蹊蹺(上)第三百二十章 西行路上之追究(上)第九百零四章 漫長一日之寅時(下)第四百章 不安的劉巡撫第四百五十六章 暗箭難防第九百七十八章 何以報怨仇(上)第八百六十章 返程餘波(上)第二百十八章 警告第一百七十九章 內憂外患(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回京(下)第四十六章 運河遇道第二百七十九章 蹊蹺(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第三重真相第二百二十九章 被捉之後(下)第一更第二百六十六章 馮保的焦慮第五十一章 漕幫(下)第八百七十四章 變數(下)第三十三章 交易(多謝書友筆墨遙仙投票支持)第七百九十四章 冤家路窄(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栽贓嫁禍第六百五十三章 江南之冬(上)第九百五十二章 雙管齊下(下)第六十七章 底牌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試牛刀(上)第九百十一章 進宮陛見第十二章 事後餘波(上)第一千零七章 如何是好第五百章 水患亦人患(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逼近的陰謀第二十四章 蹊蹺難爲第一百零一章 隱患第九百十一章 進宮陛見第四百六十二章 另有所圖(中)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舉兩得(下)第七百七十六章 攻與防(上)第二十七章 雨夜荒廟第九百九十四章 凱旋(上)第二百一十章 林天德(上)第九十章 圖窮匕見第六百十七章 山雨將至第九百零三章 漫長一日之寅時(中)第六百三十六章 早朝風雲(上)第八百七十一章 倒黴的張御史(下)第一千二十一章 早朝激辯(七)第八十八章 來遲一步第一百三十四章 外援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道難題之斷繩取佩(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主動權(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審案(上) 第三更第九百七十九章 何以報怨仇(下)第九百零七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被捉之後(下)第一更第九百十六章 大有蹊蹺第七十二章 救美拿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幕後黑手(下)
第八百七十四章 變數(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另有所圖(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做賊心虛第七百九十四章 冤家路窄(中)第八十二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五百十三章 御前官司(下)第二十五章 處心積慮第二百九十章 一網打盡(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陰謀與陷阱(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破局(中)第九百三十五章 顛倒黑白第五十四章 千戶沈卓第六百八十四章 現世報第六百十九章 原來是個坑(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驚悉(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走馬上任第二百零二章 立威(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正面相抗(五)第九百三十三章 兄弟同心第三百八十九章 重回大同(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尋覓無蹤第八百八十章 漫長一日之辰時第七百三十五章 促膝長談(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各自的後招(下)第九百六十一章 力挽狂瀾(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速之客(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步行進大同第七百五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八百九十六章 漫長一日之亥時(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突圍(下)第六十五章 女人心思第四百八十六章 三司會審(中)第六百四十二章 張首輔的苦心第五百九十五章 意外收穫(下)第八百八十章 漫長一日之辰時第四百九十七章 曾經故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下)第七十章 故伎難再施第三百三十六章 財色動人心(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後宮風雲(中)第七百三十四章 促膝長談(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上)第四百十五章 內訌(中)第五百九十三章 意外收穫(上)第九百二十五章 誕生第二百七十八章 蹊蹺(上)第三百二十章 西行路上之追究(上)第九百零四章 漫長一日之寅時(下)第四百章 不安的劉巡撫第四百五十六章 暗箭難防第九百七十八章 何以報怨仇(上)第八百六十章 返程餘波(上)第二百十八章 警告第一百七十九章 內憂外患(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回京(下)第四十六章 運河遇道第二百七十九章 蹊蹺(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第三重真相第二百二十九章 被捉之後(下)第一更第二百六十六章 馮保的焦慮第五十一章 漕幫(下)第八百七十四章 變數(下)第三十三章 交易(多謝書友筆墨遙仙投票支持)第七百九十四章 冤家路窄(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栽贓嫁禍第六百五十三章 江南之冬(上)第九百五十二章 雙管齊下(下)第六十七章 底牌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試牛刀(上)第九百十一章 進宮陛見第十二章 事後餘波(上)第一千零七章 如何是好第五百章 水患亦人患(二)第八百七十九章 逼近的陰謀第二十四章 蹊蹺難爲第一百零一章 隱患第九百十一章 進宮陛見第四百六十二章 另有所圖(中)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舉兩得(下)第七百七十六章 攻與防(上)第二十七章 雨夜荒廟第九百九十四章 凱旋(上)第二百一十章 林天德(上)第九十章 圖窮匕見第六百十七章 山雨將至第九百零三章 漫長一日之寅時(中)第六百三十六章 早朝風雲(上)第八百七十一章 倒黴的張御史(下)第一千二十一章 早朝激辯(七)第八十八章 來遲一步第一百三十四章 外援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道難題之斷繩取佩(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主動權(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審案(上) 第三更第九百七十九章 何以報怨仇(下)第九百零七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被捉之後(下)第一更第九百十六章 大有蹊蹺第七十二章 救美拿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幕後黑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