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回京(下)

“臣多謝陛下體恤手下兄弟,他們此番確實任勞任怨,幾番經歷生死也沒一人退縮變節的!”楊震趕緊再次謝恩道,能有皇帝這一句話,大家在西南的這一場奔忙也就有收穫了。

萬曆眼中閃過一絲欣然來:“楊卿能如此爲下面之人考慮,朕甚感欣慰。這也正是他們肯在西南爲朕,爲我大明傾盡所有,不惜一切的原因所在了。所以真要論起來,此番功勞最大的,還是楊卿你哪。說吧,你想要朕如何賞賜於你!”

“臣之所爲,並不是爲了什麼功名利祿,只求爲陛下,爲我大明排憂解難而已。”楊震趕忙拱手說道。

其實這也是一般臣子在立下功勞後的說辭,朝廷和皇帝總不會虧待自己的,那何不表現得淡然一些,以獲取天子更進一步的看重呢?

但偏偏身爲皇帝的人最是吃這一套,那會給他們一種恩由上出,一切都由自己掌握的暢快感。萬曆自然也不例外,聞得此言,心下又是一喜,但隨即,又有一絲苦澀的笑容從嘴邊露了出來:“楊卿,朕卻是要辜負你了。”

“啊?”見皇帝突然如此模樣,楊震不覺一愣,搞不清楚他這話到底是何用意,只能有些失禮地愣看着上頭的天子。

萬曆的目光下意識地就是一垂,不敢與之相交,這才用有些低沉的語氣道:“之前朕在得知楊卿你們於西南立下如此功勞後,便曾與百官商議該如何重賞你們。這其中,別的都好說,唯獨楊卿你的封賞,卻成了一個難題。”

“嗯?”楊震有些不解地應了一聲,不知這有什麼難的。

“本來依着我大明慣常的封賞,你此番在西南屢立大功,以軍功論的話就是封個爵位也不是什麼難事,朕也有心爲你爭得此位,故而讓羣臣討論。最後也有人提出封你個二等伯……”說到這兒,皇帝的面色便是一陣變化。

大明的爵位可不是那麼好得的,除了開國與靖難這兩次翻天覆地的變化後封了大量的高階爵位外,之後的兩百年裡,能得封伯爵及以上爵位的在朝官員實在寥寥無幾,只有那些於朝廷有大功勞的官員才能獲此殊榮。

這一點,楊震自然是明白的。只看之前王偉身爲當今皇后之父都很難獲得一個爵位,就可知此事有多難了。這讓他迅速明白過來,顯然皇帝並沒能讓自己獲得這個二等伯爵之位。

果然,天子隨即又繼續道:“當時朕也很高興,覺着封你個二等伯也算能犒勞你此番的功勞了——其實,就你這些年爲朝廷立下的多番功勞,要朕說來,便是封你個一等侯也不爲過!”

“陛下言重了,臣愧不敢受!”楊震趕緊抱拳謙虛地說道。

萬曆便一擺手,苦笑道:“你不必謝朕,此事朕卻沒能辦成,該感到慚愧的是朕纔對。”說着一頓,看了一眼楊震:“本以爲如此倒也合適,雖然依舊有些委屈了楊卿。可不

料,卻有人又提出了反對意見,以爲勳貴不可爲有司主官乃是朝廷慣例,而你楊卿一旦爲二等伯,就得辭去錦衣衛指揮僉事之職……”

楊震一聽這話,心裡陡然便是一緊,這個說話的傢伙還真是費盡心機哪,一下就抓住了關鍵所在。若是自己沒了錦衣衛指揮僉事的職位,一個閒散伯爵在京城就什麼都不是了。

萬曆的聲音還在繼續,只見他微偏着頭,不敢和楊震對視地道:“此言一出,不少臣子都覺着在理,便也紛紛據理而論,倒讓朕無言可辯了。朕很清楚,錦衣衛與朕都少不了你楊卿,若是一味堅持讓你以伯爵之身繼續統領錦衣衛,又恐天下人議論,所以最終,只能把這一條給去了。”說到這兒,他才小心翼翼地看了楊震一眼:“楊卿你不會怪朕做此決定吧?”

皇帝確實會因此感到有些愧對楊震,因爲勳爵可不只是個名頭而已。按照朝廷的體制,這種上等爵位那都是可以福廕子嗣的,即便不是世襲,也夠下面兩三代人光鮮地活着了。而錦衣衛指揮僉事卻只是個普通官職,任何時候都可能被人取代,並什麼也留不到子孫手裡。在這個很是看重血脈延續的時代裡,這兩者孰輕孰重確實很是清楚。

楊震只略一思忖,便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來到這個時代已有多年,自然對官場裡的道道熟諳得很了。而萬曆的心思,他也看明白了,顯然他是覺着自己這麼做有些自私,生怕楊震在見他之前知道這事而心生芥蒂,所以纔會這麼急着把自己叫進宮來,這分明就是示好和解釋了。

想明白這些,楊震不但沒有感到不高興,反倒是覺着有些感動了。天子能如此體諒自己的心情,甚至爲此變得如此急切,這不正表明他對自己有多看重麼?不正代表,他是真個將自己視作朋友,而不光是一個臣子麼?

愣怔了片刻之後,楊震不覺動容地再次拱手:“陛下待臣如此隆恩,臣實不敢有絲毫不滿。何況,即便是要臣自己來選,這伯爵之位也是比不上錦衣衛裡這份差事的。畢竟臣才二十六歲,可不想就此在府邸之中養老而無所事事哪。”

這一句話,逗得萬曆展顏一笑,隨即又問道:“楊卿你之所言可是發自真心?你當真未有因此怪朕麼?”

“臣沒有,區區一伯爵之位,怎比得過爲陛下效力呢?”楊震擡頭直視着天子如此答道。

這一刻,皇帝的面上滿是激動之色,半晌後方才用力地點頭:“楊卿果然是朕最看重之人,你放心,雖然這一回朕不能封你的爵,但只要有朕在,總有一日,你會得到該有的賞賜,不光是伯爵,就是侯爵,公爵也是可以封給你的!”

“臣多謝陛下的賞識!”楊震趕忙再次拜倒謝恩。他看得出來,這次皇帝是有些激動了,這纔會說出如此重的話來。

在稍稍定了下心神後,萬曆有道:“雖然這伯爵的位

置朕暫時給不了你,但給你的封賞還是不能少的。朕已有了決定,過兩日就提你爲錦衣衛指揮使,以後錦衣衛上下就全交託給楊卿你了!”

“啊?那王都督呢?”楊震一愣,不覺問了一句。

“國丈他之前已被封了永年伯……”說着他又有些歉然地看了楊震一眼,自己的老丈人沒什麼功勞卻得以封爵,楊震立下這許多功勞卻……:“所以也依例去了職,這錦衣衛指揮使的位置自然非卿莫屬了。”

“臣多謝陛下的提拔!”楊震再次叩謝道,心裡卻是一陣高興。

雖然他這幾年裡一直把控着錦衣衛上下大權,但終究只是個二把手,總給人一種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但現在,既然皇帝把自己升爲了錦衣衛指揮使,那今後再有什麼決斷就很是順理成章了。

“楊卿快快平身,這都是你立功得來的,也是朕該給你的。”萬曆忙揮手道。

在楊震起來之後,君臣二人又是相視一笑。隨後,皇帝又想到了什麼,有些羞澀,又有些興奮地道:“對了,還有一事,朕終於知道楊卿以往所言的男女相得是何種滋味兒了。”

“額……”沒料到說完這些正事後,皇帝居然會把話題轉到這等地方,這讓楊震一時竟有些不知該怎麼接話纔好了。

年輕的皇帝此刻卻只想把自己的喜悅告訴這個朋友,便繼續道:“去年朕又冊封了一個鄭氏貴妃,她可比皇后好多了,不但模樣秉性極好,還深能體察朕之心意,與朕頗爲相得,這應該就是楊卿之前所說與女子間的情吧?”

“鄭貴妃麼?”楊震心裡陡然一動,便想起了之前兄長曾提過的那些“後來”會發生的事情,這讓他又不知該怎麼說話了。

而皇帝卻來了興致,再次開口,滔滔不絕地說起了自己和鄭貴妃在後宮的事情,一如後世那些初戀的毛頭小夥。

正當楊震聽得有些尷尬,卻又不知該怎麼結束這段對話時,宮門被人敲響,繼而孫海小心翼翼地探了進來:“陛下,天色不早了,宮門待會兒就要關閉,還是快些請楊大人離宮吧。”

萬曆這才從講述中停了口,一看門外漸漸暗下來的天色,不覺赧然一笑:“朕竟忘了這點。楊卿纔剛回京,確實該好好歇息一番,那便回去吧。過兩日,朕再讓你進宮來陪朕說說話。”

“是,臣遵旨。”楊震忙答應一聲,這才緩慢地退出了殿去。

今日,他的心情確實有些複雜,既感念於天子的恩義,也有些歡喜於終於得到了一直夢寐的指揮使之位。但現在,他腦子裡卻只剩下了一個念頭——回家去,和兄長楊晨好好談談,看這個鄭貴妃在原來的歷史裡到底扮演了個什麼樣的角色,自己又該在中間做些什麼。

不知不覺間,他已從歷史的旁觀者,變作了能改變歷史的參與者……

(本章完)

第六百六十章 又是年節至(下)第六百零七章 瘋子縣令(中)第九百四十四章 故地故人(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終成眷屬第六百零三章 鋌而走險第二百四十二章 他鄉遇故知第六百四十五章 會審突變(上)第五百九十章 走投無路(上)第一千十五章 早朝激辯(一)第七百十一章 丁憂與奪情(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辭而別(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韃子的命門第九百九十章 天意如此(上)第九百九十六章 天倫(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三道難題之天地爲證(中)第四百十五章 內訌(中)第三百六十章 求援第四百八十四章 馮保喊冤(下)第七百零三章 張文明之死(上)第九十一章 誅心言論第四百八十八章 反攻倒算(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衆矢之的(上)第五百五十四章 芳蹤杳杳(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平定(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消息與抉擇第三百八十八章 重回大同(上)第六百七十章 會試風波(五)第六百七十八章 另一條線第七百九十七章 懲罰和應對第七十一章 西湖船孃第八百四十五章 契機(上)第七百三十三章 唯一的選擇(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中秋殺人夜(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勘察第三百十四章 西行路上之懇談(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明察暗訪(中)第一千十七章 早朝激辯(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高不可攀第三百三十三章 明察暗訪(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一舉兩得(上)第七百七十九章 內部矛盾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開殺戒(上)第七百十六章 師生(上)第五十四章 千戶沈卓第九百九十八章 萬曆十五年第七百八十九章 五日後(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陰謀與根由第七百四十六章 驚悉陰謀(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興師問罪(下)第四十章 文藝太監第四百八十一章 破東廠,擒人犯(中)第九百九十八章 萬曆十五年第九百十三章 關鍵線索(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步行進大同第九百二十三章 風暴前夕第六百四十四章 想拖難拖怎麼拖第六百十三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中)第八百二十五章 夜遊說(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酈家困境(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數月彈指間(下)第八百五十五章 叛軍內亂(中)第九十一章 誅心言論第四百三十五章 新家(上)第四百十三章 真實身份(下)第二百零八章 揚威(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罄竹難書第一百五十五章 酈家困境(上)第九百五十四章 兵臨城下(上)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七章 武昌行第八百零七章 剿賊白家村(上)第二百零二章 立威(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陰謀與根由第二百五十七章 君臣對話(下)第二百零一章 新官上任(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深不可測(下)第三百零九章 離京啓程(下)第一千零五章 鬱悶的萬曆(上)第五十四章 千戶沈卓第六十二章 三道題(下)第六百八十一章 人贓並獲第七百二十七章 訊問(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君臣論案 第二更第四百零七章 變生肘腋(下)第九百四十四章 故地故人(下)第八百五十六章 叛軍內亂(下)第七百三十四章 促膝長談(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來遲一步第六百八十五章 倒黴的刑部和天牢第九百三十三章 兄弟同心第六百三十五章 歸京第二百三十八章 審案(上) 第三更第五百九十三章 意外收穫(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詔獄風雲(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步行進大同第七百八十九章 五日後(上)第九百四十七章 慢人一步第三百五十九章 突圍(下)第一百十二章 機會
第六百六十章 又是年節至(下)第六百零七章 瘋子縣令(中)第九百四十四章 故地故人(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終成眷屬第六百零三章 鋌而走險第二百四十二章 他鄉遇故知第六百四十五章 會審突變(上)第五百九十章 走投無路(上)第一千十五章 早朝激辯(一)第七百十一章 丁憂與奪情(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辭而別(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韃子的命門第九百九十章 天意如此(上)第九百九十六章 天倫(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三道難題之天地爲證(中)第四百十五章 內訌(中)第三百六十章 求援第四百八十四章 馮保喊冤(下)第七百零三章 張文明之死(上)第九十一章 誅心言論第四百八十八章 反攻倒算(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衆矢之的(上)第五百五十四章 芳蹤杳杳(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平定(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消息與抉擇第三百八十八章 重回大同(上)第六百七十章 會試風波(五)第六百七十八章 另一條線第七百九十七章 懲罰和應對第七十一章 西湖船孃第八百四十五章 契機(上)第七百三十三章 唯一的選擇(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中秋殺人夜(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勘察第三百十四章 西行路上之懇談(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明察暗訪(中)第一千十七章 早朝激辯(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高不可攀第三百三十三章 明察暗訪(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一舉兩得(上)第七百七十九章 內部矛盾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開殺戒(上)第七百十六章 師生(上)第五十四章 千戶沈卓第九百九十八章 萬曆十五年第七百八十九章 五日後(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陰謀與根由第七百四十六章 驚悉陰謀(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興師問罪(下)第四十章 文藝太監第四百八十一章 破東廠,擒人犯(中)第九百九十八章 萬曆十五年第九百十三章 關鍵線索(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步行進大同第九百二十三章 風暴前夕第六百四十四章 想拖難拖怎麼拖第六百十三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中)第八百二十五章 夜遊說(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酈家困境(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數月彈指間(下)第八百五十五章 叛軍內亂(中)第九十一章 誅心言論第四百三十五章 新家(上)第四百十三章 真實身份(下)第二百零八章 揚威(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罄竹難書第一百五十五章 酈家困境(上)第九百五十四章 兵臨城下(上)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七章 武昌行第八百零七章 剿賊白家村(上)第二百零二章 立威(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陰謀與根由第二百五十七章 君臣對話(下)第二百零一章 新官上任(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深不可測(下)第三百零九章 離京啓程(下)第一千零五章 鬱悶的萬曆(上)第五十四章 千戶沈卓第六十二章 三道題(下)第六百八十一章 人贓並獲第七百二十七章 訊問(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君臣論案 第二更第四百零七章 變生肘腋(下)第九百四十四章 故地故人(下)第八百五十六章 叛軍內亂(下)第七百三十四章 促膝長談(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來遲一步第六百八十五章 倒黴的刑部和天牢第九百三十三章 兄弟同心第六百三十五章 歸京第二百三十八章 審案(上) 第三更第五百九十三章 意外收穫(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詔獄風雲(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步行進大同第七百八十九章 五日後(上)第九百四十七章 慢人一步第三百五十九章 突圍(下)第一百十二章 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