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章 誰敢告我

荊湖卷 196章 誰敢告我?

大江南北預先埋伏的白蓮教徒被虛假指令誘騙着趕往泰興,李肱、黃公公和霍重樓等人調兵遣將進行圍捕,審訊俘獲的白蓮教徒深挖細查,將種種情況奏報朝廷,一個個忙得昏天黑地,卻又因立功受獎的慾望而興奮無比。

陳王謨是徹底倒臺了,雖然處置如此重案的廷議不是朝夕就能做出的,揚州這邊和京師的文牘往來也有個過程,朝廷的正式詔令還沒有下來,他已經非常知趣的將官憑印信託付給漕運總督李肱代管,自己按犯官體制閉門不出,等待朝廷勘問。

還呆在南京的欽差正使劉一儒得知消息,巴巴的趕到揚州來,不過下轎子之後打聽到的第一個消息就差點把他氣得暈過去:漕運總督鳳陽巡撫李肱、中官副使黃公公以當時情況緊急來不及知會南京爲藉口,兩人聯名,加上東廠霍重樓、錦衣衛秦林副署,早就把本案詳細情況用奏章報到京師去啦!

可想而知,京師朝廷看到這份奏章獨獨缺了欽差正使劉一儒的名字,小皇帝和張相爺必定要問一句:“劉某人是正牌欽差,辦漕銀失竊案的奏章上怎麼沒他名字?”

從來和劉一儒不對付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提督東廠馮保鐵定這麼回答:“劉欽差一直待在南京沒挪窩,案咱們中官副使黃公公、東廠霍司房和錦衣衛秦林辦下來的,咱家覺着這劉某年紀大了,動動筆桿子還行,親力親爲只怕有些吃不住。”得了,這輩子就窩在南京養老,別想回京師中樞了!

劉一儒一拍大腿,氣得連話都說不出來,可誰叫他不在發案時趕緊到揚州來呢?沒辦法,只好抓緊時間也上了道奏章曲曲折折的吹自己指揮機宜、用人得當,雖然沒有親自辦案,但全盤都在掌握之中目前正在安撫地方,辦理善後。

,這篇鬼話連自己都騙不倒啊!劉一儒也沒法了,只好死馬當活馬醫,把奏章發上去,又成天東跑西顛裝出盡忠職守的樣子,其實狗屁事情都沒幹。

各路人馬圍繞這起案子團團亂轉,有的人立馬就要上達天聽、簡在帝心也有的眼看着糟了糕,等着革職杏辦,或者坐冷板凳。

倒是前一陣子威風凜凜發號施令的秦林閒了下來,按照他的話說,“審訊基層教徒這種沒有半點技術舍量的事情,讓老黃老霍他們幹就行啦,我還是多休息休息吧!”

瞧這傢伙牛皮哄哄的,偏生李肱以下,什麼揚州知府、錦衣衛丘百戶等等大小官吏稍有進展就來徵求他的意見,早請示、晚彙報別提多謙虛了——都覺着陳王謨倒臺和這位爺干係匪淺呢,別看人家只是個小小錦衣衛副幹戶,連平江伯漕運總兵官都扳得倒,更與江陵相府的公子小姐平等論交,誰敢小瞧了他?

開始秦林還見一見,後來不勝其擾,這些官兒再來就是遊柺子板着臉一句話,“我家長官出門會客去了。”

這傢伙會的什麼客?

漕幫的大小總商啊!

田總甲以下各位漕商,把秦林看作再生父母若不是秦林找回漕銀,陳王謨恐怕早就把他們活活逼死啦。

人活一世,就得講個知恩圖報,再者聽說這位爺有通天的手段,和江陵相府關係頗深,漕商們連什麼魯給事、周都老爺尚且引爲奧援,放着現成的秦長官不去竭力拉攏,豈不成了呆子傻子?

揚州西北郊外大明寺裡面的平山堂,乃是始建於北宋年間的名園漕幫便在這裡宴請秦林。

堂前古藤錯節,通堂式的敞廳之上“平山堂”三個大字的匾額高懸。堂爲敞口廳,面闊五間。堂前有石砌平臺,名爲行春臺。臺前困以欄杆,欄下爲一深池,池內修竹千竿冬日枯黃之後別有一番情趣。

憑欄遠眺,“江南諸山,拱揖檻前,若可攀躋”,飛撲於眉睫似與堂平,平山堂之名即寓於此,似乎是把盛唐詩人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名句變成了一幅畫圖,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堂上擺着一張金絲楠木的大圓桌子,獅仙鬥糖的席面,餚饌極其精美,酒是大明寺山泉水釀造的瓊花露,三十年的陳釀,色如琥珀。

七八名侍女都是清秀可人的南國佳麗,淡淡梳妝卻有股天然的風流韻味,一個個穿花蝴蝶般往來,素手執着金壺替賓客斟酒。

秦林大剌剌的坐在首席,底下左首是漕幫田七爺爲首的一衆富商巨賈,右首則是楊州知府歸慕光領頭的諸位本地官紳。

衆人觥籌交錯,此時酒席上氣氛已有了三四分,不知是真醉還是酒醉,田七爺紫檀色的臉已脹成了暗紅,舉杯祝道:

“秦將軍不僅是我田某人的再生父母,漕幫上下十萬幫衆也感恩戴德,田某不懂得虛情假意,反正將來秦長官一句話,姓田的和手底下這些個兄弟們,水裡來火裡去,哪個褲襠裡沒卯的貨敢皺一下眉頭?”

田七爺本是久居上位、有商而官的大人物,但這次牽

扯進朝廷和白蓮教的鬥爭之中他才無奈的發現,其實人家連皮帶骨把自己給吞了,也只算開胃小點心而已!

要不是秦林一力迴護並找回漕銀消弭變亂,漕工們真被白蓮教煽動起來造反,他這個總甲的下場就是凌遲處死.滿門抄斬啊!

“田總甲過譽了,”秦林舉杯示意,端着酒杯淺淺的啜了一口。

田七爺滿臉紅光的把杯中酒一飲而盡,在他看來秦林這種簡在帝心的大人物,肯舉杯沾沾嘴脣就是給了天大的面子。

“一點點薄禮不成個樣子,只是田某和本幫朋友的心意,秦將軍幹萬不要推辭!”田七爺說着話,低着頭,非常不好意思的把“薄禮”,一隻檀香木匣子送了出來。這是公然行賄嗎?秦林笑着接過來,據他所知這個時代基本上沒有真正因爲經濟問題落馬的官員,進士出身的清流文官都是公開收門生的冰敬、炭敬,官場上並不避忌。

檀香木匣子不大不小,揚州知府歸慕光以下衆位官員瞧着都頗爲眼饞,知道漕幫這次送出的禮物絕不是個小數目。

和別的客人不同,秦林這傢伙收禮是當場打開看的,掀開蓋兒就見裡面一疊南京萬源號通商銀鋪見票即付的會票,全是千兩面額,捏捏厚度就知道在百張上下,那麼就是十萬兩銀子。

嘶——在座的官員們心臟砰砰的跳了起來,十萬兩白銀,大明朝國庫一個半月的結餘,如果捐官買從七品內閣中書,可以一口氣兒買六七十個啦!不過,漕幫使出這樣大手筆也是分所應當,要不是秦林,他們得賠補五十萬漕銀,還極有可能被扣上勾結白蓮教的帽子。

秦林笑着將銀票拍了拍,故意和歸慕光爲首的衆官員半開玩笑半認真的道:“田七爺不是叫本官爲難麼?若是收下,各位大人蔘奏上去,下官害怕太祖爺爺剝皮實草的舊制;待要不收,心裡面畢竟又有點捨不得。”

萬曆年間的大明,和洪武爺的大明幾乎是兩個朝代,現而今哪兒還有剝皮實草的說法?衆文官都以爲秦林是說笑,還有人暗自嘀咕這人破案厲害,人情世故上卻是個棒槌,從來不作興當着送禮人查點禮物的嘛。

獨獨揚州知府歸慕光爲人乖覺,聽出了秦林話裡頭的味兒,立刻把臉一板,正顏厲色的道:

“秦將軍戮力王事、克敵建功,這次平息白蓮教妖匪的叛亂,實與沙場之上衝鋒血戰無異,不但漕幫上下感激涕零,江南百姓也免了兵戈劫難,下官還要替治下子民多多謝上秦將軍呢,誰敢參奏?再者,下官亦是田總甲的好朋友嘛,前些天見他受苦卻營救不得,好生遺憾……”

田七爺心頭呸了一聲,暗道你沒在陳王謨面前落井下石就算好的了,什麼營救不得,鬼扯!

揚州的官員們卻是立刻被歸慕光點醒,立刻諛詞如潮,馬屁大拍特拍,有的說十萬漕工亦視秦將軍爲萬家生佛,這點子銀票是百姓與錦衣校尉們勞軍的,並不是私相授受,有什麼收不得?

有人甚至說秦林要是再推辭,就辜負了漕幫上下的一片心意,漕工們若是心懷怨望,白蓮教煽動造反的餘波未平,說不定還要橫生枝節。

因此爲了江南百姓的福社、爲了大明的江山社稷,這筆銀子秦林是非收下不可。

一位白髮蕭然的老推官甚至拿出死諫的派頭,子曰詩云都出來了,說得秦林若是不收這筆錢,那簡直就是和歷代聖賢過不去。

“既然如此,本官就卻之不恭了”,秦林笑眯眯的把銀票遞給侍候着的陸胖子,叫他收着。

陸遠志看着這場面哭笑不得,心說秦哥又不在揚州做官,又不管着這羣地方官兒,何必言語中拿捏他們?咱們自回南京原任,管他媽楊州這羣官兒屁事?

倒是剛纔那一段,頗有戲臺上趙高指鹿爲馬的風範。

殊不知,秦林自有打算,他在揚州還要幹一番事業呢!

漕幫也給本地大小官員準備了禮物,田總甲也不明白秦林爲何要把這些官兒壓着一頭,但既然公開了,他乾脆就讓侍女把給各位大人的禮物取出分送。

揚州地方官們一個個喜笑開顏,雖然和秦林比禮物分量就輕得太多,但哪個膽子生毛的去和這尊大佛比?漕銀失竊、白蓮教造反,那一樁地方官都要倒黴,現在不但無罪,還平叛有功,最後還有銀子拿,不都拜秦林所賜嗎?

馬屁聲再一次爆發,文人出身的官員都很風雅,引經據典的說得隱晦,秦林卻聽不大懂,只用筷子夾菜吃。

最後還是歸慕光瞧出幾分端倪,說得通俗許多:“秦將軍簡在帝心,將來扶搖直上是不消說了,今日下官和田總甲之所以選在平山堂設宴,便是因爲宋朝歐陽文忠公(歐陽修)最喜此地,常於此流連忘返,後來歐陽先生官居大宋宰執,全始全終,朝廷謐爲文忠,實爲一代完人,咱們今日設宴平山堂,也祝秦將軍做第二個歐陽文忠公,

將來錦衣當國、官居一品、宰執天下!”

這次秦林笑着將杯中酒一飲而盡,不過這笑起來賊忒兮兮、一瞪眼又寒氣逼人的傢伙,怎麼看都不太符合文忠二字隘號的人物。“對了,”田七爺突然離席,畢恭畢敬的躬身道:“小人和幫中各位總商對秦將軍感激不盡,若不是秦將軍,小的們早已家破人亡,加上漕工和家屬也視秦將軍爲萬家生佛,便在二十四橋旁邊起造生祠,祝您高侯萬代!事先沒敢和秦將軍明言,還望恕罪。”

秦林摸了摸腦門,心道莫非我特別有做神棍的潛質?怎麼在蘄州立了一座生祠,在楊州也立了生祠?

想到明朝那位大名鼎鼎的最喜歡替自己建生祠的老兄,秦林忽然一陣惡寒:九千歲啊九千歲,閹黨啊閹黨!他笑着問道:“生祠花費不多罷?”

田七爺正色道:“不論花費多少,只是小的們一點感激之情。”

秦林微醺,拍了拍他的肩膀,“沒關係,拜本官比拜財神還靈,很快就會讓你們賺回來的,哈哈哈哈……”

田七爺臉上笑得燦爛,心頭卻納悶,秦將軍是錦衣校尉,聽說他自己有個鉛筆生意,但那玩意兒並沒有多大的暴利,說讓十萬漕工、若干總商的漕幫發財,未免有點?

揚州的官員沒有去參奏秦林,只有腦門被夾過的人才會犯這個傻,能做到朝廷命官的人,大約被夾過的總不會太多。但真有人蔘奏他了。

王士騏從南京趕到揚州報信的時候,秦林還在宿醉之中,兩個丫環來喚他,被他左邊一嘴裡直叫萱萱,右邊一抱哼哼青黛,鬧的兩個水靈靈小丫環面紅耳赤,好不容易把這傢伙弄醒。

聽說王士騏來訪,秦林有些詫異,這人本來是金陵四公子之一,老爹王世貞是應天府尹、文壇領袖,他和劉戡之、高攀龍、顧憲成幾個廢材混到一塊,以前和秦林還有所衝突,不過後來似乎王士騏有些疏遠那三位,並不像劉戡之那樣和秦林不共戴天。

他到揚州來做什麼?

秦林喝了盞醒酒茶走到外面廳上,王士騏寒暄幾句,就看看左右:“有機密事情要和秦將軍說。”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秦林也就把王士騏引進書房。

王士騏開門見山的道:“秦將軍,您被人告啦!”

“告?誰敢告我?不想活了?”秦林登時就想把王士騏踹出去。

王士騏趕緊道:“秦將軍,請看這份奏章,便知小弟未曾虛言。”

秦林接過奏章翻了翻,立刻把眉頭拎到了一塊——寫奏章的不是別人,正是京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本固!

前兩天錦衣衛系統來消息說,王本固把保護他的南京京衛兵馬撤走了,調來了五城兵馬司的兵丁充當護院,秦林接到這個消息也不以爲意,畢竟王本固這傢伙的罪證他已經充分掌握,這傢伙根本就是沒了牙的老虎,只能架子嚇人,卻沒有分毫能力了。

甚至可以說,只等着張居正在京師一番運動,上面必定有聖旨下來處置此人,膽敢勾結世代真倭的日本國薩摩藩島津家,殺害願意替大明出力剿滅真倭的海商汪直,不管他知不知道島津的真實身份,不管他是被矇蔽還是明知故犯,造成十年倭亂、沿海十萬軍民犧牲,這樣嚴重的罪行都必須明正典刑!

所以秦林並沒有急着理會他,只等着朝廷聖旨下來收拾這傢伙,但誰能想到他居然會上本參奏秦林?

王本固這傢伙,隱藏得很深,一般人都以爲他是清官,卻不知萬曆年黃河與邢臺都遇大水,府城順德附近,成了一片澤國,但黃河的災害更加嚴重。

王本固知道後,害怕洪水淹沒他自己家的田地莊院,當即上書萬曆皇帝,建議調集民衆火速治理。皇帝誤把王本固奏摺中的黃水二字看成黃河,即刻責成工部、戶部籌集費用,組織人員治水。

結果王本固的家鄉水災得到了治理,真正的黃河水災卻沒有治理,災民遍地,到處苦不堪言……豈料士林竟然把邢臺得到治理的一小段河道,就是王本固爲了他自己家財產而修治的那段,當作他治水的功績!

真是豈有此理!

這一次,王本固又跳了出來,他上本指責秦林和汪直餘黨、倭寇相勾結,漕銀根本就是倭寇盜竊的,秦林受了倭寇的賄賂纔會幫他們說話,至於招撫金櫻姬、開海通商等事情,都是無稽之談,只有受賄賣國的漢奸才肯這麼做……

秦林看了之後氣得將奏章往地上一丟,心道這傢伙太筆桿子殺人了,流傳出去,不明真相的羣衆還不說我秦某人是漢奸,王本固是爲民請命的鐵桿清官?不過,這份奏章怎麼到王士騏手裡,他又爲什麼要來報信呢?(未完待續

867章 兄弟都會打掩護413章 玉女盜書836章 第四起命案474章 酸酸甜甜178章 殺人滅口713章 混戰413章 玉女盜書474章 酸酸甜甜543章 弒君393章 次輔張四維965章 坑死丫的914章 坑了這個坑那個587章 嫁禍於人581章 兩位聖賢729章 看誰笑到最後987章 收復失地750章 自尋死路672章 導演威武六十三章 有房一族四十三章 約定840章 腹中之證848章 夜襲792章 長亭相送1029章 衆目睽睽的死亡551章 威高震主966章 配合默契198章 揍他丫的349章 死亡一指660章 爲將軍牽馬346章 南鎮撫司267章 除擋路芝蘭597章 徐文長的古怪814章 另闢蹊徑575章 自殺他殺意外336章 魚接鱗495章 小刀周494章 犯罪行爲分析1000章 危危可及314章 開張大吉658章 麻家將998章 誰的演技好第12章 人選611章 設套給丫鑽163章 陰部瘀傷990章 萬里馳援163章 陰部瘀傷783章 奉旨貪墨909章 一片苦心447章 不速之客1088章 伏誅658章 麻家將1010章 死神來了855章 風陵渡176章 案情輪廓883章 力戰負傷261章 殺機隱現525章 白骨骷髏122章 照夜玉獅子589章 鎮水觀音庵152章 老泰山557章 連根拔起572章 發青的眼眶1041章 兒歌三百首603章 坦然受巾幗1030章 光明神九十七章 塵埃落定731章 不止肺爛一百零八章 詭異的衙門403章 名不虛傳二十九章 端午八十四章 鬥法1092章 久別重逢843章 殺兄之徒1068章 圈套639章 宣撫欽差1085章 魚目混珠二十八章 花柳病165章 低頭告饒930章 韜光養晦845章 劍處匣中672章 導演威武227章 槍桿子659章 四路出塞439章 奇怪的聲音837章 魂斷友恭橋四十九章 案中案709章 聾婆婆的提示608章 好姐妹196章 誰敢告我833章 賭賽624章 白蓮教的誤會832章 三橋迷案905章 義僕第22章 生活反應690章 鄭淑嬪642章 相見不如懷念1082章 花虎溝767章 最後時刻470章 四不像vs真功夫767章 最後時刻
867章 兄弟都會打掩護413章 玉女盜書836章 第四起命案474章 酸酸甜甜178章 殺人滅口713章 混戰413章 玉女盜書474章 酸酸甜甜543章 弒君393章 次輔張四維965章 坑死丫的914章 坑了這個坑那個587章 嫁禍於人581章 兩位聖賢729章 看誰笑到最後987章 收復失地750章 自尋死路672章 導演威武六十三章 有房一族四十三章 約定840章 腹中之證848章 夜襲792章 長亭相送1029章 衆目睽睽的死亡551章 威高震主966章 配合默契198章 揍他丫的349章 死亡一指660章 爲將軍牽馬346章 南鎮撫司267章 除擋路芝蘭597章 徐文長的古怪814章 另闢蹊徑575章 自殺他殺意外336章 魚接鱗495章 小刀周494章 犯罪行爲分析1000章 危危可及314章 開張大吉658章 麻家將998章 誰的演技好第12章 人選611章 設套給丫鑽163章 陰部瘀傷990章 萬里馳援163章 陰部瘀傷783章 奉旨貪墨909章 一片苦心447章 不速之客1088章 伏誅658章 麻家將1010章 死神來了855章 風陵渡176章 案情輪廓883章 力戰負傷261章 殺機隱現525章 白骨骷髏122章 照夜玉獅子589章 鎮水觀音庵152章 老泰山557章 連根拔起572章 發青的眼眶1041章 兒歌三百首603章 坦然受巾幗1030章 光明神九十七章 塵埃落定731章 不止肺爛一百零八章 詭異的衙門403章 名不虛傳二十九章 端午八十四章 鬥法1092章 久別重逢843章 殺兄之徒1068章 圈套639章 宣撫欽差1085章 魚目混珠二十八章 花柳病165章 低頭告饒930章 韜光養晦845章 劍處匣中672章 導演威武227章 槍桿子659章 四路出塞439章 奇怪的聲音837章 魂斷友恭橋四十九章 案中案709章 聾婆婆的提示608章 好姐妹196章 誰敢告我833章 賭賽624章 白蓮教的誤會832章 三橋迷案905章 義僕第22章 生活反應690章 鄭淑嬪642章 相見不如懷念1082章 花虎溝767章 最後時刻470章 四不像vs真功夫767章 最後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