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信息閉塞,傳遞方法書信之外,最更大途經,依舊是口口相傳,而走南闖北的商人,成爲消息傳遞重要因素。
此番,大燕重賞文成武將,寒門子弟在大燕有出人頭地,封侯拜相機會,許多人動了心。
而各國朝堂卻不喜歡這種傳言,即使寒門子弟在各諸侯國不受重用,難以入朝,但若形成氣候,大批文士武人,紛紛北上前往燕國,勢必會形成前往大燕求官的風潮。
未必不會影響世家子弟,棄國家於不顧,而追求個人榮譽。
更重要,大燕封賞太過厚重,引起諸侯國不少官員羨慕,更甚者,有官員上書建議,效仿燕國,封賞官員。
建議被彈劾,不過,卻有不少中下層將領,悄悄離隊,北上前往大燕,希望得到功名。
傳言越來越多,諸侯國君王不得不出手處理,在各地強行設下關卡,查詢來往之人,對軍中逃兵,甚至實行最嚴厲的處罰,一旦查出,當場斬殺!
南方文士武人,前往大燕途中。
燕國,燕京城!
林楓派人秘密處決了宋國刺客,殺手,派人列下名單,直接送往宋國。
若非兩地路途遙遠,天氣炎熱,屍體不容易保存,林楓甚至會花費心思,派人把那些人的屍體,運回宋國,讓林疏影親眼瞧瞧,與他作對的下場。
林楓動怒,對宋國懲罰絕不是簡單殺些刺客就會平息。撤去令狐藏駐守在燕宋邊境的部隊,兩日之內,二十萬部隊全部返回南大營!
另外卻秘密派遣馮石虎親率十萬鐵甲騎兵,晝伏夜出,在令狐藏撤軍之前,駐紮在蒼巖山通往趙地山道內。
此舉,製造出令狐藏率軍離開後,燕軍放棄與宋軍對峙假象,倘若宋軍派出探子前往達州巡查,恐怕也探查不到馮石虎軍團。
此次,林楓對待宋國報復不可不謂不重,看到宋與陳兩國素來交惡,唯有近年來抱團取暖,陳國稍稍打消對宋國仇恨,另外宋國攻伐鄭國,兩國更是宿敵,而宋國當前又接二連三損害燕國利益。
宋雖大,卻陷入三國包圍中,林楓開始動心,試圖聯繫陳鄭兩國,開始慢慢蠶食燕國!
一經提出,鄭國不但答應與燕國合作,更送來大量錢糧,證明鄭國誠意。
畢竟,此刻,大燕提出對付宋國,對鄭國而言,簡直是雪中送炭,化解鄭國危機。
而陳國在進攻鄭國緊要關頭,不想放棄鄭國轉而攻宋,卻被李孟昶一句,宋國強大,北方永無寧日,陳國首當其衝成爲宋吞併對象遊說。
宋國,開封,
數日前,林疏影獲悉大燕封賞三軍之事,對林楓刮目相看,但想到林楓可能被刺殺,接下來很長時間內,必須處於蟄伏階段,林疏影又暗暗欣喜。
她暫時沒有抹除林楓的想法,只覺得燕國強大速度太快,林楓行事太過高調,是該打擊對方囂張氣焰。
可惜,今日收到消息,林楓非但沒有遇刺,相反以雷霆手段,迅速絞殺了宋國派往大燕的刺客,殺手,甚至把在燕地潛伏多年紅粉會,也連根拔除。
此一役,宋國沒有獲得半點收益不說,在燕京城情報機構,幾乎損失殆盡,若欲重新組建,至少需要花費半年多時間!
更可惡林楓殺人之後,不遠萬里,把殺人名單送來,林疏影覺得自己受到侮辱。
威嚴受到挑釁,準備派人清除燕國在宋國的血刺成員,另外,準備撤回在燕國的財閥,禁止與燕國商業往來。
何況,此一役,不但宋國有損失,南方其他諸侯國同樣有損失,林疏影準備聯合南方諸侯國,孤立燕國,對燕國施行經濟封鎖,許多燕國不能自產,或者缺少的東西,特別是戰略物資,嚴禁與燕國發生交易,從而消弱燕國經濟力量。
奈何,計劃來不及實施,林疏影就親身體會到林楓的卑鄙。
對方駐守在燕宋邊境的二十萬騎兵,燕宋兩國邊境處於毫無戰事狀態,情報系統被拔除之事,令林疏影很生氣,獲悉燕宋兩國邊境之事,卻依然按捺住了怒火。
發生宋國刺客擾亂大燕盛典之事,依照林楓性格,該是率大軍南下親征,再不濟,也要派出主要將領帶兵征戰!
豈料,燕國軍團從兩國邊境撤離後,竟然沒有丁點征戰意思,一時間,林疏影徹底疑惑了。
沉默,不代表不反抗,有時候,往往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很顯然,燕國選擇了後者,燕軍不曾南下,前線卻傳來鄭軍集結優勢兵力,大肆反攻的消息,林疏影及帳下謀臣,皆驚慌失措。
前日,林疏影擔心刺客破壞燕京城失敗,燕軍會報復,準備派手下將領,帶領部隊,前往邙山地區,準備防備燕軍。
現在,南面鄭軍有發動反擊,儘管沒有直接聯繫,卻似乎與燕國有千絲萬縷聯繫。
更重要,這些信息中表明一點,宋國的盟友陳國,似乎變得不像從前那麼可靠起來。
陳宋攻鄭,鄭軍集結優勢兵力反抗宋國,卻對東面的陳國無所顧忌,無需猜測,林疏影也清楚,陳鄭兩國肯定在暗地裡達成某種協議。
這些協議,又全部在宋國得罪燕國之後。
不久,林疏影意識到,燕國撤軍,陳國罷兵,鄭軍反攻,事情絕對不會這麼恰合。
在昨日,鄭國中的探子傳回消息,稱作李釗爲速戰速決,與燕國長期交好,不惜暗中向楊國送去大量銀錢,糧食,換取燕國支持。
恰逢宋國跑人暗殺林楓,徹底把林楓熱鬧了,雙方一拍即合,形成聯盟體,準備南北夾擊宋國。
情況似乎遠比預料中糟糕,而且疾風暴雨似乎比想象中來的更快。
若說從前,宋燕兩國聯盟時,林疏影不擔心燕國,陳國,而今燕宋兩國爲敵,他不擔心燕軍從北方襲擊,陳軍在背後趁火打劫纔怪。
林疏影迅速召集大臣,把內心顧慮說出來,朝中不少大臣紛紛符合,覺得燕國早有預謀,一時間,林疏影赫然發現,燕國掃清北方諸侯勢力後,開始南下時,不管東面陳國,南面鄭國,及北面燕國,竟然全部與宋國有嫌隙。
不知宋國人品不好,與其交惡,還是說,從當初陳宋燕聯盟時,林楓便開始算計宋國。
而今,三個諸侯國,似巨大包圍圈把宋國緊緊包裹其中,若同時攻擊,宋軍在外作戰肯定吃不消。
更重要是,三個諸侯國同時反攻宋國,絕非林疏影杞人憂天,依照四國態勢與關係,極有可能發生,燕陳兩國交好,當前鄭國又與燕國搭上關係,形勢大大不妙!
獲悉宋國處境,丞相秦明當即獻言道:“陛下,燕國處心積慮與鄭國聯合,說服陳國放棄眼前利益,形成三國聯合態勢,無非所圖通往南方的通道,而陳國對鄭國領土勢在必得,唯有鄭國,根本沒有資格與燕陳平起平坐,更重要想是燕國這次勒索鄭國,雙方未必進行友好會談,只要陛下答應割地;留給燕國南下通道,使得燕國勢力滲透到南方,不但宋軍會報復燕軍,鄭軍也會報復燕軍,倘若燕國強吞鄭國,將來宋國南北夾擊,斷了燕國通往南方的通道,全力消滅燕國在南方勢力,鄭國舊地遲早會落入宋國之手,屆時再與長江南岸的諸侯國聯合,揮師北上,肯定會重創燕國。”
秦明計劃看似很好,卻當場被柳灼崖否定了,對方直言道:“燕人狡詐,若勢力滲透南方,肯定率先聯合陳國,鄭國,重創宋國力量,纔會放心南下,畢竟,沒有人喜歡自己國土之中,夾雜一個強大諸侯國,所以,割地肯定不妥,讓燕國把勢力滲透的南方,更是無稽之談,那樣非但不會滅掉燕國,宋國反而在自掘墳墓。”
“沒錯,割地之事萬萬不可,宋國曆代君王,即使局面再困難,也沒有不戰而降,割地保全,”簡燁也不贊同秦明的建議,宋國還沒有弱到需要用割地來延續,更何況,一旦割地,被諸侯國嘲笑不說,燕國勢必變本加厲。
更主要,割地會失去人心,燕國想方設法聚齊人心,宋國怎麼能做摧毀人心的事情呢?
一旦宋國百姓失去凝聚力,對宋國而言,將是場災難,因此,縱然死戰到底,也不能割地。
林疏影把柳灼崖,簡燁等人視爲心腹,對兩人意見尤爲重視,另外,她的想法,也更靠近柳灼崖等人,寧死不屈,死戰到底。
宋軍遲遲沒有攻下鄭國,非宋軍戰鬥力不強,相反,宋軍戰鬥力力壓鄭國,然而,鄭國上下就有羞恥之心,遭遇外敵,君臣齊心,朝野共同面對,即使宋軍軍械強大,面對一羣好不怕死的狂徒,前進的步伐,也受到阻撓。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面對燕國,宋軍不能服軟,沒有絲毫猶豫,林疏影盯着柳灼崖,簡燁,田胥三人問道:“柳灼崖,除了割地,說說你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