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視察地方

魏朝皇帝巡幸江都的車駕一行浩浩蕩蕩出了洛陽城,在韓健登基爲帝后,這是他第一次以皇帝的名義返回故土,因而朝中上下都顯得很重視。此番韓健所帶的護送兵馬有兩萬多人,加上隨駕的官員,他內宮的嬪妃和宮人,以及車隊搬運押送貨物的平民,人員數量超過了三萬。

就好像是遠征江都一樣,沿途到各處都有地方官接待,一行中韓健很少出來騎馬,連露面都很少,但每到一處,都會親自到郡州府縣內視察,同時會接見地方官進行問詢和基本的考覈,若是有不滿意的官員,韓健甚至會當場將地方官所罷免。

因而不管走到哪,地方上都不敢有絲毫的怠慢,一行從陸路沿着洛陽一路往東南的方向而去,沿途的州府都會提前派人前去做迎接事宜,不等鑾駕到來,就會有先頭的兵馬進城打點一切,甚至連城中各處的要隘也會接管和換防,是爲了防止地方官意圖不軌對進城巡視的韓健有趁機發難的動作。

韓健走了幾處的州府,基本每到一處都會罷免一些官,不論是一把手還是二把手,只要韓健認爲地方上的行政和軍務有不滿意的地方,都會當機立斷不拖泥帶水。

到三月底,一行已經所行過半。若是行軍可以在半個多月走完的路程,現在走了快一個月,也纔剛剛走了一半而已,而且因爲路途的阻滯,隊伍的行進也是越來越慢,開始每天還能走五六十里,到後面也就能走四十多裡,完全沒有趕路的模樣。

四月初一,一行抵達寧州府。這是韓健第二次來到寧州,第一次是在楊瑞從洛陽南撤往江都的路上,那時候的韓健過了寧州府不遠就隨着楊蓯兒的步伐去了豫州,一時間並未回江都。那時候的韓健,纔剛剛是個連江都地方行政大權還沒掌握的東王世子。如今他再來,已經貴爲皇帝,不但執掌朝政,可是將魏朝的內亂所根除。連北方的鮮卑人也被驅走,正是他威望最隆的時候。

到寧州府當天下午,寧州太守便派人前來慰問,同時也是送上地方的土特產來表示他的心意。但韓健從洛陽出發開始就明令地方不得送禮進獻,其實也是爲了杜絕地方爲了迎接聖駕而巧立名目去盤剝百姓。這寧州府的太守卻敢逆着他的旨意做事,韓健當下就有想撤寧州太守的意思。

原本負責接待地方官派來使節的是領尚書檯大臣寧原,寧原被迫跟着韓健往江都去,本來就心存不滿,到路上還做的盡是些接待和傳閱公文的小事情,更令他敷衍。就在寧原想把地方官的使節打發走的時候,韓健卻親自出現在驛站內,寧原和地方官員使節趕緊行禮請安。

“回去對你們太守說,朕巡幸江都,不是爲了讓地方破費接待。朕也只是隨便巡查地方的政務和防務,把東西都帶回去,告訴他,朕今晚就會進城一趟。”

那使節顯得很害怕,韓健在沿途罷免地方官的舉動早就傳到寧州地方來,使節匆忙告退帶着東西回寧州城內。等人走了,韓健這纔對寧原道:“朕曾有交待,地方若有上貢一律退回,爲何寧太師不當面拒絕?”

寧原行禮道:“是老臣的疏忽,本來都是一些普通的東西。想來陛下這一路上辛苦,而且宮裡的幾位娘娘也都是旅途勞頓,老臣便想……”

韓健微微點頭道:“寧太師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就可以,至於別的也就不用太過多考慮了。”

寧原有些悻悻然。他沒回絕地方的上貢,並非是他有什麼體恤內宮嬪妃的想法,而是他覺得這點芝麻綠豆的事不該由他來做,說到底是對韓健的一種不滿。

就在韓健想暫且回去休息的時候,寧原突然提醒道:“陛下,今日您還是不宜進寧州城。”

“哦?”韓健打量着寧原。“寧太師爲何有此一說?”

寧原畢恭畢敬道:“寧州地方不同於其他州府,寧州府的太守何亮一直與北方的士紳過從甚密,而他經營寧州地方有十幾年,地方勢力根深蒂固,如今陛下把他的進貢都退回去,而且還訓斥來人,只怕會讓何亮多想,若他鋌而走險的話……”

韓健聽明白寧原的話,寧原這是在提醒他,寧州這地方最好別去惹,這種經營地方十幾年的太守就跟地方的土皇帝一樣,隻手遮天,若這土皇帝覺得自己地位不保,甚至會鋌而走險對他這個北朝的皇帝不利。強龍難壓地頭蛇,就算先頭兵馬可以先進城將寧州府的各城門佔據,城中的駐軍也會隨時反撲。

韓健道:“寧太師提醒的是,不過朕說出去的話也收不回。那就勞煩寧太師代朕走一趟吧。”

寧原有些緊張道:“陛下可有別的交待?”

“什麼交待?把何亮的太守位置給撤了?那倒也不必,朕如今準備對南用兵,北方之地能穩定還是穩定一些的好,就算這何亮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先以穩定爲主,回來時候再說吧。”

寧原這才鬆口氣,只要不是帶着聖旨去給寧州太守罷官,那他這趟進城就沒什麼危險。反倒可以讓他見見地方官,耀武揚威一次,這也是他身爲一朝首輔所應該有的特權。可這一路上,韓健卻是第一次給他這樣的機會進城去見地方官行事這項特權。

韓健老早便到外面的大帳內休息,身爲皇帝,韓健仍舊一路上設帳休息,只有韓健身邊的女眷偶爾身體不適的纔會進到驛站中落榻,其他女眷,包括韓健的那些姨娘在內也都沒有到驛站休息的,都跟韓健一樣有些風餐露宿的意思。

寧原則點了幾名隨同的官員一同進城,此趟韓健巡幸江都帶的官員不少,但六部的尚書都沒帶,六部左右侍郎則必須要派出一人跟隨巡幸,尚書檯的官員也有隨駕的,這次寧原卻是點了幾個平日裡跟他走的很近的大臣一同進城,也是爲出事的時候有人照應。

跟隨寧原的主要人物,是刑部右侍郎何敬,這何敬是寧原在禮部時候的一個員外郎,在寧原當政之後此人平步青雲一路做到了刑部侍郎的位置。甚至刑部大小事項都由這何敬來負責,他已經是實際上刑部的掌舵人。本來何敬不會作爲伴駕的大臣,但寧原覺得身邊必須有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因而他才把何敬帶在身邊。

何敬出了名的腦子靈活。從禮部到刑部,幾天時間就能掌握刑部的日常運作,之後更是連大魏朝的法典能倒背如流,可算是寧原非常欣賞的人,而且這人出謀獻策也破有針對性。只是寧原以前覺得這何敬出身寒門背後沒有大家族的支持,才未向韓健提請讓何敬做刑部尚書。

“太師此番進城,一定要恩威並重纔是。既然地方何太守以爲是御駕親臨,必定是迎接恭謹,若此人對陛下有不利,在知道進城是太師之後也會加以防範。若太師處置得當,此人必定對太師感激肺腑,或將來可爲太師所用。”

寧原聽了何敬的話,一邊思索着一邊點頭。這也是他所想的,要收攏更多地方有實權的人來爲他所用。若只是朝廷那些文官來給他做下手的話,韓健說什麼要罷他官,朝廷裡連點波瀾都不會起。若他不但掌握了朝廷的權力,還能跟地方上聯絡緊密,就算韓健知道他有威脅,也會考慮撤換他帶來的時局影響,重新估量。

寧原沒多說,讓人準備了車駕,他畢竟是奉旨進城,在排場上要做的足一些。

等他所帶的一行到寧州府的西城門時。寧州太守何亮已經帶着城中的大小官員在迎接。遠遠的還沒看到人,這些人都已在跪迎。

最後從馬車上下來的不是皇帝而是寧原,何亮有些狐疑地打量着後面的車駕,也未見鑾駕的排場。

寧原道:“何太守不用看了。今天陛下身體偶感不適,讓本官代天子巡查地方。其他人都平身吧。”

何亮臉上帶着很複雜的神色,寧原一看就知道是使節回來後有人跟何亮分析過形勢,可能是皇帝對他一向行政和掌握地方大權的事不滿,會找情由來撤他的職。

何亮上前迎接,把寧原請進城。卻沒有乘轎或者乘馬車,而是步行陪在寧原身後。此時正是城中晚市開始的時候,靠近城門的地方很熱鬧,商販和百姓雲集,倒好像一點沒受到這兩年北方戰爭的影響,連洛陽城的晚市也未必會有寧州的晚市熱鬧。

寧原走了一段路,微笑着點頭道:“陛下讓本官來視察地方,現在能見到地方百姓富足安居樂業,回去也能向陛下回稟了。何太守,還請前面引路,到府堂內說話?”

何亮笑道:“寧太師能到我寧州地方來代天子視察,乃是我等地方百姓的榮幸,太師請上轎。”

轎子早就備好,還是八擡大轎,寧原上了轎子,有意從掀開轎子的窗簾往外看了看,沿街的商販叫賣的多,百姓來往的人也多,偏偏就沒人花錢買東西。這一看就是擺出來的假模樣,爲了顯示地方的吏治清明,用來矇騙韓健這個天子的。

寧原心中冷笑,心說還好不是韓健進城,連他都能察覺這是一場猴戲,以韓健的見識豈能不會察覺,到時候韓健非大發雷霆當場撤了何亮的職不可。此時他心中已有數,一會可以拿這件事跟何亮周旋。

一行終於抵達太守府,此時太守府外很清靜,也許是何亮知道韓健這個皇帝進城想要低調的緣故,特地沒有讓地方士紳也來迎接,因爲韓健在之前巡視的幾處地方,也有地方太守不識相把全城的人都彙集到治所外迎接聖駕,都沒得到韓健的好臉色。

寧原沒說別的,在何亮引路下,二人一起進到太守府門,卻是在衙門的正堂擺了一張“龍椅”,顯然是想讓韓健一來地方便能感覺到高高在上的帝王感覺。

因爲來的是寧原,何亮見狀趕緊擺擺手道:“把椅子撤了,給寧太師搬來上座!”

馬上有人去撤換椅子,等新椅子拿來,何亮更是親自爲寧原擺好椅子,請寧原坐下。而他就站在旁邊一臉恭敬準備聆聽的模樣。

寧原看了看旁邊的隨從,何亮好像明白了什麼,擺手道:“你們都先撤下去。”

此時其他人才撤出正堂之外。

人一走,寧原板着臉道:“何太守,有件事問你,西城那晚市的熱鬧,是怎麼回事?”

何亮一愣,他顯然好像打馬虎眼,思索了一下道:“地方百姓自發形成集市,官府不該有過多幹涉,免得被百姓以爲是官府不公。”

寧原冷笑道:“何太守以爲本官是睜眼瞎,看不出那只是營造出來的假象,是要擺給我這個帝王使臣看的?”

何亮一聽趕緊下跪磕頭謝罪,口中道:“本官實在是迫不得已,這幾年內城中蕭條,若被陛下見狀,恐怕我烏紗難保,只好出此下策。還請寧太師救下官一命啊。”

寧原趕緊扶起何亮,嘴上帶着略微親近的口吻道:“若本官要揭破你,在入城的時候就說了。陛下巡視地方,勞民傷財,本來就是我等臣子該爲陛下分憂的時候,本官又怎會令何太守你下不來臺呢?”

何亮畢竟在官場上混了幾十年,這點規矩是懂的,這寧原說這話明顯是有拉攏之意。雖然何亮是寧州地方的土皇帝,但再怎麼說也只是個地方官,手伸不長,寧原雖然是文官,但那也是一朝首輔高高在上。若是寧原有意拉攏他,那也是他的榮幸。

“太師之恩,如同再造,下官必定銘記。太師,府中簡單設宴款待,不知太師是否願移步到後廳,我等一邊飲酒,一邊商談國事,也好讓太師回去之後對陛下有所交待?”

寧原微微搖頭道:“酒就不必了,若陛下聞到我身上的酒氣,話可就不好說了。但車馬勞頓,吃頓飯還是可以的。”

第712章 大婚無喜第177章 輿論導向第811章 年關(上)第849章 女人當國第911章 兩朝皇帝的婚禮第299章 不想知道的真相第323章 洞房花燭第243章 洛陽外第540章 叛徒(下)第791章 北關烽火(下)第211章 大隱第247章 洛陽亂(四)第519章 不一樣的夫妻(下)第730章 西涼王第346章 堅守策略第4章 反盜版第277章 複試第562章 首輔人選第466章 洛陽之戰(三)第384章 癡男怨女第230章 花船上第47章 畫塔第82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58章 幕後真兇(上)第202章 演戲第27章 盲婚啞嫁非我願第834章 請留第372章 落花有意第335章 風韻佳人第46章 油炸果子第253章 月夜來訪(下)第855章 大難前兆第450章 演技過人第82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425章 小荷第326章 危機第255章 雪夜祭(下)第361章 關鍵一戰(五)第88章 皇宮之夜第752章 避風港第88章 皇宮之夜第196章 少女心思第357章 關鍵一戰(一)第28章 不拘一節老頑固第292章 婚後第473章 等待君王幸(一)第828章 最是癡纏第616章 不給面子第864章 以物換物(下)第726章 避實就虛(上)第419章 臨將終戰第574章 佳人情懷第52章 奉旨洗冤第326章 危機第337章 軍事助手第848章 萬事軍國爲先第153章 師徒重逢第706章 大雨將至(中)第431章 立場各異第18章 不請自去第110章 活不見人第752章 避風港第308章 剛柔並施第812章 年關(下)第728章 陣前換帥第887章 不懂禮數的小妮子(下)第688章 殺機四伏(中)第39章 走不了了第616章 不給面子第612章 褪毛雞第851章 兵從何來第58章 幕後真兇(上)第230章 花船上第377章 限期(上)第392章 沒安好心第468章 洛陽之戰(五)第705章 大雨將至(上)第478章 等待君王幸(六)第231章 鬥琴第227章 分工明確第872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四)第594章 “把關”第141章 曲折迂迴第200章 強行救人第75章 敵我矛盾第332章 朝中有人第558章 輾轉來相會第235章 人手充足第878章 老友來信第212章 大隱隱於市(下)第904章 征服國家,先從征服女人開始(上)第149章 漁夫和大魚(下)第65章 藏污納垢地八百九十章 社稷爲重戰爭爲輕第845章 視察地方第446章 心高氣傲的使節第493章 李氏公主第841章 領兵大任第39章 走不了了第579章 城中之盟
第712章 大婚無喜第177章 輿論導向第811章 年關(上)第849章 女人當國第911章 兩朝皇帝的婚禮第299章 不想知道的真相第323章 洞房花燭第243章 洛陽外第540章 叛徒(下)第791章 北關烽火(下)第211章 大隱第247章 洛陽亂(四)第519章 不一樣的夫妻(下)第730章 西涼王第346章 堅守策略第4章 反盜版第277章 複試第562章 首輔人選第466章 洛陽之戰(三)第384章 癡男怨女第230章 花船上第47章 畫塔第82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58章 幕後真兇(上)第202章 演戲第27章 盲婚啞嫁非我願第834章 請留第372章 落花有意第335章 風韻佳人第46章 油炸果子第253章 月夜來訪(下)第855章 大難前兆第450章 演技過人第82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425章 小荷第326章 危機第255章 雪夜祭(下)第361章 關鍵一戰(五)第88章 皇宮之夜第752章 避風港第88章 皇宮之夜第196章 少女心思第357章 關鍵一戰(一)第28章 不拘一節老頑固第292章 婚後第473章 等待君王幸(一)第828章 最是癡纏第616章 不給面子第864章 以物換物(下)第726章 避實就虛(上)第419章 臨將終戰第574章 佳人情懷第52章 奉旨洗冤第326章 危機第337章 軍事助手第848章 萬事軍國爲先第153章 師徒重逢第706章 大雨將至(中)第431章 立場各異第18章 不請自去第110章 活不見人第752章 避風港第308章 剛柔並施第812章 年關(下)第728章 陣前換帥第887章 不懂禮數的小妮子(下)第688章 殺機四伏(中)第39章 走不了了第616章 不給面子第612章 褪毛雞第851章 兵從何來第58章 幕後真兇(上)第230章 花船上第377章 限期(上)第392章 沒安好心第468章 洛陽之戰(五)第705章 大雨將至(上)第478章 等待君王幸(六)第231章 鬥琴第227章 分工明確第872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四)第594章 “把關”第141章 曲折迂迴第200章 強行救人第75章 敵我矛盾第332章 朝中有人第558章 輾轉來相會第235章 人手充足第878章 老友來信第212章 大隱隱於市(下)第904章 征服國家,先從征服女人開始(上)第149章 漁夫和大魚(下)第65章 藏污納垢地八百九十章 社稷爲重戰爭爲輕第845章 視察地方第446章 心高氣傲的使節第493章 李氏公主第841章 領兵大任第39章 走不了了第579章 城中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