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大小通吃(四)

“賢侄莫急,莫急麼,來,坐下說,坐下說,爲叔依你還不成麼?”

儘管已是受夠了弘晴的刁鑽與難纏,可四爺還真就不敢讓弘晴在戶部肆意而爲的,這一見弘晴作勢要走人,心立馬便慌了,忙不迭地便起了身,一把拽住弘晴的胳膊,陪着笑臉地勸解不已。

“四叔海涵,小侄就這麼個臭脾氣,見不得小人作祟,唉,皇瑪法都已責備過多回了,小侄卻還是屢屢有犯,讓四叔看笑話了,慚愧,慚愧!”

弘晴本就不是真的要走,四爺只一攔,他立馬就順勢又坐回了原位,話也說得分外的客氣,好一通子的自我批評,當真是說的比唱的都好聽。

“無妨,無妨,都是爲了社稷麼,賢侄一向嫉惡如仇,朝野間莫不欽佩萬分,爲叔亦是佩服得很,罷了,不說這些了,賢侄有甚提議,且就直言好了,放心,成與不成的,爲叔都會給賢侄一個交待便是了。”

明知道弘晴這要走不走的都是在作秀,可四爺也沒得奈何,只因他承受不起弘晴大鬧戶部的後果,眼中也就只能是着眼於降低損失了的,正因爲此,四爺的表態看似慷慨,實則內裡卻是別有機樞,顯見是已做好了跟弘晴好生討價還價上一番的思想準備。

“好,四叔如此慷慨,小侄就先行謝過了,四叔您公務忙,小侄就長話短說好了,閩、浙,兩廣以及湖北五清吏司有意瞞報夏入,影響極其惡劣,此五司之掌印郎中須得換人,若不如此,難以向朝廷交待,不知四叔以爲如何哉?”

四爺既是想要討價還價,弘晴自然不會有甚客氣可言,假惺惺地謝了一聲之後,便即獅子大開口地提出了要求。

“賢侄此言過矣,睦榮等人雖是有錯處在先,可也不過就是疏失之過耳,罪不至罷黜罷,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哉,依爲叔看來,給個處分也就是了,若是真重處了去,於律不合。”

這一聽弘晴如此獅子大開口,四爺的眉頭當即便皺緊了起來,沒旁的,戶部十四個清吏司裡,扣除睦榮這個八爺門下不算,四爺能真正掌控的也不過就是八個罷了,其中四個正是閩、廣東、廣西以及湖北四個掌印郎中,真要是將這五個清吏司都給了趙申喬,四爺在戶部的勢力可就去了大半了,真到那時,四爺這個管部親王豈不得要被架空了去,自不可能就這麼輕易地遂了弘晴的意。

“四叔此言差矣,這般小兒輩如此玩忽職守,險些誤了軍國大事,便是砍了頭也是該當之事,而今只是免去掌印之職已算是輕的了,若是依着小侄往日的性子,早將這幫蠢貨拿下過了堂,又豈是一個免職能算了的。”

四爺想要糊塗賬糊塗了,可弘晴卻是不打算就這麼輕縱了去,一擺手,已是不甚客氣地拒絕了四爺的提議。

“賢侄這話太過武斷了些罷,就事態而論,諸掌印郎中雖有所疏失,卻並未造成太過之惡果,如此處置,實難服衆,爲叔以爲大有不妥。”

涉及到自身根基之際,四爺也不可能有太多的退讓,哪怕弘晴已有發飆之跡象,可四爺還是硬撐着堅持自己的意見。

“四叔何出此言?要甚惡果纔算大的?嘿,這幫混賬東西鬧得四叔在朝議之際不得不爲軍需一事動本,這已是虛言欺君之大不韙矣,何可謂惡果不大,小侄就不明白了,四叔如此死保是何用意?莫非這幫小兒瞞報一事四叔事先便知曉麼?”

四爺這麼一堅持,弘晴立馬變了臉,毫不客氣地便將一頂“虛言欺君”的大帽子揮舞了起來,擺明了就是要挾勢強逼四爺簽訂城下之盟。

“荒謬,本王豈是那等樣人,哼!此事與本王何干!”

這一見弘晴如此囂張,四爺也怒了,臉色一沉,聲線冷厲地便呵斥了一嗓子。

嘿,你個老小子,敢做不敢當,在爺面前玩甚假清高,狗日的貨色!

四爺這麼一強硬,弘晴的臉色當即也是一派的烏雲密佈,可到了底兒還是沒發飆,此無他,四爺固然是怕事情鬧大發了去,弘晴同樣也不希望如此,所謂的麻桿大浪兩頭害怕便是這麼個理兒,不過麼,弘晴自己不好說的話,讓趙申喬去說卻是無妨。

“二位王爺,下官有些不甚成熟的想頭,不知當講不當講?”

朝廷兩大巨頭在那兒硬碰硬地對抗不休,饒是趙申喬也算是堂堂朝廷大員了,可看在眼裡,卻是驚在心頭,本不想在此際出頭的,奈何弘晴已是給出了暗號,趙申喬自是不能坐視不理,也就只能是硬着頭皮地開了口。

“趙尚書有甚話只管直說無妨。”

趙申喬的出頭本就是弘晴暗示的結果,力挺上一把乃是題中應有之義,卻也無甚可稀罕之處。

“講!”

四爺早就知曉趙申喬與弘晴之間有所勾搭,自是清楚其之所言必然是站在弘晴一方,問題是四爺此際還真就需要有個人站出來打破僵局,以免真將事態鬧大了去,正因爲此,哪怕對趙申喬極爲的反感,卻也不能不給其一個開口言事的機會。

“謝二位王爺寬仁,下官以爲五清吏司瞞報夏入一事雖是事實,可箇中緣由或許有所不同,倘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似有不妥處,當然了,若是都不作懲處,卻也難對朝廷有個交待,依下官看,浙江、廣東、湖北三清吏司在瞞報金額上佔比最大,若須得懲處,此三司自是首當其衝,至於福建、廣西二司略作處分即可,此下官之淺見耳,還請二位王爺明斷則個。”

既是四爺與弘晴都先後允了,趙申喬自也就沒再多客套,躬着身子,慢條斯理地給出了個折中方案。

“趙尚書所言乃中肯之理也,本王以爲可行,四叔您看呢。”

要想一口氣將五個清吏司一併拿下顯然不太可能,這一點,弘晴心中有數得很,在其看來,能拿下三、兩個便是勝利,有鑑於此,他自是不會對趙申喬的提議有甚異議可言的,再說了,趙申喬所言本就出自他弘晴的授意,又豈有反對自個兒之理。

“不妥,湖北乃是糧倉重地,轉運西線之糧秣大多來自此處,常銘義(湖北清吏司掌印郎中)此人素來精幹,提調諸路糧道向來穩妥,若是驟然換了人,一旦有所閃失,恐有貽誤軍機之虞,此當別議。”

到了眼下這般田地,四爺自是知曉不給弘晴一點甜頭的話,事情怕是難了了去,可要他全盤接受弘晴開出來的條件麼,不說損失大小的問題,便是自個兒心裡這一關就過不去,怎麼着也得先撈回來一些,以避免一敗塗地之下場。

“四叔說的也頗有道理,既如此,常銘義便給個處分好了,至於睦榮與沈其昌二人麼,就免了其掌印郎中之職,另降兩級以爲懲處,其餘諸涉案之司處諸般人等盡皆各記檔一次,趙尚書,爾對廣東、浙江兩清吏司掌印郎中可有合適人選否?”

弘晴也沒想着將四爺往死裡逼,能拿下廣東、浙江兩個要緊的清吏司,再算上先前到手的二庫員外郎,已然可算是大勝一場了,雖離徹底撬動四爺的根基之預定目標尚有些差距,可也已是足夠支撐趙申喬在戶部好生髮揮了的,有鑑於此,弘晴自是不打算再跟四爺爭辯不休,一錘定音地便下了個結論,也不等四爺有所表示,便將薦人之權交給了趙申喬。

“回王爺的話,廣東清吏司員外郎苗可欣能力出衆,辦事穩妥,當可爲該司掌印郎中;另,湖南清吏司郎中盛成浩忠心體國,當可接掌浙江清吏司掌印郎中一職。”

人選問題是昨兒個便商議好了的,此際趙申喬應答起來自是毫不拖泥帶水,不等四爺作出反應,便已是言辭懇切地給出了建議。

“嗯,趙尚書乃老成謀國之輩,給出的人選定是不差,本王看着可行,四叔,您看呢?”

弘晴對苗、盛二人其實並不熟悉,也就是昨兒個趙申喬報上了名單之後,弘晴方纔令“尖刀”做了些相關的瞭解,可也就僅僅限於些綱領性的資料罷了,遠談不上知根知底,不過麼,人是趙申喬自己要用的,弘晴自是無所謂,他要的只是趙申喬的效忠,至於其手下那些小官麼,弘晴卻是並不在意,正因爲此,不管趙申喬提出的人選爲何,弘晴都不會有甚旁的意見。

“嗯……”

這一見趙申喬與弘晴在那兒演着雙簧,四爺當真是鬱悶透了,奈何人在屋檐下,卻也容不得他不低頭,可又不願就這麼服了軟,也就只是不置可否地長出了口大氣。

“四叔既是別無異議,那便請先下了文牒可好?”

弘晴要的是實惠,哪管四爺樂意還是不樂意的,這一見四爺良久不曾表態,自是不肯罷休,毫無顧忌地便出言催請了一句道。

“哼!”

面對着弘晴這等咄咄逼人的架勢,四爺心頭的怒火已是洶洶地狂燒了起來,臉皮子狠狠地抽搐了好一陣子,似有欲言狀,可掙扎了良久也愣是沒說出個所以然來,末了,也就是重重地哼了一聲,一挺腰板,就此起了身,拖着腳向文案處行了去……

第554章 餘震連連(三)第1040章 各退一步(二)第1020章 全新局面(二)第421章 崛起的關鍵(一)第1147章 強取布拉茨克(一)第702章 煽風點火(一)第416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第322章 從善如流第986章 狐狸過河(一)第726章 收穫季節(四)第1049章 預作綢繆(二)第842章 各出妙手(三)第556章 水滿則溢(一)第181章 分贓協定(二)第91章 以退謀進(一)第851章 相忍爲國(一)第713章 沒魚,蝦也好(一)第691章 算與反算(三)第511章 理不辨不明(三)第985章 一邊倒的朝議(三)第815章 本王有恙(二)第1078章 君臨天下(二)第195章 磨刀霍霍(二)第681章 夜宴驚魂(二)第239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一)第325章 彼此算計(二)第430章 大阪事變第1136章 關門行動(四)第506章 仁與利(四)第476章 調虎離山(一)第433章 爭與不爭(二)第1137章 智取馬六甲(一)第1097章 革新科舉(二)第1000章 息事寧人(一)第246章 城下之盟(四)第424章 究竟誰坑誰(二)第990章 舉重若輕(一)第76章 揚眉劍出鞘(三)第783章 貢院裡的較量(一)第1126章 血洗京都(一)第409章 冤家終聚首(一)第128章 閉門羹(一)第353章 晴天霹靂(一)第119章 太子的反擊(三)第1068章 死間(三)第334章 危難處方顯英雄本色第652章 雙喜臨門第172章 內奸疑雲(一)第118章 太子的反擊(二)第70章 初次過招(二)第1057章 沸反盈天(七)第866章 年夜飯之亂象(三)第924章 五道溝會戰(六)第959章 何去何從(二)第342章 接連廢黜(四)第681章 夜宴驚魂(二)第643章 福禍難料(三)第385章 當庭激辯(一)第1110章 整風運動(二)第858章 槍打出頭鳥(四)第552章 餘震連連(一)第1155章 自作孽不可活(二)第764章 投鼠忌器(二)第716章 適可而止(二)第958章 何去何從(一)第688章 各施密謀(四)第990章 舉重若輕(一)第30章 國公府奇遇(三)第573章 刑部 風雲起(二)第153章 彼此試探第315章 句讀之爭(二)第341章 接連廢黜(三)第709章 大小通吃(一)第391章 老爺子的板子(一)第338章 驚變驟起(四)第112章 一舉成擒第597章 值與不值(四)第445章 燙手的山芋(一)第399章 堅決請辭第467章 第四百六十六炮轟大阪第625章 欲取先與(二)第221章 要鬧就鬧個大的(一)第721章 借力打力(一)第572章 刑部 風雲起(一)第978章 強勢鎮壓(一)第763章 投鼠忌器(一)第867章 巧妙騰挪第774章 堅決請辭第841章 各出妙手(二)第783章 貢院裡的較量(一)第944章 《中俄伊犁條約》二第132章 收服戴梓(二)第448章 燙手的山芋(四)第672章 倒黴催的趙鳳詔(三)第371章 案中有案(二)第269章 夜黑殺人夜(一)第875章 誠德帝出難題第800章 橫掃京師(二)第929章 大戰將啓第327章 彼此算計(四)
第554章 餘震連連(三)第1040章 各退一步(二)第1020章 全新局面(二)第421章 崛起的關鍵(一)第1147章 強取布拉茨克(一)第702章 煽風點火(一)第416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第322章 從善如流第986章 狐狸過河(一)第726章 收穫季節(四)第1049章 預作綢繆(二)第842章 各出妙手(三)第556章 水滿則溢(一)第181章 分贓協定(二)第91章 以退謀進(一)第851章 相忍爲國(一)第713章 沒魚,蝦也好(一)第691章 算與反算(三)第511章 理不辨不明(三)第985章 一邊倒的朝議(三)第815章 本王有恙(二)第1078章 君臨天下(二)第195章 磨刀霍霍(二)第681章 夜宴驚魂(二)第239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一)第325章 彼此算計(二)第430章 大阪事變第1136章 關門行動(四)第506章 仁與利(四)第476章 調虎離山(一)第433章 爭與不爭(二)第1137章 智取馬六甲(一)第1097章 革新科舉(二)第1000章 息事寧人(一)第246章 城下之盟(四)第424章 究竟誰坑誰(二)第990章 舉重若輕(一)第76章 揚眉劍出鞘(三)第783章 貢院裡的較量(一)第1126章 血洗京都(一)第409章 冤家終聚首(一)第128章 閉門羹(一)第353章 晴天霹靂(一)第119章 太子的反擊(三)第1068章 死間(三)第334章 危難處方顯英雄本色第652章 雙喜臨門第172章 內奸疑雲(一)第118章 太子的反擊(二)第70章 初次過招(二)第1057章 沸反盈天(七)第866章 年夜飯之亂象(三)第924章 五道溝會戰(六)第959章 何去何從(二)第342章 接連廢黜(四)第681章 夜宴驚魂(二)第643章 福禍難料(三)第385章 當庭激辯(一)第1110章 整風運動(二)第858章 槍打出頭鳥(四)第552章 餘震連連(一)第1155章 自作孽不可活(二)第764章 投鼠忌器(二)第716章 適可而止(二)第958章 何去何從(一)第688章 各施密謀(四)第990章 舉重若輕(一)第30章 國公府奇遇(三)第573章 刑部 風雲起(二)第153章 彼此試探第315章 句讀之爭(二)第341章 接連廢黜(三)第709章 大小通吃(一)第391章 老爺子的板子(一)第338章 驚變驟起(四)第112章 一舉成擒第597章 值與不值(四)第445章 燙手的山芋(一)第399章 堅決請辭第467章 第四百六十六炮轟大阪第625章 欲取先與(二)第221章 要鬧就鬧個大的(一)第721章 借力打力(一)第572章 刑部 風雲起(一)第978章 強勢鎮壓(一)第763章 投鼠忌器(一)第867章 巧妙騰挪第774章 堅決請辭第841章 各出妙手(二)第783章 貢院裡的較量(一)第944章 《中俄伊犁條約》二第132章 收服戴梓(二)第448章 燙手的山芋(四)第672章 倒黴催的趙鳳詔(三)第371章 案中有案(二)第269章 夜黑殺人夜(一)第875章 誠德帝出難題第800章 橫掃京師(二)第929章 大戰將啓第327章 彼此算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