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十章 野心

十餘天后,趙憶叢親率大軍趕到前線與方不凡會和,兩家正式合兵一處對抗暗中得到佛宗支持的金化麟。據說金化麟的親信部隊全部由在佛門習武五年以上又經過軍隊嚴酷訓練的士兵組成,這些人既有普通士兵不具備的超凡武功又有經過軍隊嚴酷訓練的紀律性。雖然人數不過五千,但是配合在一起爆發出來的威力卻足以讓幾萬普通士兵失色。有了這支精銳作爲主力再加上其餘部隊的配合,金化麟面對方不凡的軍隊毫不退縮,把衡水城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前線軍情緊急,方不凡也沒有和趙憶叢寒暄的時間,直接拿出地圖讓趙憶叢自己選一處一處進攻的方向。畢竟兩家只是同盟關係,他還沒自大到認爲自己可以隨意指揮光州軍。趙憶叢在地圖上掃視了一遍後一指烏衣嶺:“就是這裡吧!”

烏衣嶺地形險要又有金化麟手下第一戰將百里鴻重兵駐守,是一處相當難以攻陷的所在,在此之前方不凡曾發動過幾次攻勢,但每次進攻都是傷亡慘重鎩羽而歸。可是又不能放棄,因爲通過烏伊嶺就可以繞到衡水城的後方對金化麟形成合圍。趙憶叢選擇攻打這裡簡直是方不凡夢寐以求的事情,他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不過還是提醒趙憶叢:“趙兄真的想好了麼,攻**衣嶺付出的代價可要比攻擊其他地方大多了!”

“這個地方有天險當道難以攻打我當然是知道的,正因爲如此我才選擇進攻這裡。”趙憶叢微微一笑道:“方兄能把那麼多的好處讓出來,如果我不盡一份心力的話會寢食難安的,我趙憶叢不想佔別人的便宜,更不會做不勞而獲的事情。”

方不凡果然有些感動,連連誇讚趙憶叢是光明磊落的奇男子。趙憶叢微笑着謙遜不已,若自己也算光明磊落的話那這世上還有陰險狡詐的人麼?選擇這裡的真實原因不過是因爲朱溫正負責攻打那裡罷了,至於傷亡慘重更不是讓人擔心的問題,還有將近兩萬太平軍的炮灰沒有用完呢。

只在方不凡的營地駐紮一夜光州軍就浩浩蕩蕩的開奔烏衣嶺,方不凡送出老遠才滿意的回去,有趙憶叢這麼多兵馬相助,攻陷烏衣嶺他是不擔心的,他只是有點好奇這次趙憶叢又會拿出什麼讓人驚訝的手段罷了。

得到趙憶叢大軍前來相助的消息,朱溫出營十餘里相迎。在外人看來他這麼恭敬的原因自然是因爲趙憶叢的到來可以減輕他的損失,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是桀驁不馴的朱溫在討好自己的新主子呢。

軍帳內,朱溫清退了閒雜人等再次起身,鄭重的向趙憶叢行一大禮:“多謝大人不計前嫌接受我的歸附,朱溫今後必全心全意的爲主效力,若違此誓死於亂刃之下。”趙憶叢起身相扶微笑道:“朱將軍言重了,能得到朱將軍這樣的人才相助乃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說到這裡頓了一下若無其事的又道:“今後趙某若有令將軍爲難之處也請你直言不諱,千萬不要把什麼事都藏在心裡纔好。”

這話中好似暗指自己既然能背叛方不凡以後也可能背叛他,朱溫忙解釋道:“朱某並非兩面三刀之人,若非方不凡太小肚雞腸對以前的事念念不忘,總是想方設法的置我於死地,決了我的生路,我也不會有今天這無奈之舉。趙大人你胸懷坦蕩知人善任與方不凡完全不同,相信爲你效力之後這種事情再也不會發生了。”

提點完了自然也該給點安慰,趙憶叢又道:“君若一心待我,我自然也以國士待之。趙某用人從不問出身如何,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又能真心爲我效力自然就可以得到重用。朱將軍的才幹我是知曉的,我想只要你能全心全意的效力,將來在我軍的地位必不會在錢謬之下。”

光州錢謬,若是早幾個月說起這個名字恐怕沒幾個人會知道,可是南詔一戰後錢謬的名字卻變的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能夠獨當一面,把整個南詔掌握在手中的人物想不出名也難。趙憶叢能把朱溫的名字與錢謬並列,其中的讚賞之意已經十分明瞭。朱溫雖口中謙虛不已,但心中卻着實有些興奮了,也許這次自己終於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吧!

畢竟是老謀深算的人物,朱溫心中的興奮很快就壓制下去:“大人既已知道方不凡暗中的小動作卻依然派兵過來,應該不是貪圖他許下的利益那麼簡單而是有了什麼對付他的妙計吧,若有需要屬下配合的地方請儘管指派就是,末將必將拼死完成任務。”

“朱將軍眼光深遠且堅毅果斷實乃上將之才,方不凡卻不能用之實在是他的最大損失呀!朱將軍說的不錯我來參展確實是另有所圖。”趙憶叢感嘆了一句向他解釋道:“即使沒有朱將軍的提醒,光州軍內部出現奸細的事情也已爲我所知,因此纔有了組建太平軍且以之爲前鋒猛攻鄭注的事情,只是朱將軍雖然發現了方不凡與我軍將領有勾結的事情,卻並不知道事實上他也不是真正的幕後操縱者。”

聽趙憶叢說起組建太平軍並用他們當作攻城先驅的事情,朱溫不由苦笑。這種手段倒和方不凡對付自己的方式沒有區別,即使心裡想要拒絕卻有無力抗拒。等到聽說方不凡也不是幕後黑手的時候不由驚道:“難道這並不是零散的太平道餘孽在作怪,而是有真正的太平道高層參與其中了?”

本來趙憶叢還想賣個關子再說出來以表示自己拿他當自己人的意思,沒想到他竟一語道破,這下反而輪到趙憶叢驚訝了:“難道朱將軍對太平道知之甚詳,爲何能夠一語道其中的玄機?”朱溫向上一拱手:“相信大人應該知道我的身世,當年黃巢大王橫掃中原奪取長安時我一直跟在身邊,因此對他的事情瞭解很多。大人應該也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爲什麼令天下羣雄束手無策望風而頓的勢力會那麼快就變的土崩瓦解了吧!”

他這麼一提醒,趙憶叢也突然想起當年顧道人給自己講述太平道歷史時曾說到的事情了。當時他也曾明言承認太平道曾參與黃巢之亂並在其中佔據重要的位置,只是後來因爲看不慣黃巢大肆劫掠殺戮又退出了黃巢的起義軍。現在看來很可能並不是那麼回事而是另有原因。擡頭望向朱溫道:“本官雖然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所知有限一直難以參透,倒要請朱將軍詳細說說其中的緣由了。”

“我們的失敗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太平道突然在內部發動叛亂想要奪權。”即使事過多年,朱溫仍然掩飾不住自己的恨意:“我軍打過長江之後名聞天下,所到之處大小官員不是望風而逃就是開城投降,勢力發展的非常迅速。太平道看出便宜就以資助軍餉糧草爲條件要求加入。當時黃巢大王也在爲糧草的事情發愁,而且當時太平道的要求又不過分,只是想事成之後分得一塊土地建立教派。因此也就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說到這裡朱溫的神色更加深沉:“剛加入我軍的時候太平道的人恭順異常而且才能也頗爲不俗,這樣的表現自然會得到黃巢大王的信任,逐漸讓他們佔據了不少軍中重要的位置。可惜他們並不滿足於這些,等到我軍奪取大半江山建立大齊的時候,他們的狼子野心終於暴露出來,竟然想通過刺殺黃巢的方式來奪取政權,刺殺失敗之後又悍然發動叛亂。以致於我軍損失慘重,雖然最後消滅了這股叛黨卻再也沒有力氣才應付殘唐的反撲了。”

黃巢軍中這些秘聞讓帳中幾個人聽的目眩神移,遙想當年那些人心鬼域,那些浴血廝殺頗有些精神振奮之感。太平道建立政權的夢想始終沒有變過,只是圖謀的對象從當年的黃巢變成了今日的趙憶叢。轟轟烈烈的大齊政權一夕倒塌,不可一世的黃巢隨了塵土,那麼今日風光無限的趙憶叢又會是怎樣的結局?

靜了良久,徐之誥首先說道:“太平道這種以陰謀爲能事的組織就不該存在於這個世界上,這次我們一定要把他們一網打盡再沒有漏網之魚。”劉晏淡淡說道:“陰謀只有在暗中不爲人所知的情況才能發揮作用,而太平道的陰謀已經被我們提前察覺,他們已經再沒有對付我們的資本了。不但說謀取我軍基業不可能,就是給我們造成損失也不可能了。”

朱溫講完之後喘氣良久纔開始冷靜:“劉大人所言甚是,黃巢大王起身草莽沒有趙大人這樣難以匹敵的洞察力纔會失敗,我相信他的遭遇也絕不會發生在趙大人身上。”本來覺得現在仍然稱呼黃巢爲大王對趙憶叢有些不敬,可是朱溫偷眼觀瞧他倒也沒有不快之色。這纔想起黃崖正是趙憶叢心愛的女人,稱呼她的父親爲大王趙憶叢只會覺得自己這是不忘故主,絕對不會和其它人一樣有不舒服的感覺。

“看來太平道有這樣的狼子野心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了,對付這種慣於藏在暗中算計別人的對手最好的方式就是一擊必殺,絕不給他們再次對付我們的機會。”趙憶叢笑道:“幸好這次我們有了朱將軍的配合,此行勝算增加不少。”

“大人已經有了對付把他們一網打盡的方法麼?”朱溫驚喜道:“末將對太平道同樣痛恨不已,若有這樣的機會請一定不要讓我置身事外啊。”趙憶叢笑道:“此事你想置身事外也不可能,沒有你的配合我們怎麼能輕易繞過虎狼谷那些機關進入谷裡呢,若不能進入谷裡又怎麼有機會把他們一網打盡。”

朱溫開始有些詫異,想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大人是說太平道那幫逆賊藏身在虎狼谷中。”拍了一下腦袋又道:“難怪最近幾次派回去的人都說有不少來歷不明的人在谷裡出沒,而且方不凡還劃定了一些不許旁人接近的區域,看來就是大人所說的那些人了。”

有他的消息佐證,趙憶叢更加確信劉晏的消息準確無誤,當即對朱溫說道:“你的任務就是讓我派出去的人輕鬆的混進谷裡,再給他們指出谷裡各處機關的設置情況,只要能你能做到這些我就有足夠的把握讓這些人永遠消失。”

朱溫不由面露難色:“據說谷裡那些人足有千人之衆且身手頗爲不俗,若想全部消滅恐怕需要大軍調動才行,這樣無論如何也瞞不過方不凡的眼睛,成功的希望實在太渺茫了。”趙憶叢道:“我並不需要調動大軍,你只要能保證護送一二百人進去就行了。”

“在數萬大軍中調動幾百人倒是很容易瞞過方不凡的眼睛,而且就算他發現也會認爲我和往常一樣是回去招收兵馬,倒是不會起什麼疑心,只是這點人手根本無法對他們形成包圍,怎麼可能一網打盡呢?”

“這個本官自有妙計,你只需要護送我們過去就是。”趙憶叢自信的說道。

朱溫本想再勸說一下,可是發現無論徐之誥還是劉晏都是一付自信滿滿的樣子,顯然也對一網打盡太平道很有信心。心中一動,本來想說的話又收了回去,早就聽說趙憶叢詭計多端,若是有什麼自己想不到的辦法倒也很有可能。

“既然大人堅持,末將也就不說什麼了。”朱溫又道:“只是要想回虎狼谷也是通過烏衣嶺之後的事了,雖然得到大人你讓我保存實力的命令後,我並沒有全力進攻。可是就算真打起來的話恐怕也不容易,傷亡慘重倒是小事,怕的是傷亡慘重也攻打不下,耽誤大人對付太平道的大事。”

“小小一座烏衣嶺又有什麼爲難之處!”趙憶叢輕鬆一笑開始下達命令:“傳我命令,蘇玄明率太平軍爲前鋒直指百里鴻駐地,徐之誥率橫行軍團隨後進攻,其餘衆將後邊接應,務必要在一天之內突破烏衣嶺,形成對衡水城的圍困之勢。”

朱溫聽後驀地一喜,這次終於不必再當炮灰了。

第四章 鄭注第三十五章 生死第四章 鄭注第十八章 分合 下第十九章 閒適 下第一章 征途 上第四十一章 來投第二十三章魏博 下第十二章 似水年華 下第十一章 禍福相依 上第四章 光州 下第二章 歸來第七章 謀攻第三十一章 了斷第六章 故人 下第三十三章 願望第二十二章 攻心第十三章 險途 上第十五章 指點江山 下第二十一章 力士 上第三章 迷霧 上第一章 均勢第六章 清風明月 下第十五章 針鋒 下第十二章 過客 上第五章 秘密第一章 風雪 下第五章 約定 下第三十七章 憂思第四十五章 末日第三十三章 願望第六章 問心 下第三十七章 憂思第十五章 指點江山 上第三章 謎霧 下第四章 穢亂宮闈 上第十五章 指點江山 下第三十七章 憂思第三十二章 秘聞第二十三章魏博 上第四十一章 解脫第 四十章 野心第十五章 噩耗 上第十一章 相知 下第九章 惡訊第十七章 破敵 下第十三章 險途 下第二十八章 真幻第四十一章 解脫第三章 初興 上第九章 愛恨糾纏 上第三十章 征服第二十五章 刺客 上第二十二章莊園第二章 冷暖 下第十五章 針鋒 下第四章 光州 上第二十三章魏博 上第十章 相識 上第八章 風生水起 下第四章 光州 下第二十八章 兩事第十七章 破敵 下第十九章 觴情 上第六章 清風明月 上第八章 風生水起 上第六章 故人 下第十六章 無常 下第三十三章 願望第十八章 分合 上第十七章 舊恨第十四章 緣起緣滅 上第十二章 過客 上第二十三章 民亂第二十八章 兩事第八章 諾言 下第六章 問心 上第十五章 子夜第二十二章 政變 下第十八章 分合 下第二章 冷暖 下第二十八章 真幻第三十九章 迷茫第六章 問心 下第十八章 死戰第三章 初興 下第四章 光州 上第十一章 相知 下第三章 謎霧 下第十二章 過客 上第十九章 鷹愁第十章 頹勢第十章 臨兵 下第四十四章 歸附第十五章 針鋒 下第十三章 險途 上第三章 謎霧 下第一章 征途 上第五章 河東河西 上
第四章 鄭注第三十五章 生死第四章 鄭注第十八章 分合 下第十九章 閒適 下第一章 征途 上第四十一章 來投第二十三章魏博 下第十二章 似水年華 下第十一章 禍福相依 上第四章 光州 下第二章 歸來第七章 謀攻第三十一章 了斷第六章 故人 下第三十三章 願望第二十二章 攻心第十三章 險途 上第十五章 指點江山 下第二十一章 力士 上第三章 迷霧 上第一章 均勢第六章 清風明月 下第十五章 針鋒 下第十二章 過客 上第五章 秘密第一章 風雪 下第五章 約定 下第三十七章 憂思第四十五章 末日第三十三章 願望第六章 問心 下第三十七章 憂思第十五章 指點江山 上第三章 謎霧 下第四章 穢亂宮闈 上第十五章 指點江山 下第三十七章 憂思第三十二章 秘聞第二十三章魏博 上第四十一章 解脫第 四十章 野心第十五章 噩耗 上第十一章 相知 下第九章 惡訊第十七章 破敵 下第十三章 險途 下第二十八章 真幻第四十一章 解脫第三章 初興 上第九章 愛恨糾纏 上第三十章 征服第二十五章 刺客 上第二十二章莊園第二章 冷暖 下第十五章 針鋒 下第四章 光州 上第二十三章魏博 上第十章 相識 上第八章 風生水起 下第四章 光州 下第二十八章 兩事第十七章 破敵 下第十九章 觴情 上第六章 清風明月 上第八章 風生水起 上第六章 故人 下第十六章 無常 下第三十三章 願望第十八章 分合 上第十七章 舊恨第十四章 緣起緣滅 上第十二章 過客 上第二十三章 民亂第二十八章 兩事第八章 諾言 下第六章 問心 上第十五章 子夜第二十二章 政變 下第十八章 分合 下第二章 冷暖 下第二十八章 真幻第三十九章 迷茫第六章 問心 下第十八章 死戰第三章 初興 下第四章 光州 上第十一章 相知 下第三章 謎霧 下第十二章 過客 上第十九章 鷹愁第十章 頹勢第十章 臨兵 下第四十四章 歸附第十五章 針鋒 下第十三章 險途 上第三章 謎霧 下第一章 征途 上第五章 河東河西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