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政變 下

幾千人浩浩蕩蕩的穿街過市,鬧的是雞飛狗叫一片大亂。

急匆匆的趕到皇城發現宮門緊閉,無論誰去叫都沒人搭理,趙憶叢不由心急如焚。再耽擱下去恐怕自己只能給鍾徐兩人收屍了。

劉晏也少有的焦躁起來一個勁兒的問現在怎麼辦。咬了咬牙,趙憶叢狠狠說道:“還能怎麼辦?立刻收集木柴把城門燒燬,不進此城我是誓不罷休。”

因他這一句話附近的民宅商鋪全部遭殃,能燒火的物件全被拆了下來。不一會兒整條街就只有無門無窗的房子了,簡直如蝗蟲過境一般。

烈火熊熊,宮門被燒的劈啪做響,趙憶叢笑着對劉晏道:“如果救不出仇士良,我看要想活命就只能學鍾傳去佔山爲王了。”劉晏哈哈笑道:“當山大王也不錯,起碼無拘無束的不用受這幫傢伙的鳥氣。”

事已至此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見城門燒的太慢趙憶叢又讓李承義率人砸門,一頓刀砍斧劈厚重的宮門終於被砸開。手一揮,衆人喊着勤王救架的口號蜂擁而入。守門的禁軍見這羣人如此強悍,立刻大喊一聲做鳥獸散了。

一邊衝殺一邊捉人詢問,很快就殺上了含元殿。此消彼長,命魚志弘包圍整個大殿之後就是弓箭齊發。敵人一層層的倒下,躲過亂箭的也被這羣人風捲殘雲般的掃蕩沒了。

含元殿上血氣蒸騰令人聞之慾嘔,死屍都快被鮮血飄起來了。面向癱倒在地被嚇三魂出竅的穆宗皇上,趙憶叢跪地請罪:“罪人計算失誤,險些釀成大禍,請陛下怒罪。”

穆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只是哆嗦成一團,仇士良還好些,強自鎮靜的扶起他說道:“你救駕有功,何罪之有。接下來的事情就由你處理吧,給我狠殺,一個都不放過,我先送萬歲回宮。”說着帶一隊人走了。

這時裴度被拖了過來,見到趙憶叢呸了一口,道:“蒼天無眼,讓你這小子壞了大事,你好好的人不做,偏要做助紂爲虐的狗,真是可悲,枉費了當年武元衡對你的器重。”趙憶叢冷冷一笑,道:“只有勝利者纔有資格評價別人,而你已經失去了這個資格。不管我是人是狗是生是死,那都是以後的事了,而你現在就要死了。”

這會兒有人來報說李訓知道行動失敗後換上普通衣服逃出宮去了,趙憶叢一面命人追俘,一面名人在宮內四處搜索逃開的亂黨。

此刻宮裡已經大亂。中書省、門下省的官吏、士卒一千多人爭先恐後的向宮外跑。大門被封鎖,沒能出去的六百多人全部被當做亂黨殺死,接着在皇城的各司官吏和士兵也紛紛被殺,屍體橫陳,一地狼籍。

裴度的死黨舒元輿換了衣服,隻身一人才逃出安化門就被逮住。另一位已經七十多歲的宰相王沛徒步走到永昌裡的茶館也被捉到。被抓的人耐不住拷打,大都順着趙憶叢的意思招認自己是裴度的同黨,陰謀殺掉現在的皇帝然後擁立鄭注爲王。

這時的株連開始擴大,整個長安都陷入了血腥清洗之中,官兵開始趁機搶劫財物。

前嶺南節度使胡正家鉅富,士兵藉口搜拿亂黨進入他家搶掠。城裡的惡少也趁機報私仇,搶劫財物,弄的長安塵埃瀰漫,烏煙瘴氣。趙憶叢命神策軍分別駐紮在主要街道的路口,擊鼓加以警告,同時斬首上百人街市才安定下來。

不出三天,所有被抓官員全部被遊街示衆,然後腰斬東市,首級懸掛於興安門上。圍觀的人怨恨王沛主持茶葉和鹽**斷了衆人的財路,有的大聲辱罵,有的向他投擲石子。

只是這一切已經與趙憶叢無關,外面的喧囂混亂也絲毫沒有影響到室內的氣氛。

溫暖如春的屋子裡,趙憶叢面色凝重的聽着外面的報告。

陽城嘆息道:“現在保守估計死的人也上萬了吧。”趙憶叢沉吟半晌道:“事情的發展超出了預料,沒想到仇士良如此毒辣,株連如此之廣。”頓了一下又道:“只要有爭鬥就會有傷亡的,我很慶幸這次徐之誥和鍾傳沒事,現在我要與你們做個約定:你們絕對不可以先我死去,無論遇到任何事都要把生命放在首位。只要你們活着,失去的一切都可以再拿回來。而失去了你們,我還擁有什麼?即使擁有了整個世界我也不會快樂,因爲沒有人與我一起分享。不要讓我感到寂寞,不要讓我獨行。知道麼,世界已經太孤單了,我不想失去你們任何人。”

突然感覺他是那麼的寂寞,從來沒有人真正瞭解過他,衆人心裡酸酸的。秋筱雨悄悄的轉過頭去,似乎是怕人看到她冰冷的面具下也有縷縷溫情。

靜了一會兒,陽城道:“朝裡政局鉅變,仇士良一定會安排自己的心腹控制要害部門。討伐田悅和鄭注也是勢在必行,畢竟他們纔是主謀。”說到這裡看了看趙憶叢道:“除了你,他還有可以選擇的領兵大將麼?”

仇府門前車水馬龍,不時有官員進進出出,熱鬧的好象集市。只是有的垂頭喪氣,有的喜氣洋洋。甘露之變後朝中職位出現了大量空缺,喜歡鑽營的人自是不會放過這次機會。大戰的硝煙尚未消散,街頭還長見血跡,可是事不關己又有誰會在意,另一出跑官大戲已經開始上演。

剛下馬,魚志弘就接了出來,笑着和他寒暄起來。畢竟也算經過患難,而此刻趙憶叢絕對是仇士良的紅人。路過的官員見平時目空一切的魚志弘對待一個年輕人如此熱情,不由竊竊私語起來,都在猜測這個人是誰。而有些認識他的卻帶着恐懼的目光遠遠繞開,彷彿遇見了魔鬼一樣。趙憶叢也只能苦笑,不管怎麼說自己這殺人狂的名聲是背定了,雖然很多事根本和自己無關。

大廳之上,燈火輝煌,客人卻沒有幾個,侯海濤赫然正在其中含笑向他致意。這些人應該是仇士良的親信吧!見到他進來仇士良非常高興,親自離席迎接,以至有些人的眼睛裡滿是敵意或是嫉妒。

酒筵開場,歌女、舞姬不停的出現,那撩人的姿態令鍾傳這個大老粗口舌發乾,這個連肚子都吃不飽的失敗山賊何曾見過這種場面。

看不慣他這付醜態,徐之誥暗暗使勁掐了他一把。仇士良一笑道:“大家隨意點,不用拘束。鍾壯士你要是喜歡上哪位美人開口就是,徐壯士也不妨選上一個,你們此次居功至偉呀!”

酒席上盡是些歌功頌德之聲,仇士良似乎也有些飄飄然,忘記了這到底是誰的功勞。趙憶叢不動聲色的品着手中的美酒享受着美女的挑逗。過了一會兒,仇士良似乎醉了,倒在一個美女的懷中動也不動。衆人見狀紛紛告辭而去,惟有趙憶叢仍品着酒,似乎永遠也喝不夠。

良久,仇士良直起身子叫無關人等全部退下。大廳頓時清淨下來,滿目欣賞的說道:“趙公子的智慧與勇敢我是早已瞭解了,但我最佩服的卻是你這種永遠從容不迫的氣度。身處燈紅酒綠之中,卻依然清醒如獨處荒原,不爲外物所動,所謂衆人皆醉而我獨醒說的不就是你麼?”

見趙憶叢面色肅然謙遜不已。仇士良又道:“不必過謙,此役我最大的收穫就是你呀!”頓了一下,深深看了他一眼又道:“相信你也看的出來,我手上這幫人都是些舞文弄墨阿諛奉承之輩。遇到困難只會亂做一團,退縮在後。爭名奪利倒是奮勇當先,不肯後人。”

欠了欠身,趙憶叢道:“用人只有兩種,一是聽話的人,二是真正幫的上忙的人,二者缺一不可。大人手下聽話的人已經足夠了,就讓我當個能出力的人吧。”仇士良點頭道:“我已經在皇上面前推薦你爲兵部侍郎。徐之誥、鍾傳爲四品龍騎都尉,在你身邊聽用。”

這樣的待遇並不意外,趙憶叢淡然謝過,又問:“朝廷已經由大人你掌控,那麼對鄭注、田悅這兩個始作俑者你打算怎麼處理呢?只要大人下令,我願意帶兵把這二人擒於你的面前。”

“當然不能就這樣放過他們,否則天下人都以爲我是好欺負的了。”仇士良神色憤然,話鋒一轉又有些無奈的說道:“不過此事也有難處,京中神策軍不過三四萬人就算加上禁軍不過五萬多,而且很多根本就是紈絝子弟上不了戰場。加上還還要守衛京畿以防不測,能動用的不過二萬。田悅、鄭注兵馬訓練有素人數也是我們的數倍,如果戰場失利,反而給了他們攻擊長安的口實,所以此事一定要慎重才行。”

這是實話,趙憶叢也不能再說別的,點頭道:“大人顧慮的對,是我想的太簡單了。”頓了一下,放低聲音道:“其實也不是全要神策軍出動,我聽說朔方節度使馬遂和統領大人關係密切,何不請他相助。再有此次李師道本是他們的同謀卻臨陣退縮,對這次的失敗有很大責任,田鄭兩人必然心中生恨。李師道也一定會擔心受到報復,如果我們在戰場上擊敗兩人,他必定會出兵痛打落水狗的。”

仇士良眼睛一亮,道:“你這麼一說我也覺得事情大有可爲了,那我立刻寫信向馬遂求助,再發布皇命宣佈田悅爲叛黨。鄭注此人甚難對付又與李朔關係不同一般,我看就先放放再說吧。昨天他的人已經到長安向我請罪,說是下邊人胡搞非是他的本意,又奉送萬兩黃金賠罪,這次就便宜他吧。”

回到府裡說明經過,衆人都興奮不已,惟獨趙憶叢悶悶不樂。徐之誥道:“回來的路上見你就不高興,莫非此事有什麼不妥,還是對官職有什麼不滿意。”

趙憶叢搖頭道:“我本意是想對付鄭注,開始破壞的他的計劃,後來又逼王沛承認想擁立鄭注爲皇帝使他背上反名。可惜卻被他輕易化解,我的心血又白費了。”頓了一下又說道:“看來我還是打錯了算盤,指望仇士良這種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人來幫助咱們對付鄭注意是根本行不通的。”

人已散盡,獨坐屋中更是煩躁。每當看到秋筱雨的眼神,每當想起山頂劍舞之後她那無助的樣子,每當想到無論寒冬還是酷暑她都隨着自己四處奔波,每當想到初赴長安時那捨生忘死的拼殺,凡此種種歷歷在心。她付出這麼多對自己僅有的要求就是對付鄭注,可到今天仍沒有一點進展。不知道她還有多少耐心可以等待,更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勇氣去面對那冰冷幽怨的目光。

房間一如往昔的黑暗,似乎她的房間從來就沒有燈火,她就是喜歡黑暗中生活的人。輕輕點起燈,就看見她正注視着自己的一舉一動,卻從沒開口問過什麼,她做的只是被動的等待。想要說些什麼,卻發現自己沒什麼可說的,一切語言都太蒼白無力。

默默對視,燭光搖曳投射在牆上狹長的影子。

秋筱雨的目光冰冷中慢慢變的迷茫溫柔,竟似有了一絲暖意:“你不必在意我的想法,只要我知道你沒忘記自己的承諾就夠了。實際上我現在很少會想這些,每天四處奔走不停的投入到不同的事情中去,我感到從來沒有過的充實。我喜歡這樣的生活,完全投入進去之後會忘記很多事,最重要的是這樣的生活是我自己選擇的。所以你不必爲我做過什麼而感激我,也不必因爲我爲你做過什麼而感到愧疚。”

她輕聲細語,彷彿夏日晚風中迷醉。此時窗外的雪正無聲的下着,覆蓋了大地。明天的陽光下,世界該是一片銀裝素裹、玉潔冰清,所有的骯髒與醜陋都被隱藏。

第三章 初興 上第十章 喜怒不定 下第三十一章 戰火第四章 鄭注第二十五章 刺客 上第二章 冷暖 上第十四章 迷惑 上第八章 開始第十二章 過客 上第十九章 閒適 下第二十五章 刺客 下第十章 喜怒不定 上第十二章 似水年華 下第十五章 指點江山 上第三十七章 憂思第二十三章 民亂第二十二章 政變 下第五章 河東河西 下第十章 頹勢第六章 問心 上第八章 開始第四章 穢亂宮闈 上第十三章 險途 下第九章 韜光 下第六章 清風明月 上第十四章 迷惑 下第十五章 子夜第四十五章 末日第一章 風雪 上第五章 秘密第二十九章 心機第四十五章 末日第十三章 險途 下第四十五章 末日第三十四章 退兵第七章 嚮導 下第二十四章 圖窮第十四章 緣起緣滅 上第二十一章 哀兵第二十章 命運 下第十一章 禍福相依 下第十三章 命運之路 上第五章 河東河西 下第二十七章 北向第七章 浮萍 上第十九章 觴情 上第三章 洞悉世情 上第九章 韜光 上第七章 浮萍 下第十一章 禍福相依 上第十一章 禍福相依 下第五章 河東河西 下第二十七章 孽海 下第四十章 會盟第五章 落雲 上第十八章 分合 下第二章 冷暖 上第三十一章 戰火第十三章 命運之路 上第十章 喜怒不定 下第十九章 鷹愁第三十六章 抉擇第三章 初興 上第二十章 命運 上第四十五章 末日第四十一章 來投第十二章 別離 下第十章 臨兵 下第四章 鄭注第三十六章 滅絕第十九章 閒適 上第三十七章 擎天第十二章 過客 下第十二章 別離 下第十四章 還鄉 下第十章 頹勢第二十九章 心機第八章 諾言 下第二章 雲起 上第二十三章 民亂第四章 風波 下第四章 穢亂宮闈 下第二十二章 政變 下第四章 風波 下第九章 桃花 下第三章 初興 下第十九章 觴情 下第十三章 西門第六章 問心 下第四十一章 來投第六章 問心 上第十八章 死戰第十四章 迷惑 下第三十章 征服第十六章 無常 下第十二章 過客 上第八章 諾言 上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十七章 破敵 上
第三章 初興 上第十章 喜怒不定 下第三十一章 戰火第四章 鄭注第二十五章 刺客 上第二章 冷暖 上第十四章 迷惑 上第八章 開始第十二章 過客 上第十九章 閒適 下第二十五章 刺客 下第十章 喜怒不定 上第十二章 似水年華 下第十五章 指點江山 上第三十七章 憂思第二十三章 民亂第二十二章 政變 下第五章 河東河西 下第十章 頹勢第六章 問心 上第八章 開始第四章 穢亂宮闈 上第十三章 險途 下第九章 韜光 下第六章 清風明月 上第十四章 迷惑 下第十五章 子夜第四十五章 末日第一章 風雪 上第五章 秘密第二十九章 心機第四十五章 末日第十三章 險途 下第四十五章 末日第三十四章 退兵第七章 嚮導 下第二十四章 圖窮第十四章 緣起緣滅 上第二十一章 哀兵第二十章 命運 下第十一章 禍福相依 下第十三章 命運之路 上第五章 河東河西 下第二十七章 北向第七章 浮萍 上第十九章 觴情 上第三章 洞悉世情 上第九章 韜光 上第七章 浮萍 下第十一章 禍福相依 上第十一章 禍福相依 下第五章 河東河西 下第二十七章 孽海 下第四十章 會盟第五章 落雲 上第十八章 分合 下第二章 冷暖 上第三十一章 戰火第十三章 命運之路 上第十章 喜怒不定 下第十九章 鷹愁第三十六章 抉擇第三章 初興 上第二十章 命運 上第四十五章 末日第四十一章 來投第十二章 別離 下第十章 臨兵 下第四章 鄭注第三十六章 滅絕第十九章 閒適 上第三十七章 擎天第十二章 過客 下第十二章 別離 下第十四章 還鄉 下第十章 頹勢第二十九章 心機第八章 諾言 下第二章 雲起 上第二十三章 民亂第四章 風波 下第四章 穢亂宮闈 下第二十二章 政變 下第四章 風波 下第九章 桃花 下第三章 初興 下第十九章 觴情 下第十三章 西門第六章 問心 下第四十一章 來投第六章 問心 上第十八章 死戰第十四章 迷惑 下第三十章 征服第十六章 無常 下第十二章 過客 上第八章 諾言 上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十七章 破敵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