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承前啓後

bookmark

比起前三艘姊妹艦,“吉林”號打得更加艱難,也更有戲劇性。

戰鬥開始的時候,“吉林”號與“江蘇”號一同對付二號目標艦,也就是“路易斯安那”號。在白佑彬調整交戰順序之前,“吉林”號至少擊中了“路易斯安那”號二次,而且都是可觀察到的戰果。

與此同時,三號目標艦,即“緬因”號則一直在對付“江蘇”號。

也就是說,在白佑彬更改交戰順序之前,“吉林”號與“緬因”號沒有交過火。當時,“吉林”號上的槍炮軍官甚至沒有測量“緬因”號的炮擊參數。同樣的,“緬因”號也沒有把“吉林”號放在眼裡。

隨着“吉林”號在六點三十四分調整炮口指向,朝“緬因”號打出了第一輪齊射,雙方纔真正幹上。因爲“江蘇”號在收到命令的時候,剛好打出了一輪齊射,所以在六點三十一分左右,就將炮口轉向了“路易斯安那”號,“吉林”號的炮擊僅僅晚了一分鐘,所以“緬因”號上的瞭望員沒能及時發現,向他們開火的不是“江蘇”號,而是排在第四位的“吉林”號。結果,直到六點三十七分,“緬因”號纔將炮口轉向了“吉林”號。

在這三分鐘之內,“吉林”號打出了三輪齊射。

因爲“吉林”號的槍炮長沒有能夠及時測量出“緬因”號的方位數據,所以這三輪齊射全都落空了。正是如此,“緬因”號上的軍械長在發現落下的炮彈偏差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加大了之後,才重新確定了交戰對手,從而發現朝他們開火的是“吉林”號,而不是之前的“江蘇”號。

可以說,“吉林”號錯過了最有利的機會。

如果能夠在前三輪齊射中收穫幾個戰果,“吉林”號就將佔據先機。並且在接下來的炮戰中壓制住“緬因”號。

在新的交戰秩序中,“吉林”號要單獨對付“緬因”號,而之前對付“緬因”號地是排在“吉林”號後面的“武宗”號與“世宗”號戰列艦,這二艘戰艦上的六十七年型艦炮的威力比“省”級戰列艦上的七十二年型艦炮差遠了,對“緬因”號沒有太大地威脅。因此。“緬因”號將炮口轉向“吉林”號的時候,其戰鬥力幾乎沒有多大的損失。

萬幸的是,不管是斯普魯恩斯,還是“緬因”號的艦長,都沒有料到白佑彬會改變交戰順序。結果,當“緬因”號開始向“吉林”號開火的時候。其炮擊偏差並不比“吉林”號小多少。

直到六點四十二分。“吉林”號才獲得了第一個戰果。

從爆炸產生地火球來看。穿甲彈沒有能夠擊穿“緬因”號地裝甲。最多在上層建築內部爆炸。沒有能夠對“緬因”號造成太大地損傷。

當然。這枚穿甲彈也讓“緬因”號吃到了苦頭。並且引發了一場小騷亂。

如果說“吉林”號運氣好。那麼前三輪齊射無一命中。根本就談不上“好運”。如果說“吉林”號運氣不好。那麼在僅僅一分半鐘之後。一枚穿甲彈就再次命中了“緬因”號。而且與上一次命中地彈着點幾乎完全重合。這就完全算得上是運氣。

第二枚擊中了“緬因”號艦體左側。前煙囪與後煙囪之間部位地穿甲彈仍然沒有能夠穿透“緬因”號地水平裝甲。卻幹掉了正在附近搶修受損艙室。搶救受傷人員地數十名損管隊員。並且導致“緬因”號左側地損管力量降低了近五分之一。

如果“吉林”號地運氣能夠再好一點。那枚穿甲彈向左側偏大概五米。就能從前一枚穿甲彈炸損地裝甲處進入艦體。而下方就是“緬因”號地一號輪機艙。在穿透了水平裝甲之後。穿甲彈有至少一半地機會進入輪機艙。從而使“緬因”號喪失部分動力。顯然。“吉林”號地運氣還沒有“好到家”。

同樣的,“緬因”號的表現也時好時壞。

在六點四十一分的時候。“緬因”號就打中了“吉林”號。

如同“吉林”號的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彈無法擊穿“緬因”號的裝甲一樣,“緬因”號使用的重達一千二百二十七公斤的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彈也無法在如此遠的距離上擊穿“吉林”號地裝甲。僅僅在“吉林”號右側距離丙炮塔大概三十米地地方炸開了一個巨大的窟窿,並且摧毀了一座副炮炮塔,炸飛了二座速射炮炮塔。

取得第一個戰果之後,“緬因”號就連續錯過了好幾次機會。

直到六點四十七分,“緬因”號纔再次擊中了“吉林”號。與前一次命中一樣,穿甲彈炸燬了艦橋右後方地副炮炮塔,卻沒有能夠對“吉林”號造成致命損傷。

在此之前,“吉林”號連續擊中了“緬因”號三次。

六點四十八分不到,從“吉林”號乙炮塔一門主炮打出的穿甲彈準確地命中了“緬因”號B炮塔的正面裝甲。

雖然穿甲彈沒有能夠擊穿厚達五百毫米的裝甲,但是其帶來的巨大動能震壞了“緬因”號上本來就非常脆弱的炮塔旋轉機構,最終導致其B炮塔僅能在左側七十五度到一百度之間轉動。

可以說,“衣阿華”級戰列艦最大的設計缺陷暴露了出來。

該級戰列艦的主炮炮塔,以及配套設備的總重量超過了一千七百噸,炮塔與揚彈機構,以及彈藥艙爲一個整體,由一臺三百五十馬力的液壓馬達驅動,可以達到每秒四度的水平旋轉速度。

整體炮塔可以使揚彈機構進一步簡化,減少了出故障的機率。

問題也同樣突出,即炮塔的旋轉機構相對脆弱,基座本身就承受了炮塔的重量,如果被穿甲彈擊中,在巨大的衝擊力作用下,很容易損毀,從而使炮塔喪失作戰能力。

相反。“省”級戰列艦採用了分置式炮塔,彈藥艙並不隨同炮塔一起轉動。

這種設計方式的弊端也很明顯,首先會使揚彈機構,以及彈藥艙內的輸彈機構更加複雜,容易出現機械故障。另外。要求炮塔與彈藥艙地結合部位極爲緊密,增加了製造與加工難度。當然,好處同樣明顯,即炮塔可以做得“輕”一點,在使用相同承重能力的基座時,其基座的亢餘度更大。即便被穿甲彈直接命中,也不一定會受到嚴重損傷。

兩種不同的設計方式也體現出了美國與明帝國的工業實力差距。

採用分體式炮塔,必須具備大尺寸零部件精確加工地生產能力,需要更大的水壓機,以及精度更高的機牀。如果沒有相當的工業實力,就只能採用整體式炮塔,避開分體式炮塔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打到這個時候,“吉林”號與“緬因”號可以說是不分上下。

雖然“吉林”號佔有一點優勢。但是並不明顯。由此也可看出,“衣阿華”級與“省”級戰列艦的性能確實在伯仲之間,很難分出高下。

另外,“緬因”號上地美軍官兵明顯不如“肯塔基”號與“路易斯安那”號的官兵。

從炮擊命中率上來看。“緬因”號的命中率不到百分之一,而“路易斯安那”號的命中率超過了百分之三,“肯塔基”號的命中率也接近百分之二。

同樣的,“吉林”號的表現也不如“廣東”號與“江蘇”號。

打到七點之前,“吉林”號捱了六次,擊中對手九次。

這個戰績不算好,也不算差。

與“廣州”號相比,“吉林”號受到的損傷要小得多,除了右側地二座副炮炮塔。以及四座速射炮炮塔被毀之外。並沒有多大的損失,九門主炮都在繼續作戰。火控設備也沒有受到損傷,艦橋內的指揮系統也安然無恙。

只是。“吉林”號的命中率就低得多了。

最關鍵地是,打到此時,“吉林”號只讓“緬因”號的B炮塔喪失了部分戰鬥力(因爲炮塔卡住的位置正好使其炮口對準了“吉林”號,所以在整個炮戰中,“緬因”號的B炮塔仍然在繼續開火),並且在其次要部位開了幾個窟窿,並沒有使“緬因”號完全喪失戰鬥力,更沒有使其損失速度。

以當時的交戰情況來看,“吉林”號的表現也算得上是難能可貴。

在穿甲彈無法擊穿敵艦關鍵部位裝甲的情況下,即便能夠多擊中對手幾次,結果也不會有多大的變化。

同樣的,“吉林”號無權擅自脫離戰鬥序列,也就無法縮短交戰距離。

作爲整個主力編隊中,除了對付早就損失了一座主炮炮塔地一號目標艦地旗艦之外,唯一單獨對付一艘敵艦的“吉林”號,能夠在四十分鐘內壓制住對手,且自身沒有受到多大地損傷,這已經算得上是不錯的表現了。

也許,“吉林”號地最大貢獻是成功的牽制住了“緬因”號。

從整個交戰序列來看,如果沒有“吉林”號,那麼“廣東”號與“江蘇”號就不能放手對付“路易斯安那”號。另外,位於“吉林”號後面的四艘“皇帝”級乙型戰列艦也不敢放心大膽的去收拾四號目標艦,即“明尼蘇達”號。

因爲“吉林”號起到了“承前啓後”的作用,所以楊定方纔敢於採取果斷戰術。

也許,連白佑彬都沒有料到,改變僵局的是第42艦隊裡的四艘略顯落後的“皇帝”級乙型戰列艦。

第57章 求勝心切第4章 歸隊報道第1章 最高榮譽第24章 警告在先第14章 調整狀態第28章 驅逐殺手第38章 反客爲主第9章 遭遇之戰第15章 大難不死第17章 將計就計第27章 主動迎戰第11章 實戰考驗第9章 遭遇之戰第65章 獨當一面第25章 戰術意圖第35章 重點技術第66章 夾尾而逃第5章 技術轉讓第36章 烏合艦隊第55章 危機並存第53章 破綻百出第41章 全新霸權第63章 運氣無敵第20章 勇追窮寇第21章 意外連連第61章 完美戰果第33章 實力選手第29章 開胃小菜第40章 全面突擊第14章 戰爭橫財第6章 反覆推敲第43章 新貌舊顏第12章 增援到位第18章 戰鬥到底第12章 戰術規劃第36章 靜觀其變第22章 西拆東補第11章 透視真相第7章 將計就計第57章 驍勇戰將第9章 實際測試第21章 交錯編隊第40章 反客爲主第9章 關鍵失誤第27章 披掛上陣第56章 嚴重錯誤第12章 終有收穫第55章 危機並存第30章 落荒而逃第29章 長遠規劃第56章 螞蟻噬象第45章 俄國戰敗第27章 英國戰敗第14章 戰爭橫財第32章 選擇戰場第19章 冒險收益第24章 見好就收第54章 民主日本第12章 難以理解第24章 見好就收第27章 披掛上陣第5章 守株待兔第1章 大洋孤狼第50章 智者千慮第15章 主力破交第17章 繼續前進第1章 全面進攻第18章 突然襲擊第20章 盲目追擊第10章 敵軍動態第27章 臨時變陣第17章 家世背景第6章 事故調查第7章 直搗龍潭第4章 歸隊報道第36章 反道而行第12章 友誼鉅艦第28章 義無返顧第65章 戰鬥收尾第15章 謹慎爲先第28章 最高懲罰第23章 熟人見面第40章 無路可退第16章 困難重重第2章 文化割裂第4章 躲避風頭第58章 優柔寡斷第27章 最高要求第25章 全面進攻第30章 瘋狂滅亡第1章 借題發揮第30章 大肆殺戮第20章 單向屠殺第35章 命運之手第53章 破綻百出第31章 將錯就錯第36章 靜觀其變第3章 戰爭動員第24章 海上堡壘第42章 小國大志
第57章 求勝心切第4章 歸隊報道第1章 最高榮譽第24章 警告在先第14章 調整狀態第28章 驅逐殺手第38章 反客爲主第9章 遭遇之戰第15章 大難不死第17章 將計就計第27章 主動迎戰第11章 實戰考驗第9章 遭遇之戰第65章 獨當一面第25章 戰術意圖第35章 重點技術第66章 夾尾而逃第5章 技術轉讓第36章 烏合艦隊第55章 危機並存第53章 破綻百出第41章 全新霸權第63章 運氣無敵第20章 勇追窮寇第21章 意外連連第61章 完美戰果第33章 實力選手第29章 開胃小菜第40章 全面突擊第14章 戰爭橫財第6章 反覆推敲第43章 新貌舊顏第12章 增援到位第18章 戰鬥到底第12章 戰術規劃第36章 靜觀其變第22章 西拆東補第11章 透視真相第7章 將計就計第57章 驍勇戰將第9章 實際測試第21章 交錯編隊第40章 反客爲主第9章 關鍵失誤第27章 披掛上陣第56章 嚴重錯誤第12章 終有收穫第55章 危機並存第30章 落荒而逃第29章 長遠規劃第56章 螞蟻噬象第45章 俄國戰敗第27章 英國戰敗第14章 戰爭橫財第32章 選擇戰場第19章 冒險收益第24章 見好就收第54章 民主日本第12章 難以理解第24章 見好就收第27章 披掛上陣第5章 守株待兔第1章 大洋孤狼第50章 智者千慮第15章 主力破交第17章 繼續前進第1章 全面進攻第18章 突然襲擊第20章 盲目追擊第10章 敵軍動態第27章 臨時變陣第17章 家世背景第6章 事故調查第7章 直搗龍潭第4章 歸隊報道第36章 反道而行第12章 友誼鉅艦第28章 義無返顧第65章 戰鬥收尾第15章 謹慎爲先第28章 最高懲罰第23章 熟人見面第40章 無路可退第16章 困難重重第2章 文化割裂第4章 躲避風頭第58章 優柔寡斷第27章 最高要求第25章 全面進攻第30章 瘋狂滅亡第1章 借題發揮第30章 大肆殺戮第20章 單向屠殺第35章 命運之手第53章 破綻百出第31章 將錯就錯第36章 靜觀其變第3章 戰爭動員第24章 海上堡壘第42章 小國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