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糧食危機

然爆發的難民問題確實很難讓人理解

美國不是日本與英國這類的國家,在戰爭爆發前,美國國內的糧食產量不比帝國少多少,整個戰爭期間,美國一直是糧食輸出國。另外,在戰前美國就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糧食戰略儲備體制,爲持久戰爭做好了準備。按照戰後獲得的資料,在七十一年(39年)年底的時候,儲備在美國本土四十八個州的一千三百多座聯邦與地方糧倉內的糧食達到了一億二千萬噸,足以供美國所有人消耗一年半。而同期,帝國的戰略糧食儲備僅爲一億一千萬噸,只夠消耗十一個月。

無論如何,不會有人想到美國會出現糧荒。

只是,當時發生的事情,讓人不得不相信,美國國內確實出了大問題。

戰後,有很多人專門研究美國在戰爭末期爆發糧食危機的根本原因,並且在調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之後,得出了一些比較可信的說法。

首先是美國的國內產業結構出現了問題。最新最全電子書下載戰爭爆發前,美國的農業從業人口達到了二千三百六十八萬,其中青壯年勞動力爲八百六十七萬,分別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三,與總勞動力的百分之一十一。對一個工業國家來說,這二個比例是比較合適的,從而在根本上保證國內的糧食產量。可到了七十六年(年)的時候,美國的農業從業人口降低到了一千七百四十二萬,其中青壯年勞動力爲三百二十四萬,分別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九點六,與總勞動力的百分之三點八。同期,美國工業的從業人口與青壯年勞動力在總量中地比例分別比戰前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一與百分之一十七,另外美國的軍事人員在男性青壯年中的比例也由戰前的不到百分之二提高到了百分之一十四。由這幾項數據中就能發現,到戰爭末期,美國的農業勞動力已經急劇降低。戰前一個農民只需要養活二十個非農業人口,而到戰爭末期,一個農民卻要養活五十五個非農業人口。農業的壓力增加了一點五倍,而整個農業的生產效率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提高一點五倍。另外,以當時的技術水平,一個農民能夠養活二十五個非農業人口已經是農業生產效率地極限了!

其次是在戰爭期間,美國政府在農業方面的投入持續降低。戰前,美國一直實施農業補貼稅,即農民生產糧食不但不交稅,反而從國家領取補貼。戰爭爆發之後,美國不但不在實施農業補貼稅,反而按照戰時法,按照政府訂的價格,從農民手中徵收多餘的糧食。因爲政府定價相對較低,所以導致農民種田不但賺不了錢,反而虧本,從而嚴重地打擊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雖然在其他政策地幫助下,可以在短期內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但是幾年持續下來,糧食產量必然會大幅度降低。比如,在七十一年(39年)的時候,美國的糧食產量爲一億七千萬餘噸,而到了七十六年(年)的時候,美國的糧食產量已經降低到了一億三千萬餘噸,減產了近百分之二十四。

第三長期的對外援助迅速的消耗掉了美國的糧食儲備,並且使美國國內糧食生產入不敷出。在參戰之前,美國就已向日本、英國等糧食需要進口地國家出售了大概四千五百萬噸糧食,差不多就是那二年美國糧食產量減掉國內消耗量的富裕產能。可是參戰之後,到七十七年(年)上半年的時候,美國向盟國輸出的糧食總量達到了驚人的一億八千五百萬噸,不但超過了其戰前的戰略儲備總量,還抵消掉了前三年的富裕產量。也就是說,到七十七年(年)下半年的時候,美國已經沒有多餘的糧食了。

第四在輸掉了太平洋戰爭之後,美國喪失了最大的海外糧食產地——澳大利亞。當時澳大利亞是協約國集團中,糧食產量僅次於美國地地區,且長期向協約國成員國提供糧食。全格式電子書下載當美國輸掉太平洋戰爭之後,也自然失去了來自澳大利亞的糧食。

第五帝國海軍地全面破交作戰使美國喪失了太多的糧食。到七十七年(年)上半年爲止,帝國海軍地破交戰艦與破交艦隊總共擊沉了近二萬艘大小各異的船隻,其中僅運送糧食地船隻就超過了七千五百艘。比如,在日本戰敗之前,從美國運出的糧食,僅僅只有三分之一能夠到達日本。在向俄羅斯提供援助的時候,僅有四分之一的糧食到達了目的地。後來,在向英國與西班牙提供的援助中,僅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糧食最終送到了盟國的港口中。雖然沒有準確的辦法統計出美國在戰爭期間

海洋戰場上損失了多少糧食,但是按照比較合理的估下來,因爲海運損失的糧食相當於美國從澳大利亞獲取糧食總量的百分之七十,也就是接近一億噸。

最後就是美國人的生活習慣問題。

在進入戰時狀態之後,美國也開始實施戰時管制,只是並沒有完全限制糧食交易。到七十七年(年)上半年,美國人都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購買糧食。當時,美國國內並沒有出現糧食恐慌的現象,幾乎所有美國人都認爲糧食是吃不盡,用不光的。結果,到七十七年(年)下半年的時候,糧食危機突然爆發,政府在秋收前開始管制糧食,結果導致很多美國人都不適應需要領取配額的生活方式,因此而爆發了很多國內矛盾。雖然無法用統計的辦法得知美國民衆在前幾年“浪費”了多少糧食,但是以美國人的生活習慣,恐怕也不會少於美國一年的糧食產量吧。

綜合這幾條因素,美國在戰爭末期爆發糧食危機就不是什麼稀奇事了。

其實,用帝國爲參照來說明問題,更加直接,也更加明白。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帝國的農業從業人口與勞動力在總量中所佔的比例與美國相差不大,而且與美國一樣,帝國率先實行了農業機械化,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最新最全電子書下載另外,帝國在氣候方面也與美國相差不大,因此農業勞動力的勞作效率應該與美國相差不大。戰爭爆發後,帝國率先推行節約政策,並且鼓勵民衆節約糧食。打到最艱難的七十四年(年),帝國政府在秋收之前推行了糧食管制,用配額的方式來分配糧食,直到次年夏季大豐收,糧食有大量富裕之後,才結束了管制。另外,整個戰爭期間,帝國對外援助的糧食也不是很多,其幾個主要盟國的糧食產量都不是很低,不需要從帝國大量進口糧食。爲了確保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帝國不但在招募兵員的時候注重城市與農村兵員的比例,政府還大舉財政赤字,甚至以借貸的方式繼續爲農民提供糧食補貼。結果,到七十八年(年)初,帝國國內的戰略糧食儲備總量不但沒有比戰前減少,反而突破了二億噸。戰後,這些糧食都成爲了寶貴的財富!

從這一系列的對比中就能看出,帝國一直是在有條不紊的推進着戰爭,而美國卻是疲於應付,到最後甚至發展到了窮兵黷武的境地。

其實,拋開一切政策與體制上的差別,就能看到帝國與美國的根本差別了。

簡單的說,二國主要差別就在民衆的覺悟與國家意識上。在戰爭面前,帝國百姓能夠以國家利益爲本,爲了祖國的勝利,心甘情願的犧牲個人利益。這種“爲大家,棄小家”的思想早已通過帝國悠久的歷史,烙在了每一個帝國百姓的腦海之中。在幾乎所有帝國百姓看來,爲了國家而做出犧牲,是最光榮的事情,也是最根本的職責。相反,美國沒有悠久的歷史,更沒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傳統,是一個由來自不同地方的移民組建的國家,其民衆的國家意識非常淡薄,也就不可能在非常時期從根本上表現出“爲國犧牲”的崇高道德水準,從而難以在根本上約束個體行爲。

用戰後一些學者的話來說,如果美國在戰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就可以一鼓作氣,摧枯拉朽般的擊敗任何一個對手。但是,當美國處於逆境中的時候,卻很難抵擋住強大對手的進攻,更難以扭轉敗局。

相反,帝國能夠在有利的局面下擊敗任何一個對手,在遭遇逆境的時候,爲了國家利益,也會有成千上萬的義士爲了國家利益,爲了民族利益,獻出自己的鮮血與生命,做到與國同存亡,與國同榮辱。

其實,這些都是表現,內在的,正是百姓對祖國,對民族的認同感。

當然,這些都已扯遠了。

美國爆發糧食危機,大量民衆淪落爲戰爭難民,已經暴露出了美國脆弱的一面,也證明美國即將戰敗。

也正是如此,蕭鼎昆纔會讓帝國海軍向美國難民伸出援助之手。

不難想像,蕭鼎昆這麼做,並不是爲了迫使美國儘快投降,而是在爲美國投降之後,進駐美國本土做準備。

可以說,不管美國以何種方式投降,只要帝隊進駐美國本土,並且想順利的佔領美國本土,就必須得到美國民衆的認同與支持。

由此來看,在此時施捨一點糧食,不但值得,還是千值萬值。

第10章 簡單決定第39章 情勢不明第13章 逼敵決戰第36章 靜觀其變第13章 戰爭決策第19章 奔赴戰場第12章 戰術規劃第13章 偷樑換柱第36章 明顯差距第19章 毫釐不差第51章 指揮換人第30章 爭先搶前第7章 擴軍計劃第30章 一反常態第46章 進退兩難第2章 文化割裂第12章 友誼鉅艦第50章 戰略合作第9章 得意忘形第26章 意料之中第9章 實際測試第22章 載譽而歸第19章 提前轉向第27章 英國特色第38章 適得其反第4章 關鍵雞肋第24章 再接再厲第22章 載譽而歸第37章 關鍵砝碼第15章 野心膨脹第31章 攻佔虎穴第14章 輕質原油第10章 走馬上任第49章 毫無懸念第14章 輕質原油第11章 網開一面第5章 複合炮彈第71章 由遠及近第15章 各爲其主第57章 全速追擊第27章 最高要求第27章 最高要求第28章 石頭落地第6章 主動挑釁第13章 別無選擇第65章 獨當一面第50章 當頭棒喝第5章 動態發展第46章 利益衝突第24章 戰略佈局第48章 前仆後繼第6章 棄車保帥第19章 毫釐不差第21章 關門打狗第9章 破交戰果第40章 搶佔先機第58章 拼光拼盡第6章 談婚論嫁第34章 艦隊拆分第17章 各懷鬼胎第29章 長遠規劃第44章 艦隊司令第49章 廢物利用第47章 背水之戰第24章 關鍵情報第40章 和平條約第31章 炮火兇猛第45章 變化因素第31章 海陸並進第1章 四兩千斤第14章 致命誤判第42章 減速交戰第4章 積極戰術第16章 兄弟感情第3章 持續推進第18章 軍歌嘹亮第11章 主力上陣第67章 全殲死敵第1章 四兩千斤第6章 一錘定音第16章 有勇有謀第2章 盤活戰局第3章 戰爭動員第18章 尊重對手第19章 主力登場第30章 戰略影響第45章 戰艦代溝第41章 環環相扣第41章 戰略天平第12章 再逢敵手第7章 風雲驟起第25章 全面進攻第7章 決戰在即第27章 英國特色第18章 強敵將至第37章 海龍發威第17章 無畏雷擊第3章 人事調整第39章 美國投降
第10章 簡單決定第39章 情勢不明第13章 逼敵決戰第36章 靜觀其變第13章 戰爭決策第19章 奔赴戰場第12章 戰術規劃第13章 偷樑換柱第36章 明顯差距第19章 毫釐不差第51章 指揮換人第30章 爭先搶前第7章 擴軍計劃第30章 一反常態第46章 進退兩難第2章 文化割裂第12章 友誼鉅艦第50章 戰略合作第9章 得意忘形第26章 意料之中第9章 實際測試第22章 載譽而歸第19章 提前轉向第27章 英國特色第38章 適得其反第4章 關鍵雞肋第24章 再接再厲第22章 載譽而歸第37章 關鍵砝碼第15章 野心膨脹第31章 攻佔虎穴第14章 輕質原油第10章 走馬上任第49章 毫無懸念第14章 輕質原油第11章 網開一面第5章 複合炮彈第71章 由遠及近第15章 各爲其主第57章 全速追擊第27章 最高要求第27章 最高要求第28章 石頭落地第6章 主動挑釁第13章 別無選擇第65章 獨當一面第50章 當頭棒喝第5章 動態發展第46章 利益衝突第24章 戰略佈局第48章 前仆後繼第6章 棄車保帥第19章 毫釐不差第21章 關門打狗第9章 破交戰果第40章 搶佔先機第58章 拼光拼盡第6章 談婚論嫁第34章 艦隊拆分第17章 各懷鬼胎第29章 長遠規劃第44章 艦隊司令第49章 廢物利用第47章 背水之戰第24章 關鍵情報第40章 和平條約第31章 炮火兇猛第45章 變化因素第31章 海陸並進第1章 四兩千斤第14章 致命誤判第42章 減速交戰第4章 積極戰術第16章 兄弟感情第3章 持續推進第18章 軍歌嘹亮第11章 主力上陣第67章 全殲死敵第1章 四兩千斤第6章 一錘定音第16章 有勇有謀第2章 盤活戰局第3章 戰爭動員第18章 尊重對手第19章 主力登場第30章 戰略影響第45章 戰艦代溝第41章 環環相扣第41章 戰略天平第12章 再逢敵手第7章 風雲驟起第25章 全面進攻第7章 決戰在即第27章 英國特色第18章 強敵將至第37章 海龍發威第17章 無畏雷擊第3章 人事調整第39章 美國投降